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一游 > 正文内容

会泽的清晨,是从一碗稀豆粉开始的 │ 游曲靖

10小时前游一游2

会泽的清晨,是从一碗稀豆粉开始的

晨雾还未散尽,会泽老街的青石板路上已飘起一缕豆香。王阿婆的早餐摊支在老槐树下,铝制大锅咕嘟咕嘟冒着泡,乳白色的雾气裹着豆香漫开——这是会泽人一天里最温暖的仪式:端着蓝边瓷碗蹲在摊前,看阿婆用木勺舀起半勺稀豆粉,淋上油辣子,撒把翠绿的芫荽,再夹一根刚炸得酥脆的油条,咬开的瞬间,豆香、辣香、面香在舌尖炸开,连晨雾都染上了人间烟火的温度。

一、从豌豆到稀豆粉:藏在深山里的千年滋味

会泽稀豆粉的起源,总绕不开当地人对物尽其用的智慧。会泽地处滇东北乌蒙山脉腹地,自古是滇铜京运的要冲,也是农耕文明的重要栖息地。这里的山坡上,耐旱的小粒豌豆是最驯服的作物——春种秋收,无需过多照料,却能在贫瘠的土地上结出饱满的豆粒。老辈人说,早年间粮食金贵,农妇们煮饭时总不忘留一把豌豆,磨成浆后熬煮成稀粥,既节省米粮,又能让全家人喝上热乎的。久而久之,这道穷讲究的吃食,竟成了会泽人刻在骨子里的味觉记忆。

不过,真正让稀豆粉出圈的,是会泽独有的水土。以礼河的水从乌蒙山深处奔涌而来,清冽甘甜,富含矿物质;本地小粒豌豆又因昼夜温差大,淀粉和蛋白质比例恰好,磨出的浆浓而不黏,熬煮后自带一种清透的豆香。这两样天时地利的馈赠,让会泽稀豆粉有了区别于其他豆粉的灵魂”——它不像有些地方的豆粉稀得能照见人影,也不像豆浆那样寡淡,而是浓稠得刚好,舀一勺能挂住勺背,喝进嘴里却顺滑得像丝绸。

二、熬煮三小时:慢工里熬出的豆香密码

要做一碗地道的会泽稀豆粉,讲究的是慢功夫

首先是选豆。王阿婆的竹筐里,永远装着她自家种的白豌豆”——颗粒圆滚滚的,剥开来是象牙白的豆瓣,咬开有股清甜的豆香。机器选的豆子太匀,少了野趣;只有手挑的,才能保证每一颗都饱满。她常说。泡豆更讲究:头天晚上把豌豆倒进陶缸,加山泉水浸泡六到八个小时,水面要刚好没过豆子两指——水多了会泡烂,水少了豆子发不软。

磨浆是道技术活。老辈人用石磨,现在虽改用电动磨浆机,但阿婆坚持要让豆子在机器里慢转转速太快,豆香会跑掉;转速太慢,浆又不够细。磨好的浆要过筛,滤掉豆渣——这一步决定了稀豆粉的细腻程度,会泽人讲究喝得见豆香,看不见豆渣

最考验耐心的还是熬煮。大铁锅加山泉水,倒入磨好的浆,先大火煮沸,再转最小火慢熬。阿婆守在锅边,用木勺不断顺时针搅动,防止粘锅。火候过了,豆粉会发苦;火候不够,豆香出不来。她盯着锅里逐渐变稠的浆,像在看一场与时间的对话。从浆水到大半锅浓汤,最少要熬一个半小时。起锅前撒把盐,无需其他调料,这锅稀豆粉便有了最本真的味道。

三、一碗稀豆粉里的“会泽生活美学”

