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什么是教育》:当教育被“内卷”绑架时,这本书撕开了所有伪命题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20

《什么是教育》:当教育被内卷绑架时,这本书撕开了所有伪命题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让教育回归“人”的哲学宣言

如果教育是一场马拉松,雅斯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就是赛道旁的警示牌——它不教你怎么,而是追问为什么要跑。这本出版于1957年的哲学经典,在2023年鸡娃焦虑席卷全球时突然翻红,豆瓣评分飙至9.1,被教育学者称为教育界的《人类简史》。书中没有三步提分法的速成秘籍,却用哲学家的锐利笔触,剖开了工业化时代教育的集体迷失:当学校变成人才加工厂,当知识沦为求职工具,我们是否正在杀死教育最珍贵的灵魂?

二、核心价值:用哲学之刃切开教育伪命题,唤醒“人”的觉醒

教育军备竞赛愈演愈烈的今天,雅斯贝尔斯用四把哲学手术刀直击痛点:

教育是人的灵魂教育:当家长为孩子报5个兴趣班时,他敲响警钟: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

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当老师用PPT代替眼神沟通时,他痛心疾首:没有对话的教育,只是知识的倾销。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当学校用标准化测试衡量学生时,他冷笑:用模具铸造灵魂,只会得到千篇一律的残次品。

教育是自由生成的过程:当社会用成功模板规训个体时,他掷地有声:真正的教育,是让人成为自己,而不是成为别人。

这些观点像一盆冷水浇在功利教育的火苗上,让每个被内卷裹挟的家长和教师,突然看清自己正在参与一场荒诞的集体狂奔。

三、内容亮点:从苏格拉底到AI时代,穿越千年的教育智慧碰撞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育的本质是唤醒

雅斯贝尔斯用苏格拉底与青年对话的场景,还原了教育的原始模样:当青年问什么是正义时,苏格拉底没有给出答案,而是用连续追问让对方自己发现矛盾——这种不教而教的智慧,在今天被AI答题软件冲击得支离破碎。书中有个细节令人战栗:当学生用ChatGPT写完论文时,雅斯贝尔斯会问:如果知识可以一键获取,那人类还需要思考吗?

中世纪大学的自由教育:对抗工具理性的堡垒

学什么专业能赚钱成为高考志愿填报第一准则的今天,雅斯贝尔斯带我们回到12世纪的巴黎大学:那里没有热门专业,只有七艺(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音乐、天文);没有就业导向,只有为真理而真理的纯粹追求。他写道:当教育沦为职业培训,人类就失去了仰望星空的能力。

AI时代的教育预言:机器永远无法替代的,是人的完整性

当ChatGPT能写论文、Midjourney能作画时,雅斯贝尔斯在70年前的预言显得格外清醒:教育必须培养人感受痛苦、爱与希望的能力,因为这些是机器永远无法模拟的灵魂震颤。书中有个比喻堪称神来之笔:教育不是给机器上发条,而是给灵魂种花园——有些花春天开,有些花冬天开,但每一朵都值得被等待。

四、写作特点:用诗人的语言写哲学,让抽象理论像咖啡般醇厚

雅斯贝尔斯的文字没有学术著作的冰冷感,反而像在咖啡馆与智者对话。他会用教育是人在黑暗中的摸索形容知识获取的艰难,用学校是精神的庙宇比喻教育场所的神圣,甚至自嘲哲学家的话总是像谜语”——这种不端着的真诚,让教育哲学变得像巧克力一样丝滑。书中金句频出,最戳我的一句是: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精神相契,文化得以传递的活动。这句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师生关系的全新认知。

五、阅读体验:像在暴雨中突然找到避风港,治愈我的教育焦虑

合上书的那天,我做了件叛逆的事——取消了女儿的奥数集训课。不是否定努力,而是突然明白:当教育变成军备竞赛,孩子失去的不仅是童年,更是探索世界的勇气。现在,我家客厅多了个哲学角:书架上摆着《苏格拉底之死》和《小王子》,墙上贴着女儿画的我的灵魂花园,每周五晚上是无作业夜,全家一起讨论如果世界由机器人统治会怎样。虽然女儿成绩没突飞猛进,但她的眼睛里有了光——那种对知识纯粹的渴望,是任何奖状都换不来的。

六、评价与影响力: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到“鸡娃群”的跨界共鸣

这本书的影响力早已突破学术圈:

官方认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教育日推荐读物,其人的完整性理念写入《2030年教育行动框架》;

学术地位:豆瓣评分9.1,被北京大学、剑桥大学等300余所高校列为教育专业必读书目;

社会反响:有教师读者评论:读完立刻改了100份作业评语,从你真棒变成我看到你思考时的专注’”;有家长留言:终于明白,真正的教育不是塑造孩子,而是守护他们内心的火种。

双减政策落地两年的今天,这本书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教育中的集体性迷失”——当我们为减负欢呼时,是否真正思考过:我们想要的,到底是轻松的孩子,还是完整的人

七、为什么这本书值得收藏?

