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从历史看管理》:以史为镜,照见现代管理智慧 | 爱阅读

2周前 (09-25)读一读16

《从历史看管理》:以史为镜,照见现代管理智慧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从历史看管理》是史学大家许倬云先生2025年推出的五卷本管理丛书之核心,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发行。这套源自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讲演录的著作,以治理国家=管理企业为轴心,通过商周至清末的文官制度演变、朝代兴衰案例,提炼出计划-决策-执行-考核四阶段管理模式。书中提出科举选拔与现代人才机制、官僚层级与组织架构的类比框架,更以十羊九牧典故警示组织冗余之弊——隋文帝减官、李世民裁员的故事,恰似当下企业扁平化改革的古老预演。

二、内容亮点:历史案例的鲜活映射

许倬云不堆砌空泛理论,而是用具体历史场景勾画管理精髓。如汉代子母迭合模式对应现代集团管控,宋代垂直控制体系直指中央集权式管理;李广的灵活指挥与程不识的严格纪律形成鲜明对比,恰似当代企业狼性文化制度至上的辩证。书中更以朱元璋与刘伯温城隍庙对话解读十羊九牧的官僚困境,用宋桓侯被子罕夺权的案例,揭示赏罚二权不可轻放的权力智慧——这些故事比任何管理教材都更具画面感,让人瞬间联想到现代企业的部门壁垒”“越权管理等痛点。

三、写作特点与阅读体验:跨学科的智慧盛宴

作为历史学家,许倬云以考古式严谨与说书人生动兼备的笔触,将《史记》《资治通鉴》中的管理智慧转化为现代语言。全书采用专题讲演+问答录结构,如第七讲领导的方式与风格中,用孔子君子不器诠释战略思维,以韩非子利出一孔强调目标聚焦。阅读时仿佛置身北大课堂,既有张维迎管理没有新问题的哲学点题,又有读者提问引发的思维碰撞。书中金句频出,如管理是短跑竞赛,鸣枪后各显神通,用体育比喻道尽竞争本质;而中国人自己的经营之道则直击文化自信的时代命题。

四、评价与影响力:从学术到实践的桥梁

该书自2005年初版以来,风靡华人企业界三十余载,总销量近百万册。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至今开设同名课程,张维迎、宫玉振等学者盛赞其古为今用的管理圣经。书中提出的儒法结合管理观——儒家道德责任与法家考核机制的融合,恰与当前ESG(环境、社会、治理)理念不谋而合,为现代企业提供人情与规则的平衡智慧。更附赠许倬云写给企业家的30句话折页,如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将历史智慧转化为可操作的行动指南。

五、个人意义与社会共鸣:历史的镜鉴力量

对我而言,这本书不仅是管理工具书,更是一场文化寻根之旅。读至宋桓侯失权案例时,我猛然意识到:现代企业授权过度的隐患,竟与两千年前君主失权的逻辑如出一辙。而十羊九牧的警示,让我在团队管理中更注重权责匹配。书中那句历史是本管理书,先读懂历史,才能做好管理,更成为我职场生涯的座右铭——它提醒我们:在数字化浪潮中,唯有以史为镜,方能照见未来。

如今,当内卷”“组织变革成为社会热词,《从历史看管理》以其跨时空的智慧,为管理者提供以不变应万变的底层逻辑。它不仅是一本管理书,更是一部中国人的管理学启示录”——正如许倬云所言:我真正的归属,是历史上的、永远不停的中国。这本书,正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智慧桥梁。

“《从历史看管理》:以史为镜,照见现代管理智慧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古船》:原来最重的“历史”,藏在船板的裂痕里 | 爱阅读

《古船》:原来最重的“历史”,藏在船板的裂痕里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船桨划开”的齐鲁乡村史诗 《古船》是作家张炜创作于1980年代的长篇小说,1987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2024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新版。作为“寻根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张炜以山东半岛胶东小镇“洼狸镇”为背景,用细腻如...

《极高明而道中庸:经济学读书札记》:在理性与烟火气之间,搭一座通向生活的桥 | 爱阅读

《极高明而道中庸:经济学读书札记》:在理性与烟火气之间,搭一座通向生活的桥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经济学散文诗”的跨界实验 《极高明而道中庸:经济学读书札记》是学者李想(化名)2024年出版的经济学随笔集,由中信出版社推出。与常见的“经济学教科书”或“政策分析报告”不同,这本书用“札记”...

