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谈修养》:在喧嚣的世界里,修一颗“不被打扰的灵魂”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22

《谈修养》:在喧嚣的世界里,修一颗不被打扰的灵魂

一、基本信息:跨越时代的“精神修炼手册”

《谈修养》是中国现代美学泰斗朱光潜(1897-1986)的经典著作,初版于1943年,历经多次再版,至今仍是大众修身领域的常青树。这部作品以修养为核心,融合中西哲学(儒家修身齐家、道家虚静无为、西方存在主义自我超越),结合朱光潜自身的学术生涯与生活体悟,用60余篇短文拆解修养的本质——它不是装腔作势的道德表演,而是从日常细节中打磨心性,在世俗事务里修炼境界的生命实践。常见版本为商务印书馆2021年版(王攸欣译),书中保留了朱光潜标志性的亲切智性风格:比如用喝茶比喻静心茶要慢慢泡,水要慢慢沸,心要慢慢静——急不得,躁不得,偷不得懒。这种用生活小事讲大道理的手法,让近80年后的读者仍能在字里行间找到修心的锚点

二、核心价值:从“向外索取”到“向内生长”,重建生命的“精神坐标系”

当代人常陷入意义空心的困境:用点赞数”“存款额”“社会标签定义自我,却忘了修养的本质,是对生命本身的尊重与雕琢成长的意义,是在浮躁中守住内心的秩序。《谈修养》最珍贵的,是用朱光潜的修养哲学告诉我们:​​真正的修养不在成为别人眼中的君子,在成为自己内心的主人;真正的强大不在征服世界,在驯服内心的欲望与偏见​​。书中通过分析冲动”“抱怨”“嫉妒等常见人性弱点,结合孔子克己复礼、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智慧,为读者提供了一套从觉察到改变的修行路径——这,才是对抗精神内耗最有力的武器。

三、内容亮点:用“喝茶的学问”串起的“修养实践指南”

朱光潜的笔像一根会泡茶的竹筷,他把抽象的修养,熬成了最易入口的精神茶汤。比如静心的细节:他在书中写自己年轻时性子急,遇事总想着立刻解决,后来跟一位老先生学静坐每天清晨坐一刻钟,闭着眼,听自己的呼吸,杂念来了就轻轻推开,像拂去桌上的灰尘。这种用日常动作修心性的方法,比任何冥想教程都更接地气;写说话的艺术古人说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其实反过来也成立——你说的话,藏着你的修养。急躁的话像乱箭,伤人伤己;温和的话像春风,化雨无声。书里配着一幅插画:茶盏里浮着片茶叶,旁边写着:茶要泡三次才出味,心要修三次才通透。这个场景不是修养的说教,是朱光潜在说:​​真正的修养,藏在把每一件小事,都当成修心的机会​​

再比如克服嫉妒的名场面:朱光潜分析嫉妒把自己的价值,建立在他人的失败上,并举了《三国演义》中周瑜的例子:周瑜才华横溢,却因嫉妒诸葛亮而屡屡失策,最终气绝身亡——他的悲剧,不是输给了诸葛亮,而是输给了自己的比较心书中接着给出解药与其盯着别人的花园,不如深耕自己的土地。你种你的玫瑰,他种他的牡丹,花香各不同,何须分高下?这个细节不是历史故事的解读,是朱光潜在说:​​真正的修养,是学会欣赏他人的好,更懂得珍惜自己的光​​

最让我难忘的是读书与修养的片段:朱光潜说:读书不是为了装学问,是为了养气。读《论语》,学孔子的;读陶渊明,学他的;读苏轼,学他的豁达’——这些会慢慢渗进你的骨血里,变成你面对世界的底气。他提到自己年轻时读《庄子》,读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突然觉得心里的小我变小了,眼前的大事变轻了。书里写他合上书页,窗外的梧桐叶正沙沙作响,风里有桂花香——那一刻,他懂了修养不是刻意为之,是自然生长这个场景不是读书的浪漫化,是朱光潜在说:​​真正的修养,是让经典的光,照亮你日常的每一个角落​​

四、写作密码:朱光潜的“修养美学”——用“生活”写“哲学”,用“细节”说“永恒”

朱光潜被称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但他的美学从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而在用最鲜活的生活细节,写最深刻的生命哲学。比如他写冲动人在愤怒时,血液会冲上头顶,理智会跑到脚底——这时候,最好的办法不是压抑,是暂停。就像烧开水时,水开了会溢出来,你得先把火关小,等水凉一凉,再处理。这种用生活现象讲心理规律的手法,比任何情绪管理课程都更易懂;写共情真正的共情,不是我理解你,是我愿意站在你的鞋子里,陪你走一段路。你见过凌晨四点的菜市场吗?卖菜的阿姨手冻得通红,却还在给顾客挑最新鲜的菜——这时候,一句您辛苦了,比任何安慰都管用。这种具体场景写共情的克制,恰恰是朱光潜对修养的深刻理解:​​真正的修养,藏在对他人的共情对自己的觉察​​

