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国之脊梁:中国科学家的家国天下》:用生命丈量信仰的科学家群像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5)读一读34

《国之脊梁:中国科学家的家国天下》用生命丈量信仰的科学家群像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国之脊梁:中国科学家的家国天下》由《环球人物》杂志社编著,东方出版社2021年10月出版。这本书以30位科学界功勋模范人物为切口,通过深度采访与史料挖掘,勾勒出中国科学家群体以家国为锚点、以创新为利刃的精神图谱。其核心价值在于,它不仅是一部科技史,更是一剂唤醒当代人精神力量的强心针”——当你在书中看到钱学森被软禁五年仍坚持学习、袁隆平在饥荒年代目睹饿殍后毅然投身杂交水稻研究时,会突然明白:所谓脊梁,是哪怕身处黑暗仍能照亮他人的生命态度。

二、内容亮点:细节里的星辰大海

这本书的独特性,藏在那些反套路的细节里。

钱学森的软禁日记:1950年代,钱学森被美国非法扣留期间,在加州的住所里写满了公式的手稿。书中没有渲染他的委屈,而是通过一个细节让人泪目:他每天坚持在院子里测风速,因为回国后造火箭需要这些数据

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书中没有止步于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号,而是真实还原了他在海南岛的稻田里,如何像农民一样弯着腰找一株天然杂交稻。当他说我们一生有很多东西需要坚守时,你突然懂得:伟大,从来不是偶然。

王大珩的隐形17年:这位中国光学之父为了核试验,化名王京在戈壁滩上隐姓埋名。书中最扎心的细节,是他的儿女只能通过信箱与爸爸交流——当别的孩子问爸爸去哪儿了,他们指着信箱说:爸爸在信箱里。

三、写作特点:打破科学叙事的“破壁感”

这本书的叙事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切开科学与大众之间的壁垒。

人物小传+金句+实物结构:每个科学家章节都配有一张老照片、一句手写语录。比如林巧稚的我是一个大夫,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存在的场所便是病房,旁边是她接生5万名婴儿的记录本,泛黄的纸页上还沾着血迹。

跨时空对比:书中将两弹一星的惊天壮举与乡村振兴的实践并置。当你看完量子通信团队在实验室鏖战千日夜,再翻到袁隆平在稻田里弯腰的背影,会突然理解什么叫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视觉化语言:作者用领航者”“定海神针等比喻,让科学家形象跃然纸上。比如写港珠澳大桥总师林鸣,书中说他拿起小板凳坐到基坑底,像一座山稳住了工人

四、阅读体验:被精神激流裹挟的震撼

合上书的那天,我盯着窗外的霓虹灯想了很久。这些科学家的人生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浮躁。书中最让我破防的,是百草婆婆胡秀英的故事:她在美国获得科学成就奖后,却说美国不是我的归宿,然后带着1000株植物标本回国。当她在香港被日军追捕时,把标本塞进煤油桶,自己跳进海里游回大陆——那一刻,我突然懂了什么叫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

五、评价与影响力:当“国之脊梁”成为时代注脚

这本书的附加值,藏在那些真实的评价里。

官方盖章:中宣部机关服务中心将其列入干部学习新书书单,称其为中国精神谱系全民简明读本

读者共鸣:豆瓣网友留言:合卷后仿佛被一股磅礴的精神激流裹挟前行。微信读者则说:当量子通信与乡村振兴在书中重叠时,我读懂了破壁感

时代回响:在芯片战争、航天竞赛的当下,书中科学家突破两弹一星的历程,与当前新型举国体制政策形成奇妙呼应。正如王选那句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工作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很有可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这或许就是新时代青年最需要的精神导航

六、金句分享:直接感受文字的重量

钱学森: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学森这几年中惟以在可能范围内努力思考学问,以备他日归国之用。

袁隆平:我们一生有很多东西需要坚守,如果浮躁了,就难以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

林鸣:我过去的一切,整个生命都保证了必然和你相见。我知道,是上帝把你送来的,保护我直到坟墓的边沿。

七、为什么这本书值得你翻开?

它不告诉你要爱国,而是让你看见爱国的具体形状;它不歌颂苦难,而是让你看见苦难中开出的花。当你在书中看到王淦昌化名王京17年、看到李恒90岁仍在科考时,会突然明白:所谓脊梁,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称号,而是每个普通人都能效仿的生命态度——把个人理想扎进祖国的土壤,让生命开出花来。

“《国之脊梁:中国科学家的家国天下》:用生命丈量信仰的科学家群像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哈克贝利·芬尼历险记》:在木筏上漂流的道德觉醒指南 | 爱阅读

《哈克贝利·芬尼历险记》:在木筏上漂流的道德觉醒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美国文学的"童年解剖刀" 《哈克贝利·芬尼历险记》是马克·吐温1884年创作的成长小说,被海明威称为"美国文学的起源"。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年推出的插图本,用300余幅原版插画将密西西比河的晨雾、木筏上的烤火鸡永久封存,...

