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环绕世界八十天》:在时间的齿轮里,读懂“冒险”最本真的模样 | 爱阅读

4周前 (09-08)读一读36

《环绕世界八十天》:在时间的齿轮里,读懂冒险最本真的模样

一、基本信息:19世纪的“环球旅行预言书”

《环绕世界八十天》是法国科幻大师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1873年的现象级经典,与《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并称为凡尔纳三部曲。这部以19世纪蒸汽时代为背景的小说,讲述了英国绅士菲利亚·福格为赢得八十天环游世界的赌约,与仆人让·路路通踏上冒险之旅的故事。如今最常见的版本是译林出版社2021年版(陈筱卿译),书中保留了凡尔纳标志性的精密细节控特质:比如他写福格的旅行装备:一只镶铜牛皮箱,里面装着衬衫、领带、剃须刀,甚至还有半打雨伞——每一件都按使用顺序码放,像精密仪器的零件。这种用细节写传奇的手法,让150年后的读者仍能听见蒸汽火车的轰鸣与环球旅行的风声。

二、核心价值:在“时间的牢笼”里,找回“活在当下”的勇气

现代人常陷入时间焦虑:用日程表切割生活,用KPI丈量价值,甚至在旅行中用打卡清单代替感受当下。《环绕世界八十天》最珍贵的,是用福格的八十天赌约告诉我们:​​真正的时间不是钟表上的数字,是与世界相遇的每一刻;真正的冒险不是完成目标的执念,是在路上,与意外和解的智慧​​。福格为赢得赌约,原本计划分秒必争,却在印度为救阿乌达夫人延误三天,又在香港因台风困在港口——这些偏离计的意外,反而让他遇见了更珍贵的风景。读罢你会懂:那些让你焦虑到失眠时间限制,终将在放下执念中,变成活在当下的礼物。

三、内容亮点:用“环球的显微镜”织就的“人性浮世绘”

凡尔纳的笔像一台环球透视仪,他把福格的八十天行程,拍成了最鲜活的世界文化百科全书。比如埃及金字塔的黄昏:福格与路路通骑着骆驼爬上沙丘,夕阳把金字塔染成金红色,路路通举着望远镜喊:先生,你看!石头缝里长着仙人掌!福格推了推眼镜:那是龙舌兰,路路通先生,仙人掌在美洲。这里的知识与趣味的碰撞,不是科普的生硬,是凡尔纳在说:​​旅行的意义,不在打卡景点,在用好奇的眼睛,重新认识世界​​;再比如美国大平原的暴风雪:福格的火车被困在雪堆里,乘客们冻得直跺脚,他却掏出怀表说:根据气压计,暴风雪会在两小时后停止。路路通却偷偷把外套披在邻座的老妇人身上:先生,您先暖着,我不冷。这个细节不是主角光环,是凡尔纳在说:​​真正的优雅,不是用知识征服世界,是用善意温暖世界​​

最让我难忘的是香港码头的分离:福格因台风延误,不得不与路路通暂时分开。路路通攥着福格的手说:先生,我会等你,哪怕等到头发全白!福格拍了拍他的肩:路路通,你比任何钟表都可靠——因为你的心,永远指向现在书里写海浪拍打着码头,路路通的帽子被风吹走,飘进海里,他却笑着追了出去,这个场景不是煽情的告别,是凡尔纳在说:​​最好的陪伴,不是永远不分离,是哪怕走散,也永远相信彼此会回来​​

四、写作密码:凡尔纳的“时间诗学”——用“精密”写“浪漫”,用“冒险”说“永恒”

凡尔纳被称为科幻小说之父,但他的科学从不是冰冷的公式,而在用最精确的细节,写最浪漫的人性。比如他写福格的怀表:那是一块瑞士产的金表,表壳上刻着他的名字,指针走得比伦敦的大本钟还准——但他最爱的,是表盖内侧刻的一句话:时间属于活着的人。’”这种物品的隐喻,比任何时间哲学都更有力量;写路路通的多动症他总是在船上蹦蹦跳跳,一会儿帮水手搬箱子,一会儿给乘客讲笑话,连船长都笑着说:路路通先生,你比我的轮机更能让船保持活力。’”这种鲜活的性格刻画,比任何角色设定都更让人心颤。

