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42页
铁血丰碑映花海:罗平革命烈士纪念塔的红色叙事与生态交响 │ 游曲靖

铁血丰碑映花海:罗平革命烈士纪念塔的红色叙事与生态交响 │ 游曲靖

铁血丰碑映花海:罗平革命烈士纪念塔的红色叙事与生态交响   在滇东高原的乌蒙山脉南麓,罗平革命烈士纪念塔如同一柄倚天巨剑,矗立在液峰公园的苍松翠柏之间。这座承载着滇桂黔边纵队铁血记忆的红色地标,不仅是311位烈士忠魂的安息之所,更以其独特的建筑美学、深厚的历史积淀与创新的文化传承,成为串联自然奇观与人文精神的璀璨明珠。 烽火淬炼的英雄史诗 滇黔桂边纵队的铁血征程。罗平作为滇桂黔边纵队的核心根据地,自1937年建立中共罗平党支部起,便成为西南地区革命火种的重要发源地。1948年,罗盘地委在此成立,领导三省二十余县的武装斗争,先后粉碎国民党五次围剿。1949年1月1日,滇黔桂边纵队正式成立...
1个月前 (10-11)游一游37
宣威虎头山红军烈士陵园:红色丰碑与时代新声的交响 │ 游曲靖

宣威虎头山红军烈士陵园:红色丰碑与时代新声的交响 │ 游曲靖

宣威虎头山红军烈士陵园:红色丰碑与时代新声的交响   从烽火硝烟到精神圣地 长征路上的铁血丰碑。1936年3月23日,红二、六军团在虎头山与国民党滇军展开殊死搏斗。这场战役以不足千人的兵力对抗数倍敌军,红军将士凭借地形优势与顽强意志,击溃敌军两个团,缴获大量武器弹药。战斗中,年仅17岁的红军战士李二牛用身体堵住敌军机枪口,为战友突破防线争取宝贵时间,其英勇事迹被刻入陵园纪念碑文。这场战役不仅是红军长征在云南规模最大的战斗,更以“以少胜多”的战术典范载入军史,成为宣威红色文化的核心符号。 从纪念碑到沉浸式红色课堂。自1976年始建以来,陵园历经四次重大扩建。2009年保护性维修中,新增的“...
1个月前 (10-11)游一游34
宣威虎头山红军烈士陵园:血色丰碑映乌蒙 │ 游曲靖

宣威虎头山红军烈士陵园:血色丰碑映乌蒙 │ 游曲靖

宣威虎头山红军烈士陵园:血色丰碑映乌蒙   历史长河中的精神坐标 战役史诗:乌蒙山中的战略转折 1936年3月23日,红二、六军团在此打响云南境内规模最大的遭遇战。面对4万敌军围剿,红军以"青石作盾松为矛"的坚韧,在海拔2300米的虎头山构筑起血肉长城。十二团团长钟子廷率部三次夺回阵地,十六师组织科长唐辉重伤不下火线,400余名将士长眠于此。此役虽未扭转战局,却为红军巧渡金沙江赢得宝贵战机,被军事专家誉为"乌蒙山中的莫斯科保卫战"。 建筑史诗:时空对话的立体史诗 历经五代建设者的匠心雕琢,陵园形成独特的空间叙事体系: •地上丰碑群:12米高的汉白玉纪念塔镌刻毛泽东手迹,大理石屏风再现《长...
1个月前 (10-11)游一游33
宣威革命烈士陵园:红色丰碑映初心,精神永续谱新篇 │ 游曲靖

宣威革命烈士陵园:红色丰碑映初心,精神永续谱新篇 │ 游曲靖

宣威革命烈士陵园:红色丰碑映初心,精神永续谱新篇   红色基因浸润的沃土 祭扫传承 缅怀英烈的民间仪式 在宣威,清明节与烈士纪念日不仅是日历上的标记,更是全民参与的精神洗礼。当地民众自发前往陵园,手持白菊、默哀鞠躬,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对先烈的敬意。家长们常带着孩子,在烈士墓前讲述“虎胆英雄”徐文烈率部突围、血战湘江的壮举,或“红色特工”蒋永尊深入敌营传递情报的惊险故事。这些口耳相传的叙事,让革命精神在代际间生生不息。 教育实践 校园与社区的红色课堂 宣威市第一中学每年组织新生在陵园举行入团仪式,学生在纪念碑前宣誓,佩戴团徽的瞬间,仿佛与历史对话。社区则创新开展“红色剧本杀”活动,参与者通...
1个月前 (10-11)游一游39
乌蒙磅礴铸丰碑——沾益红寨村红军长征纪念碑的永恒印记 │ 游曲靖

乌蒙磅礴铸丰碑——沾益红寨村红军长征纪念碑的永恒印记 │ 游曲靖

乌蒙磅礴铸丰碑——沾益红寨村红军长征纪念碑的永恒印记   镌刻长征精神的永恒印记 关键战役见证。1936年4月,红二、六军团长征途经沾益红寨村,贺龙军长率部在汤浪庙驻扎期间,与当地彝族群众结下深厚情谊。红军在此击退尾追的滇军,召开镇反大会,写下“打倒土豪分田地”等革命标语。如今,汤浪庙被改建为“红军庙”,贺龙使用过的办公桌仍保存完好,成为这段历史的鲜活见证。 纪念碑的艺术设计。纪念碑以简洁庄重的风格矗立于红寨村,碑身镌刻着红军长征的壮丽史诗。其设计融入彝族文化元素,如碑顶的火焰纹象征革命精神的薪火相传。碑座四周的浮雕生动再现了红军与群众“打土豪、分浮财”的场景,以及村民为红军带路、送粮的...
1个月前 (10-11)游一游39
宣威革命烈士陵园:乌蒙山间的红色丰碑与生态画卷 │ 游曲靖

