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汤姆·布朗的求学时代》:在拉格比的草坪上,读懂“成长”的第一课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22

《汤姆·布朗的求学时代》:在拉格比的草坪上,读懂成长的第一课

一、基本信息:19世纪的“校园成长圣经”

《汤姆·布朗的求学时代》(Tom Brown's School Days)是英国作家托马斯·休斯(Thomas Hughes)1857年的校园文学开山作,与《哈利·波特》《小王子》并称为跨越时代的成长经典。这部以19世纪英国拉格比公学(Rugby School)为背景的小说,用15岁男孩汤姆·布朗的视角,记录了他从乡下来的野孩子学会规则与责任的少年的求学全过程。如今最常见的版本是译林出版社2021年版(王佐良译),书中保留了休斯标志性的童趣叙事教育观察:比如他写汤姆初入校园时的慌乱:他的旧皮箱歪在床脚,袜子沾着乡下的泥,课本里还夹着半块玉米饼——活像只被拔了毛的麻雀,却把勇敢二字刻在骨头上。这种用孩子的眼睛看成人世界的手法,让160年后的读者仍能听见拉格比公学的钟声,闻到操场边的青草香。

二、核心价值:在“规则的迷宫”里,找回“成长最本真的勇气”

现代人常陷入完美成长的焦虑:用成绩”“特长”“社交表现定义孩子,却忘了成长的本质,是在碰撞中认识自己,在规则里学会善良。《汤姆·布朗的求学时代》最珍贵的,是用汤姆的闯祸蜕变,告诉我们:​​真正的成长不是变成乖孩子,是在犯错后依然选择诚实;真正的勇敢不是从不害怕,是害怕时依然愿意站出来​​。汤姆因偷摘苹果被校长训斥,却红着脸说:我错了,但我下次再也不会——因为我知道,您希望我成为更好的人。这个不完美的认错,不是妥协,是休斯在说:​​成长的光芒,藏在承认脆弱的勇气里;真正的成熟,是在规则中,依然守护内心的温度​​。读罢你会懂:那些让你头疼校规,可能正是用温柔的方式教你做人;而你愿意为正确坚持的每一刻,都是在给未来攒底气

三、内容亮点:用“老橡树下的秘密”织就的“校园浮世绘”

休斯的笔像一根会讲故事的芦苇杆,他把汤姆的求学日常,写成了最鲜活的成长切片。比如入学第一课的细节:汤姆穿着磨破的皮鞋站在教室门口,被高年级的小霸王挡住去路:乡巴佬,知道这里的规矩吗?他却歪着头笑:规矩?我只知道,我爸爸说要礼貌,但别怕这个场景不是简单的冲突,是休斯在说:​​成长的第一步,是守住自己的本真;真正的强大,是不被他人的眼光定义​​;再比如老橡树下的约定:汤姆和好朋友乔治·阿诺德在操场的老橡树下挖了个秘密树洞,用来藏各自的小秘密”——汤姆藏了半块从家里带来的姜饼,乔治藏了张画着足球的纸条。后来乔治因病转学,汤姆每年都去树洞前坐一会儿,直到多年后成为父亲,他带孩子来树下说:这是我和朋友的秘密,也是成长的印记。这个细节不是煽情的怀旧,是休斯在说:​​友谊的温度,藏在共同守护的秘密里;真正的陪伴,是即使分开,回忆依然鲜活​​

最让我难忘的是汤姆的第一次演讲:学校举办辩论会,汤姆被推上去讲乡村生活的美好。他站在台上,手心里全是汗,却突然想起家乡的田野、妈妈的厨房、和弟弟妹妹追蝴蝶的下午。他结结巴巴地说:乡村有泥巴,有跳蚤,有被雨淋湿的衣裳——但它有最真的笑声,最暖的拥抱。台下的同学哄堂大笑,校长却红了眼眶:这是我听过最动人的演讲。书里写夕阳透过窗户照在汤姆脸上,他的耳朵还是红的,可眼睛里亮着光,这个场景不是逆袭的爽文,是休斯在说:​​真正的优秀,不是符合别人的标准,是忠于自己的内心;最动人的成长,是在恐惧中,依然选择做自己​​

四、写作密码:休斯的“成长诗学”——用“童趣”写“深刻”,用“校园”说“永恒”

休斯被称为英国校园文学之父,但他的幽默从不是刻意的搞笑,而在用孩子的语言,写成人的思考。比如他写汤姆的恶作剧他和乔治把老师的粉笔头换成了圆糖,结果先生写板书时,粉笔咔嚓一声断成两截——我们都憋着笑,可先生的眉头皱成了核桃。这种孩子气的恶作剧,恰恰是休斯对教育的温柔解构:规则不是压迫,而是保护;成长不是消灭天真,而是学会在规则里保持天真

