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曲靖师专 | 爱阅读
记忆中的曲靖师专
时光是最不经意的摆渡人,悄然间,二十五个春秋已悠悠逝去。当年从曲靖师专毕业时,意气风发的我从未料想,多年后会以“家长”的身份,带着儿子重返这片承载着青春记忆的土地。只是如今,它已换了崭新的名字,呈现出全新的模样。
(原曲靖师专大门,如今曲靖一中大门)
记忆里,内环东路176号,是曲靖师专的专属坐标。那时,校园左邻曲靖一中,右靠曲靖一小,三方烟火气交织,成了青春里最鲜活的背景。此番重访故地,地址已变更为建设街,校门轮廓倒还依稀可辨,只是门楣上那潇洒行书书写的“曲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已换成了苍劲有力的爨书题写的“曲靖市第一中学”,这竟成了故地与记忆里唯一还能依稀重叠的印记。
拾级而上,紫薇楼兀自伫立在大门正上方。不知是翻新重筑,还是我的记忆已然有些模糊,只记得当年也有这样一栋楼,楼前有一方小花园,园里的水塘漾着清波,睡莲便在这清澈的水波里悄然绽放。每到盛夏,淡紫色的花瓣悠悠地浮在水面,清香漫过教学楼的窗棂,就连风里都仿佛裹挟着青春的甜蜜。毕业那天,我和几个挚友就坐在楼前的大树下——那片曾被我们戏称为"自由天地"的草坪上,畅谈着未来,拍摄着照片,阳光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仿佛要把那段美好的时光永远定格。
(这里还能依稀寻见曲靖师专时的模样)
紫薇楼东边的教学楼是新建的,可我总忍不住在心里描摹它旧时的模样。依稀记得,四楼是中文系的天地,三楼是数学系的领地,五楼则是英语系的所在。每个学期班里举办黑板报活动,大家凑在一起,用彩色的粉笔涂涂画画。评比结果如何,早已被时光的尘埃掩埋,只记得粉笔灰落在衣袖上的轻柔触感,和教室里此起彼伏的热烈讨论声。
最让人心头泛起怅惘之情的,是教学楼后的花园凉亭。当年,那里竹翠林茂,枯藤缠绕着老树,小桥下流水潺潺,水泥路蜿蜒其间。周末的清晨,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光影,常常会遇见捧着书本高声诵读的学子,或是并肩低语的恋人,就连空气里都弥漫着青涩的温柔。可如今,青石板覆盖了旧时的景致,那些草木与流水,都化作了再也寻不回的过往。
曾经奔跑了三年的篮球场,位置已然发生了变化,水泥地面也换成了塑胶,上面还蒙着一层淡淡的黑斑,想来已少有人在此尽情挥洒汗水。记忆里图书馆的位置,如今矗立起了一幢综合楼——紫薇花活动中心,许是用来开会、办艺术活动的吧。而那栋住了两年的宿舍,那个藏着无数故事的温馨之地,早已没了踪影,如今已是宽敞的文昌街,车水马龙,人声喧嚣,可再热闹的街景,也带不走我心里的惦念。记得宿舍里一起打双扣的舍友,记得挤在大屏幕前共看一部电影的兄弟,记得球场上被我们戏称为“乔丹”“孔雀”“包子”的伙伴,那些爽朗的笑声与激情的呐喊,仿佛还在耳边久久回响。
食堂的痕迹彻底消失了,可关于那里的记忆却格外清晰。当年,食堂靠窗的位置总摆着台旧电视,每到饭点便会播放体育新闻,那是我们课余最热闹的“聚集地”。1998年6月,NBA总决赛第六场,乔丹晃倒拉塞尔命中绝杀的瞬间,整个食堂瞬间炸开了锅,有人拍着餐盘大喊“神了”,连打饭的阿姨都忍不住探出头来看;没过多久的世界杯决赛,电视里突然传来罗纳尔多赛前突发伤病的消息,尽管他坚持首发,但画面里他脸色苍白、步履踉跄,表现如同梦游,刚才还喧闹的食堂瞬间静了下来,几个球迷攥着馒头,眉头皱得紧紧的。
到了1999年夏天,女足世界杯决赛成了食堂的“固定节目”。我们端着搪瓷碗,围在电视前,看孙雯带球突破、看刘爱玲远射破门,每一次进攻都伴随着此起彼伏的呐喊;可终场前被美国队扳平,点球大战惜败的那一刻,食堂里静得能听见筷子落在地上的声音,有女生红着眼眶抹眼泪,连平时爱开玩笑的男生都低着头,没了声响。2000年欧洲杯决赛更不用提,法国队在落后的情况下连追两球逆转意大利,当特雷泽盖加时赛打进金球,食堂里的桌椅碰撞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我们举着搪瓷杯碰在一起,汽水洒了满桌也不在意——那些在烟火气中为胜利欢呼、为遗憾叹息的瞬间,比饭菜更让人难忘。
内环东路下面的艺术楼、三年级时住过的新盖的学生宿舍、洒过汗水的田径运动场,也都被高楼大厦所取代,成了曲靖师专(现在的曲靖师范学院)老师们的家园。站在如今的曲靖一中校园里,目光所及皆是崭新的景致。我知道,曲靖师专早已封印在时光的深处,我只能携着零碎的记忆残片,在梦里重建那座永不褪色的青春城邦。
(原曲靖师专艺术楼位置)
或许,有些时光本就只能小心翼翼地存于心底,妥帖地藏在梦里。二十五载岁月流转,故地已换新颜,但那些在曲靖师专度过的朝朝暮暮,那些关于青春、关于梦想的记忆,会永远在心底熠熠闪光,待我在某个寂静的深夜,轻轻拾起,慢慢回味,重温那段美好的青春岁月。
(原曲靖师专足球场位置)
来源:微信公众号(祯祥居士诗意语文),发布是略作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