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34页
西河公园:珠江源头的生态人文大观园 │ 游曲靖
西河公园:珠江源头的生态人文大观园 千年文脉滋养的生态明珠 在珠江源头的滇东大地,沾益西河公园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南盘江上游的西河之畔。这座总面积达1040.49公顷的国家级湿地公园,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成为集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休闲游憩于一体的城市绿洲。 沾益自古便是中原文化与边疆民族交融的枢纽。作为古“南丝绸之路”和“五尺道”的重要节点,这里曾见证诸葛亮南征的金戈铁马,留下徐霞客勘定珠江正源的足迹。西河公园所在的区域,更是承载着沾益古城的千年记忆——宋代大理国磨弥部蛮蒙提所建的易陬笼古城遗址,虽历经岁月变迁,仍可从现存的明代城墙残垣和清代护城河遗迹中,遥想当...
踏寻千年遗韵,探秘曲靖罗汉山古墓群 │ 游曲靖
踏寻千年遗韵,探秘曲靖罗汉山古墓群 在历史长河的奔涌中,有些文明的碎片被深埋于地下,在岁月的浸润下静候着与世人重逢。于曲靖麒麟区三宝街道西南2公里处,罗汉山静默矗立,其上古墓群宛如一部被时光封印的史书,承载着东汉至唐代千年的厚重记忆,如今正缓缓向世人揭开神秘面纱。 跨越时空的墓葬奇观 梁堆墓群 规模宏大的滇中孤例 罗汉山古墓群以其独特的“梁堆”形制傲立于云南考古界。在这片约1.6平方公里的山顶之上,分布着12座大型封土墓,其封土堆直径达23米、高3.5米,总面积7042平方米,是云南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同类墓葬群。1982年文物普查时被重新发现,1999年麒麟区进行第二次文物...
麒麟区珠街中所村举人村:文武双全映古村 今昔辉映谱新篇 │ 游曲靖
麒麟区珠街中所村举人村:文武双全映古村 今昔辉映谱新篇 从兵营到文脉的千年传奇 明朝屯兵的军事堡垒。中所村的历史可追溯至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当时,明朝大将沐英率军征滇,在此屯兵扎营,以“左、右、前、后、中所营”命名五处驻地,张氏先祖率中所营将士解甲归田,合海造田,形成村落。“中所”之名由此而来,成为曲靖军事文化的活标本。村中现存的“五所”遗址与烽火台,至今仍保留着明代军事防御体系的布局,见证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科举时代的荣耀时刻。清道光二年(1822年),张氏家族第六代传人张登元、张成元兄弟同科中举,兄为武举人,弟为文举人,创下“一门双举人”的科举佳话。张登元官至兵部尚书兼都...
千年古墓群:麒麟区三宝街道罗汉山的历史密码 │ 游曲靖
千年古墓群:麒麟区三宝街道罗汉山的历史密码 麒麟区三宝街道罗汉山古墓群,以其密集的墓葬分布、精湛的出土文物、独特的历史背景,成为解读南中文明的“活化石”。从东汉贵族的奢华墓葬到现代彝族的火把狂欢,从汉夷交融的考古实证到红色文化的精神传承,这座千年古墓群正以多元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南中大姓的兴衰见证 墓葬年代与考古发现。罗汉山古墓群为东汉至唐代的大型梁堆墓群,现存12座墓葬密集分布于6平方公里的山顶。2000年对M11墓的抢救性发掘中,出土了鎏金车马饰、铜器、陶器等文物,其中鎏金车马饰工艺精湛,在云南同类型汉墓中极为罕见,推测墓主为东汉中晚期南中大姓中的显贵人物。墓葬形制融合了竖穴...
曲靖游击大队革命纪念园:镌刻在朗目山间的红色史诗 │ 游曲靖
曲靖游击大队革命纪念园:镌刻在朗目山间的红色史诗 在云贵高原的褶皱里,有一座山叫朗目山。这里风景如画,四季更迭间藏着无数动人的故事。而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致中,矗立着一座庄严肃穆的革命纪念园——曲靖游击大队革命纪念园。它不仅是一座纪念英雄的建筑,更是一部镌刻在朗目山间的红色史诗,记录着曲靖人民为解放事业付出的艰辛与热血。 烽火岁月里的英雄传奇——游击大队的烽火征程 历史背景:1945年6月,中共云南省工委派中共党员薛萃到曲靖中学以教师身份作掩护开展革命活动。1947年8月,薛萃调离后,陈亮接过重任,带领地下党组织在农村发展党员、建立据点,为武装斗争做准备。1949年初,国民党在曲靖城实行白...
