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46页
曲靖110雷达:深山里的电磁传奇,三代人的天空守望 │ 游曲靖

曲靖110雷达:深山里的电磁传奇,三代人的天空守望 │ 游曲靖

曲靖110雷达:深山里的电磁传奇,三代人的天空守望   在云南东部,乌蒙山脉的褶皱里,一座灰白色的混凝土建筑静卧山间。它没有醒目的标识,却曾是中国西南边境最敏锐的“电磁耳目”;它退出国防一线已逾二十载,至今仍在为气象预报、空间监测输送数据。它就是​​曲靖昆明电波观测站110雷达​​——我国首台自主设计的大型远程预警雷达,一段被山风与电波刻写的“国之重器”成长史。 一、深山选址:从“绝密档案”到“三线密码” 20世纪60年代,国际局势波谲云诡。中苏关系恶化、美国在东南亚频繁军演,我国西南边境面临复杂空天威胁。1964年,党中央启动“三线建设”,要求将国防工业向内陆山区转移。在此背景下,一...
1个月前 (10-11)游一游32
曲靖之所以是“世界天成花园” │ 游曲靖

曲靖之所以是“世界天成花园” │ 游曲靖

曲靖之所以是"世界天成花园" 乙巳暮春,余赴珠江源。车近曲靖,但见金浪翻涌,无边无际,暖风拂过,暗香袭人,恍然置身诺亚方舟,漂向黄金彼岸。及至下车,方知此乃罗平油菜花海。但见田畴如毯,菜花似锦,峰林三两矗立,白云几缕飘荡。土屋茅舍,忽隐忽现于花海;布衣农人,时走时歇于阡陌。更有少女着蓝布衫、系白头巾,背篓斜倚,笑靥如花,恍若莫奈画卷,于岁月深处悄然晕染。 入夜宿罗平,辗转难寐,披衣坐起,但闻潺潺声,如鸣珮环。循声而去,见溪水绕城,月光如练。水畔杨柳依依,影入碧波;石桥横卧,倒映银钩。忽有鱼跃,碎一池星光,惊飞宿鸟,啼半空清音。余徘徊溪畔,神驰物外,不知今夕何夕。 次日往麒麟水乡,舟行芦...
1个月前 (10-11)游一游33
探秘珠江源头的千年文脉:曲靖爨文化博物馆的独特魅力 │ 游曲靖

探秘珠江源头的千年文脉:曲靖爨文化博物馆的独特魅力 │ 游曲靖

探秘珠江源头的千年文脉:曲靖爨文化博物馆的独特魅力   曲靖爨文化博物馆以“小而精”的姿态,将千年历史凝练于方寸之间。这里不仅是碑刻的栖息地,更是文化创新的试验场。从书法课堂的稚嫩笔触到国际论坛的学术激荡,从街巷间的爨字招牌到舌尖上的爨菜风味,这座珠江源头的文化地标,正以鲜活的方式讲述着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壮丽篇章。 千年碑刻的守护者:国宝级文物的文化密码 “南碑瑰宝”爨宝子碑:隶楷之变的活化石。爨文化博物馆的核心展品《爨宝子碑》,刻于东晋义熙元年(405年),高83米,碑文402字,是中国书法史上隶书向楷书过渡的珍贵见证。康有为赞誉其为“正书古石第一本”,其书法风格古朴雄健,既有隶书的方...
1个月前 (10-11)游一游32
曲靖传奇:护国上将殷承瓛的刀锋与墨韵 │ 游曲靖

曲靖传奇:护国上将殷承瓛的刀锋与墨韵 │ 游曲靖

曲靖传奇:护国上将殷承瓛的刀锋与墨韵 在云贵高原的晨雾里,滇中大地的风掠过茶马古道,总会卷起一段尘封的剑气与墨香。殷承瓛,这位从曲靖陆良走出的护国上将,他的一生恰似一卷波澜壮阔的史书,在辛亥革命与护国烽火的熔炉中,锻造出不朽的篇章。 一、茶马古道上的少年与东瀛剑影 1877年深秋,陆良县马街镇良迪村的晨光里,殷承瓛呱呱坠地。这个自幼聪颖异常的少年,在私塾的竹简书声中,以县试榜首的骄人成绩,在16岁时就挣得功名。然而,这位秀才却在晚清的风雨飘摇中,选择了截然不同的道路。1903年,他踏上了东渡日本的航船,在东京振武学校的演武场上,与蔡锷、唐继尧并肩而立。 在日本士官学校的练兵场上,殷承瓛的...
1个月前 (10-11)游一游32
乌蒙山里的星火:记会泽首任县委书记蒋开榜 │ 游曲靖

乌蒙山里的星火:记会泽首任县委书记蒋开榜 │ 游曲靖

乌蒙山里的星火:记会泽首任县委书记蒋开榜 会泽县尚德乡大木厂村的晨雾还未散尽时,老人们总会指着村口那棵歪脖子皂角树说:"瞧那树桠桠,像不像当年蒋开榜捆书捆的绳结?"九十多年过去,树皮上的勒痕早已长成树瘤,可关于那个穿粗布短打的少年如何点燃乌蒙山星火的故事,仍在山风里轻轻传唱。 一、草鞋上的星光 1908年冬月,大木厂的雪粒子砸在瓦当上。邱家媳妇王氏裹着破棉袄,看着襁褓里的男婴皱巴巴的小脸,咬咬牙给孩子取名"开榜"——她听私塾先生说,"开榜"是"金榜题名"的意思,盼着这苦娃子能有出头日。 小开榜的童年浸在苦水里。父亲蒋老三是佃农,租着地主家十亩薄田,收的包谷刚够交租,全家七口人全靠王氏纳鞋...
1个月前 (10-11)游一游39
师宗传奇将领马秀廷:从边地少年到护国名将 │ 游曲靖