更妙的是凡尔纳对意外的运用:福格的旅行从未一帆风顺——被误认为小偷、错过火车、遭遇风暴、甚至被当成疯子”——但这些意外不是剧情的阻碍,是故事的灵魂:它们让福格从机械的时间管理者,变成有血有肉的旅行者;让八十天赌约金钱的游戏,变成与世界对话的契机。读着读着,你会觉得自己不是在看小说,而是跟着福格坐在蒸汽火车上,听着路路通的絮叨,看着窗外的风景从伦敦的雾都,变成孟买的香料市场,再变成纽约的自由女神像——每一次停靠,都是一次与世界的拥抱

五、阅读体验:在“快节奏焦虑”夜被“福格的怀表”治愈的深夜

我第一次读《环绕世界八十天》,是工作后因项目排期陷入焦虑的那晚。电脑屏幕上是明天必须交方案的提醒,我缩在沙发上翻到福格在埃及救阿乌达夫人的章节:他跳下骆驼,用外套裹住冻得发抖的阿乌达夫人,说:别怕,我带你离开这里。’”我盯着书页,突然鼻子发酸——不是因为同情阿乌达夫人,而是想起自己因怕耽误进度而拒绝同事的求助,想起因想快点完成而忽略的客户的真实需求。但读到福格与路路通在印度骑大象的段落:大象慢悠悠地走着,路路通摘下一片香蕉叶,给福格扇风,说:先生,您看,大象比火车慢,但它能看到更多风景。’”我突然笑了——原来,​​最珍贵的效率,不是把时间压缩到极致,是在时间里,留出浪费的空间;最动人的成功,不是按时完成目标,是在完成目标时,依然记得为什么出发’”​​

再读是在疫情后第一次计划旅行时,我翻到福格在日本的奇遇他在东京街头看到一群孩子放风筝,风筝上画着樱花,他站在路边看了很久,直到路路通提醒:先生,我们的船要开了。他才匆匆离开,可口袋里多了个纸折的樱花风筝。我摸了摸背包里的旅行手册,突然想起出发前同事说:别玩太久,行程要赶。原来,​​所有的赶时间,都是怕错过的焦虑;所有的慢下来,都是想记住的珍惜​​。现在,这本书成了我的旅行急救包”——当我在打卡中疲惫时,翻到福格看樱花风筝的温柔;当我在计划中焦虑时,翻到路路通摘香蕉叶扇风的幽默;当我在快节奏中麻木时,翻到福格怀表上的刻字”——它像一位坐在火车上的朋友,告诉我:别慌,你此刻的,终将成为你记住世界的礼物。

六、评价与回响:跨越150年的“冒险共鸣曲”

《环绕世界八十天》的影响力,早就跳出了科幻小说的范畴:它是法国国家图书馆的经典文学珍藏,被列入改变世界的100本书;它是冒险文学的启蒙教材,《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曾说:福格的旅行教会我,不可能只是还没开始的另一种说法。;它甚至影响了现代旅行文化——“环游世界少数人的梦想,变成大众的生活选择。豆瓣评分长期稳居8.9,有条短评特别戳心:小时候读它觉得刺激,长大后读它才懂——原来最浪漫的冒险,是在时间的齿轮里,依然能看见生活的光

最后想分享的两句话:

时间不会等你,但你可以在时间里,等自己。(福格)——这不是对时间的妥协,是对自我最坚定的守护:真正的时间管理,藏在与自己和解的智慧里;

路路通,你比任何钟表都可靠——因为你的心,永远指向现在(福格)——每次因焦虑未来而迷茫时,我都会读这句话,它像一把钥匙,帮我打开活在当下的门。

现在的我,依然会在朋友因工作压力而失眠时,送她一本《环绕世界八十天》,并在扉页写:别害怕,就像凡尔纳说的——你此刻的停留,终将成为你记住世界的风景。毕竟,150年过去,人类对时间的困惑没变,但凡尔纳早给我们递了一把钥匙:​​人生的意义,不在完成目标,在与世界相遇的每一刻;真正的冒险,不在征服远方,在在路上,与自己、与他人、与世界温柔和解​​

合上书页时,我总会想起书里的一个画面:伦敦的清晨,福格站在码头上,怀表在阳光下泛着金光,路路通拖着行李箱跑过来,喊着:先生,船要开了!福格笑了笑,说:走吧,路路通——这一次,我们不赶时间。那画面里,藏着蒸汽时代的轰鸣,藏着环球旅行的风声,更藏着,所有在时间里行走的人,最本真的模样。

“《环绕世界八十天》:在时间的齿轮里,读懂“冒险”最本真的模样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管道的故事》:读罢“挖管道的寓言”,方懂“财富的慢哲学” | 爱阅读

《管道的故事》:读罢“挖管道的寓言”,方懂“财富的慢哲学”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故事讲透财富逻辑”的理财寓言,普通人的“财务自由指南” 若要给《管道的故事》找个贴切的标签,我会说它是“20世纪的‘财富寓言教科书’”。这部由美国企业家贝克·哈吉斯(Buck Harkins)创作(1990年...

