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一本带你看懂“农业才是财富根脉”的重农学派经典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4)读一读35

《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一本带你看懂农业才是财富根脉的重农学派经典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国重农学派的集大成者罗伯特雅克杜阁,初版于1766年——彼时法国正处于路易十五统治后期,贵族奢靡、农民贫困,传统重商主义(认为金银=财富)导致国家只重视海外贸易,忽视农业生产,经济濒临崩溃。杜阁以财政官员的实操经验(他曾担任法国利摩日总督,主持过农业改革)和重农学派的理论功底,写下这篇写给政策制定者的财富指南,核心回答两个问题:财富不是从金银里来的,而是从土地里来的——农业才是唯一能创造新财富的行业”“财富该怎么分,才能让农民有动力、国家有钱花。哪怕你对重农学派陌生,读它也能搞懂为什么说民以食为天不只是道德说教,更是经济规律”“18世纪的法国农民,怎么靠种地撑起整个国家的财富。它在经济学史上的地位有多高?马克思称其为重农学派最成熟的著作;亚当斯密在撰写《国富论》时,专门研究过它,书中资本预付”“收入分配的观点,直接启发了斯密对劳动价值论的思考,至今仍是研究前工业时代经济逻辑的必读书目。

二、书籍内容:不聊“怎么挖金银”,只拆“农业如何‘种出’国家财富”

杜阁在书中最核心的突破,是打破重商主义=财富=金银的认知误区——他认为,所有财富的源头只有一个:土地的农业生产。工业(比如织布、打铁)只是把农业生产的原料加工成商品,贸易只是把农业和工业的产品换地方卖,都不会创造新财富;只有农民在土地上种出粮食、养出牛羊,才是从无到有创造新财富。他没搞抽象理论,而是用18世纪法国租地农场主的完整生产周期让内容落地,连种地要花多少钱、能赚多少钱都算得清清楚楚:

比如讲财富的形成,他不简单说农业创造财富,而是还原租地农场主的一年:春天,农场主从地主手里租100亩地,先拿出预付资本(买种子、雇农民、修农具,约500里弗尔);夏天,农民耕地、播种、浇水,农场主盯着作物长势;秋天,收获1000蒲式耳小麦,卖掉800蒲式耳赚1000里弗尔,留下200蒲式耳当种子和自己吃;最后一算账:扣掉预付的500里弗尔,还剩500里弗尔——这500里弗尔就是新创造的财富,比之前的预付资本多了一倍!他用这个案例告诉读者:金银只是财富的符号,小麦、牛羊才是真实财富,没有农业种出这些,再多金银也换不来饭吃。

再比如讲财富的分配,他把社会分成三个阶级,清晰拆解新财富怎么分:第一阶级是土地所有者(地主),能拿到地租(比如农场主赚的500里弗尔里,要给地主200里弗尔,因为土地是地主的);第二阶级是生产阶级(农民、农场主),拿到工资和利润(农民得50里弗尔工资,农场主留250里弗尔利润,用来下次扩大种植);第三阶级是不生产阶级(工匠、商人),靠加工或贩卖农产品赚钱(比如工匠把小麦磨成面粉卖,赚的钱其实来自农场主和地主的消费)。最有意思的是,他还点破为什么农民穷、地主富的根源:当时法国地主不仅收地租,还强迫农民服徭役(比如免费帮地主种地)、交苛捐杂税,导致农民的工资连吃饱都不够,自然没动力好好种地——这也是他后来在利摩日推行取消徭役、降低地租改革的原因。这种用农场账本讲财富、用阶级分财富的细节,让重农学派从模糊的主张变成了能落地的经济方案

三、写作特点:像财政官员写“农业改革报告”,务实里藏着“接地气的通透”

杜阁的文笔最绝的地方,是他是做过实事的官员,写的全是能落地的干货’”——没有重农学派早期著作的玄学感(比如魁奈的《经济表》太抽象),而是用数据+农村场景的方式,让你仿佛真的跟着他在利摩日的田埂上考察。比如描述预付资本的重要性时,他会写一个农民要是没有钱买种子,哪怕有再好的土地,也只能看着地荒着——就像一个工匠没有锤子,再巧的手艺也做不出家具,预付资本就是农业的锤子’”;讲不生产阶级的作用时,他调侃工匠和商人不是没用,只是不造新财富’——就像家里的厨师,不会自己种蔬菜,但能把蔬菜做成好吃的,让大家吃得更舒服,只是厨师的工资,还是来自种蔬菜的人

他还特别擅长用反问引发读者思考,比如开头就问有人说金银多就是国家富,那如果一个国家有很多金银,却没有粮食,大家会饿死,这样的国家算富吗?;讲农业重要性时问果农民不种地,工匠没原料加工,商人没东西卖,地主没地租收,整个国家不就垮了吗?所以到底谁在支撑大家的生活?这种先抛问题、再用案例回答的写法,读起来根本不像读18世纪的学术论文,更像看一份给国王的农业改革建议书,全是怎么让农民多种地、怎么让国家多收税的实在建议,没有一句空话。

