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40页
寻甸凤龙湾:自然与人文交织的梦幻之地 │ 游曲靖
寻甸凤龙湾:自然与人文交织的梦幻之地 凤龙湾,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人文风情、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多元的旅游体验,成为了一处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无论您是喜欢自然风光的游客,还是热爱人文历史的探寻者,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美好,感受自然与人文的交织魅力! 自然奇境:山水之间的童话世界 凤龙湾地处滇中北高原,森林覆盖率高达83%,水域面积约3300亩,湖光山色美不胜收。这里山峦如凤,湖水似龙,自然景色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石板河峡谷瀑布风光:全长4公里的石板河峡谷,沿途串起了石门开、凤鸣谷、奇鳞峡和五彩潭等各色景致。壮观的叠水瀑布群从高处奔腾...
曲靖卤米线:卤香缭绕里的烟火人间 │ 游曲靖
曲靖卤米线:卤香缭绕里的烟火人间 晨雾未散的曲靖老街总飘着一缕勾魂的香气,那是铜锅蒸腾起的琥珀色卤汁正裹挟着滚烫米线翻涌,像一条条金色蛟龙在晨光里游弋。若说云南是枚被美食缀满的王冠,那么卤米线便是镶嵌其上的明珠,而曲靖人用百年光阴打磨出的这碗人间至味,早已超越果腹之物,成为镌刻进城市肌理的文化图腾。 相传清末民初,马帮驮着茶盐穿梭在乌蒙山麓,赶马汉子们将随身携带的干米线投入客栈灶膛,就着老板秘制的卤汁大快朵颐。谁也没想到,这种粗粝的生存智慧竟在时光窖藏中蜕变成惊艳四方的珍馐。如今的曲靖街头,每家老字号都藏着独门卤方:整鸡整鸭与筒子骨熬足十二时辰,八角桂皮草果在陶瓮里跳起慢板华尔兹,待...
寻甸凤龙湾:童话奇境与自然人文的共生之地 │ 游曲靖
寻甸凤龙湾:童话奇境与自然人文的共生之地 童话奇境:世界文化与本土神话的碰撞 凤龙湾最引人注目的特色,莫过于其以“童话”为核心的沉浸式体验。这里以“世界童话的再创造”为线索,将全球经典童话与云南本土文化深度融合。例如,阿拉丁小镇以《一千零一夜》为蓝本,打造出城堡、怪屋街、瀑布餐厅等奇幻场景,建筑造型融合神灯、飞毯等元素,南瓜屋、孔雀屋等生物拟态建筑更随四季植物生长呈现动态美感。而山海鸟兽乐园则以《山海经》为灵感,通过上百座神话雕塑群再现“女娲补天”“龙生九子”等场景,游客可与梅花鹿、鹦鹉等动物互动,甚至体验松鼠乐园的无动力冒险设施,形成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自然奇观:山水交融的...
血色丰碑映钟山:罗平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红色图腾与时代华章 │ 游曲靖
血色丰碑映钟山:罗平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红色图腾与时代华章 血火淬炼的精神图腾 滇桂黔边区的红色心脏。钟山乡作为滇桂黔边纵核心根据地,1948年罗盘地委在此组建,领导三省28县反蒋武装斗争。三期干部培训班培养的200余名骨干,成为解放云南的先锋力量。1955年建成的纪念碑,碑文由毛泽东手书"为国牺牲永垂不朽",临摹字体遒劲有力,镌刻着边纵精神的永恒印记。 英烈血脉的时空对话。纪念碑基座镌刻的89位钟山籍烈士英名,诉说着血色记忆:民兵英雄王美珍单枪突围送情报,受毛主席接见;60余户村民房屋被焚毁仍倾力支前。2025年新增的VR场景还原头道口子战役,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当年激战。 建筑...
宋正选:从抗战少年到世纪见证者的一生传奇 │ 游曲靖
宋正选:从抗战少年到世纪见证者的一生传奇 在云南曲靖陆良县茶花社区的青瓦白墙间,100岁的宋正选仍耳聪目明。当谈及80多年前的抗战岁月,这位期颐老人总会用布满老茧的手轻叩桌沿——那是1940年他16岁时在陆良机场凿石块留下的印记。 一、少年热血:南京血泪唤醒报国志 1926年出生于陆良县的宋正选,14岁时目睹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四万万同胞热爱我中华,誓死保卫我中华”的歌谣,在少年心中埋下了抗争的火种。1942年,云南成为抗战后方基地,16岁的他主动加入陆良机场建设。没有重型机械,全凭“锤砸棒敲、人背马驮”,石磙压实跑道的艰辛中,他手掌从血泡磨成厚茧,肩头被石块压出深痕。当亚洲最...