在会泽,稀豆粉的地位堪比广东的早茶、成都的担担面——它是刻进日常的仪式感。

清晨六点,早餐摊的煤炉就生起来了;七点,上班的、上学的、赶街的陆续围过来;八点至九点,是摊子最热闹的时候,阿婆的铝锅永远保持着微沸的状态,木勺舀起的每一碗,分量都分毫不差:先舀半勺稀豆粉,再淋一勺熬得透亮的汤,最后撒上油辣子、芫荽、葱花,或者根据客人喜好加勺花生碎、腌菜。要加油条不?阿婆总会多问一句——油条是现炸的,金黄酥脆,泡进稀豆粉里吸饱豆香,咬一口,外脆里软,豆香裹着面香在嘴里打转。

稀豆粉的包容也是会泽人性格的缩影。它可以是独居老人的早餐,配一碗腌萝卜,简单却满足;可以是主妇的月子餐,加勺红糖,暖身又滋补;也可以是节庆时的主食担当”——杀年猪的宴席上,主人家定要端出最浓的稀豆粉,配着腊肉、血肠,让宾客喝个痛快。

四、当稀豆粉遇见世界:老味道的新模样

如今的会泽稀豆粉,不再局限于街头摊点。县城里的老字号餐馆把它做成了招牌菜,配着雕花瓷盘端上餐桌;年轻人开了直播,镜头里阿婆舀豆粉的动作被放慢,弹幕里刷着这也太治愈了;甚至有食品厂把稀豆粉做成方便装,让游子们在外地也能喝到家乡的味道。

但最地道的稀豆粉,永远藏在老街的早餐摊里。晨光里,阿婆舀起最后一碗,递给刚买完菜的张大爷:今天的豆子香得很,多喝两口。张大爷吸溜着稀豆粉笑:喝了三十年,还是这个味儿最得劲。

这就是会泽稀豆粉的故事——它没有华丽的包装,没有复杂的工艺,却用最朴实的食材、最耐心的熬煮,成了会泽人心里最温暖的家的味道。如果你来会泽,一定要在清晨去老街走走,找一家开了几十年的早餐摊,坐下来喝一碗稀豆粉。当豆香漫过舌尖,你会明白:有些味道,从来不是食物本身,而是时光里的烟火,是人与人之间的温度,是一座城最柔软的心跳。

“会泽的清晨,是从一碗稀豆粉开始的 │ 游曲靖” 的相关文章

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 宣威持续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 游曲靖

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 宣威持续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 游曲靖

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 宣威持续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尼珠河大峡谷之山高水长。晏廷勇摄 近年来,宣威市围绕“川滇黔渝节点旅游城市、滇东旅游环线明珠、‘清凉曲靖’客源承接地”目标定位,在“民族团结+文旅”创新融合发展上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让“诗与远方”紧密牵手,不断奏响互嵌共融“交响曲”。今年上半...

悬崖电梯贯通民生与旅游,云南尼珠河村振兴双引擎 | 游曲靖

悬崖电梯贯通民生与旅游,云南尼珠河村振兴双引擎 | 游曲靖

悬崖电梯贯通民生与旅游,云南尼珠河村振兴双引擎 云南尼珠河村的悬崖电梯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工程。这项工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交通设施,更是当地民生改善与旅游发展的重要标志。电梯的垂直高度达到268米,运行速度为每秒4米,承载重量为1600公斤,单程耗时约90秒至2分钟。自2019年11月动工以来,...

宣威市普立乡:“空中校车”带火峡谷旅游尼珠河景区多措并举促发展 | 游曲靖

宣威市普立乡:“空中校车”带火峡谷旅游尼珠河景区多措并举促发展 | 游曲靖

宣威市普立乡:“空中校车”带火峡谷旅游尼珠河景区多措并举促发展 随着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对宣威市普立乡尼珠河村“空中校车”的持续报道,尼珠河大峡谷景区迎来了发展新机遇。春节期间,景区单日接待量突破万人次,跻身全国热门景区前二十强。面对流量红利,景区通过三大举措推进提质升级,探索“网红效应...

