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其后》:在创伤与记忆的裂隙中重寻生命韧性 | 爱阅读

1周前 (09-27)读一读9

《其后》:在创伤与记忆的裂隙中重寻生命韧性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其后》是台湾作家赖香吟201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由印刻文学生活杂志出版,2020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再版。全书以幸存者叙事为轴,通过五月这一虚构角色与作者真实经历的交织,构建起关于创伤记忆、性别认同与生命重构的哲学文本。其核心价值不在于提供答案,而在于揭示幸存者如何与记忆共处的生存智慧——正如书中所写:如今,我航过那个郁闷的赤道无风带了吗?我即将出发去哪里?抑或,我从何处归来?这种对后创伤时代的诘问,恰是现代人面对心理困境的镜像。

二、内容亮点与写作特色

赖香吟以碎片化叙事破解传统自传体窠臼。全书通过活动中心”“”“消息等章节碎片,将五月的性别认同之旅与作者的写作困境并置,形成双重叙事视角。例如,五月作为同志朋友,其性别探索既是个体挣扎,亦是时代缩影;而作者写不出小说的创作焦虑,则暗喻知识分子在资本浪潮中的精神困局。更妙的是,书中嵌套的代后记生手的天真为题,将虚构与真实边界模糊化——当赖香吟写下这并非关于五月,而是关于我自己时,读者已陷入记忆的迷宫。这种小说中的小说结构,让文本成为承载多重意义的容器。

三、阅读体验与个人共鸣

读《其后》如品陈年黄酒,初尝清淡,后劲绵长。最触动我的是椅子一章中,主人公在深夜书房与五月的隔空对话——那些被折叠的时光,在字里行间悄然展开,像老式电影的慢镜头,让人鼻酸。我曾在某个失眠夜重读其后之一篇,忽然理解作者所言写作是场与记忆的搏斗:我们既想留住美好,又怕被回忆反噬。这本书让我在朋友经历性别困惑时,不再急于给答案,而是学会陪伴式倾听”——这恰是赖香吟笔下不完美的善意的实践。

四、社会评价与时代意义

该书豆瓣评分9.2,被选入台湾中学教材,余光中称其用错误写正确的散文典范,龙应台则指出在审丑泛滥的时代,这种审美洁癖尤为珍贵。在性别议题成为社会热点的今天,《其后》的价值愈发凸显:它不提供标准答案,而是展现在创伤中寻找出口的多种可能。例如书中父亲们章,三代人对幸福的定义差异,恰与当下原生家庭讨论形成对话;而篇中关于写作认同的探讨,更与躺平”“内卷时代的创作焦虑共振。

五、金句分享与时代回响

很多坏事人人都想去做,做了的是坏人,没去做的就是好人”——这句写在作者日记扉页的话,道尽人性复杂。而我实在是舍不得我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则成为离散者最凝练的独白。在AI拟像盛行的今天,《其后》的智慧愈发清晰:真正的治愈不是忘记创伤,而是带着创伤继续生长。正如书末那句与孤寂同在,细看它的模样”——这恰是每个时代幸存者的必修课。

合上书页,窗外的雨丝与书中的潮湿记忆重叠。我忽然想起赖香吟在后记中的话:我们争执,终致谅解,了悟彼此并没有太大的冲突。这或许就是《其后》最动人的地方:它不教我们如何成为完美的人,而是教我们如何在不完美的记忆中,找到继续前行的勇气。这,正是后疫情时代最稀缺的生存哲学

“《其后》:在创伤与记忆的裂隙中重寻生命韧性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密西西比河上的自由寓言,写尽人性的真实与荒诞 | 爱阅读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密西西比河上的自由寓言,写尽人性的真实与荒诞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密西西比河水流写成的成长史诗”,马克·吐温的“美国精神镜像”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于1884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被视为“美国文学的里程碑”。它的诞生源于马克·吐温对童年生活的...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场童话里的“心灵急救”,教我们与自己和解 | 爱阅读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场童话里的“心灵急救”,教我们与自己和解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不是“心理教材”,是“情绪低落时的温暖解药”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英国作家罗伯特·戴博德的心理学童话,1997年出版后被译成20多种语言,全球销量超500万册,被《卫报》称为“英国国民心理咨...

