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一游 > 正文内容

铁血丰碑映山河:罗平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的时空对话与精神传承 │ 游曲靖

16小时前游一游1

铁血丰碑映山河:罗平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的时空对话与精神传承

​​

镌刻在时光里的抗战丰碑​​

​​民族危亡时刻的集体呐喊​​

特殊建碑背景:1939年元旦,正值抗日战争最艰难时期,罗平各界在中共地下党员推动下,以"罗平县各界公立"名义建立纪念碑。碑前铸造汪精卫夫妇赤身跪像(高1米与07米),以杭州岳飞墓秦桧跪像为蓝本,开创中国抗战纪念设施惩治汉奸的先河。

碑文背后的血泪史:正面隶书"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九字力透纸背,基座铁链围栏象征民族同心。碑文记录311位烈士英名,与昆明圆通山遗址形成时空呼应,成为滇东抗战记忆的核心坐标。

​​建筑艺术的凝固史诗​​

独特形制与隐喻:碑体采用"一碑三阶"形制——0.7米圆帽碑额象征天圆地方,76米碑身镌刻云雷纹,基座27层垂带踏跺暗合"二十七贤圣"典故。碑文由清末民初书法家陈雪屏题写,隶书笔法融入魏碑筋骨,与昆明"一二·"运动纪念碑形成艺术呼应。

生态与人文的共生美学:液峰公园内形成"一碑三区"格局——纪念区松柏成阵,文化区复原1940年代抗战宣传画墙,生态区种植300株滇朴形成"英雄林"2024年新增夜光投影系统,夜间将碑文投射至百米外湖面,与太液湖倒影构成"天地同祭"奇观。

​​跨越世纪的守护传承​​

三次沉浮与重生:1941年因日军轰炸被推入太液湖,1986年打捞修复,2010年修建攒尖顶保护亭,2023年县政府划定10665.6平方米保护范围,设置金属防护栏与监控系统,实现数字化保护。

代际相传的记忆载体:周边居民至今传颂1985年奠基盛况——老石匠以传统水磨石工艺将烈士事迹刻入2540平方米台基。当地教师王建民回忆:"清明祭扫时,老人们常说碑底雪松种子来自战场原址。"

​​

凝固的史诗与艺术之美​​

​​碑体构造的刚柔并济​​

材质与工艺的考究:青石碑体采用"一碑三阶"形制,碑额圆帽象征天圆地方,碑身红砂岩浮雕云雷纹,基座垂带踏跺暗合"二十七贤圣"典故。碑文由清末书法家陈雪屏题写,隶书笔法中融入魏碑筋骨,与"一二·"运动纪念碑形成艺术呼应。

生态景观的诗意融合:纪念碑与液峰公园自然景观相映成趣,春日油菜花海环绕,冬季雪松苍翠,形成"红花映忠骨,绿水绕英魂"的独特景致。徐霞客笔下"波澄如镜,腊山影映湖中"的诗意,与纪念碑的浩然正气交织。

​​碑座浮雕的历史叙事​​

场景化叙事艺术:基座四面汉白玉浮雕定格周时英、任学源等烈士英勇瞬间,生动再现1938年钟山党支部组织抗日救亡、1946年抗日武装转为反蒋武装等历史场景。浮雕与实景花海相映成趣,诠释"山河同寿"的永恒主题。

文化符号的深层隐喻:双菱形纹护栏与五角星塔顶构成庄重视觉符号,2022年增设的LED灯光系统使夜幕下的纪念碑如火炬般璀璨,赋予传统建筑现代生命力。

​​生态景观的和谐共生​​

园林设计的匠心独运:液峰公园占地120亩,经6000万元提质改造后,融合清代园林风格与现代设计理念,形成"市民广场荷塘戏楼环湖步道"五大功能区。纪念碑与九孔桥、湖心阁、音乐喷泉等景观相映成趣,构建多层次审美体验。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实践:采用海绵城市理念,雨水收集系统与莲花石雕花台结合,夜间灯光秀通过光影变化投射烈士名录。2024年新增AR导览系统,游客扫描碑文即可观看3D还原的战场场景。

​​

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发展​​

​​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

沉浸式教育场景:纪念碑现为曲靖市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5年清明期间,长水实验中学300余名师生开展"触摸历史脉搏"研学活动,通过AR技术还原1938年地下党动员场景,实现跨时空对话。

多元化的传承形式:与罗平一中合作开发的校本课程《碑证初心》入选云南省优秀红色教育案例,当地企业认养维护机制使社会力量深度参与守护。2023年新增的"赓续·2025"清明祭扫活动融入情景剧《松山来信》,让历史人物""起来。

​​红色文旅的创新探索​​

沉浸式体验项目:2025年推出"抗战一日"体验项目,上午参与"战地救护"情景剧,下午在复原的1940年代战地邮局寄出纪念明信片。与中央美院合作的《不屈的脊梁》系列油画正在中国美术馆巡展。