宣威尼珠河:带你玩转水墨普立 领略“世界之最” | 游曲靖

宣威尼珠河:带你玩转水墨普立 领略“世界之最” | 游曲靖

宣威尼珠河:带你玩转水墨普立 领略“世界之最” 这里风光旖旎,尼珠河大峡谷、农业学大寨遗址、涧水海草山等自然风光数不胜数,有“水墨普立、户外天堂”的美誉。这里神奇壮美,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世界第一高户外露地观光电梯青云电梯、世界第一悬挑玻璃观景台520观景台等独特的旅游资源星罗棋布,在中...

宣威市“四坚持”打造旅游促“三交”特色品牌 | 游曲靖

宣威市“四坚持”打造旅游促“三交”特色品牌 近年来,曲靖市宣威市立足全市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积极融入全国、全省旅游发展大环境,着力在文化旅游业创新融合发展上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让“诗与远方”紧密牵手,不断奏响和合共生“交响曲”。 坚持高位推动,下好规划引领“先手棋”。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

孙西远:山高水长等你来——尼珠河大峡谷 | 游曲靖

孙西远:山高水长等你来——尼珠河大峡谷 严格意义上说,尼珠河大峡谷仅仅是指可渡河下游木东河大桥至腊龙岔河这一段,长约20千米,距北盘江第一桥1千米许,随着革香河和可渡河交汇成北盘江。就是这样一条名不见经传的深山峡谷,随着众多高科技人文景观的落地和旅游开发的深入,瞬间变得天下闻名。 尼珠河大峡谷...

世界上最迷人地球裂缝——云南宣威尼珠河大峡谷,户外达人最爱 | 游曲靖

世界上最迷人地球裂缝——云南宣威尼珠河大峡谷,户外达人最爱 | 游曲靖

世界上最迷人地球裂缝——云南宣威尼珠河大峡谷,户外达人最爱 这里水墨天成的千仞峭壁、飞泻百米的雌雄双瀑、佛光普照的千年菩提、星罗棋布的亿万奇石、与世隔绝的桃源仙境成为世人永恒的向往。 这就是尼珠河大峡谷,一个隐藏在深山中与世隔绝的秘境,这里典型的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保留了最原始、最自然的景观。...

从“飞檐走壁”到“空中校车” 宣威市监督护航学生安全上学路 | 游曲靖

从“飞檐走壁”到“空中校车” 宣威市监督护航学生安全上学路 | 游曲靖

从“飞檐走壁”到“空中校车” 宣威市监督护航学生安全上学路 “同学们,坐缆车上学感觉怎么样?” “开心!”“安全!” 近日,曲靖宣威市纪委监委干部到普立乡官寨小学开展回访时,来自普立乡尼珠河村的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说起上学的变化。 尼珠河村位于云贵交界处的大峡谷中。村里的小学生需要攀峭壁、涉河...

尼珠河大峡谷景区:探秘自然秘境的冬日之旅 | 游曲靖

尼珠河大峡谷景区:探秘自然秘境的冬日之旅 | 游曲靖

尼珠河大峡谷景区:探秘自然秘境的冬日之旅 尼珠河大峡谷,这颗隐藏在云南深山中的璀璨明珠,以其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地质景观,成为了无数旅行者梦寐以求的终极目的地。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不仅蕴藏着深邃的峡谷、壮观的瀑布、奇特的山石,还隐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深厚的民族文化。随着冬季的到来...

尼珠河的历史 | 游曲靖

尼珠河的历史 尼珠河位于宣威北部,发源于宣威北部的得禄乡,流经得禄、倘塘、杨柳、双河、阿都、文兴、普立7个乡镇,为北盘江北部最大的支流,与南部干流拖乐河于普立的腊龙汇水形成了北盘江。尼珠河又是宣威北部的云贵两省的界河,原名“尼尔珠”河,彝语释意,尼为“牛”、尔为“大江”、珠为“有或在之意”,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