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24页
会泽水城扩红文化生态园:红土绿洲交响曲 │ 游曲靖

会泽水城扩红文化生态园:红土绿洲交响曲 │ 游曲靖

会泽水城扩红文化生态园:红土绿洲交响曲   扩红壮举铸就精神丰碑 铁血丹心 长征途中的扩红奇迹 1935年5月,红九军团在罗炳辉、何长工率领下途经水城村,面对国民党围剿与当地饥馑,以"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纲领赢得民心。短短四天,1500余名会泽儿女加入红军,创下长征单日扩红人数之最。如今"乌蒙磅礴"群雕以550吨青铜铸就,188级台阶托起9.9米高的艺术丰碑,再现当年军民泪别场景。 时空对话 红色基因的现代表达 景区构建"七个一"教育矩阵:穿一次红军服、走一段挑粮道、听一堂微党课、观一组浮雕展、唱一首红歌谣、尝一顿忆苦餐、写一段心得录。2025年推出的"VR扩红体验"项目,让游客化身红军...
1个月前 (10-11)游一游43
红色丰碑映乌蒙——宣威革命烈士陵园的时空对话与精神传承 │ 游曲靖

红色丰碑映乌蒙——宣威革命烈士陵园的时空对话与精神传承 │ 游曲靖

红色丰碑映乌蒙——宣威革命烈士陵园的时空对话与精神传承   历史长河中的红色坐标:陵园的历史沿革与精神内核 革命火种的燎原之路。宣威的红色基因可追溯至20世纪20年代。当第一批宣威儿女将革命真理带回滇东北,这片土地便成为云南地下党建党的重要据点。1936年红军长征途经宣威,虎头山战役中300余名红军指战员以鲜血浇灌革命火种;至解放战争时期,宣威成为滇东北反蒋武装斗争的核心基地,云南第一支反蒋武装“六六分队”在此诞生。永焜支队以宣威为依托,谱写了“边纵”第六支队的英雄史诗,成为云南革命史的重要篇章。 陵园建设的时代答卷。1987年,宣威县委、县政府以20万元投资启动陵园建设,选址东山公园南...
1个月前 (10-11)游一游40
红星照耀乌蒙山——沾益红寨村红军长征纪念碑的立体价值图谱 │ 游曲靖

红星照耀乌蒙山——沾益红寨村红军长征纪念碑的立体价值图谱 │ 游曲靖

红星照耀乌蒙山——沾益红寨村红军长征纪念碑的立体价值图谱   长征精神与滇东热土的时空对话 1936年春 贺龙军团播撒革命火种 1936年4月,贺龙率红二军团途经沾益大坡乡汤浪村,在彝族聚居地留下"打土豪、分浮财"的革命实践。红军战士帮助村民挑水劈柴,在汤浪庙书写抗日标语,将革命火种深植乌蒙山区。如今庙内仍保存着贺龙使用过的办公桌,斑驳的木纹见证着那段军民鱼水情。 1996年建碑 从战场遗址到精神地标 为铭记这段历史,红寨村在战场遗址上矗立起19.35米高的纪念碑(象征1935年长征出发)。碑体采用喀斯特青石砌筑,浮雕再现红军战斗与群众支援场景,碑文以篆刻技艺融合革命叙事,成为曲靖市首批...
1个月前 (10-11)游一游42
红寨村红军长征纪念碑:乌蒙山间的红色史诗与生态传奇 │ 游曲靖

红寨村红军长征纪念碑:乌蒙山间的红色史诗与生态传奇 │ 游曲靖

​​红寨村红军长征纪念碑:乌蒙山间的红色史诗与生态传奇​​   ​​镌刻在时光里的精神密码​​ ​​战略要地 红军长征的滇东支点​​ 1936年4月,贺龙率红二军团途经红寨村,在汤浪庙驻扎期间,以"打土豪分田地"的标语点燃革命火种,组织村民成立"农民协会"。村民主动为红军送粮送水,警卫员与村民"一块银元"的故事至今流传。这段历史被镌刻在村口的纪念碑廊上,成为滇东北红军长征的重要注脚。 ​​民族纽带 军民同心谱写鱼水新篇​​ 红军撤离后,彝族同胞自发守护革命遗迹。1996年,村民将汤浪村及周边8个寨子更名为"红寨",汤浪庙改建成红军庙,每年火把节举行纪念仪式。2023年发现的"红军田"界碑...
1个月前 (10-11)游一游41
红色丰碑映乌蒙——宣威革命烈士陵园的文脉与新生 │ 游曲靖

红色丰碑映乌蒙——宣威革命烈士陵园的文脉与新生 │ 游曲靖

​​红色丰碑映乌蒙——宣威革命烈士陵园的文脉与新生​​ ​​ 历史长河中的红色坐标:从烽火岁月到时代丰碑​​ ​​烽火淬炼的革命火种​​。20世纪20年代,宣威青年远赴外地求索真理,将马克思主义带回滇东北。1936年红军长征两次途经宣威,虎头山战役中300余名红军将士血染沙场,播撒下革命的火种。当地青年踊跃参军,仅1936年就有300余人加入长征队伍。40年代,宣威成为滇东北反蒋斗争核心。1948年成立的“六六分队”打响武装斗争第一枪,永焜支队以宣威为据点开展游击战,1949年编入“边纵”第六支队,书写了“边纵”战史的辉煌篇章。 ​​将星闪耀的英雄群像​​。陵园安葬着开国少将刘彬、彝族将...
1个月前 (10-11)游一游41
沾益松林红军长征纪念碑:红色丰碑映松林 长征薪火耀乌蒙 │ 游曲靖