四、阅读体验:从“觉得农业‘不赚钱’”到“懂‘农业是财富根脉’”的顿悟时刻

我刚开始读时,总觉得农业就是看天吃饭,哪有工业、商业赚钱,结果读了几十页就被戳中:有次刷到中国粮食产量连续19年丰收的新闻,以前我只会想有饭吃就好,但用杜阁的财富源头理论一想,这背后是农业创造了海量新财富”——这些粮食不仅能让14亿人吃饱(保障生产阶级的生存),还能加工成饲料喂猪、做成工业原料(比如玉米能做乙醇),支撑起畜牧业、食品加工业(不生产阶级的就业),甚至出口到国外换外汇(相当于杜阁时代的卖小麦赚金银),原来我们的工业、商业能发展,根本是因为农业托底

还有一次,我帮爷爷算种地的账,他种了10亩小麦,年初买种子、化肥花了2000元(预付资本),秋天收了8000斤小麦,卖了1.6万元,扣掉成本,还赚了1.4万元——这就是杜阁说的生产阶级的利润!爷爷说现在政策好,不用交地租、不用服徭役,还能领种粮补贴,我突然明白,杜阁当年想推行的让农民多赚钱的改革,现在我们实现了。以前我总劝爷爷别种地了,太累,现在才懂,爷爷种的不只是小麦,是财富的根脉,也是我们能安心上班、上学的基础。

读完最后一页时,我甚至有种拿着18世纪的农业账本对照现在的乡村振兴的通透感——原来杜阁说的农业是财富源头,到今天仍没错;现在国家搞高标准农田建设”“种粮补贴,本质就是在增加农业的预付资本、提高生产阶级的收入,让农民有动力种地,让国家的财富根脉更稳。这种跨越200多年的共鸣,比记住多少经济理论都珍贵。

五、书籍评价与影响力:重农学派的“巅峰之作”,连接前工业与工业时代的经济思维

在学术圈,这本书的地位堪称重农学派的成熟宣言’”——它把魁奈等人的农业是财富源泉主张,变成了有数据、有案例、有改革方案的完整体系,第一次清晰区分了工资、利润、地租三种收入形式,为后来的分配理论打下基础。经济学家熊彼特评价:杜阁的贡献,是让重农学派从哲学思辨变成政策工具,他的阶级划分资本预付理论,直接影响了亚当斯密对国民财富的定义。

在现实层面,它的影响力不止在18世纪的法国:杜阁后来担任法国财政大臣时,推行的取消徭役、改革地租、鼓励农业投资等政策,就是这本书的实践版,短期内让法国农业产量提高了15%;放到当下,它的思想仍有意义:比如现在讨论粮食安全,核心就是守住农业这个财富源头,不能因为工业、商业赚钱,就忽视种地;讨论乡村振兴,也是在让生产阶级(农民)拿到更多利润,激发农业的活力——这些都和杜阁的主张一脉相承。有学者说:杜阁的书,是前工业时代的农业经济学,却藏着所有时代都通用的财富逻辑

六、书籍核心价值与亮点:给思维装个“看懂‘农业根脉’的滤镜”

它的核心价值,不是让你回到种地时代,而是帮你理解无论社会多发达,财富的源头永远是能生产出实物的行业’”——工业靠原料、商业靠商品、服务业靠消费,而这些原料、商品、消费能力,最终都来自农业生产的粮食、棉花、木材。读完这本书,你再看粮食价格上涨”“种粮补贴政策,不会再觉得和我无关,而是能看懂这是在保护国家的财富根脉,也是在保护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内容亮点则在于官员视角的务实性’”:杜阁没像学者那样谈理论起源,而是全程站在怎么让法国农民多种地、国家多赚钱的角度,提的建议全是能算账、能落地——比如怎么降低预付资本(建议政府给农民低息贷款)、怎么提高粮食产量(推广新的耕作技术),甚至教地主怎么合理收地租(不要超过农民利润的40%),这种不谈虚的、只说实的的写法,比任何农业经济学教材都更能让你摸到财富的本质

最后分享书中最戳我的一句话,也是杜阁对财富本质的核心观点:土地是一切财富的母亲,劳动是财富的父亲,没有土地提供的原料,再辛苦的劳动也创造不出新财富;没有劳动的耕种,再肥沃的土地也只是荒地。这句话现在还贴在我老家的粮仓上,每次回去看到爷爷在田里劳作,都会想起:我们今天的好日子,都是从土地里出来的,永远不能忘了农业这个财富根脉。如果你也想搞懂财富从哪来”“为什么要重视农业,或者想从历史里找乡村振兴的思路,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它不会教你怎么炒股、怎么开公司,却会帮你找回对土地的敬畏、对生产者的尊重,让你明白:真正的富裕,从来不是靠金银堆积,而是靠地里长出的粮食、靠劳动者的双手创造。

“《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一本带你看懂“农业才是财富根脉”的重农学派经典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勾心斗角》:在“笑脸背后”,读懂“人性的暗河” | 爱阅读

《勾心斗角》:在“笑脸背后”,读懂“人性的暗河” 一、书籍基本信息:职场与家庭的“人际显微镜”,当代人的“生存启示录” 《勾心斗角》是作家马伯庸2020年推出的现实主义小说,被《人民日报》评为“年度最具烟火气的人际寓言”,上市两年销量破200万册,入选“豆瓣读书职场类Top10”。故事以“广告...

