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人》:发掘高潜力人才的创业时代指南 | 爱阅读
《合伙人》:发掘高潜力人才的创业时代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定位
《合伙人》由全球顶尖人才顾问费洛迪撰写,中信出版社2015年出版。本书聚焦互联网时代人才管理的变革,提出“潜力”已取代体力、智力、能力,成为人才评价的新标准。作者基于亿康先达公司8000余个高管寻访案例,系统阐述如何甄别、培养高潜力人才,打造高效团队。
核心价值:
创业者与管理者必读:破解“为何90%的领导者找不到优秀合伙人”的难题,提供从选才到育才的完整方法论。
实战工具箱:书中提出“潜力评估五大指标”(动机、求知欲、洞察力、沟通力、意志力)和“人才选拔四步法”,帮助企业避开“用错人”的代价。
二、内容亮点:颠覆传统人才观
从“雇佣”到“合伙”的范式转移
费洛迪犀利指出:“员工干不过合伙人,薪酬干不过股权。”在创业时代,雇佣制已死,共创共享的合伙人机制才是保持团队战斗力的核心。书中以亚马逊、小米为例,说明股权激励如何将员工转化为事业共同体。
区分“运气”与“真能人”的科学方法
通过“猎野猪博弈”等案例,揭示人才评估中的认知陷阱。例如,求职者过往成功可能源于行业红利而非个人能力,书中提供“可移植性”指标(跨环境适应力)作为检验标准。
华为虚拟股权的启示
分析华为如何通过虚拟股权将98.6%的利润分享给员工,而任正非仅持股1.4%却保持控制权。这一案例深刻说明:“分钱比赚钱更难,分好了组织就活了”。
三、写作特点与阅读体验
案例驱动,拒绝空谈:每章以真实企业困境开篇(如家族企业传承危机、硅谷人才争夺战),辅以数据支撑(如招聘错误率高达90%),读似商业侦探小说。
幽默与犀利并存:作者调侃道:“教火鸡爬树不如直接找松鼠”,讽刺企业强推员工补短板而非发挥天赋。
视觉化工具:书中包含测评清单、团队能力矩阵图,甚至用“吃棉花糖的孩子”比喻延迟满足与领导力的关联。
个人阅读体验:
作为创业者,我曾陷入“履历迷信”误区,高薪聘请某大厂高管文化冲突失败。本书第22章“区分运气与能人”点醒我:“明星员工在极端市场中的成功,可能只是搭了顺风车”。后来我改用书中“动机+洞察力”评估法,从内部提拔了一位潜力新人,如今她已成为公司COO。
四、权威评价与社会影响力
金奖认证:获第八届Axiom商业图书金奖,被哈佛、斯坦福商学院列为推荐读本。
企业家背书:周鸿祎称其“创业者的用人圣经”,宁高宁赞誉“重新定义了组织与人的关系”。
社会痛点呼应: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书中“合伙人裂变”“股权设计”等章节成为中小企业抵御人才战的利器。
五、个人感悟:为什么它值得这个时代?
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是管理指南,更是一面镜子。它照见创业者的孤独——当我们抱怨“找不到靠谱合伙人”时,实则是缺乏科学识人体系。书中一句点破本质:
“合伙人的错误成本比招聘错误高100倍,但多数人只花1%精力评估他们。”
在35岁职场危机热议的今天,费洛迪的“潜力论”更具现实意义:它告诉我们,年龄与经验并非天花板,持续成长的潜力才是破局关键。若你正面临团队涣散、招聘乏力,或思考如何从“老板”进阶为“领袖”,这本书将是一把打开新局面的钥匙。
结语:
《合伙人》像一盏探照灯,照亮了人才迷雾中的创业丛林。它没有鸡汤式的成功学,只有淬炼自实战的理性光芒。若你想让公司从“优秀到卓越”,请先回答书中最犀利的一问:
“你付钱给谁,比付多少钱重要1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