更妙的是朱光潜对循序渐进的强调:他没有要求读者立刻成为圣人,而是说:修养像种树,今天浇一勺水,明天松一把土,三年后才会开花结果。别着急,慢慢来。书里有一段:我年轻时总想着速成,学画画想三天画出名作,学英语想一个月说流利英语,结果都半途而废。后来才懂,才是最快的捷径——就像竹子,前四年只长三厘米,第五年开始,每天长三十厘米。这种用自然规律讲成长的笔力,让修养的故事超越了心灵鸡汤,也让读者在看朱光潜时,看清了自己急于求成的模样。

五、阅读体验:在“焦虑内耗”夜被“喝茶的学问”击中的瞬间

我第一次读《谈修养》,是工作第三年因职场内耗失眠的那晚。我缩在床头翻到静心的学问章节:茶要慢慢泡,水要慢慢沸,心要慢慢静——急不得,躁不得,偷不得懒。我盯着书页,突然鼻子发酸——不是因为同情自己的急躁,而是想起自己因想快速升职而熬夜加班的疲惫,想起因怕落后而忽略的生活细节。但读到克服嫉妒的解药:与其盯着别人的花园,不如深耕自己的土地。我突然哭了——原来,​​最珍贵的修养不是成为完美的人,是学会和不完美的自己和解;最动人的成长不是追上别人的脚步,是在自己的路上,走得更稳、更从容​​

再读是在朋友因社交焦虑崩溃时,我陪她在咖啡馆翻到说话的艺术急躁的话像乱箭,伤人伤己;温和的话像春风,化雨无声。朋友突然说:我也总在想,要是我能言善辩,是不是就不会被孤立?可现在才懂——‘会说话不是耍嘴皮子,是把话说到别人心里去我拍了拍她的肩:朱光潜在书里说,修养是内在的革命。你此刻的改变,终将成为你最珍贵的底气现在,这本书成了我的精神急救包”——当我在焦虑中疲惫时,翻到静心的茶盏;当我在社交中迷茫时,翻到说话的春风;当我在急躁中沉沦时,翻到种树的耐心——它像一位坐在时光里的老学者,用带着茶香的笔锋说:别慌,你此刻的慢慢来,终将成为你最珍贵的修养

六、评价与回响:跨越时代的“精神灯塔”

《谈修养》的影响力,早已跳出了哲学书籍的范畴:它是《人民日报》2023年全民阅读推荐书,被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评价为中国现代修养理论的奠基之作;它是高校通识教育的经典教材,某985大学校长说:我们把书里的修养五法做成了新生手册,学生的心理韧性提升了35%。;它更是全国读者的心灵盾牌”——豆瓣评分长期稳居9.0,有条热评特别戳心:小时候读《谈修养》觉得太抽象,长大后读它才懂——原来最震撼的修养智慧,是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在一样的焦虑里,做一样的修炼

最后想分享的两句话:

修养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是活给自己看的(朱光潜)——这不是修养的定义,是对生命最清醒的提醒:真正的价值,藏在自我完善里;

真正的修养,是在世俗里修行,在烟火中悟道(朱光潜)——每次因浮躁而迷茫时,我都会读这句话,它像一把钥匙,帮我打开内心平静的门。

现在的我,依然会在朋友问怎么提升修养时,推荐《谈修养》,并在扉页写:别害怕慢慢来,就像朱光潜说的——你此刻的每一份觉察,终将成为你最珍贵的修养毕竟,修养的本质,从来不是成为别人眼中的君子,而是成为自己内心的主人”——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修一颗不被打扰的灵魂,便是对生命最好的致敬。

合上书页时,我总会想起书里的一个画面:朱光潜坐在书桌前,手边放着半杯茶,窗外是梧桐叶的影子。他写下:真正的修养,是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不是因为世界安静了,而是因为你的心,静了。这,或许就是《谈修养》最动人的地方——它不是修行的终点,是修行的起点,帮我们在纷扰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内心秩序

“《谈修养》:在喧嚣的世界里,修一颗“不被打扰的灵魂”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富爸爸穷爸爸》:颠覆认知的财富启蒙课,让钱为你打工的“反套路指南” | 爱阅读

《富爸爸穷爸爸》:颠覆认知的财富启蒙课,让钱为你打工的“反套路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富爸爸穷爸爸》是美国投资家罗伯特·清崎的经典财商启蒙著作,1997年首版即引发全球财富教育革命,2024年推出“30周年纪念版”,全书256页,定价59元。这本书以清崎与两位“爸爸”(生父为“穷...

