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36页
青山忠骨映丹心——会泽龙潭烈士陵园的红色记忆与自然诗篇 │ 游曲靖
青山忠骨映丹心——会泽龙潭烈士陵园的红色记忆与自然诗篇 历史沿革与革命印记 滇东革命的星火之源。会泽龙潭烈士陵园始建于1962年,最初是为纪念蒋开榜、刘文明两位早期中共地下党员而建。1927年,蒋开榜在会泽建立中共东川支部,秘密发展革命力量,组织云南救贫义勇军,策划武装暴动。他以教书为掩护,在天后宫等地开展活动,培养了2000余名革命志士。1933年,因叛徒出卖,蒋开榜、刘文明被捕,次年英勇就义。他们的牺牲激发了会泽人民的革命斗志,为滇东地区的解放事业埋下火种。 长征路上的红色传奇。1935年,红九军团长征途经会泽,在水城召开扩红动员大会,千余名会泽青年踊跃参军,成为长征史上“扩红最...
曲靖铁人三项体育公园:高原明珠的多维魅力 │ 游曲靖
曲靖铁人三项体育公园:高原明珠的多维魅力 从荒滩到国际赛场的蜕变 曲靖铁人三项体育公园的诞生堪称城市更新的典范。这片占地194.85公顷的土地,曾是杂草丛生的面店水库库尾。2017年3月,随着世界铁人三项赛落地的契机,曲靖以"时间占满、空间占满"的超常规建设模式,仅用5个月便完成核心区建设,打造出包含6900平方米赛事转换区、7.6公里环湖路、4860平方米观礼台等专业设施的国际赛场。2017年8月27日,当43个国家的1000余名选手从防腐木入水平台跃入清澈的面店水库时,全球最高海拔铁人三项赛正式诞生。次年举办的IRONMAN70.3赛事更吸引41国1112名选手参赛,提供80个世...
曲靖翠山影视旅游城:穿越历史的文化之旅 │ 游曲靖
曲靖翠山影视旅游城:穿越历史的文化之旅 曲靖翠山影视旅游城,坐落于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是一座集影视拍摄、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迷人的自然景观,还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活动与表演,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开启穿越历史之旅! 一、历史沿革与文化底蕴 (一)影视拍摄基地的崛起。翠山影视城始建于2003年3月,占地(二)6万平方米,由著名设计师钱运选先生参照浙江横店影视城设计而成。这里曾是《长河奔流》《梦里情人》《千里走单骑》等多部影视剧的拍摄地,见证了无数精彩故事的诞生。漫步在影视城内,游客可以近距离接触影视拍摄场景,感受影视制作的魅力。 (二)...
曲靖翠山影视旅游城:穿越历史的文化之旅 │ 游曲靖
曲靖翠山影视旅游城:穿越历史的文化之旅 曲靖翠山影视旅游城,坐落于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是一座集影视拍摄、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迷人的自然景观,还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活动与表演,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开启穿越历史之旅! 一、历史沿革与文化底蕴 (一)影视拍摄基地的崛起。翠山影视城始建于2003年3月,占地(二)6万平方米,由著名设计师钱运选先生参照浙江横店影视城设计而成。这里曾是《长河奔流》《梦里情人》《千里走单骑》等多部影视剧的拍摄地,见证了无数精彩故事的诞生。漫步在影视城内,游客可以近距离接触影视拍摄场景,感受影视制作的魅力。 (二)...
越州镇水城水库:珠江源头明珠的生态嬗变与人文交响 │ 游曲靖
越州镇水城水库:珠江源头明珠的生态嬗变与人文交响 在滇东红土地上,曲靖麒麟区越州镇的水城水库如同一颗镶嵌在喀斯特峰林间的碧玉。这座始建于上世纪、经世纪之交扩容的中型水库,不仅以4927万立方米的库容滋养着曲靖中心城区百万居民,更在二十余载光阴里,书写了一部自然生态与人文智慧交织的壮丽史诗——从贫瘠土地上的水利攻坚,到智慧云端的现代管理;从炊烟袅袅的传统村落,到鸟飞鱼跃的生态天堂。 从农耕命脉到城市水塔的嬗变 小水库的世纪扩容。水城水库的故事始于20世纪。原仅为库容235万方的小(一)型水库,在1996年启动了一场改写命运的扩建。历经五年攻坚,2001年竣...
