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9页
滇东红韵:富村乡烈士陵园的精神图腾与时代华章 │ 游曲靖
滇东红韵:富村乡烈士陵园的精神图腾与时代华章 在滇东高原的褶皱深处,富源县富村镇的富村乡烈士陵园宛如一座永恒的精神灯塔,静静伫立于白龙坡之巅。这座占地60亩的红色圣地,以343级台阶丈量着历史的厚重,用11米高的纪念塔镌刻着不朽的丰碑,更以独特的地理坐标、深邃的历史纵深和鲜活的时代气息,构筑起集红色教育、自然景观、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精神高地。以下从三个维度解码这座陵园的独特价值与时代魅力。 从烽火岁月到精神家园 长征火种的滇东烙印。1935年4月,中央红军长征途经富村,在老岩脚险要隘口与民团激战。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在此指挥若定,警卫连战士击溃敌军,护卫党中央安全。次年红二方面军再...
滇东红韵耀千秋——沾益松林红军长征纪念碑的三重独特基因 │ 游曲靖
滇东红韵耀千秋——沾益松林红军长征纪念碑的三重独特基因 在滇东北的层峦叠嶂间,一座矗立于海拔2160米之巅的纪念碑,以刺破苍穹的姿态诉说着红军长征的壮丽史诗。曲靖沾益松林红军长征纪念碑,这座融合历史丰碑、生态典范与创新高地的红色地标,正以“历史印记永不磨灭、军民情深代代相传、红色基因赋能发展”三大独特基因,谱写着新时代红色旅游的华章。 历史丰碑——三重时空的立体叙事 战略转折点的永恒印记。1935年4月,中央红军在此作出“巧渡金沙江”的关键决策,红二、六军团在贺龙率领下于松林设立“公平交易点”,用银元兑换土产的场景被镌刻在纪念碑底座浮雕。2023年数字化升级后,游客可通过AR技术目...
滇东抗战记忆坐标:罗平液峰公园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的永恒丰碑 │ 游曲靖
滇东抗战记忆坐标:罗平液峰公园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的永恒丰碑 历史与精神的双重洗礼 建筑艺术中的民族脊梁。碑体通高19.49米,暗合新中国成立年份,塔身鎏金工艺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碑座汉白玉浮雕定格周时英、任学源等烈士的英勇瞬间,双菱形纹护栏与五角星塔顶构成庄重符号体系。2022年提质改造增设的LED灯光系统,让纪念碑夜幕下化作永不熄灭的火炬,成为滇东大地的精神灯塔。 沉浸式教育的创新实践。2025年清明祭扫活动中,AR导览系统首次亮相:游客扫描碑文即可观看3D还原的松山战场场景。长水实验中学300余名师生通过情景剧《松山来信》重现1938年地下党动员场景,让00后...
滇东秘境中的凤凰传奇——师宗县凤凰谷的多元魅力 │ 游曲靖
滇东秘境中的凤凰传奇——师宗县凤凰谷的多元魅力 从218米的"生命之门"到千年传承的民族文化,从喀斯特秘境到智慧旅游新地标,师宗凤凰谷以其独特的自然与人文魅力,成为云南旅游的新名片。在这里,你可以触摸地球亿万年的地质记忆,聆听壮族古歌的千年回响,体验传统与现代碰撞的火花。当晨曦穿透溶洞,当篝火点亮夜空,凤凰谷正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每一位探寻生命密码的旅行者。 喀斯特地貌的巅峰之作 世界第一高洞:生命之门的震撼 凤凰谷以垂直高度达218米的"生命之门"溶洞闻名于世,这一自然奇观被地质学家称为"地球最神秘的生殖崇拜图腾"。溶洞前洞如女性生殖器造型,洞内厅堂高70余米,面积达1万余平方米,阳光...
滇东秘境中的红色丰碑:富源县张家洞革命纪念园的传奇与新生 │ 游曲靖
滇东秘境中的红色丰碑:富源县张家洞革命纪念园的传奇与新生 在滇东高原的褶皱里,曲靖市富源县老厂镇拖竹村委会补乃村的张家洞革命纪念园,宛如一颗历史长河中闪耀的红星,既镌刻着革命烽火的壮烈,又书写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华章。这里的一石一木、一洞一景,都承载着厚重的红色记忆,诉说着军民鱼水情深,见证着从绝壁天险到振兴热土的沧桑巨变。 绝壁天险中的红色传奇 天然岩厦见证的生死较量。1949年6月25日,解放战争的硝烟燃至滇东。张家洞,这个坐西北向东南的天然岩厦,凭借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势,成为十八连山游击主力团第一大队抵抗国民党军的指挥所。洞内能容纳百余人,游击队员们依托溶洞的天然屏障,...