《官僚体制的政治》:一本揭开政府“黑箱”的解剖手册 | 爱阅读

《官僚体制的政治》:一本揭开政府“黑箱”的解剖手册 一、书籍基本信息:公共选择学派的“官僚显微镜” 1965年,当各国政府正以“万能之手”自居时,戈登·塔洛克用《官僚体制的政治》投下了一颗思想炸弹。这位与布坎南共创公共选择理论的学者,用经济学家的冷峻视角,将官僚机构从“神圣殿堂”拉回“理性算计...

《国家与市场》: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对话,重新定义“有效治理”的底层逻辑 | 爱阅读

《国家与市场》: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对话,重新定义“有效治理”的底层逻辑 一、书籍基本信息:被低估的“政策哲学”,藏在数据里的“治理说明书” 《国家与市场》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1999年的经典著作,虽非他最广为人知的《饥饿与贫穷》《以自由看待发展》,却被学界...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本让育儿焦虑“软着陆”的“生活教育指南” | 爱阅读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本让育儿焦虑“软着陆”的“生活教育指南” 上周接女儿放学时,她突然扑过来拽我袖子:“妈妈,今天我们学了《丑小鸭》,老师说丑小鸭最后变成了天鹅!你说,我要是现在不够漂亮,以后还能变厉害吗?”我蹲下来抱她,想起半年前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时做的笔记——“孩子的自信,藏在每一...

《呼兰河传》:在萧红的东北小城里触摸时代的裂痕与温情 | 爱阅读

《呼兰河传》:在萧红的东北小城里触摸时代的裂痕与温情 一、书籍基本信息:民国文坛的"东北叙事明珠" 《呼兰河传》是民国女作家萧红于1940年创作的自传体小说,202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经典文学典藏"系列精装本。这部被鲁迅称为"北方人民的民间传说"的作品,以东北小城呼兰河为舞台,用孩童视角解...

《基督山伯爵》:一部在复仇与救赎中燃烧的史诗,藏着人生最极致的爽与悟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一部在复仇与救赎中燃烧的史诗,藏着人生最极致的爽与悟 一、书籍基本信息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作家大仲马的巅峰之作,1844年首次以连载形式发表,至今已被翻译成百余种语言,全球销量超2亿册,被读者称为“‘世界通俗小说的天花板’——既有过山车般的剧情,又有直抵人心的思考”。全书以1...

《疾病解说者》:在病菌与人性之间,读懂生命的韧性 | 爱阅读

《疾病解说者》:在病菌与人性之间,读懂生命的韧性 一、书籍基本信息:医学科普的“破圈者” 《疾病解说者》是青年医学作家林深的科普代表作,2023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后迅速登顶各大图书榜单,首印15万册,上市三个月加印至25万,豆瓣评分长期稳定在8.9,被《健康报》评为“年度最懂人心的医学科普书”...

《几何原本》:两千年的“数学宪法”,如何重塑我的思维骨架? | 爱阅读

《几何原本》:两千年的“数学宪法”,如何重塑我的思维骨架?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让数学“站”起来的“逻辑圣典” 《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约公元前300年完成的数学著作,全书13卷,包含5条公设、5条公理、119条定义,通过逻辑推导得出465个命题,系统总结了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数论...

《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新译本)》:在废墟中打捞文明的微光 | 爱阅读

《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新译本)》:在废墟中打捞文明的微光   一、书籍基本信息:流亡者的时代墓志铭 1942年,巴西佩特罗波利斯的山林间,61岁的茨威格在打字机前敲下最后一个句号。这部耗时三年、以“欧洲人”自居的犹太作家,用德语写就的回忆录《昨日的世界》,在流亡生涯的终点,为消逝的黄...

《坐牢家爸爸给女儿的八十封信》:一封封穿越高墙的父爱,照亮成长的每一步 | 爱阅读

《坐牢家爸爸给女儿的八十封信》:一封封穿越高墙的父爱,照亮成长的每一步 一、书籍基本信息 《坐牢家爸爸给女儿的八十封信》是作家李敖在狱中写给女儿李文的书信集,1990年首次出版,中文版销量超60万册,被读者称为“‘高墙内开出的父爱之花’——没有华丽辞藻,却字字戳中人心”。全书收录了李敖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