国际视野的传播路径:2024年入选"世界记忆遗产"预备名录,与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建立合作。同年举办"东亚反法西斯纪念碑国际研讨会",日韩学者通过碑文研究重新解读滇缅公路历史价值。

​​社区文化的凝聚核心​​

日常生活的精神纽带:纪念碑融入市民日常,晨练老人绕塔慢跑,情侣在"丹心照汗青"楹联前拍摄婚纱照。2025年新增的社区"红色书屋"陈列《烽火罗平》等文献,成为居民文化客厅。

跨界融合的文化表达:公园内的非遗展示区定期举办布依刺绣、彝族火把节活动,让游客在感受民族风情的同时领悟"团结御侮"的抗战精神内核。

​​

山水之间的永恒守护​​

​​自然景观的诗意映衬​​

花海中的精神图腾:液峰公园素有"滇东花海明珠"之称,十万亩油菜花田与纪念碑形成震撼视觉对话。设计者利用地形高差打造阶梯式观景平台,使瞻仰过程宛如历史朝圣之旅。

生态系统的有机融合:公园内300株滇朴构成的"英雄林"与纪念碑相映成趣,2024年新增夜光投影系统将碑文投射至湖面,形成"天地同祭"奇观,彰显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生态保护的科技赋能​​

智慧化监测体系:2023年建成的物联网平台实时监控碑体倾斜度、温湿度等23项指标,无人机每周巡查周边环境,形成立体防护网。2025年首次使用AI修复技术还原损毁碑文,让历史细节重现。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雨水收集系统与莲花石雕结合,兼具生态功能与传统美学。2024"云上纪念碑"数字平台上线,三维建模复原1939年建碑场景,累计吸引12万人次线上献花。

​​地域特色的景观设计​​

园林艺术的现代演绎:纪念碑采用"庑殿顶琉璃瓦+红星"设计,碑座护栏雕有双菱形纹,转角处"L"形花台种植雪松,暗合"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文化寓意。

历史与现实的时空对话:公园内复原的1940年代抗战宣传画墙与现代音乐喷泉相映成趣,徐霞客笔下的"太夜澄波"意境与纪念碑的浩然正气交织,赋予公园更深层的文化内涵。

​​

数字化与红色旅游的融合​​

​​数字化保护与传播​​

云端纪念馆的构建:2024年建成"云上纪念碑"数字平台,通过三维建模复原建碑场景,游客扫码即可观看汪精卫跪像打捞纪录片,累计访问量突破50万人次。

智慧导览的革新:AR技术实现碑文3D还原,游客扫描即可获取烈士生平故事。"寻找英雄"互动程序上线后,超12万人次参与线上献花,形成线上线下联动传播矩阵。

​​红色旅游的创新实践​​

沉浸式体验线路:以纪念碑为核心,串联钟山烈士陵园、罗盘地委指挥部旧址等红色景点,打造"滇桂黔边纵红色之旅"2025年清明期间,该线路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带动周边民宿收入增长30%

跨界融合的业态拓展:液峰公园内的"红色书屋"陈列地方文献,中央美院设立的写生基地吸引艺术家创作《不屈的脊梁》系列油画,形成"红色教育+艺术创作+生态旅游"复合模式。

​​未来发展的蓝图规划​​

国际影响力的拓展:2025年与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合作举办展览,日韩学者通过碑文研究重新解读滇缅公路历史价值。计划建设国际研学中心,吸引更多海外游客。

社区参与的可持续发展:启动"英烈精神进校园"工程,在全县中小学设立"抗战文化角"2025年计划培养100名青少年讲解员,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罗平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既是滇军铁血抗战的历史见证,也是自然人文交融的精神地标。从碑体浮雕的斑驳印记到液峰公园的湖光山色,从一年一度的公祭仪式到持续升温的红色旅游,这座丰碑始终在时代浪潮中闪耀着永恒光芒。它不仅是罗平人民的精神图腾,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永不褪色的红色坐标。

“铁血丰碑映山河:罗平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的时空对话与精神传承 │ 游曲靖” 的相关文章

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 宣威持续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 游曲靖

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 宣威持续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 游曲靖

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 宣威持续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尼珠河大峡谷之山高水长。晏廷勇摄 近年来,宣威市围绕“川滇黔渝节点旅游城市、滇东旅游环线明珠、‘清凉曲靖’客源承接地”目标定位,在“民族团结+文旅”创新融合发展上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让“诗与远方”紧密牵手,不断奏响互嵌共融“交响曲”。今年上半...

悬崖电梯贯通民生与旅游,云南尼珠河村振兴双引擎 | 游曲靖

悬崖电梯贯通民生与旅游,云南尼珠河村振兴双引擎 | 游曲靖

悬崖电梯贯通民生与旅游,云南尼珠河村振兴双引擎 云南尼珠河村的悬崖电梯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工程。这项工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交通设施,更是当地民生改善与旅游发展的重要标志。电梯的垂直高度达到268米,运行速度为每秒4米,承载重量为1600公斤,单程耗时约90秒至2分钟。自2019年11月动工以来,...