滇东明珠:罗平湾子水库的水韵华章 │ 游曲靖
滇东明珠:罗平湾子水库的水韵华章 历史沿革与文化底蕴 古驿道上的水利智慧。湾子水库所在的罗平坝子,自古便是滇黔桂交通要冲。明代开辟的“黔滇锁钥”古驿道穿境而过,见证了马帮铃响与商贸往来的繁华。作为罗平坝子灌区的核心水利工程,湾子水库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其设计巧妙融合了喀斯特地貌特点,通过多级提水系统实现了5.52万亩农田的灌溉。2021年,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1.89亿元对水库进行除险加固,不仅消除了渗漏隐患,更将灌溉面积恢复至5.5万亩,保障了下游324国道及县城的防洪安全。如今,水库总库容达1240万立方米,犹如一颗镶嵌在滇东高原的明珠,滋养着这片古老的土地。 红色记忆中的库区故事。...
滇东名士何辅龙:半生成就师宗魂 │ 游曲靖
滇东名士何辅龙:半生成就师宗魂 在滇东师宗的青山绿水间,流传着一位名士的传奇。他生于耕读世家,却以寒门之身撑起一方文脉;他未居高官显位,却用毕生心血浇筑出不朽的精神丰碑。他是何辅龙,一个让师宗百姓世代铭记的名字。 一、耕读传家:寒门少年的青云志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师宗城北的青瓦院落里,何中山望着襁褓中的幼子,取“辅弼龙腾”之意,为其取名辅龙。作为江西迁滇的移民后裔,何家虽无良田千顷,却以诗书传家。父亲常说:“耕可养身,读可润心”,这句家训如同春日的细雨,浸润着何辅龙的童年。 八岁那年,父母相继离世,长兄何遇龙接过教养之责。白日里,他跟着兄长在田间劳作,看稻穗在风中起伏;夜幕下...
滇东明珠鲁布革三峡景区:喀斯特秘境中的水电传奇与民族风情 │ 游曲靖
滇东明珠鲁布革三峡景区:喀斯特秘境中的水电传奇与民族风情 罗平县鲁布革三峡景区,这座融合了自然奇观、民族风情、水电传奇与红色记忆的滇东明珠,正以“生态优先、文旅融合”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在这里,你可以触摸喀斯特地貌的鬼斧神工,感受布依族文化的深厚底蕴,见证中国水电建设的辉煌成就,体验乡村振兴的蓬勃活力。 喀斯特地貌与高峡平湖的完美碰撞 雄狮峡的雄浑与滴灵峡的灵秀。鲁布革三峡由雄狮峡、滴灵峡、双象峡组成,全长19.8公里,是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雄狮峡以“壁立千仞”著称,两岸悬崖如刀削斧劈,高达数百米的绝壁上倒挂着钟乳石群,其中“飞龙瀑”从百米高空飞泻而下,形成“银链坠潭”...
滇东深山里的“琴魂碑”:富源鬻琴碑的三百年琴音记忆 │ 游曲靖
滇东深山里的“琴魂碑”:富源鬻琴碑的三百年琴音记忆 在云南富源县黄泥河镇阿汪村的青石板路上,一块高1.6米、宽0.8米的青石碑静静立在老戏台旁。碑身被岁月磨得发亮,正面刻着"鬻琴兴学"四个颜体大字,背面是一段斑驳的汉隶铭文:"乾隆三十年春,里人张允中鬻琴得银百两,建义塾于斯,凡贫家子弟皆可入塾读书......"这座被称为"鬻琴碑"的清代石碑,记录着一段"以琴易学"的温暖往事,是滇东高原"文教兴邦"精神的活态见证。 一、石碑上的"弦歌密码":从鬻琴到立碑的文化脉络 (一)清代富源的"弦诵困境" 富源地处滇黔交界的乌蒙山脉南麓,清代属"平彝县"(今富源)。《平彝县志·风俗志》记载:"邑多山...
滇东深山里的千年密码:师宗铜柱铭勋碑的前世今生 │ 游曲靖
滇东深山里的千年密码:师宗铜柱铭勋碑的前世今生 在云南师宗县雄壁镇的大黑山深处,一块半掩于灌木丛中的青铜柱常被当地村民称为"老祖宗的记事碑"。这块高约1.8米、直径30厘米的铜柱,表面虽被岁月磨去锋芒,却仍能辨认出斑驳的汉隶与彝文刻痕。经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19年科考认定,此为唐代南诏时期"铭勋碑",距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是滇东地区现存最早的边疆治理实证文物。 一、深山遗珍:从"怪石"到国宝的身份逆袭 (一)村民口中的"雷劈碑"传说 在大黑山脚下的下鸭子塘村,78岁的守碑人张正荣老人仍记得儿时听过的故事:"老辈人说这柱子是天上的雷公劈下来的,青黑色,敲起来叮当响。"上世纪六七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