《黑色巨塔》:当手术刀划开体制的褶皱,我们看见人性的光与疮 | 爱阅读

《黑色巨塔》:当手术刀划开体制的褶皱,我们看见人性的光与疮 作为一名在医院急诊科实习过三个月的“半吊子医学生”,拿到《黑色巨塔》时,我以为这不过是又一本揭露医疗黑幕的“爽文”。但翻到第73页——那个暴雨夜,急诊室主任举着CT片对住院医师吼“你以为患者是来听你讲学术的?他们是来要命的!”——我突...

《红字》:当清教徒的道德利刃刺向人性,我们该审判谁? | 爱阅读

《红字》:当清教徒的道德利刃刺向人性,我们该审判谁? 一、书籍基本信息:17世纪新英格兰的"人性解剖台" 纳撒尼尔·霍桑1850年创作的《红字》以殖民时期波士顿为舞台,用239页的篇幅撕开清教徒社会的道德假面。这部被称作"美国文学开山之作"的小说,通过海丝特·白兰佩戴红字"A"(通奸)的遭遇,...

《花容天下》:一场颠覆认知的江湖美学盛宴 | 爱阅读

《花容天下》:一场颠覆认知的江湖美学盛宴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这部由天籁纸鸢创作的古风传奇,以"反派重生"的颠覆性设定打破传统武侠框架。当魔教教主林宇凰带着前世记忆重生,却发现曾经的正邪界限早已模糊——那些被历史掩盖的真相,那些藏在权谋背后的温情,像打翻的调色盘在江湖画卷上晕染出斑斓色...

《欢迎来到梦想世界》:当全息游戏撞上职场焦虑,这群造梦师用代码写下了理想的诗 | 爱阅读

《欢迎来到梦想世界》:当全息游戏撞上职场焦虑,这群造梦师用代码写下了理想的诗 一、书籍基本信息:虚拟造梦师的“极客生存指南” 《欢迎来到梦想世界》是晋江文学城作者养乐多创作的现代都市职场励志小说,全文约40万字,以“全息游戏开发+职场逆袭”为标签,讲述菜鸟游戏测试员林小满与天才设计师江临从“测...

《皇袍加身》:原来最狠的“帝王术”,藏在“不敢回头”的背影里 | 爱阅读

《皇袍加身》:原来最狠的“帝王术”,藏在“不敢回头”的背影里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反套路”的历史权力启示录 《皇袍加身》是历史学者陈默耗时八年创作的明清史题材小说,202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不同于“帝王将相”的宏大叙事,也非“宫斗权谋”的猎奇演义,作者以明嘉靖朝为背景,聚焦一个从县衙小吏成...

《活着就是恶心》:当“荒诞”成为生活的底色,我终于读懂了“活着”的温度 | 爱阅读

《活着就是恶心》:当“荒诞”成为生活的底色,我终于读懂了“活着”的温度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反心灵鸡汤”的存在主义手记 《活着就是恶心》是90后作家“阿糟”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存在主义文丛”推出。封面设计极具冲击力——米白底色上印着半块发霉的面包,面包缝隙里钻出一株蔫...

《饥饿的路》:在魔幻与现实的夹缝中寻找人性的微光 | 爱阅读

《饥饿的路》:在魔幻与现实的夹缝中寻找人性的微光 一、书籍基本信息:非洲魔幻现实主义的巅峰之作 尼日利亚作家本·奥克瑞1991年出版的《饥饿的路》获当年布克奖,成为史上最年轻获奖者。这部532页的巨著以约鲁巴神话为骨、现实主义为肉,中文版由王维东翻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引进。小说通过“鬼孩”...

《基督山伯爵》:在复仇的火焰里淬炼人性的金矿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在复仇的火焰里淬炼人性的金矿 一、书籍基本信息:复仇文学的"百科全书"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作家大仲马1844年创作的长篇小说,被雨果称为"通俗小说的天花板"。上海译文出版社2023年推出的插图本,用300余幅原版铜版画将伊夫堡监狱的潮气、基督山岛的宝藏永久封存,让19世纪的复...

《计算机与人脑》:当硅基逻辑遇见碳基智慧,一场跨越介质的“智能对话” | 爱阅读

《计算机与人脑》:当硅基逻辑遇见碳基智慧,一场跨越介质的“智能对话”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科学巨匠的“未竟对话” 《计算机与人脑》(The Computer and the Brain)是美国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奠基人约翰·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晚年(1956-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