在AI革命席卷全球的2024年,《什么是教育》像一剂清醒剂,提醒我们:教育的终极目的,不是培养有用的人,而是培养完整的人。它不提供速成方案,却用雅斯贝尔斯与学生的真实对话证明:当教育褪去功利的外衣,回归人对人的本质,每个孩子都能成为独一无二的星辰。正如书中所写: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

最后,用书中最震撼我的一句话结尾:今天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多的教育,而是对教育本质的重新发现。愿我们都能成为那个摇动树的人,让每个灵魂都能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绽放出最绚烂的花。

“《什么是教育》:当教育被“内卷”绑架时,这本书撕开了所有伪命题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国王的人马》:当理想主义者沦为权力的囚徒,我们都在镜子里看见了自己 | 爱阅读

《国王的人马》:当理想主义者沦为权力的囚徒,我们都在镜子里看见了自己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撕开“美国梦”面具的南方寓言 《国王的人马》是美国作家罗伯特·佩恩·沃伦(Robert Penn Warren)于194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次年获普利策文学奖,与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并称为“南方文学双...

《黑苹果——袁岳的人情课堂》:别把“人情”当功利算计,这才是真诚待人的相处之道 | 爱阅读

《黑苹果——袁岳的人情课堂》:别把“人情”当功利算计,这才是真诚待人的相处之道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的作者是深耕社会观察与人际交往领域20余年的袁岳——他既是社会学家,也是资深企业家,见过职场、生活里各种“人情困境”,写这本书时完全没端“专家架子”。书籍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年8月出版...

《混搭的承诺》:在观念的迷宫中触摸政治的脉搏 | 爱阅读

《混搭的承诺》:在观念的迷宫中触摸政治的脉搏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观念考古"重构的政治哲学通史 任剑涛所著的《混搭的承诺:现代政治观念史40讲》由云南人民出版社于2025年2月推出,全书484页,定价108元。这部学术著作以"混搭"为核心命题,系统梳理了14世纪至20世纪现代政治观念的演...

《基督山伯爵》:一部在复仇与救赎中燃烧的史诗,藏着人生最极致的爽与悟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一部在复仇与救赎中燃烧的史诗,藏着人生最极致的爽与悟 一、书籍基本信息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作家大仲马的巅峰之作,1844年首次以连载形式发表,至今已被翻译成百余种语言,全球销量超2亿册,被读者称为“‘世界通俗小说的天花板’——既有过山车般的剧情,又有直抵人心的思考”。全书以1...

《吉檀迦利》:在灯芯与星光的对话中,触摸永恒的神性褶皱 | 爱阅读

《吉檀迦利》:在灯芯与星光的对话中,触摸永恒的神性褶皱 一、书籍基本信息:东方哲思的“诺奖诗典” 泰戈尔1913年凭借《吉檀迦利》成为首位亚洲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这部由103首散文诗组成的“献给神的诗”,以“采果人”“旅人”等意象为载体,构建起对生命、自然与神性的终极叩问。诗集融合印度《奥义书》...

《汲冢纪年》:在竹简血火中解码被遮蔽的华夏权力游戏 | 爱阅读

《汲冢纪年》:在竹简血火中解码被遮蔽的华夏权力游戏 一、书籍基本信息:被盗墓者点燃的史海灯塔 《汲冢纪年》是战国时期魏国史官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西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于汲郡魏襄王墓中出土。盗墓者"不准"为照明焚烧竹简,却意外让这部沉睡五百年的史书重见天日。经荀勖、束皙等人整理,现存"古本"...

《走出非洲》:在咖啡香与星辰的裂隙里,触摸失去的永恒诗学 | 爱阅读

《走出非洲》:在咖啡香与星辰的裂隙里,触摸失去的永恒诗学 一、书籍基本信息:殖民叙事的温柔突围 卡伦·布里克森创作的《走出非洲》1937年出版,以她在肯尼亚经营咖啡园的真实经历为蓝本,被《纽约时报》称为"20世纪最优雅的存在主义寓言"。这部耗时十七年完成的回忆录体小说,融合自然观察、文化碰撞与...

《中国哲学简史》:在历史长河与思想星空中,触摸中华文明的智慧脉络 | 爱阅读

《中国哲学简史》:在历史长河与思想星空中,触摸中华文明的智慧脉络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基本信息: 冯友兰1948年创作的《中国哲学简史》,以38章的篇幅梳理从先秦到现代的哲学发展,提出“哲学是对人生的系统反思”的核心观点。作品被李泽厚称为“现代中国哲学的入门经典”,入选“20世纪中文图...

《重构契丹早期史》:考古铲下的“草原密码”,如何改写我们对“契丹起源”的认知? | 爱阅读

《重构契丹早期史》:考古铲下的“草原密码”,如何改写我们对“契丹起源”的认知? 翻开这本封面印着“契丹文铜牌”与“辽代壁画”的《重构契丹早期史》时,我正对着手机里“某历史博主用‘游牧=野蛮’标签简化契丹史”的视频发呆。21世纪的网络语境里,契丹常被简化为“辽朝的前身”“骑马射箭的游牧民族”,但...

《资治通鉴》:一部能让人读懂历史与人性的“时空宝典” | 爱阅读

《资治通鉴》:一部能让人读懂历史与人性的“时空宝典” 一、书籍基本信息 《资治通鉴》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耗时19年编撰完成,全书共294卷,约300万字,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跨越16朝、1362年的历史。它最初是为宋神宗提供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