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中国之诞生:中国文明的形成期》:一场跨越九十年时空的文明探源之旅 | 爱阅读

3周前 (09-17)读一读9

《中国之诞生:中国文明的形成期:一场跨越九十年时空的文明探源之旅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中国之诞生:中国文明的形成期》由美国汉学泰斗顾立雅撰写,东方出版中心·时刻人文于2025年6月推出首部中译本,定价98元,530页精装典藏。作为西方汉学界首部系统研究中国上古史的权威著作,本书以考古资料与文献互证的二重证据法,颠覆中国文化西来说,揭示商周文明在黄河流域独立起源、自主演化的密码。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安阳殷墟考古现场的实地考察、甲骨文与青铜器铭文的深度解读,证明中国文明从新石器时代到周代的连续性发展,为文明探源工程提供跨学科研究范式——正如顾立雅所言:中国文明不是已死的历史,而是鲜活的现在与未来

二、内容亮点与“考古现场”的沉浸式魅力

书中藏着令人惊叹的时空穿越显微镜:顾立雅亲访殷墟第9次发掘现场,与董作宾、梁思永共探侯家庄南地墓葬,记录下青铜器复合范铸造法与西方失蜡法的本质差异;在濬县辛村卫国墓葬,他通过青铜器铭文与《尚书》对比,还原周人天命观如何取代商代上帝信仰,实现宗教伦理的道德化转型。更妙的是跨文明比较的巧思——将商代甲骨占卜与希腊神庙祭祀并置,指出人祭曾普遍存在于古代文明,破除西方对商代的野蛮偏见。这些细节不是空泛的学术综述,而是用顾立雅与董作宾的合影”“殷墟陶片纹饰特写等视觉化证据,让读者触摸到3400年前的历史温度。

三、个人阅读体验与“破次元”共鸣

读至周原遗址出土的青铜器铭文章节时,我瞬间想起西安半坡博物馆的仰韶文化彩陶盆——那些螺旋纹、鱼纹图案,竟与书中商代青铜器饕餮纹形成隐秘呼应。最触动我的是文明连续性的哲学:顾立雅通过二里头遗址三星堆青铜神树的对比,揭示中国文明多元一体的基因,恰与当前文化自信的时代命题共振。合上书那刻,我默默翻出家中的《诗经》选段,试图用关关雎鸠的韵律,重溯周代诗教传统的源头——这种从考古现场到经典文本的穿越感,让阅读从知识获取变为文明对话

四、社会评价与时代回声

该书被《光明日报》誉为20世纪汉学的里程碑,入选2025年度刀锋图书奖夏季榜,夏含夷、徐坚等学者联名推荐。在双碳目标下文化复兴的今天,顾立雅独立起源论国潮复兴”“非遗活化提供理论支点;其考古与文献互证方法,更成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学术范本。正如北大教授所言:这本书不仅纠正了西方对中国的偏见,更让每个中国人重新认识自己的文明基因——不是西方的翻版,而是自成体系的精神原乡

五、金句与永恒魅力

书中金句如星,最亮的一颗是:中国文明的起点不是某个神话,而是安阳殷墟的甲骨文中,商人用刀笔刻下的卜辞’——那是最原始的天命记录,也是最鲜活的人文起点。另一句正的文明自由,不是占有更多器物,而是理解器物背后的精神则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文明认知的新维度。这些句子没有说教,只有共鸣——正如顾立雅所证:最好的文明研究,不是解释历史,而是让历史自己说话

《中国之诞生:中国文明的形成期》不是一本考古报告集,而是一场文明的深度对话。在这个信息爆炸却认知碎片化的时代,它用顾立雅的考古眼文明脑,让每个读者在商周青铜器的锈迹中,触摸到何以中国的答案——正如书里那句文明不是占有,而是理解;历史不是过去,而是现在。这本书,值得每个关心文明根脉的人,细细品读。

“《中国之诞生:中国文明的形成期》:一场跨越九十年时空的文明探源之旅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国家金融安全:风险预警与边界构建》书评:筑牢金融防线的“中国方案” | 爱阅读

《国家金融安全:风险预警与边界构建》书评:筑牢金融防线的“中国方案”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金融安全领域的“百科全书” 《国家金融安全:风险预警与边界构建》由经济学家王洪章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23年出版。作为金融实务与政策研究的集大成者,王洪章曾任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中国人民银行纪委...