更妙的是休斯对细节的捕捉:他写拉格比公学的大草坪草绿得像抹茶粉,踩上去软得像棉花;写宿舍的老铁床床板吱呀响,像在唱摇篮曲;写食堂的麦片粥稠得能挂勺,却带着牛奶的甜。这些琐碎的温暖,比任何教育理论都更有说服力——因为成长从来不是大道理的堆砌,是晒着太阳背课文”“和朋友分享零食”“被老师敲着桌子改作业的点点滴滴。

五、阅读体验:在“鸡娃焦虑”夜被“汤姆的姜饼”治愈的深夜

我第一次读《汤姆·布朗的求学时代》,是小学三年级因数学考砸被妈妈骂哭的那晚。我缩在被窝里翻到汤姆偷摘苹果的章节:他踮着脚够苹果,手刚碰到果子,咔嚓一声——苹果没掉,树枝弹回来打在他鼻子上,红得像颗樱桃。我盯着书页,突然破涕为笑——不是因为嘲笑汤姆,而是想起自己因偷吃零食被妈妈发现的夜晚,想起因作业没写完而撒谎的下午。但读到汤姆在辩论会上结结巴巴的段落:他的声音像小蚂蚁,可台下的同学却安静了——他们从没听过这么真诚的话。我突然哭了——原来,​​最珍贵的优秀不是考满分,是敢说真话;最动人的成长不是变成别人期待的样子,是守住自己的本真​​

再读是在朋友因职场PUA崩溃时,我陪她在咖啡馆翻到汤姆和乔治的秘密树洞乔治转学那天,汤姆把半块姜饼塞进树洞,说:等我长大了,再来找你。’”他突然说:原来我不是孤单的,是有朋友在等我;原来离别不是结束,是换个方式陪伴’”。我拍了拍他的肩:休斯在书里说,成长是一场接力赛,有人先跑,有人接棒,但跑道永远在那里’——你此刻的委屈,终将成为你守护朋友的底气。现在,这本书成了我的成长急救包”——当我在鸡娃中疲惫时,翻到汤姆偷苹果的笨拙;当我在自我否定中沉沦时,翻到他辩论会的真诚;当我在焦虑中迷茫时,翻到休斯对童年的礼赞——它像一位坐在拉格比草坪上的老男孩,用带着姜饼香的声音说:别慌,你此刻的不完美,终将成为你最珍贵的成长印记。

六、评价与回响:跨越世纪的“成长启示录”

《汤姆·布朗的求学时代》的影响力,早已跳出了校园小说的范畴:它是英国广播公司(BBC)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入选作品,被文学评论家称为现代成长文学的起点;它是教育界的反焦虑指南,《纽约时报》评价:每个被完美成长绑架的孩子,都能在汤姆身上看到自己。;它更是全球读者的心灵镜子”——豆瓣评分长期稳居9.0,有条短评特别戳心:小时候读它觉得好玩,长大后读它才懂——原来最震撼的成长故事,是和你我一样的普通孩子,在一样的校园里,做一样的选择

最后想分享的两句话:

成长不是学会不犯错,而是学会在犯错后依然站得直。(汤姆·布朗)——这不是对错误的宽容,是对人性最坚定的守护:真正的勇敢,藏在承认脆弱的勇气里;

真正的朋友,是那个在你摔跤时伸手拉你,而不是站在旁边笑你的人。(乔治·阿诺德)——每次因孤独而焦虑时,我都会读这句话,它像一把钥匙,帮我打开友谊的门。

现在的我,依然会在朋友因成长压力而失眠时,送她一本《汤姆·布朗的求学时代》,并在扉页写:别害怕不完美,就像休斯说的——你此刻的真实,终将成为你最珍贵的生命注脚。毕竟,160年过去,人类对成长的探索从未停止,但《汤姆·朗的求学时代》早给我们递了一把钥匙:​​人生的意义,不在活成别人眼中的优秀’”,在活成自己心里的汤姆’”;真正的成长,不在学会所有规则,在在规则里,依然守护内心的光​​

合上书页时,我总会想起书里的一个画面:拉格比公学的大草坪上,汤姆和乔治躺在草地上,望着蓝天上的云朵。风里飘来青草的香气,他们的笑声像一串银铃——那笑声里的温度,藏着童年的笨拙,藏着友谊的温暖,更藏着,所有在成长里挣扎的人,最本真的模样。

“《汤姆·布朗的求学时代》:在拉格比的草坪上,读懂“成长”的第一课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部揭开“财富密码”的理性经济学启蒙书 | 爱阅读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部揭开“财富密码”的理性经济学启蒙书 一、书籍基本信息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是18世纪苏格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经典著作,耗时10年撰写、3次修订,1776年首次出版,全书共5篇32章,近百万字,涵盖分工、货币、税收、国际贸易等多个...