千年遗韵与现代文明的交响——曲靖罗汉山古墓群的时空密码与文旅新篇 │ 游曲靖
千年遗韵与现代文明的交响——曲靖罗汉山古墓群的时空密码与文旅新篇 千年墓葬的文明密码 独特的梁堆墓形制 中原与滇文化的交融 罗汉山古墓群的12座梁堆墓,是云南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东汉至唐代墓葬群。M11号墓的“甲”字形结构,融合了中原竖穴土坑墓与砖室墓的过渡形态,其墓道顶部的柱洞遗迹印证了曾建有木结构建筑的推测。这种形制填补了云南地区墓葬演变的考古空白,展现了汉文化与滇土著文化的深度融合。例如,墓室底部出土的朱漆木棺与鎏金车马饰件,既体现中原贵族葬仪的规制,又融入了滇地工匠的工艺特色,成为解读南中文明的重要钥匙。 南中大姓的权力图腾 墓葬中的家族传奇 墓群中出土的“大泉五十”钱...
曲靖瑰宝:探寻石城会盟碑的千年秘密 │ 游曲靖
曲靖瑰宝:探寻石城会盟碑的千年秘密 在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的曲靖一中内,隐藏着一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瑰宝——石城会盟碑。这座碑刻不仅是大理国时期的珍贵遗物,更是研究云南少数民族历史与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千年古碑,探寻它背后的故事与独特魅力。 一、历史沿革:千年古碑的传奇之旅 (一)碑刻由来。石城会盟碑,又称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立于大理国段素顺明政三年(北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碑文记述了大理国主段氏(白族)联合三十七部(彝族)出战滇东一些部落后,于石城(今曲靖市)会盟立誓,并颁赐职赏的情况。这次会盟在史籍中没有记载,因此这座碑刻成为了研究大理国和云南当时境内...
宣威小炒:一口锅铲炒出的烟火江湖 │ 游曲靖
宣威小炒:一口锅铲炒出的烟火江湖 宣威的黄昏总带着股烟火气。 我蹲在老房子的门槛上,看老板踮着脚从梁上取那只黑黢黢的陶瓮——那是她嫁过来时,太姥姥用背篓驮来的陪嫁。瓮盖一掀,咸香混着松木香“轰”地涌出来,深褐色的火腿块上凝着细密的油霜,像撒了把碎金。“今年的火腿晒得透,”老板用竹刀削下一片,指尖沾了点盐霜,“晚上给你炒小炒。” 这是宣威人最熟悉的场景。一碗宣威小炒,不过是火腿、青蒜、土豆丝的简单组合,却在滇东北的山风里飘了上百年。它没有精致的摆盘,没有复杂的典故,却像宣威人性格里的那股子“实在”——把最金贵的食材揉进最日常的锅碗瓢盆,把日子熬成最浓的烟火味。 一、从马帮到灶房:一块...
云上花乡:滇东高原的诗画秘境与乡村振兴典范 │ 游曲靖
云上花乡:滇东高原的诗画秘境与乡村振兴典范 云上花乡景区以"花为媒、文为魂、旅为桥",构建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样本。这里既有震撼人心的自然奇观,又有活态传承的民族文化;既有传统农耕的脉脉温情,又有现代科技的智慧赋能。无论是花海漫步、民俗体验,还是康养度假、研学旅行,云上花乡都将为您带来一场穿越时空的诗意之旅。2025年,让我们相约滇东高原,共赴这场自然与人文的盛宴! 自然奇观的三重维度 四季更迭的彩色地毯。云上花乡景区位于罗平县板桥镇,地处北纬25度黄金气候带,年均气温15.1℃,形成了"四季有花、季季不同"的独特景观。春季,8000亩油菜花铺展成金色海洋,与喀斯...
微创之源·医路长青: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的百年传承与创新之路 │ 游曲靖
微创之源·医路长青: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的百年传承与创新之路 (8511医院住院楼) 一、历史长河:从昆明红十字会到曲靖医学重镇 1928年:昆明红十字会医院的诞生 1928年,一座承载着仁心与希望的医院在昆明悄然启航,它便是昆明红十字会医院。这座医院的建立,源于当时昆明社会对医疗资源的迫切需求,也承载着红十字精神的仁爱与奉献。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医院不仅提供医疗服务,更成为社会救助的重要平台,为无数病患带来生的希望。 1970年:三线建设中的医疗迁徙 1970年,随着国家三线建设战略的推进,云南省政府决定将整所医院从昆明搬迁至曲靖温泉,成立云南8511医院。这是一次艰难的迁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