《货币、信用与商业》:马歇尔的“经济血脉图谱”,如何解码现代金融的底层逻辑? | 爱阅读

《货币、信用与商业》:马歇尔的“经济血脉图谱”,如何解码现代金融的底层逻辑? 翻开这本封面印着“阿尔弗雷德·马歇尔”与伦敦金融城线稿的《货币、信用与商业》时,我正对着手机里“某银行推出数字人民币试点”的新闻发呆。1923年的英国剑桥,已逾八旬的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在书桌前写...

《几何原本》:用公理搭建的数学圣殿,如何塑造人类的理性思维 | 爱阅读

《几何原本》:用公理搭建的数学圣殿,如何塑造人类的理性思维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逻辑写就的数学宪法” 《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Euclid)于公元前300年左右完成的数学巨著,原名为《光学》(Optics),后因内容聚焦几何学被更名为《几何原本》(Elements)。它的首版...

《记忆萦回:布鲁姆文学回忆录》:一场与文学巨匠的灵魂对话 | 爱阅读

《记忆萦回:布鲁姆文学回忆录》:一场与文学巨匠的灵魂对话   一、书籍基本信息:文学泰斗的临终绝唱 2024年8月,中信出版社推出哈罗德·布鲁姆生前最后一部著作《记忆萦回:布鲁姆文学回忆录》。这位被誉为“西方传统中最具原创性的文学批评家”,在90岁高龄时,用700余页的厚重文本,将一生阅读体验...

《最后的沉思》:柏格森用生命哲学,给科学时代的一封“温柔情书” | 爱阅读

《最后的沉思》:柏格森用生命哲学,给科学时代的一封“温柔情书” 一、书籍基本信息:哲学家晚年的“生命独白” 《最后的沉思》是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1911年出版的哲学随笔集,正值他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前四年。这部不足200页的“小书”,并非体系庞大的学术专著,而是柏格...

《坐牢家爸爸给女儿的八十封信》:一封封穿越高墙的父爱,照亮成长的每一步 | 爱阅读

《坐牢家爸爸给女儿的八十封信》:一封封穿越高墙的父爱,照亮成长的每一步 一、书籍基本信息 《坐牢家爸爸给女儿的八十封信》是作家李敖在狱中写给女儿李文的书信集,1990年首次出版,中文版销量超60万册,被读者称为“‘高墙内开出的父爱之花’——没有华丽辞藻,却字字戳中人心”。全书收录了李敖1971...

《重回我爸的高中时代》:当老照片遇见旧校服,我读懂了父爱最隐秘的“青春密码” | 爱阅读

《重回我爸的高中时代》:当老照片遇见旧校服,我读懂了父爱最隐秘的“青春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代际记忆的“时光标本”,2024年现象级温情爆款 《重回我爸的高中时代》是90后作家“苏小满”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家春秋”系列推出。封面设计极具年代感——米白色封皮上,一张泛...

《追忆似水年华》:在时间的长河里打捞记忆的珍珠 | 爱阅读

《追忆似水年华》:在时间的长河里打捞记忆的珍珠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文字搭建的“时间博物馆” 《追忆似水年华》是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耗尽一生创作的自传体小说,首卷《在斯万家那边》出版于1913年,全七卷完成于1927年。这部被译林出版社称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小说”之一的作品,以32...

《资本主义的法律基础》:解锁法律规则与经济运行的深层关联 | 爱阅读

《资本主义的法律基础》:解锁法律规则与经济运行的深层关联 一、书籍基本信息 本次评述的《资本主义的法律基础》,是美国制度经济学先驱约翰・R.康芒斯的代表作,由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收录(权威译本由寿勉成翻译),堪称“打通‘法律’与‘经济’的跨界经典”。作者康芒斯深耕制度经济学与法律...

《自然哲学》:石里克的“自然解码器”,我在逻辑实证主义里找到了“看世界的新滤镜” | 爱阅读

《自然哲学》:石里克的“自然解码器”,我在逻辑实证主义里找到了“看世界的新滤镜” 一、书籍基本信息:维也纳学派的“自然笔记”,用250页写透“科学与哲学的边界” 《自然哲学》(Philosophie der Natur)是奥地利哲学家、逻辑实证主义代表人物莫里茨·石里克(Moritz Sch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