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我还能看到多少次满月升起》:在生命的倒计时里,奏响永恒的乐章 | 爱阅读

3周前 (09-15)读一读20

《我还能看到多少次满月升起》:在生命的倒计时里,奏响永恒的乐章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我还能看到多少次满月升起》是日本音乐大师坂本龙一在生命最后阶段写下的自传体散文,由白荷翻译,中信出版社于2023年出版。作为《音乐即自由》的续篇,这本书记录了他从57岁确诊口咽癌到70岁离世期间,与疾病共生的十年历程。它不仅是音乐家的生命备忘录,更是一部关于时间、艺术与存在的哲学启示录——教人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无限的意义。

二、内容亮点:用音乐解构生命的重量

1.时间哲学的诗意颠覆

坂本龙一提出时间是我们大脑的幻觉,将牛顿的绝对时间观与主观体验对比。他在书中写道:开始不得不坦然面对和思考自己的生命终点——死亡。这种对死亡的坦然,并非消极,而是对生命有限性的深刻理解。例如,他在创作《满月》时,将电影《遮蔽的天空》中一生也许只能看二十次满月的台词,翻译成多国语言并邀请艺术家朗诵,让时间的流逝成为跨越国界的艺术共鸣。

2.病痛中的创作狂欢

书中最动人的细节,是他在化疗间隙的创作瞬间。在纽约的庭院里,他坐在自然老化的钢琴旁,将风吹树叶的声音转化为音乐灵感;在病床上,他仅用30秒便构思出《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的经典旋律。他写道:即使身体无法自由行动,在创作和倾听音乐的瞬间,也能忘却疼痛和悲哀。这就是Music sets me free啊。

3.社会活动的矛盾与真诚

坂本龙一坦言参与反核运动时不是作秀的困惑,也记录创办日本东北青年管弦乐团、用音乐疗愈灾区儿童的故事。这些行动看似矛盾,却透露出艺术家介入社会的复杂心态——他既渴望改变世界,又清醒于个体的局限。

三、写作特点:文字如音乐,留白处见深情

坂本龙一的文字与他的音乐一脉相承:克制而富有画面感,留白处暗藏震撼。例如,他描述福岛核电站抗议音乐会的场景仅用挥着旗帜演奏六字,却让读者脑海中浮现出健壮身影与病弱现实的强烈对比。译者白荷的精准翻译,更将日语中的哲思与温度完整传递,如四季并非以春夏秋冬的顺序更迭,而是适于冬季的颠覆性解读,令人耳目一新。

四、阅读体验:在文字中完成一次生命教育

合上书时,窗外正悬着一轮满月。我忽然想起书中那个画面:坂本龙一在纽约庭院中,与那台随时间回归自然的钢琴并肩而坐。那一刻,音乐、生命与自然融为一体,成为对抗虚无的锚点。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是它将死亡写成了生命的加冕礼。坂本龙一在书中说:我不想通过改变他人的看法来获得动力,只要能默默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就足够了。这种对自我真诚的坚持,让我在焦虑的现代生活中找到片刻宁静——原来,不必成为成功者,只需在有限的时间里,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五、书籍评价与影响力:当艺术遇见生命倒计时

媒体盛赞:豆瓣9.2分,入选豆瓣2023年度艺术·设计图书,知乎专栏称其为生命的绝响

社会反响:书中对自然保护的呼吁与当前环保议题高度契合,坂本龙一参与配乐的电影《遮蔽的天空》台词一生也许只能看二十次满月成为网络热议的生命倒计时隐喻。

六、结语:数一数你的满月次数

在这个内卷与焦虑并存的时代,《我还能看到多少次满月升起》像一剂温柔的解药。它不提供答案,却让人重新审视生命的质量——每一次满月的升起,都是宇宙赠予的礼物,而如何度过这些次数,才是生命的真谛。

正如坂本龙一在书中所言:直到过了60岁,经历了严重的疾病,脱离世俗欲望回归质朴状态后,那座我该去攀登的山峰才显露出身影。此刻,不妨放下手机,抬头看看今晚的月亮——你,还能看到多少次这样的满月呢?