《汉魏六朝诗论丛》:在“诗心的褶皱”里,读懂“中国诗歌的原初密码” | 爱阅读

《汉魏六朝诗论丛》:在“诗心的褶皱”里,读懂“中国诗歌的原初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汉魏诗学的“学术百宝箱”,学界与大众的“诗歌时光机” 《汉魏六朝诗论丛》是古典文学学者傅璇琮、袁行霈、葛晓音等八位专家联合撰写的论文集(中华书局2023年修订版),被《光明日报》评为“年度最具学术深度的诗歌研...

《航空港:一部揭开机场神秘面纱的行业史诗》 | 爱阅读

《航空港:一部揭开机场神秘面纱的行业史诗》 一、书籍基本信息:机场跑道上的"社会解剖课" 阿瑟·黑利1968年创作的《航空港》像架精密的CT扫描仪,用72小时的时间切片,将芝加哥奥黑尔机场解剖成微型社会模型。这部被《纽约时报》评为"改变人类对交通枢纽认知"的小说,不仅被改编成同名电影,更成为航...

《基业长青》:翻开这本“企业长寿秘籍”,我看到了穿越周期的生存法则 | 爱阅读

《基业长青》:翻开这本“企业长寿秘籍”,我看到了穿越周期的生存法则 一、书籍基本信息:用6年光阴,解剖“活100年”的商业密码 《基业长青》是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与杰里·波拉斯耗时6年完成的经典研究著作,出版于1994年。两位作者筛选了18对“卓越企业”与“优秀企业”(前者在更长周期内保持市场...

《最有意义的生活》:在碎片与永恒之间,触摸青春的呼吸感 | 爱阅读

《最有意义的生活》:在碎片与永恒之间,触摸青春的呼吸感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最有意义的生活》是作家许佳19岁时创作的青春小说,2004年由春风文艺出版社首次出版,2018年再版。故事以女高中生解颐的视角展开,通过非线性叙事串联高考前后的生活碎片,展现一代青少年“乐观而气馁,勇敢而悲伤...

《中国哲学简史》:一盏照见古今的智慧明灯 | 爱阅读

《中国哲学简史》:一盏照见古今的智慧明灯   一、书籍基本信息:跨越时空的哲学通识课 《中国哲学简史》是冯友兰先生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的英文讲稿整理而成,1948年首版即成为西方世界了解中国哲学的“标准教材”。这部仅28章的“小史”,却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哲学长卷——从先秦...

《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在礼教与欲望的夹缝中,解码晚清社会的“隐秘规则” | 爱阅读

《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在礼教与欲望的夹缝中,解码晚清社会的“隐秘规则”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是历史学家苏珊·布朗米勒(Susan Brownmiller)2023年推出的跨学科力作,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引进中文版。这本书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晚...

《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盲盒”盛宴 | 爱阅读

《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盲盒”盛宴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北大到台大的文化摆渡船 2011年,余秋雨将他在北京大学开设的中华文化史课程整理成书,由岳麓书社出版。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术专著”,而是一场跨越海峡两岸的“文化真人秀”——课程实录里穿插着北大...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在黑死病的阴影下触摸欧洲文明的基因突变 | 爱阅读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在黑死病的阴影下触摸欧洲文明的基因突变 一、书籍基本信息:被误解千年的"文明转折点" 作为剑桥大学中世纪史系教授克里斯托弗·道森的代表作,《中世纪与文艺复兴》以1348年黑死病爆发为分水岭,用十二章篇幅拆解了欧洲从"神权统治"到"人文觉醒"的惊险一跃。生活·读书·新知三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