《荒原》:当1922年的伦敦雾霾撞上2025年的“信息荒原” | 爱阅读

《荒原》:当1922年的伦敦雾霾撞上2025年的“信息荒原” 一、当艾略特的打字机撞上Z世代的"精神雾霾" 翻开这部被称作"现代主义诗歌地标"的长诗,就像打开了一台穿越时空的情绪解码器——1922年伦敦的咖啡馆里,艾略特用碎片化的意象拼贴出战后欧洲的精神废墟;2025年,我们在刷到"年轻人集体...

《极简央行课》:拆解货币“魔法师”的秘密武器库 | 爱阅读

《极简央行课》:拆解货币“魔法师”的秘密武器库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卧底”美联储的实战手册 《极简央行课》由前纽约联储公开市场交易室高级交易员王造撰写,2023年由格致出版社推出。作者拥有牛津大学经济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博士背景,现任MonetaryMacro公司首席投资官,曾在美...

《中国韵文史》:一支穿越千年的“文学歌谣” | 爱阅读

《中国韵文史》:一支穿越千年的“文学歌谣”​​ 一、书籍基本信息:被“散曲”串起的“声音博物馆” 《中国韵文史》是词学泰斗龙榆生(字沐勋)的代表作(初版于1934年,后经修订收入《龙榆生全集》)。这部近40万字的专著,打破传统“诗”“词”“曲”“赋”分而治之的框架,以“韵文”为线索——从《诗经...

《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白凯的“晚清性别密码”,如何解码传统社会的“权力与规训”? | 爱阅读

《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白凯的“晚清性别密码”,如何解码传统社会的“权力与规训”? 翻开这本封面印着“大清律例”“贞节牌坊”与“晚清市井图”的《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时,我正对着手机里“某历史博主用‘封建礼教=压迫女性’标签简化晚清史”的视频发呆。21世纪的网络语境里,晚清常...

《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盲盒”盛宴 | 爱阅读

《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盲盒”盛宴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北大到台大的文化摆渡船 2011年,余秋雨将他在北京大学开设的中华文化史课程整理成书,由岳麓书社出版。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术专著”,而是一场跨越海峡两岸的“文化真人秀”——课程实录里穿插着北大...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熊彼特的“制度三问”,如何解码现代经济的“灵魂博弈”? | 爱阅读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熊彼特的“制度三问”,如何解码现代经济的“灵魂博弈”? 翻开这本封面印着“约瑟夫·熊彼特”与19世纪工厂烟囱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时,我正对着手机里“某国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新闻发呆。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哈佛大学,熊彼特(Joseph A. Sch...

《宗教的自然史》:一本剥开信仰外衣的思想解剖刀 | 爱阅读

《宗教的自然史》:一本剥开信仰外衣的思想解剖刀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由18世纪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撰写的小书,初版于1757年,薄薄的百余页却藏着撼动信仰根基的力量。它不像神学著作那样堆砌经文,而是像人类思想的考古报告——休谟带着我们在世界各地的宗教习俗里"挖宝",从古希腊的多神崇拜到原始...

《正义论》:在罗尔斯的“无知之幕”下重构社会公平的DNA | 爱阅读

《正义论》:在罗尔斯的“无知之幕”下重构社会公平的DNA 一、书籍基本信息:政治哲学的"地震仪" 《正义论》是美国哲学家约翰·罗尔斯于1971年出版的政治哲学巨著,被学界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理论著作"。商务印书馆2023年推出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典藏本,附有罗尔斯手稿影印件与当代社会政...

《政治经济学新原理》:解码消费与生产的平衡艺术,在过剩时代重审经济本质 | 爱阅读

《政治经济学新原理》:解码消费与生产的平衡艺术,在过剩时代重审经济本质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消费视角重构经济认知的启蒙经典 1819年,瑞士经济学家西蒙·西斯蒙第完成《政治经济学新原理》,系统提出“消费决定生产”理论,彻底颠覆亚当·斯密的“生产中心论”。这部被马克思称为“消费异化理论的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