“《我还能看到多少次满月升起》:在生命的倒计时里,奏响永恒的乐章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一本带你看懂“农业才是财富根脉”的重农学派经典 | 爱阅读

《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一本带你看懂“农业才是财富根脉”的重农学派经典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国重农学派的“集大成者”安・罗伯特・雅克・杜阁,初版于1766年——彼时法国正处于路易十五统治后期,贵族奢靡、农民贫困,传统重商主义(认为“金银=财富”)导致国家只重视海外贸易,忽...

《国际法大纲》:一本让“国际规则”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指南” | 爱阅读

《国际法大纲》:一本让“国际规则”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国际法入门的“全景地图”与“规则手册” 《国际法大纲》是国际法学领域的经典教材(假设为国内权威学者李浩培教授主编,初版于1980年代,后经多次修订收入“法学核心教材系列”),以“构建国际法逻辑体系”为核心目标,...

《好兵帅克》:当傻瓜的枪口对准战争的荒诞心脏 | 爱阅读

《好兵帅克》:当傻瓜的枪口对准战争的荒诞心脏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捷克作家雅洛斯拉夫·哈谢克1923年创作的《好兵帅克》,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讲述"傻瓜士兵"帅克用天真逻辑在奥匈帝国军营中制造连环荒诞的黑色喜剧。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用一柄"傻瓜的手术刀",剖开了战争的华丽外套——...

《红字》:在“罪”的烙印里,读懂人性最隐秘的光 | 爱阅读

《红字》:在“罪”的烙印里,读懂人性最隐秘的光 一、基本信息:19世纪美国的“道德寓言标本” 《红字》是美国文学大师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50年的“现象级经典”,被公认为“美国心理小说的开山之作”。它以17世纪波士顿清教社区为背景,围绕年轻母亲海丝特·白兰...

《荒原》:当1922年的伦敦雾霾撞上2025年的“信息荒原” | 爱阅读

《荒原》:当1922年的伦敦雾霾撞上2025年的“信息荒原” 一、当艾略特的打字机撞上Z世代的"精神雾霾" 翻开这部被称作"现代主义诗歌地标"的长诗,就像打开了一台穿越时空的情绪解码器——1922年伦敦的咖啡馆里,艾略特用碎片化的意象拼贴出战后欧洲的精神废墟;2025年,我们在刷到"年轻人集体...

《基督山伯爵》:在复仇迷宫中寻找人性灯塔的史诗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在复仇迷宫中寻找人性灯塔的史诗   一、核心价值:一本写给“困兽”的生存哲学手册 当你在职场被同事构陷、在感情中被挚爱背叛、在人生关键节点遭遇不公时,是否幻想过化身“复仇者”?大仲马用1392页的鸿篇巨制告诉你:真正的复仇不是毁灭敌人,而是在深渊中守住灵魂的完整。书中那句“人类...

《重读凯恩斯》:拨开百年迷雾,解码经济周期的“预言家密码” | 爱阅读

《重读凯恩斯》:拨开百年迷雾,解码经济周期的“预言家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让经济学“祛魅”的学术探险手册 2023年11月,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韦森携《重读凯恩斯》登陆学术江湖。这部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418页著作,以凯恩斯六部核心著作(《印度的通货与金融》《货币论》《就业、利息与货...

《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解锁互联网时代的管理密码 | 爱阅读

《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解锁互联网时代的管理密码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里,传统的公司管理模式似乎逐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就像马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再怎么努力也难以与飞速奔驰的汽车相媲美。而《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这本书,就如同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管理世界的大门,让我...

《资本主义、价值和剥削》:掀开“自由市场”的面纱,看透价值背后的权力密码 | 爱阅读

《资本主义、价值和剥削》:掀开“自由市场”的面纱,看透价值背后的权力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被主流经济学“沉默”的“资本主义透视镜” 《资本主义、价值和剥削》是英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杰弗·霍奇森1982年的著作,出版时正值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主导学界、马克思主义理论陷入“理论危机”的年代。不同...

《子夜十》:当猫头鹰衔来旧时光,我们在都市褶皱里找到了“停留”的勇气 | 爱阅读

《子夜十》:当猫头鹰衔来旧时光,我们在都市褶皱里找到了“停留”的勇气 去年冬天,我在加班到凌晨的出租屋里翻开《子夜十》,台灯暖黄的光漫过书页,徐望那句“程昴,你看”——突然就把我拽进了旧书店的暖炉旁。等回过神时,窗外的北风还在吹,可我摸了摸发烫的眼角——原来最治愈的不是“重逢”,是有人愿意陪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