铁血丰碑:罗平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的时空交响 │ 游曲靖
铁血丰碑:罗平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的时空交响 在滇东高原的乌蒙山脉间,曲靖市罗平县城振兴街液峰公园内,一座庄严肃穆的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静静矗立。它不仅是滇东抗战历史的实物见证,更以独特的人文风情、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交融的特质,成为西南地区极具代表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地标。 历史烽烟中的精神坐标 烽火岁月中的诞生。1944年,正值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罗平作为滇黔桂边区的重要门户,见证了无数热血青年奔赴前线的身影。为纪念在滇东抗战中牺牲的将士,当地民众自发捐资修建此碑,于同年7月7日落成。碑文“浩气长存”四字,由当时罗平县知名乡绅李根源手书,笔力遒劲,饱含对英烈的崇敬之情。 碑文里...
麒麟三宝五联天主堂:百年信仰地标与多元文化共生样本 │ 游曲靖
麒麟三宝五联天主堂:百年信仰地标与多元文化共生样本 在滇东高原曲靖麒麟区三宝街道的五联小学内,静静矗立着一座跨越三个世纪的文化瑰宝——五联天主堂。这座始建于1880年的法式建筑,以其独特的中西合璧风貌、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以及活态化的社区共生实践,成为滇东地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典范。 从传教遗梦到红色见证 法式匠心的百年坚守。清光绪六年(1880年),法国传教士让·玛丽·约瑟夫·毕尔贝(中文名“宋清光”)历经十二年,采用米汤、蛋清混合糯米浆黏合巨石的古法工艺建造而成。教堂坐北朝南,通面阔18.66米、进深7.61米,墙体厚度达2米,历经140余年风雨及多次地震仍巍然屹立。其独特的五面石...
铁血丰碑映山河:罗平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的时空对话与精神传承 │ 游曲靖
铁血丰碑映山河:罗平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的时空对话与精神传承 镌刻在时光里的抗战丰碑 民族危亡时刻的集体呐喊 •特殊建碑背景:1939年元旦,正值抗日战争最艰难时期,罗平各界在中共地下党员推动下,以"罗平县各界公立"名义建立纪念碑。碑前铸造汪精卫夫妇赤身跪像(高1米与07米),以杭州岳飞墓秦桧跪像为蓝本,开创中国抗战纪念设施惩治汉奸的先河。 •碑文背后的血泪史:正面隶书"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九字力透纸背,基座铁链围栏象征民族同心。碑文记录311位烈士英名,与昆明圆通山遗址形成时空呼应,成为滇东抗战记忆的核心坐标。 建筑艺术的凝固史诗 •独特形制与隐喻:碑体采用"一...
曲靖:红色沃土上的长征印记 │ 游曲靖
曲靖:红色沃土上的长征印记 曲靖,这座位于云南省东部的城市,宛如一颗镶嵌在云岭大地的璀璨明珠,不仅是云南省最大的革命老区,更是红军长征途中不可磨灭的重要一站。1935年和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和红二方面军(即红二、六军团)先后两次途经曲靖,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和深刻的革命印记,铸就了曲靖独特的红色文化。 红军长征过曲靖的历程 1935年4月,中央红军在遵义会议和扎西会议后,为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决定挺进云南,速渡金沙江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4月23日,中央红军共3万余人,以一军团为左翼,中央军委纵队居中,三军团为右翼,五军团殿后,九军团于右后侧牵制敌人...
曲靖市沾益区大坡乡红寨:红军长征的革命印记与自然风光的完美融合 │ 游曲靖
曲靖市沾益区大坡乡红寨:红军长征的革命印记与自然风光的完美融合 在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的大坡乡,隐藏着一个充满红色记忆与自然美景的宝藏之地——红寨红军长征革命遗址。这里不仅承载着丰富的革命历史,还拥有着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那段光辉岁月,感受革命精神的洗礼。 红军长征的辉煌篇章 红寨,原名汤浪村,因红军长征途经此地并留下深刻印记而得名。1936年4月,红二军团在贺龙的带领下,长途跋涉进入沾益县大坡乡。红军战士们在这里与敌人展开了激烈战斗,取得了显著胜利。更为感人的是,红军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鱼水情谊,他们帮助群众挑水、劈柴,宣传党的纲领和政治主张,赢得了群众的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