当前位置:首页 > 第23页
龙潭英烈魂归处:会泽红色丰碑的时空交响 │ 游曲靖

龙潭英烈魂归处:会泽红色丰碑的时空交响 │ 游曲靖

龙潭英烈魂归处:会泽红色丰碑的时空交响   革命火种的传承地 早期革命斗争的先驱。龙潭烈士陵园的核心纪念对象蒋开榜、刘文明两位烈士,是会泽早期中共地下党的核心人物。1926年至1933年间,他们在会泽秘密组织革命活动,成立云南救贫义勇军第一师,发展武装力量,甚至动员2000余人准备起义。1934年因叛徒出卖被捕牺牲,其事迹被镌刻在陵园纪念碑与墓碑中,成为云南早期革命斗争的缩影。他们的妻子杨氏与赵氏亦长眠于此,展现革命家庭的牺牲精神,为陵园注入了深厚的人文情感。 红军长征的扩红圣地。1935年4月30日,红九军团攻占会泽县城,并于5月3日召开扩红动员大会,千余名会泽青年踊跃参军,创下“长征...
1个月前 (10-11)游一游40
红绿交融的革命圣地:会泽水城扩红文化生态园的三重魅力 │ 游曲靖

红绿交融的革命圣地:会泽水城扩红文化生态园的三重魅力 │ 游曲靖

红绿交融的革命圣地:会泽水城扩红文化生态园的三重魅力 在乌蒙山腹地的云南会泽,一座融合红色基因、绿色生态与古色底蕴的文化生态园——水城扩红文化生态园,正以“红+古+绿”的独特模式,成为滇东北文旅版图上的璀璨明珠。这里不仅是红军长征扩红壮举的见证地,更是自然与人文交织的诗意栖居地。从历史丰碑到生态画卷,从民族风情到现代创新,这座国家级3A景区以“三重魅力”讲述着山河相依的故事。 镌刻在山水间的革命史诗 红军扩红的“会泽速度” 1500人的信仰抉择 1935年5月,中央红军第九军团在罗炳辉、何长工的率领下途经水城村,仅用4天时间便动员1500余名青年参军,创下长征途中云南扩红人数之最。如今...
1个月前 (10-11)游一游39
樊子诚:播乐岭上的星火 │ 游曲靖

樊子诚:播乐岭上的星火 │ 游曲靖

樊子诚:播乐岭上的星火 2025年秋,沾益县白水乡中心村的银杏又黄了。92岁的樊秀兰坐在老屋檐下,手里攥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照片里,穿粗布中山装的青年站在播乐中学的梧桐树下,身后是一群仰着头的学生。她轻轻抚过照片上那个年轻人的眉眼,声音有些发颤:"爹说,这是他最得意的一张照片,拍于1945年秋,播乐中学刚办高中的那年。" 一、从石缝里生长的苗子 1913年10月,樊子诚出生在白水乡中心村一间漏雨的土坯房里。他上面有三个姐姐,父亲樊老幺在村后山坡上种着两亩薄田,母亲王氏常背着竹篓去后山挖野菜。"我爹常说,咱这穷窝窝里长的苗子,要往石缝外钻。"樊子诚晚年回忆起童年,总爱提起院角那株老核桃...
1个月前 (10-11)游一游37
会泽龙潭烈士陵园:穿越时空的精神丰碑 │ 游曲靖

会泽龙潭烈士陵园:穿越时空的精神丰碑 │ 游曲靖

会泽龙潭烈士陵园:穿越时空的精神丰碑   岁月沉淀的红色记忆 早期革命的星星之火。会泽县作为滇东北地区早期革命的摇篮,于1927年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蒋开榜、刘文明两位烈士在1926年至1933年期间积极投身革命活动,他们组织进步势力、发展革命武装,成立了云南救贫义勇军第一师,在会泽一地便动员了2000余人准备起义。1934年,因叛徒出卖,蒋开榜和刘文明不幸被捕,最终英勇就义。如今,他们的事迹被详尽地收录于陵园纪念碑与烈士墓中,成为云南早期革命斗争不可磨灭的见证,其妻子杨氏与赵氏也长眠于此,生动展现了革命家庭的巨大牺牲精神。 红军长征的壮丽篇章。1935年4月30日,中国工农红军进...
1个月前 (10-11)游一游39
鸡头村红一军团指挥部旧址:长征烽火中的红色地标与时代新篇 │ 游曲靖

鸡头村红一军团指挥部旧址:长征烽火中的红色地标与时代新篇 │ 游曲靖

鸡头村红一军团指挥部旧址:长征烽火中的红色地标与时代新篇 在滇东高原的褶皱里,曲靖市马龙区鸡头村静卧于青山绿水间。这座看似普通的村落,却因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的历史驻足,成为镌刻着红色基因的精神地标。红一军团指挥部旧址不仅见证了长征史上关键节点的战略决策,更在新时代焕发出融合历史记忆、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的独特魅力。 长征烽火中的战略支点 铁流纵横 红军长征的马龙印记 1935年4月,中央红军兵分三路进入马龙,红一军团在林彪、聂荣臻率领下,于鸡头村四合院内设立指挥部。这里不仅是红军攻克马龙县城的指挥中枢,更承载着长征途中的关键转折——军团部通过发报机与各部队保持联络,门前飘扬的红旗...
1个月前 (10-11)游一游42
马龙鸡头村红一军团指挥部旧址:红色记忆与乡村振兴的交响篇章 │ 游曲靖