《纪伯伦散文诗全集》:读罢“灵魂的诗笺”,方懂“生命的原乡” | 爱阅读

《纪伯伦散文诗全集》:读罢“灵魂的诗笺”,方懂“生命的原乡”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用诗写就人生哲学”的“东方哲人” 若要给《纪伯伦散文诗全集》找个贴切的标签,我会说它是“20世纪的‘灵魂诗笺’”。这部由黎巴嫩诗人、哲学家卡里·纪伯伦(1883-1931)创作(1923年初版,后结集为《先知...

《中国哲学大纲》:张岱年用“马克思主义手术刀”重构传统思想的现代图谱 | 爱阅读

《中国哲学大纲》:张岱年用“马克思主义手术刀”重构传统思想的现代图谱 一、书籍基本信息: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哲学解剖学” 1937年,当中国哲学界还在“玄学循环”与“科学主义”之间摇摆时,张岱年以一部《中国哲学大纲》劈开了传统研究的“认知迷雾”。这位融合中西哲学的学者,用“辩证唯物论”与“问题...

《中国哲学简史西方哲学史》:我用半年,读懂了“东西方灵魂的对话密码” | 爱阅读

《中国哲学简史西方哲学史》:我用半年,读懂了“东西方灵魂的对话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对比写尽哲学”的“中西思想入门指南” 若要快速定位《中国哲学简史西方哲学史》(冯友兰、张东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简装版),不妨记住几个关键词:中国哲学史泰斗冯友兰与西方哲学研究者张东辉的“跨...

《中国哲学史》:用“旧学新知”织就的文化基因图谱,看透中华思想的底层逻辑 | 爱阅读

《中国哲学史》:用“旧学新知”织就的文化基因图谱,看透中华思想的底层逻辑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会呼吸”的中国哲学“活史书” 《中国哲学史》是冯友兰1931-1934年出版的经典著作,历经七十余年修订,至今仍是高校哲学系“镇系之宝”。不同于传统“学案体”哲学史(如《明儒学案》)的“人物堆砌”...

《中性》:当身体成为“未拆封的信”,我们如何与“不完美的自己”和解? | 爱阅读

《中性》:当身体成为“未拆封的信”,我们如何与“不完美的自己”和解?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身体写就的身份诗学” 《中性》是美国作家杰弗里·尤金尼德斯(Jeffrey Eugenides)于200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首印仅8万册,却凭借“双性同体的先锋叙事”和“移民家庭的代际隐喻”,成为2...

《竹书纪年》:被埋没的先秦史书,如何颠覆你的历史观? | 爱阅读

《竹书纪年》:被埋没的先秦史书,如何颠覆你的历史观?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从地下挖出的“历史修正案” 《竹书纪年》是战国时期魏国史官编撰的编年体史书,成书于公元前3世纪,因西晋咸宁年间(279年)出土于汲郡古墓(今河南汲县)而得名。全书共13篇,以竹简记载夏商周至战国时期的历史,因长期埋藏地...

《子夜》:我用半个月,读懂了“钢铁森林里的困兽之斗” | 爱阅读

《子夜》:我用半个月,读懂了“钢铁森林里的困兽之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金融风暴写尽时代”的“中国民族工业史诗” 若要快速定位《子夜》(茅盾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年典藏版),不妨记住几个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现实主义巅峰”之作、以1930年代上海为背景的“民族工业生存图鉴”、通...

《子夜十》:当猫头鹰衔来旧时光,我们在都市褶皱里找到了“停留”的勇气 | 爱阅读

《子夜十》:当猫头鹰衔来旧时光,我们在都市褶皱里找到了“停留”的勇气 去年冬天,我在加班到凌晨的出租屋里翻开《子夜十》,台灯暖黄的光漫过书页,徐望那句“程昴,你看”——突然就把我拽进了旧书店的暖炉旁。等回过神时,窗外的北风还在吹,可我摸了摸发烫的眼角——原来最治愈的不是“重逢”,是有人愿意陪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