师宗传奇将领马秀廷:从边地少年到护国名将 │ 游曲靖

师宗传奇将领马秀廷:从边地少年到护国名将 在云南师宗县的群山之间,至今仍流传着这样一位将军的故事:他三岁丧父,少年从军,曾在中法战争中与法军血战,花甲之年又率部阻击叛军,保卫桑梓。他就是马秀廷,一位从滇南大地走出的民族英雄。         一、少年从军,边关磨砺 清咸丰四年(1854年),马秀廷出生在云南师宗县葵山大新村的一个回族家庭。三岁那年,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到泸西县巨木村,马秀廷随母亲过着贫苦的生活,少年时以帮人放牛为生。生活的艰辛没有压垮他,反而铸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 十七八岁那年,马秀廷投军于清军吴远安部,从此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初入军营,他从一名普通士兵做起,因在一次战斗...
1个月前 (10-11)游一游32
叶琳:从缠足童养媳到万里长征的铿锵玫瑰 │ 游曲靖

叶琳:从缠足童养媳到万里长征的铿锵玫瑰 │ 游曲靖

叶琳:从缠足童养媳到万里长征的铿锵玫瑰   命运的枷锁:童养媳的苦难童年 1914年6月,云南曲靖麒麟区三宝镇桥头村的一个贫苦农家,一声婴儿的啼哭划破了寂静。父亲因痨病早逝,家中仅靠母亲务农维生。8岁那年,年幼的叶琳被送入邻村赵家当童养媳,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她的双脚被裹成“三寸金莲”,每日天未亮便需推磨纺线,稍有差错便遭婆婆责骂。14年的囚徒生活里,她的脚掌变形如枯枝,却在心里埋下了对自由的渴望。 1936年4月,春日的曲靖坝子油菜花金黄灿烂。当红六军团的号角声划破村庄时,叶琳第一次看见穿灰布军装的女战士剪短发、扛红缨枪,把地主家的粮仓钥匙分给饥民。那一刻,她攥着竹篮的手微微发抖——...
1个月前 (10-11)游一游33
深山“9804”:一部机器三厂的铁血与柔情 │ 游曲靖

深山“9804”:一部机器三厂的铁血与柔情 │ 游曲靖

深山“9804”:一部机器三厂的铁血与柔情   山坳里的军工图腾(1965-1979) “哈德门香烟”封存的秘密。1965年,几名军人踏勘陆良县芳华镇龙潭沟,向导接过两包“哈德门”香烟,被叮嘱“把今天的事烂在肚子里”。次年,数千军民开进深山,肩扛手凿四年,建起代号“9804”的军工厂。厂区由现役军人持枪巡逻,曾有村民翻墙窥探,未近警戒线便被扣押,经保卫科盘查数小时才获释。 山沟里的“三天一顿肉”。封闭厂区自成小社会:红砖厂房、学校、医院、电影院俱全。最令山民艳羡的是食堂——每三天供应一次荤菜,肉香飘至二里外。工人子弟穿“的确良”衬衫上学,老职工之子笑言:“以为全国食堂都该有红烧肉,进城才...
1个月前 (10-11)游一游36
曲靖女儿志如钢:伏瑞贞的百年革命人生 │ 游曲靖

曲靖女儿志如钢:伏瑞贞的百年革命人生 │ 游曲靖

曲靖女儿志如钢:伏瑞贞的百年革命人生   1905年的春日,云南曲靖三宝桥头村的伏家宅院里,一声清亮的啼哭划破天际。这个裹着蓝布襁褓的女婴,就是后来名震滇中的革命先驱伏瑞贞。谁也不曾想到,这个出身清贫农家的女娃,会用一生在云岭大地上书写传奇。 破茧:农家女的觉醒之路 伏庆生握着女儿稚嫩的小手,在油灯下教她认字时,或许不会想到,这个场景会成为改变曲靖历史的序章。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这位朴实的庄稼汉顶着乡邻的闲言碎语,坚持送女儿进私塾。当同龄女孩还在绣楼习女红时,十三岁的伏瑞贞已捧着《新青年》在竹林里读得入神,林间漏下的阳光在她清秀的面庞上跳跃,仿佛预示着某种不平凡的命运。 19...
1个月前 (10-11)游一游33
宣威冷方升:从寒门学子到时代弄潮儿的传奇人生 │ 游曲靖

宣威冷方升:从寒门学子到时代弄潮儿的传奇人生 │ 游曲靖

宣威冷方升:从寒门学子到时代弄潮儿的传奇人生 在云南宣威西边,有一个名为冷家冲的地方,山水环绕间,静谧而古朴。这里,便是冷方升的诞生之地。冷方升,原名冷肇明,字子贡,他的人生,宛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从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 冷方升出生在一个贫寒家庭,命运似乎从一开始就对他设下了重重障碍。幼年时,父亲的离世如同一道晴天霹雳,瞬间打破了家庭原本的宁静。母亲无奈之下,带着年幼的冷方升改嫁给了樊家,他也因此曾一度随继父姓樊。在那个传统观念浓厚的时代,这样的家庭变故无疑让冷方升遭受了诸多异样的眼光。然而,这些外界的压力并没有压垮他,反而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一颗渴望改变命运的种子。 童年和青少年时...
1个月前 (10-11)游一游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