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11页
罗平云上花乡:天地织锦处,秘境绽芳华 │ 游曲靖
罗平云上花乡:天地织锦处,秘境绽芳华 在滇东群山环抱间,有一片被春风偏爱的土地——曲靖市罗平县云上花乡景区。这里以“花间赏、云上住、维古养、龙潭忆”的独特魅力,将百万亩油菜花海、喀斯特峰丛奇观与多民族文化深度融合,绘就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天地共绘的立体画卷 地球褶皱里的金色海洋。云上花乡地处金鸡峰丛核心腹地,200余座圆锥形山丘错落分布,宛如大地伸出的翡翠手指。当早春二月油菜花绽放时,金色浪潮顺着山势流淌,与青灰色峰林形成强烈视觉冲击。游客可登上海拔1770米的观景台,俯瞰“花海浮峰”的奇景,或乘观光小火车穿梭于花田间,体验“人在画中游”的诗意。 触手可及的天空之镜。得益于海拔1...
会泽老厂回龙谷: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秘境 │ 游曲靖
会泽老厂回龙谷: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秘境 在彩云之南的深处,曲靖市会泽县老厂乡隐匿着一处令人心醉神迷的所在——回龙谷。这里犹如一颗未经雕琢的璞玉,以其雄奇的自然景观、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人文风情,吸引着无数向往诗与远方的旅人。让我们一同走进回龙谷,揭开它神秘而迷人的面纱。 神秘传说,赋予山川灵韵 小龙眷恋,造就回龙佳话。回龙谷之名,源于一段动人传说。相传,古时一条腾飞巨龙携小龙途经此处,大龙沿梅家河坝一路向北,小龙却被这里的绝美景色深深吸引,回首凝望,不舍离去。此后,谷旁村落风调雨顺,人们坚信这是小龙庇佑,便将此地命名为回龙谷。这一传说为山谷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薄纱,赋予了山川灵动的生命,让...
胡若愚:从罗平少年到滇军枭雄的沉浮人生 │ 游曲靖
胡若愚:从罗平少年到滇军枭雄的沉浮人生 在云南罗平腊山脚下的青瓦宅院里,1894年3月,胡若愚诞生于一个地主家庭。父亲胡兆云是清末秀才,曾授直隶州同知未任,家中藏书颇丰。七岁入私塾时,他便在《警世钟》等进步书刊中初识“三民主义”,十三岁入罗平州两等小学堂后,更暗中参与反清秘密活动。1911年10月30日,昆明“重九起义”爆发,这个17岁的陆军小学堂学生手持长枪冲在最前,成为推翻云南封建政权的亲历者。 一、护国烽火中的崛起之路 护国战争中,胡若愚以营长之职率部在滇东迎战龙济光叛军。他独创“分兵合击”战术,率步兵第十一团冒雨急行军,突袭蒙自土匪营地,三日平乱后被擢升团长。唐继尧评价他“用兵...
陆良梅建安家宅:百年宅院里的爨乡文脉传承 │ 游曲靖
陆良梅建安家宅:百年宅院里的爨乡文脉传承 一、百年宅院的历史基因 1.建筑密码:滇中四合院的北方魂 梅建安家宅始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占地1448.8㎡,采用北京四合院“走马串阁楼”形制,六天井布局形成“四水归堂”的聚财格局。正厅为重檐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12根直径40厘米的楠木立柱支撑起二层阁楼,榫卯结构历经百年无倾斜。檐下木雕虽经文革损毁,仍可见残存的“双凤朝阳”“鲤鱼跃龙门”纹样,瓦当上的鹿纹、菊纹暗藏“福禄绵长”的吉祥寓意。 2.科举世家的文脉传承 梅氏祖上自明洪武年间随蓝玉平滇入陆良,六代出五进士、三举人。梅融泰(1855-1938)作为清末贡生,弃官从商开设“...
麒麟区八塔台墓群:叠压千年的文明密码 跨越千年的时空对话 │ 游曲靖
麒麟区八塔台墓群:叠压千年的文明密码 跨越千年的时空对话 层积千年的墓葬奇观 垂直时空的考古史诗 七米文化层的叠压传奇。八塔台墓群以独特的叠压墓葬结构闻名,2000余年的墓葬层层叠加,形成高达7米的文化堆积层。从春秋时期的封土堆墓,到战国至两汉的竖穴土坑墓,再到宋元明时期的火葬墓,不同时代的丧葬习俗在此交织。例如,二号堆底部的春秋战国封土墓被上层的土坑墓打破,而火葬墓又叠压在土坑墓之上,形成“墓上叠墓”的奇观。这种独特的墓葬堆积方式,为研究滇东地区丧葬制度演变提供了直接证据。 滇东青铜文明的首次实证。1977-1982年的发掘中,首次在云南青铜考古中发现春秋战国时期的封土墓群,出土青...
