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20页
富源中山礼堂:历史与现代的交响,文化与自然的和鸣 │ 游曲靖
富源中山礼堂:历史与现代的交响,文化与自然的和鸣 历史记忆与社区生活的交融共生 抗战精神的时代回响。中山礼堂门楣镌刻的孙中山先生半身像与"忠孝仁爱"题词,构成精神图腾。礼堂内陈列的抗日名将王甲本画像,其率部血战湘西的英勇事迹,与建筑本身的抗战基因形成时空对话。每年清明节,身着汉服的学子在礼堂回廊诵读《少年中国说》,传统仪式与现代教育的碰撞,让爱国主义教育具象化。 教育圣地的百年传承。作为平彝县清溪中学旧址,礼堂见证了滇东教育现代化进程。木质讲台保留的弹孔痕迹,记录着1949年迎接解放的誓师大会。如今,这里定期举办"国学讲堂",2024年非遗月期间,滇剧团在此上演改编版《风雨中山堂》,...
富源中山礼堂的前世今生——中西合璧的建筑史诗与民族精神的活态传承 │ 游曲靖
富源中山礼堂的前世今生——中西合璧的建筑史诗与民族精神的活态传承 民族精神的凝固史诗 抗战烽火中的精神灯塔。中山礼堂的诞生与1943年7月7日“七七事变”六周年的特殊背景密不可分。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刻,富源士绅盛恩霈联合爱国人士谢显琳、抗日将领王甲本等人发起募捐,以“同心协力”为基石,历时两年建成这座纪念孙中山的建筑。礼堂门楣上镌刻的孙中山半身像及“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字题刻,不仅是对革命先驱的缅怀,更成为全民抗战的精神图腾。其奠基日的选择与建筑细节中蕴含的民族气节,至今仍在诉说着富源人民保家卫国的赤子情怀。 教育兴邦的文化传承者。自1945年建成以来,中山礼堂始终与教育血脉相...
富源中山礼堂:跨越百年的文化瑰宝与精神灯塔 │ 游曲靖
富源中山礼堂:跨越百年的文化瑰宝与精神灯塔 匠心独具的中西合璧 结构奇观 抗震榫卯的千年智慧 中山礼堂的木结构采用“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方式,660平方米的建筑内300余根木构件以榫卯咬合,形成“墙倒屋不塌”的抗震奇观。2024年文保部门运用三维激光扫描发现,其梁柱节点误差不超过2毫米。这种传统木构技术,让礼堂历经7次地震仍巍然屹立,成为建筑史上的奇迹。例如,1995年云南地震期间,周边建筑受损严重,但中山礼堂仅出现轻微裂缝,经简单修复后便恢复使用。 空间布局 阶梯台地的功能巧思 建筑依地势筑于石台基上,南面11级、东侧13级台阶的设计,既暗合“步步高升”的民俗寓意,又巧妙化...
麒麟区珠街涌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红色沃土上的精神灯塔 │ 游曲靖
麒麟区珠街涌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红色沃土上的精神灯塔 在滇东高原的乌蒙余脉间,曲靖市麒麟区珠街街道涌泉村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交织的画卷中。这里不仅是红军长征两次驻足的革命热土,更是彝族文化活态传承的摇篮,近年来通过“红色基因+绿色生态+民族风情”的创新模式,打造出全国独具特色的沉浸式红色教育基地。2025年,随着清廉家风馆的落成开放,这座占地11500平方米的红色殿堂正以全新姿态诠释“守初心、传家风、育新人”的时代内涵。 红色基因与人文风情的深度交融 红军足迹与彝族风情的时空对话。1935年至1936年,红军长征两次途经珠街,留下开仓济贫、地下党联络站等珍贵遗址。...
靖宁宝塔:曲靖之巅的文化瑰宝与历史见证 │ 游曲靖
靖宁宝塔:曲靖之巅的文化瑰宝与历史见证 在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的寥廓山森林公园内,矗立着一座巍峨壮丽的宝塔——靖宁宝塔。这座宝塔不仅是曲靖市的标志性建筑,更是集人文风情、历史沿革、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于一身的璀璨瑰宝。本文将带您深入探索靖宁宝塔的独特魅力,感受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艺术价值,以及内部佛堂和建筑构造的精巧之处,同时揭秘宝塔建立的具体历史背景。 历史的沉淀与传承 塔名寓意深远。靖宁宝塔之名,蕴含着曲靖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深远寓意。“靖”字代表今天的曲靖,“宁”字则追溯至古代曲靖的代称。塔名不仅是对曲靖历史文化的致敬,更寄托了人们对这片土地平静安宁的美好祝愿。 民众...