《国学经典规范读本》:在“经史子集”里,读懂“中国人的精神原乡” | 爱阅读

《国学经典规范读本》:在“经史子集”里,读懂“中国人的精神原乡” 一、书籍基本信息:传统文化的“标准答案库”,当代人的“精神导航仪” 《国学经典规范读本》是由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主编、中华书局2023年出版的权威国学读本(全四册,定价298元),被《光明日报》评为“近年来最系统的国学普及读物”,...

《海底捞的经营哲学》:在火锅沸腾处解码服务基因的密码本 | 爱阅读

《海底捞的经营哲学》:在火锅沸腾处解码服务基因的密码本 一、书籍基本信息:撕开餐饮业服务假象的认知革命 黄铁鹰2012年完成的这部管理学案例集,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了服务业"微笑服务"的表演假象。这位北大光华教授用海底捞的"变态服务"案例,重构了餐饮业的管理认知图景,被《哈佛商业评论》称为"...

《悍匪》:当硬汉刑警撞上高智商罪犯,在正邪较量中撕开人性的褶皱 | 爱阅读

《悍匪》:当硬汉刑警撞上高智商罪犯,在正邪较量中撕开人性的褶皱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悍匪》是作家邵年于2020年出版的现实向刑侦小说,全文约42万字,以"8·17连环劫持案"为原型改编。故事围绕刑警队长周野与悍匪集团二把手林沉的博弈展开,通过七起案件层层剥开犯罪网络的根系。核心价值在...

《行为的结构》:在动机与环境的交响中,解码人类行为的密码 | 爱阅读

《行为的结构》:在动机与环境的交响中,解码人类行为的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 作者与背景:让·皮亚杰(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日内瓦学派领袖,被誉为“儿童心理学之父”,其理论直接影响现代认知科学与人工智能发展。 成书时间与版本:1970年法文版(题为《行为的结构与认...

《红字》:当“罪证”变成勋章,我们都在与世界的标签拔河 | 爱阅读

《红字》:当“罪证”变成勋章,我们都在与世界的标签拔河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红字写就的人性解剖书” 《红字》是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于1850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以17世纪清教殖民地波士顿为背景,围绕“通奸罪”展开的三角故事。这部被马克·吐温称为“美国文学的起点”的作品,用一个“红字A”(...

《幻世》:当电子蝴蝶落在掌心,我终于看清了真实的重量 | 爱阅读

《幻世》:当电子蝴蝶落在掌心,我终于看清了真实的重量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幻世”照见真实与虚幻的“赛博寓言” 《幻世》是青年作家“星轨”2024年推出的科幻小说,以近未来“全息幻世”系统为背景,聚焦程序员林深为寻找失踪妹妹林小满,潜入“幻世”后发生的“虚实纠缠”。他本以为这是一款“沉浸式...

《黄金罗盘》:在尘埃与自由间,触摸人性的觉醒之光 | 爱阅读

《黄金罗盘》:在尘埃与自由间,触摸人性的觉醒之光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基本信息: 菲利普·普尔曼的奇幻史诗《黄金罗盘》(1995)是《黑暗物质》三部曲的开篇,以少女莱拉的冒险为线索,揭露“尘埃”背后的权力阴谋。作品获“英国卡内基奖”“卫报儿童小说奖”,被《时代周刊》评为“21世纪最具想...

《货币、信用与商业》:马歇尔的“经济血脉图谱”,如何解码现代金融的底层逻辑? | 爱阅读

《货币、信用与商业》:马歇尔的“经济血脉图谱”,如何解码现代金融的底层逻辑? 翻开这本封面印着“阿尔弗雷德·马歇尔”与伦敦金融城线稿的《货币、信用与商业》时,我正对着手机里“某银行推出数字人民币试点”的新闻发呆。1923年的英国剑桥,已逾八旬的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在书桌前写...

《总统班底》:在谎言的迷宫里,用鞋跟敲出真相的回声 | 爱阅读

《总统班底》:在谎言的迷宫里,用鞋跟敲出真相的回声 一、书籍基本信息:改变世界的新闻实验室 《总统班底》是卡尔·伯恩斯坦与鲍勃·伍德沃德合著的调查新闻巅峰之作,1974年出版后引发全球舆论海啸,直接导致尼克松总统辞职。这部被《纽约时报》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政治悬疑剧"的作品,不仅斩获普利策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