麒麟区珠街街道董家村:八塔台墓群的时空穿越之旅 │ 游曲靖
麒麟区珠街街道董家村:八塔台墓群的时空穿越之旅 历史长河中的文明叠影 跨越千年的文化年轮 一部立体的历史典籍。八塔台墓群由8个椭圆形封土堆构成,最高封土堆达18米,形成自春秋至明代的垂直文化层。考古学家在二号堆揭露了7米高的堆积层,包含春秋战国封土墓、汉代竖穴土坑墓、宋元明清火葬墓,层层叠压,形成“先民-汉移民-南诏遗民”的文明更迭图谱。例如,M92墓室长4.6米,随葬青铜剑、铜釜等15件器物,而晚期火葬墓中出土的鎏金铜佛像、莲花形银饰,则揭示了佛教文化与本地丧葬习俗的深度融合。 封土墓与火葬墓的共生密码。墓群独特的“三明治”结构蕴含深刻文化信息:早期封土墓被中期土坑墓打破,晚期火葬...
麒麟区三宝街道五联社区三百户营村:红色基因浸润的千年乡愁栖息地 │ 游曲靖
麒麟区三宝街道五联社区三百户营村:红色基因浸润的千年乡愁栖息地 在云贵高原的褶皱里,藏着一个用红色基因编织的村落。这里没有江南水乡的柔婉,却以革命先烈的热血浸润着每一寸土地;这里不见繁华都市的喧嚣,却让长征精神的星火代代相传。 麒麟区三宝街道五联社区三百户营村,正是一个将红色记忆镌刻进青石砖瓦、把乡愁情怀融入田园山水的特殊存在。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脉络,走进这片被信仰之光照亮的土地。 红色沃土上的历史丰碑——长征精神的活态博物馆 八十八载春秋轮转,三百户营村的红土依旧炽热。当我们的脚步踏上这片土地,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那些关于信仰、牺牲与胜利的对话,正从村口的红旗雕塑、街巷的红军标...
会泽的清晨,是从一碗稀豆粉开始的 │ 游曲靖
会泽的清晨,是从一碗稀豆粉开始的 晨雾还未散尽,会泽老街的青石板路上已飘起一缕豆香。王阿婆的早餐摊支在老槐树下,铝制大锅咕嘟咕嘟冒着泡,乳白色的雾气裹着豆香漫开——这是会泽人一天里最温暖的仪式:端着蓝边瓷碗蹲在摊前,看阿婆用木勺舀起半勺稀豆粉,淋上油辣子,撒把翠绿的芫荽,再夹一根刚炸得酥脆的油条,咬开的瞬间,豆香、辣香、面香在舌尖炸开,连晨雾都染上了人间烟火的温度。 一、从豌豆到稀豆粉:藏在深山里的千年滋味 会泽稀豆粉的起源,总绕不开当地人对“物尽其用”的智慧。会泽地处滇东北乌蒙山脉腹地,自古是“滇铜京运”的要冲,也是农耕文明的重要栖息地。这里的山坡上,耐旱的小粒豌豆是最驯服的作物——...
富源酸汤猪脚:一锅煮出滇东北的烟火与乡愁 │ 游曲靖
富源酸汤猪脚:一锅煮出滇东北的烟火与乡愁 在曲靖富源,有一种美食让当地人念念不忘,也让外地游客一尝倾心,那便是富源酸汤猪脚。它不仅是一道菜肴,更是富源饮食文化的生动代表,承载着这片土地的独特风味与烟火气息。 关于富源酸汤猪脚的起源,民间流传着一些有趣的故事。有一说法是,清朝时期,富源一位官员设宴待客,厨师准备菜肴时,不慎将酸菜掉进正在炖煮的猪脚锅中。意外之下,猪脚与酸菜碰撞出奇妙火花,猪脚软糯脱骨,酸菜吸收猪脚油脂后愈发酸爽开胃,这道误打误撞诞生的美食逐渐流传,成为富源特色佳肴。还有一种说法与当地独特的生活环境有关,富源地处山区,气候温润,物产丰富。当地百姓利用自然条件腌制酸菜,又因猪脚...
沾益区九龙社区:滇东门户的乡村振兴范本与生态人文交响曲 │ 游曲靖
沾益区九龙社区:滇东门户的乡村振兴范本与生态人文交响曲 在曲靖市沾益区西北部,一座名为九龙的社区正以“山水为脉、文化为魂、产业为基”的蝶变之路,书写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这里既是滇东高原的生态屏障,也是多民族文化交融的沃土,更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探索出独具特色的“九龙模式”。 山水画卷里的生态密码 一是喀斯特地貌的生态奇观。作为社区地理标志,九龙山以典型喀斯特地貌孕育出“湖洞相连、山水相依”的奇景。山体内部暗藏溶洞群,其中“九龙洞”经地质勘探长达三是2公里,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配合声光电技术打造的沉浸式溶洞探险项目,已成为滇东地区研学旅游新热点。山脚下的南盘江蜿蜒而过,社区沿江打造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