宣威革命烈士陵园:乌蒙山间的红色丰碑与生态画卷 │ 游曲靖

宣威革命烈士陵园:乌蒙山间的红色丰碑与生态画卷   烽火淬炼的革命记忆 红色火种的播撒。宣威作为云南地下党建党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据点,早在20世纪20年代便涌现出一批寻求真理的先驱。1935年和1936年,红军长征两次途经宣威,留下深远影响。300余名青年毅然加入红军,其中包括后来成为开国将军的徐文烈、徐文礼等。红军在宣威开展的打土豪、分浮财行动,点燃了民众的革命热情,为后续武装斗争奠定基础。1947年,云南第一支反蒋武装“六六分队”在宣威诞生,揭开了滇东北武装斗争的序幕。 陵园的诞生与修缮。为铭记先烈功绩,宣威县委、县政府于1987年建成革命烈士陵园,占地2000平方米,包括纪念碑、蒋永...
1个月前 (10-11)游一游39
宣威宝山武装起义纪念碑:红色丰碑耀宝山 │ 游曲靖

宣威宝山武装起义纪念碑:红色丰碑耀宝山 │ 游曲靖

宣威宝山武装起义纪念碑:红色丰碑耀宝山   滇东北革命精神的永恒坐标 改写云南解放进程的关键战役。宝山武装起义纪念碑铭刻着1948年春节起义与1949年二次起义的壮烈篇章。1948年2月,柴灿国、腾显清领导1500余名军民攻打国民党乡公所,虽遭围剿但余部180人成功转移至陆良龙海山,与朱家璧部队汇合,成为云南早期反蒋武装的重要火种。1949年2月,宝山中学师生再次起义组建游击队,配合永焜支队建立乡村政权,形成滇东北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力量。两次起义间隔仅一年,且均以学校为据点,凸显宝山革命斗争的持续性与战略价值。 校园里的红色记忆殿堂。纪念碑所在的宝山镇二中,不仅是革命遗址,更是红色教育的活...
1个月前 (10-11)游一游39
宣威宝山武装起义纪念碑:烽火淬魂山水铭志 │ 游曲靖

宣威宝山武装起义纪念碑:烽火淬魂山水铭志 │ 游曲靖

​​宣威宝山武装起义纪念碑:烽火淬魂山水铭志   ​​两次起义铸就滇东革命双子星​​ ​​血色黎明中的战略突围​​。1948年2月,柴灿国、腾显清率1500余名农民、学生发动起义,以农具为武器奇袭贵州水城发贵乡公所,缴获十余支枪械。虽遭围剿损失惨重,但余部180人突破封锁,与朱家璧部队会师,成为滇东北革命火种。此次起义首创“农村包围城市”滇东模式,为后续解放战争埋下关键伏笔。 ​​校园里的红色觉醒​​。1949年2月,宝山中学师生再度揭竿而起,组建宝山游击队。这支队伍转战滇黔边境,建立乡村政权、清算恶霸,后整编为滇桂黔边纵队第六支队31团6连。其战斗轨迹与“六·六”起义纪念碑、边纵整编纪...
1个月前 (10-11)游一游41
血色丰碑映山河——宣威宝山武装起义纪念碑的红色记忆与生态奇观 │ 游曲靖

血色丰碑映山河——宣威宝山武装起义纪念碑的红色记忆与生态奇观 │ 游曲靖

血色丰碑映山河——宣威宝山武装起义纪念碑的红色记忆与生态奇观   滇东烽火中的武装斗争见证 起义火种的播撒与燎原。宝山革命历史底蕴深厚,抗战胜利后,这里便成为中共地下党开展武装斗争的重点区域。1946年8月,云南省工委派遣刘宗邦、黄融等党员以教师身份进驻宝山中学,秘密建立党组织和交通联络站,为武装起义埋下火种。1947年“六·六”分队的成立,揭开了云南反蒋武装斗争的序幕,分队在宝山、格宜一带宣传发动群众,开展军事训练,为起义储备力量。 两次武装起义的壮烈篇章。1948年2月底,“六·六”分队留下的柴灿国、腾显清等骨干组织1500余人发动“春节起义”,攻打贵州水城及宣威田坝等地国民党乡公所...
1个月前 (10-11)游一游38
宣威宝山武装起义纪念碑:滇东北红色丰碑的多元密码 │ 游曲靖

宣威宝山武装起义纪念碑:滇东北红色丰碑的多元密码 │ 游曲靖

宣威宝山武装起义纪念碑:滇东北红色丰碑的多元密码   在滇东北的崇山峻岭间,宣威市宝山镇矗立着一座高19.48米的纪念碑,它不仅是滇东北革命斗争的见证者,更是人文风情的承载者、发展奇迹的书写者。这座将红色基因与自然造化、人文传承深度融合的宝山武装起义纪念碑,以独特魅力跨越时空,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民族记忆与红色信仰的交响 彝歌中的红色血脉 《歌唱英雄李天柱》的传唱 宝山镇是彝族、苗族等多民族聚居地,每当火把节等传统节日,彝族同胞会身着盛装,围坐在宝山武装起义纪念碑前,用彝族海菜腔传唱《歌唱英雄李天柱》。这首从1949年沿唱至今的民族歌谣,讲述了1949年宝山游击队战士李天柱...
1个月前 (10-11)游一游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