马龙鸡头村红一军团指挥部旧址:红色记忆与乡村振兴的交响篇章 │ 游曲靖

马龙鸡头村红一军团指挥部旧址:红色记忆与乡村振兴的交响篇章   红色文化浸润下的新时代乡村图景 红色基因融入日常生活。马龙区鸡头村自红军长征时期便与中国革命历史紧密相连。1935年4月,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曾在此设立临时指挥部,指挥部队完成战略转移任务。如今,村民仍保留着当年红军留下的“红色家风”——每逢清明节和国庆节,村民们都会自发组织纪念活动,用山歌传唱《十送红军》,将红色精神代代相传。近年来,当地还成立了由村民组成的“红色讲解队”,他们以朴实的语言讲述祖辈接待红军的真实故事,让游客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温度。 多元融合的地方民俗文化。鸡头村地处云南东北部,是汉族、彝族等多民族聚居地。这里的...
1个月前 (10-11)游一游37
鸡头村红一军团指挥部旧址:红色印记与岁月风华的交响 │ 游曲靖

鸡头村红一军团指挥部旧址:红色印记与岁月风华的交响 │ 游曲靖

鸡头村红一军团指挥部旧址:红色印记与岁月风华的交响 在曲靖市马龙区鸡头村,有一处承载着重要历史记忆的地方——红一军团指挥部旧址。这里不仅是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指挥中枢,更凝聚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独特的人文风情和秀美的自然景观,历经岁月洗礼,如今正以崭新的姿态向世人展现其独特的魅力。 铁流奔涌的岁月传奇 行军路线 铁流奔涌过马龙 1935年4月,红一军团如一股不可阻挡的铁流,奔腾在云岭大地之上。4月20日,他们从宜良县狗街镇出发,兵分左右两路纵队向马龙进军。左翼纵队经小渡口、马军屯等地,右翼纵队经北古城镇、龙兑村等地,在恶劣的天气和崎岖的山路上昼夜兼程。当时春雨绵绵,道路泥泞不堪,红军战士们...
1个月前 (10-11)游一游43
富源永免羊草碑:民国初年的民生碑刻与乡土记忆 │ 游曲靖

富源永免羊草碑:民国初年的民生碑刻与乡土记忆 │ 游曲靖

富源永免羊草碑:民国初年的民生碑刻与乡土记忆   一、历史背景:民生困局中的体恤之光 1.1困顿年代:清末民初的富源百态 碑文记载民国二年(1913年),平彝县清水营、大厦格、清水沟等村寨"民生困苦之秋",村民每年需向县署供应茅草五六百文、致会土地马王时供应羊一只。县长徐某体察民情后,裁革"相沿□规"的苛税,改由县署照市价购买,彻底解除村民负担。碑刻258字,左行直书,楷体阴刻,半圆首长方形青石质地,现保存完好,成为研究清末民国初期富源政治经济、百姓生活的实物见证。 1.2裁革细节:从"苛索之资"到"照市给价" 碑文特别强调"经手者苛索之资,不啬惜蓰",直指旧制下基层官吏的贪腐问题。改革...
1个月前 (10-11)游一游45
红韵绿影古韵长:会泽水城扩红文化生态园的传奇华章 │ 游曲靖

红韵绿影古韵长:会泽水城扩红文化生态园的传奇华章 │ 游曲靖

红韵绿影古韵长:会泽水城扩红文化生态园的传奇华章   水城扩红文化生态园,宛如一颗时空淬炼的璀璨明珠,将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与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巧妙交融,于新时代焕发出无尽魅力与生机。 历史烽火铸丰碑 红军长征扩红的壮举。1935年5月初,中央红军第九军团在军团长罗炳辉、政委何长工的引领下,踏入会泽这片土地。他们纪律严明,开仓放粮救济百姓、打土豪分田地,会泽各族群众纷纷响应,仅数天就为红军筹集近10万银元军需物资,1500余名青年踊跃参军,还单独编成一个新兵营,创下长征途中红九军团扩红人数之最。如今,“乌蒙磅礴”大型群雕雄踞园区,188级台阶、28.295米垂直高度、...
1个月前 (10-11)游一游37
罗平油菜花海:“世界最大自然天成花园”的荣耀之路 │ 游曲靖

罗平油菜花海:“世界最大自然天成花园”的荣耀之路 │ 游曲靖

罗平油菜花海:“世界最大自然天成花园”的荣耀之路 罗平油菜花海凭借其独特的自然环境、悠久的种植历史、广泛的种植面积、显著的观赏价值与经济效益以及权威认证与广泛认可等多方面的优势,成功获得了“世界最大自然天成花园”的称号。 一、独特的自然环境与地理位置 罗平县位于云南省东部,地处滇、黔、桂三省交界处,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这里地形地质结构复杂,中部属岩溶断陷盆地,土壤肥沃,面积广大。罗平冬季受滇黔静止峰影响,阴雨绵绵,形成了适宜春油菜生长的气候条件。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为油菜的大面积种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悠久的种植历史与广泛的种植面积 油菜在罗平县的种植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南...
1个月前 (10-11)游一游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