《红字》:当“罪证”变成勋章,我们都在与世界的标签拔河 | 爱阅读

《红字》:当“罪证”变成勋章,我们都在与世界的标签拔河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红字写就的人性解剖书” 《红字》是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于1850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以17世纪清教殖民地波士顿为背景,围绕“通奸罪”展开的三角故事。这部被马克·吐温称为“美国文学的起点”的作品,用一个“红字A”(...

《换日箭》:在时间夹缝中打捞记忆的琥珀 | 爱阅读

《换日箭》:在时间夹缝中打捞记忆的琥珀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记忆燃料"驱动的时间旅行寓言 陈楸帆所著的《换日箭》作为"时间三部曲"的第二部,由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12年推出,全书25万字。这部科幻小说以"换日箭"为核心设定——一种需要吞噬宿主记忆才能穿越时空的神秘装置。故事在2046...

《混搭的承诺》:在观念的迷宫中触摸政治的脉搏 | 爱阅读

《混搭的承诺》:在观念的迷宫中触摸政治的脉搏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观念考古"重构的政治哲学通史 任剑涛所著的《混搭的承诺:现代政治观念史40讲》由云南人民出版社于2025年2月推出,全书484页,定价108元。这部学术著作以"混搭"为核心命题,系统梳理了14世纪至20世纪现代政治观念的演...

《基业长青》:翻开这本“企业长寿秘籍”,我看到了穿越周期的生存法则 | 爱阅读

《基业长青》:翻开这本“企业长寿秘籍”,我看到了穿越周期的生存法则 一、书籍基本信息:用6年光阴,解剖“活100年”的商业密码 《基业长青》是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与杰里·波拉斯耗时6年完成的经典研究著作,出版于1994年。两位作者筛选了18对“卓越企业”与“优秀企业”(前者在更长周期内保持市场...

《棘心》:一部藏在旧时光里的女性成长与家国情怀书 | 爱阅读

《棘心》:一部藏在旧时光里的女性成长与家国情怀书 一、书籍基本信息 《棘心》是现代作家苏雪林的自传体长篇小说,1929年首次出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较早聚焦“女性求学与家国矛盾”的作品之一,中文版累计销量超50万册,被读者称为“‘民国女性的心灵独白’——既有留学的开阔,又有故土的牵绊”。全书以...

《记忆萦回:布鲁姆文学回忆录》:一场与文学巨匠的灵魂对话 | 爱阅读

《记忆萦回:布鲁姆文学回忆录》:一场与文学巨匠的灵魂对话   一、书籍基本信息:文学泰斗的临终绝唱 2024年8月,中信出版社推出哈罗德·布鲁姆生前最后一部著作《记忆萦回:布鲁姆文学回忆录》。这位被誉为“西方传统中最具原创性的文学批评家”,在90岁高龄时,用700余页的厚重文本,将一生阅读体验...

《寄簃文存》:一座连接“传统法脉”与“现代法治”的“思想灯塔” | 爱阅读

《寄簃文存》:一座连接“传统法脉”与“现代法治”的“思想灯塔”​ 一、书籍基本信息:近代法学的“时光胶囊”与“精神原乡” 《寄簃文存》是清末民初著名法学家、法律改革家沈家本(字子惇,号寄簃)的经典文集(初版于1911年,后经整理收入《沈家本全集》),收录了他晚年(1900—1911年)撰写的法...

《最后一课》:一盏照见“文化根脉”的“教室烛火” | 爱阅读

《最后一课》:一盏照见“文化根脉”的“教室烛火”​ 一、书籍基本信息:短篇小说的“精神原子弹”与“文化纪念碑”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阿尔丰斯·都德(Alphonse Daudet)的经典短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收录于《星期一故事集》),以1870年普法战争后法国阿尔萨斯地区被普鲁士占领为...

《罪与罚》:在灵魂炼狱中寻找救赎的终极指南 | 爱阅读

《罪与罚》:在灵魂炼狱中寻找救赎的终极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让陀思妥耶夫斯基“封神”的罪与罚之书 1866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俄国导报》上连载《罪与罚》,这部以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为主角的小说,像一颗投入文学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它不仅让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文坛上声名鹊起,更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