富源红色花果山:英魂永驻的不朽丰碑 │ 游曲靖
富源红色花果山:英魂永驻的不朽丰碑 在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中安街道清溪社区,一座承载着无数英勇事迹与历史记忆的烈士陵园——花果山烈士陵园静静矗立。这里不仅是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场所,也是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完美融合的独特存在。 铭记与传承的精神家园 庄重的祭扫仪式。每逢清明时节,富源县各界人士齐聚花果山烈士陵园,举行庄严肃穆的祭扫仪式。人们手持鲜花,向烈士墓碑行礼默哀,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这一传统不仅体现了富源人民对英雄的崇敬,也成为当地独特的文化标识。 革命故事的口口相传。在富源的大街小巷、学校课堂以及社区活动中,革命先烈的故事被人们口口相传。例如,讲解员潘庭宏讲述贺兰...
红土忠魂映花果:富源花果山烈士陵园的红色密码与生态传奇 │ 游曲靖
红土忠魂映花果:富源花果山烈士陵园的红色密码与生态传奇 血色基因浸润的精神原乡 时空对话中的集体记忆重构。每年清明时节,陵园都会上演跨越时空的对话。2025年清明期间,来自贵州的红军后人李建国在祖父牺牲地献上彝族银饰,他说:"当年爷爷就是戴着这个参加战斗的。"这种代际传承的仪式感,在陵园已成常态。驻富某部连续18年在此举行新兵授衔仪式,新战士触摸冰冷的墓碑后,钢枪握得更紧了。 民间守护力量的时代嬗变。在陵园管理处的登记表上,记录着32个志愿服务队的名字。"红领巾护碑队"的孩子们每周清扫落叶时,总不忘用自制竹夹清理排水沟。72岁的王奶奶十年如一日擦拭杨德才烈士墓碑,她常说:"当年他救下...
富源花果山烈士陵园:红色记忆与自然之美的交响篇章 │ 游曲靖
富源花果山烈士陵园:红色记忆与自然之美的交响篇章 在曲靖市富源县中安街道清溪社区,有一处庄严肃穆而又充满生机的地方——花果山烈士陵园。这里不仅是缅怀革命先烈的圣地,更是红色文化与自然景观完美融合的典范。本文将带您走进这座陵园,感受其独特的人文风情、历史沿革、自然景观以及在新时代下的创新与发展。 红色精神的薪火相传 铭记历史教育未来 清明祭扫与红色文化的延续 每年清明时节,花果山烈士陵园都会迎来一场场庄重的纪念活动。太和社区与富源县第五幼儿园联合组织的清明祭扫英烈活动,便是其中的亮点。孩子们手捧鲜花,稚嫩的脸庞上写满敬仰,他们通过敬献鲜花、诵读追思颂词等方式,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敬仰...
富源花果山烈士陵园:历史、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 游曲靖
富源花果山烈士陵园:历史、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在曲靖市富源县中安街道清溪社区的花果山上,静静坐落着一座意义非凡的烈士陵园。这里不仅是缅怀先烈的庄严之地,更融合了独特的历史文化、优美的自然景观以及浓厚的人文风情,是一处值得深入探寻的精神家园。 岁月沉淀的红色记忆 铭记英雄的初心。花果山烈士陵园始建于1971年,是富源最早修建的烈士陵园。当时,为了纪念那些在解放大西南以及平息土匪叛乱中英勇牺牲的烈士,富源县决定在此修建陵园,让烈士们得以安息,也让后人永远铭记他们的奉献。这些烈士来自五湖四海,年龄最小的不满18岁,最大的不过50岁,他们在风华正茂之时,为了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解放,毫不犹豫地...
陆良五峰山石雕像:汉藏交融的千年传奇与护国名将的精神丰碑 │ 游曲靖
陆良五峰山石雕像:汉藏交融的千年传奇与护国名将的精神丰碑 一、历史密码:千年古刹中的石雕密码 1.1爨氏遗韵:1600年的佛寺密码 五峰山普照寺始建于爨氏统治时期(距今约1600年),明代称兴福寺,是云南现存最古老的佛教圣地之一。寺前四尊石雕像——狮子、梅花鹿、大象、麒麟,立于长1米、宽高均0.8米的石墩上,总占地面积3.2平方米。据《曲靖市文物志》记载,石雕群雕刻技法融合汉藏风格,梅花鹿身上的斑点如“天上白云朵朵”,具有浓郁的藏族艺术特征,这种文化融合在曲靖地区绝无仅有,堪称民间石雕艺术的巅峰之作。 1.2少年誓言:从书生到护国名将的承诺 清光绪年间,陆良少年书生殷承瓛在五峰山道观自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