宣威市普立乡:“空中校车”带火峡谷旅游尼珠河景区多措并举促发展 | 游曲靖

宣威市普立乡:“空中校车”带火峡谷旅游尼珠河景区多措并举促发展 | 游曲靖

宣威市普立乡:“空中校车”带火峡谷旅游尼珠河景区多措并举促发展 随着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对宣威市普立乡尼珠河村“空中校车”的持续报道,尼珠河大峡谷景区迎来了发展新机遇。春节期间,景区单日接待量突破万人次,跻身全国热门景区前二十强。面对流量红利,景区通过三大举措推进提质升级,探索“网红效应...

宣威尼珠河:带你玩转水墨普立 领略“世界之最” | 游曲靖

宣威尼珠河:带你玩转水墨普立 领略“世界之最” | 游曲靖

宣威尼珠河:带你玩转水墨普立 领略“世界之最” 这里风光旖旎,尼珠河大峡谷、农业学大寨遗址、涧水海草山等自然风光数不胜数,有“水墨普立、户外天堂”的美誉。这里神奇壮美,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世界第一高户外露地观光电梯青云电梯、世界第一悬挑玻璃观景台520观景台等独特的旅游资源星罗棋布,在中...

宣威市“四坚持”打造旅游促“三交”特色品牌 | 游曲靖

宣威市“四坚持”打造旅游促“三交”特色品牌 近年来,曲靖市宣威市立足全市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积极融入全国、全省旅游发展大环境,着力在文化旅游业创新融合发展上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让“诗与远方”紧密牵手,不断奏响和合共生“交响曲”。 坚持高位推动,下好规划引领“先手棋”。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

孙西远:山高水长等你来——尼珠河大峡谷 | 游曲靖

孙西远:山高水长等你来——尼珠河大峡谷 严格意义上说,尼珠河大峡谷仅仅是指可渡河下游木东河大桥至腊龙岔河这一段,长约20千米,距北盘江第一桥1千米许,随着革香河和可渡河交汇成北盘江。就是这样一条名不见经传的深山峡谷,随着众多高科技人文景观的落地和旅游开发的深入,瞬间变得天下闻名。 尼珠河大峡谷...

世界上最迷人地球裂缝——云南宣威尼珠河大峡谷,户外达人最爱 | 游曲靖

世界上最迷人地球裂缝——云南宣威尼珠河大峡谷,户外达人最爱 | 游曲靖

世界上最迷人地球裂缝——云南宣威尼珠河大峡谷,户外达人最爱 这里水墨天成的千仞峭壁、飞泻百米的雌雄双瀑、佛光普照的千年菩提、星罗棋布的亿万奇石、与世隔绝的桃源仙境成为世人永恒的向往。 这就是尼珠河大峡谷,一个隐藏在深山中与世隔绝的秘境,这里典型的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保留了最原始、最自然的景观。...

从“飞檐走壁”到“空中校车” 宣威市监督护航学生安全上学路 | 游曲靖

从“飞檐走壁”到“空中校车” 宣威市监督护航学生安全上学路 | 游曲靖

从“飞檐走壁”到“空中校车” 宣威市监督护航学生安全上学路 “同学们,坐缆车上学感觉怎么样?” “开心!”“安全!” 近日,曲靖宣威市纪委监委干部到普立乡官寨小学开展回访时,来自普立乡尼珠河村的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说起上学的变化。 尼珠河村位于云贵交界处的大峡谷中。村里的小学生需要攀峭壁、涉河...

尼珠河大峡谷景区:探秘自然秘境的冬日之旅 | 游曲靖

尼珠河大峡谷景区:探秘自然秘境的冬日之旅 | 游曲靖

尼珠河大峡谷景区:探秘自然秘境的冬日之旅 尼珠河大峡谷,这颗隐藏在云南深山中的璀璨明珠,以其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地质景观,成为了无数旅行者梦寐以求的终极目的地。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不仅蕴藏着深邃的峡谷、壮观的瀑布、奇特的山石,还隐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深厚的民族文化。随着冬季的到来...

尼珠河大峡谷探秘:入冬5日游,美食与自然的绝美交响 | 游曲靖

尼珠河大峡谷探秘:入冬5日游,美食与自然的绝美交响 | 游曲靖

尼珠河大峡谷探秘:入冬5日游,美食与自然的绝美交响 尼珠河大峡谷,位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以其壮观的峡谷风光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吸引着无数游客。而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还隐藏着许多令人垂涎的美食。接下来,我们将为您带来一份详尽的尼珠河大峡谷入冬5日游美食攻略,让您在探寻自然奇观的同时,也能尽情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