沾益松林红军长征纪念碑:红色丰碑映松林 长征薪火耀乌蒙 │ 游曲靖

沾益松林红军长征纪念碑:红色丰碑映松林 长征薪火耀乌蒙   沾益松林红军长征纪念碑,犹如一座穿越时空的精神灯塔,矗立在乌蒙山脉南麓。它不仅是红军长征途中“巧渡金沙江”战略决策的关键节点,更是军民鱼水情深的生动注脚,见证着滇东北大地上的革命星火与时代新篇。 长征精神的永恒坐标 播下革命火种。1936年4月3日,红二、六军团在贺龙的带领下进入松林镇赶集日,红军战士用方言高呼“乡亲们莫怕!我们是打富济贫的队伍!”,并在集市设立“公平交易点”,用银元兑换群众土产,首创“红军借据”制度。这一场景如今被重现为“红色集市”,成为游客体验红军纪律严明、鱼水情深的历史切片。 传承红色基因。1976年松林...
1个月前 (10-11)游一游41
红色丰碑映青山:沾益松林红军长征纪念碑的多维魅力 │ 游曲靖

红色丰碑映青山:沾益松林红军长征纪念碑的多维魅力 │ 游曲靖

红色丰碑映青山:沾益松林红军长征纪念碑的多维魅力   在滇东北的群山峻岭间,一座镌刻着历史记忆与时代精神的丰碑巍然矗立——曲靖市沾益松林红军长征纪念碑。这里不仅是红军长征“巧渡金沙江”战略决策的关键节点,更是军民鱼水情深的生动见证。从烽火岁月到新时代发展,这座纪念碑以“历史印记永不磨灭、军民情深代代相传、红色基因赋能发展”三大特色,串联起自然与人文的交响,成为滇东红色旅游版图上的璀璨明珠。 烽火淬炼的精神地标 战略抉择的军事坐标。1935年4月,中央红军在曲靖三元宫截获敌军情报,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连夜召开军事会议,作出“巧渡金沙江”的重大决策。次年4月,红二军团挺进松林镇,于遵化铺...
1个月前 (10-11)游一游38
红色丰碑映丹霞:沾益松林红军长征纪念碑的多维传奇 │ 游曲靖

红色丰碑映丹霞:沾益松林红军长征纪念碑的多维传奇 │ 游曲靖

红色丰碑映丹霞:沾益松林红军长征纪念碑的多维传奇 ​​ 镌刻在乌蒙山间的红色密码​​ ​​战略要冲的生死抉择​​。1936年4月,红二、六军团在贺龙指挥下突破国民党围剿,松林镇成为战略转折点。当地至今流传"红军洞""战壕遗址"等12处战斗遗迹,其中南侧"红军标语墙"的"北上抗日"墨迹,成为研究红军宣传策略的珍贵标本。彝族头人阿朵救治红军伤员获赠草药秘方,这段"草药结盟"被改编成实景剧《乌蒙星火》,布依族铜锅"1935·沾益"铭文文物见证军民情谊。2023年数字化改造中,AR技术还原"四渡赤水"后红军入滇场景,游客扫码即可观看三维动画《夜宿松林》,见证红军秋毫无犯的纪律严明。 ​​民族共融...
1个月前 (10-11)游一游41
沾益小粑粑:一口咬下三百年的爨地风华 │ 游曲靖

沾益小粑粑:一口咬下三百年的爨地风华 │ 游曲靖

沾益小粑粑:一口咬下三百年的爨地风华   在云南曲靖的街头巷尾,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晨雾未散时,老灶台前蒸腾的热气裹着油香扑面而来;婚宴酒席上,红漆木盘里堆叠的“硬壳”小粑粑被宾客们争相取用;游子归乡时,母亲从陶罐里捧出珍藏的“火腿砣”,酥皮簌簌落在青花瓷盘上……这枚直径不过十厘米的麦饼,承载着爨地千年的烟火气,更凝结着曲靖人最炽热的情感记忆。 一、从战场干粮到婚庆信物:一枚饼的史诗传奇 沾益小粑粑的起源,可追溯至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的烽火岁月。建兴三年,诸葛亮率军沿五尺道南下,在曲靖七擒孟获。为解决军粮短缺,火头军将面粉用头盔、土锅烤制成面饼,这种便于携带的干粮被当地土民称为“诸葛粑粑...
1个月前 (10-11)游一游38
何桂珍:乱世中的忠义之光 │ 游曲靖

何桂珍:乱世中的忠义之光 │ 游曲靖

何桂珍:乱世中的忠义之光   书香门第的启蒙 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云南曲靖师宗县的一座老宅中,一个婴儿的啼哭划破了夏夜的宁静。庭院前的桂树正值盛放,花香四溢,父亲何辅龙望着襁褓中的儿子,取名“桂珍”,寄托着对文采风华的期许。何家世代书香,祖父行医济世,父亲是嘉庆年间的拔贡,两位兄长也身带功名。庭院中常年飘荡着《四书》《五经》的诵读声,幼年的何桂珍在这样的氛围中耳濡目染,六岁便能背诵《千字文》,十岁已通晓《论语》大义。 某夜,城隍庙的塑像竟裂开缝隙,庙中道士惊呼:“文曲星下凡!”次日,父亲果然发现城隍像的手指微裂,遂命工匠在庙外筑墙遮挡。乡人传言,何桂珍是天命之人,注定要以笔墨书...
1个月前 (10-11)游一游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