乌蒙文脉·耕读世家:曲靖中所村的古今交响 │ 游曲靖
乌蒙文脉·耕读世家:曲靖中所村的古今交响 文武双举的传奇印记 科举巅峰:一门双璧耀滇东 •武举人张登元:清道光二年(1822年)高中武举,授兵部尚书衔,其宅院融合西洋拱门与中式碉楼,石门雕刻"百忍堂"家训,见证"文能提笔、武能安邦"的家风传承。 •文举人张成元:同科中举的胞弟以"清和世第"为志,宅院雕梁画栋存留至今,两座四合院与碉楼群构成"文武双院"奇观,被誉为"滇东第一家"。 •科举群像:村内现存27名明清功名人士记载,功名碑林刻录张登元"例授武略骑尉"圣旨,碑文暗藏麒麟祥瑞纹样,成为滇东科举文化活化石。 建筑密码:中西合璧的军事智慧 •碉楼迷宫:张氏碉楼以红砂...
曲靖韭菜花:舌尖上的百年风味 │ 游曲靖
曲靖韭菜花:舌尖上的百年风味 曲靖的早市总带着股湿润的露水气。我蹲在文昌街的菜摊前,看穿靛蓝围裙的阿婆掀开竹篾筐上的湿毛巾——刹那间,一捧翡翠般的小花撞进眼帘:细如松针的花茎裹着雪瓣,沾着星子似的水珠,凑近闻,是青草混着山野的清冽辛香。阿婆抬头笑:“尝尝不?自家晒的韭菜花,比超市卖的鲜得很。” 这碟被曲靖人捧在手心的“翡翠碎玉”,原是滇东大地上最质朴的烟火密码。 一、从田埂到餐桌:藏在韭菜里的千年滋味 曲靖种韭菜的历史,能追溯到《南诏野史》里的只言片语。滇东高原多山少坝,古人依水而居,田埂边总见着一丛丛野韭菜——耐贫瘠、生得旺,春摘嫩叶,秋收花薹,倒成了穷日子里的“天然调味罐”。 真正...
曲靖蒸饵丝:一碗裹着米香的非遗早餐,藏着云南人的晨间浪漫 │ 游曲靖
曲靖蒸饵丝:一碗裹着米香的非遗早餐,藏着云南人的晨间浪漫 清晨六点的曲靖街头,蒸笼掀开的瞬间,米香混着酱香、油香扑鼻而来。穿校服的学生、提公文包的上班族、晨练归来的老人,不约而同挤进街角小店,要一碗热气腾腾的蒸饵丝——这是曲靖人开启一天的“仪式”,也是云南非遗美食的生动注脚。 一、起源:从状元餐桌到非遗名录的烟火传奇 蒸饵丝的故事,始于一场“酒后救急”。相传明代状元杨慎被贬云南时,某日与友人饮酒至深夜,次日清晨饥肠辘辘。友人急中生智,将饵块切丝蒸热,拌上杂酱、韭菜等调料。杨慎连吃三碗,赞不绝口:“这碗饵块丝干香浓郁,有嚼头,《蒸》的好吃!”从此,“状元吃饵丝”的传说在曲靖坊间流传,...
宣威海会塔:一座将军创建的佛教塔陵,开启滇东北殡葬改革先河 │ 游曲靖
宣威海会塔:一座将军创建的佛教塔陵,开启滇东北殡葬改革先河 在云南宣威的东山公园松鹤寺东北侧,矗立着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文化的建筑——海会塔。它不仅是当地的地标,更凝聚着往昔的故事,闪耀着先辈的智慧与慈悲。这座塔始建于清末民初,历经岁月洗礼,见证了宣威的时代变迁,背后有着诸多值得探寻的过往。 一、建造缘起:慈悲之心催生的建筑 1.传奇人物浦在廷 海会塔的建造与一位传奇人物——浦在廷紧密相连。浦在廷,字子安,号梅村,是云南宣威人。他在商业领域成绩斐然,是浦在廷兄弟食品罐头公司的创始人,凭借着卓越的商业头脑,在商场中闯出一片天地。同时,他还投身军旅,在战乱时期屡立战功,获五等嘉禾勋章并被授...
宣威海会塔:滇东古刹里的砖石史诗与人间烟火 │ 游曲靖
宣威海会塔:滇东古刹里的砖石史诗与人间烟火 在云南宣威城南3公里的南山坡上,一座青灰色砖塔静立山巅,檐角铜铃随山风轻响,与山脚的村落、远处的田野构成一幅动静相宜的画卷。它叫海会塔,当地人更愿称其为“南山塔”。这座看似普通的佛塔,藏着滇东佛教传播的密码、战火中的人性微光,以及乡土社会与古迹共生的智慧。今天,我们沿着砖缝里的光阴,解码这座古塔的三重生命。 一、佛脉绵长:从“海会寺”到“海会塔”的千年禅音 1.南诏余韵:藏在《宣威县志》里的建塔密码 海会塔的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742-756年)。据《宣威县志·宗教卷》记载,南诏国时期,滇东佛教随“南诏归唐”浪潮兴盛,宣威因地处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