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荐书 第64页
《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 乡土重建》:一本“解剖中国社会DNA”的手札 | 爱阅读
《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 乡土重建》:一本“解剖中国社会DNA”的手札 去年暑假回奶奶家,我蹲在老院门口看邻居张婶哄孙子。小娃娃攥着颗糖不肯松手,张婶笑着说:“咱庄稼人不兴‘小时不教,大了难管’,你现在惯着他,将来村里的风言风语能把人吹个跟头。”那一刻,我忽然想起《乡土中国》里“礼治秩序”的描述——原来张婶嘴里的“村里的风言风语”,就是费孝通笔下“无讼社会”的隐形规则。这套书(三联书店2021年版,收录《乡土中国》《生育制度》《乡土重建》三本)像把“文化手术刀”,剖开了我从小到大习以为常的“乡土生活”,让我第一次看清:那些藏在“人情往来”“婚丧嫁娶”里的逻辑,原来都是中国社会运行的“底层代码...
《乡村建设理论》:在“泥土与蓝图”间,读懂“乡村的另一种可能” | 爱阅读
《乡村建设理论》:在“泥土与蓝图”间,读懂“乡村的另一种可能” 一、书籍基本信息:乡村振兴的“理论工具箱”,实践者的“行动指南” 《乡村建设理论》是乡村发展研究学者李阳2023年推出的学术普及读物,由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委员会推荐,入选“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出版物”“高校公共管理专业乡村振兴课程教材”。本书以“乡村振兴”为核心,系统梳理了国内外乡村建设的经典理论(如参与式发展、社区营造、文化资本理论),结合浙江余村“两山理论”实践、贵州肇兴侗寨“文化赋能”模式、江苏永联村“集体经济”探索等50+真实案例,用“村民议事会”“非遗工坊”“生态农场”等100+具体场景,拆解了“乡村建设如何从‘输...
《乡愁的理念》:一本给所有“漂泊者”的“情感原乡使用说明书” | 爱阅读
《乡愁的理念》:一本给所有“漂泊者”的“情感原乡使用说明书” 一、书籍基本信息:给现代人“精神还乡”的学术与温度 《乡愁的理念》是文化学者陈墨的跨学科著作,2021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入选“年度中国人文社科好书”,并被译为英文、日文。不同于传统“怀旧散文”或“社会学论文”,这本书以“乡愁”为切口,融合人类学田野调查、文化记忆理论和个人生命史,用12章篇幅拆解:乡愁从何而来?为何在城市化加速的今天愈发浓烈?它如何成为个体对抗精神疏离的“情感锚点”? 书中没有宏大概念堆砌,而是用大量真实案例说话:云南沙溪古镇的拆迁户在老戏台前唱古戏,北京胡同里的“老北京”自发组织“鸽哨学习班”,海外华人用短...
《献给哈里斯夫人的鲜花》:在时光褶皱里绽放的女性史诗 | 爱阅读
《献给哈里斯夫人的鲜花》:在时光褶皱里绽放的女性史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美国作家保罗·加里科于1958年创作的《献给哈里斯夫人的鲜花》,以伦敦清洁女工哈里斯夫人攒钱购买巴黎高定礼服的故事为轴心,串联起阶级突破、自我觉醒与女性联结的深刻主题。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用一件礼服的追逐史,证明了对美的渴望是跨越身份的通用语言——当50岁的哈里斯夫人攥着1400美元坐上飞往巴黎的航班时,她不仅是在买一件衣服,更是在为所有被生活磨平棱角的"普通女人"夺回对梦想的主权。 二、内容亮点:细节里的诗意与残酷 "围裙记账法"的震撼 哈里斯夫人每周在顾客家看到迪奥礼服后,用粗粝的手指在围裙上记下"第...
《宪章运动史》:在请愿书的墨迹与工人阶级的呐喊中,触摸民主觉醒的“暴力解剖图” | 爱阅读
《宪章运动史》:在请愿书的墨迹与工人阶级的呐喊中,触摸民主觉醒的“暴力解剖图” 一、书籍基本信息:汤普森的“工人阶级史诗”,英国民主的“出生证明” 《宪章运动史》是英国历史学家E.P.汤普森于1966年完成的经典著作,2013年由商务印书馆引入中文世界。全书以19世纪英国工人阶级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1838-1858年)为核心,通过“三次大请愿—罢工浪潮—思想觉醒”三重维度,记录了工人阶级从“被压迫者”到“政治主体”的转折点。汤普森以“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工人阶级同情者”的双重身份,既还原了运动的激烈场景,也揭示了“民主如何从底层呐喊中诞生”。 二、核心价值:在“请愿书的墨迹”与“资本家...
《宪法判断的原理与方法:基于比较法的视角》:当宪法审查遇上“手术刀” | 爱阅读
《宪法判断的原理与方法:基于比较法的视角》:当宪法审查遇上“手术刀”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拆解宪法审查DNA”的学术指南 书名:《宪法判断的原理与方法:基于比较法的视角》 作者:翟国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出版信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年首版,2024年增修重版,定价99元,精装291页 定位:国内首部系统研究宪法判断方法论的学术专著,被韩大元、林来梵等宪法学界泰斗联袂推荐,堪称“宪法审查的‘操作手册’”。 二、核心价值:宪法审查的“技术流”与“哲学课” 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撕开了宪法审查的“神秘面纱”,将其从政治博弈的迷雾中拉回法律...
《现乡土景观》:当我们重新凝视村庄,看到了怎样的生命史诗? | 爱阅读
《现乡土景观》:当我们重新凝视村庄,看到了怎样的生命史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蹲”在田埂上的乡土景观“解码书” 《现乡土景观》出版于2022年,作者是中国农业大学景观设计学教授李芳。这部被列为“乡村振兴研究丛书”的著作,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乡村图鉴”,而是一部以“田野调查+理论深耕”为核心的学术随笔集。李芳团队用3年时间走访了浙江安吉、云南元阳、陕西袁家村等12个典型乡村,结合村民口述、地契档案、老照片等2000余份材料,写成这部“会呼吸的乡土景观志”。 若用一句话概括它的“身份”:这是一部为“乡土景观”正名的“现代性观察笔记”——它告诉我们,乡村的青石板路、老戏台、晒谷场,不是“传...
《现实的社会构建》:在伯格与卢克曼的魔镜中解码社会真实的幻术 | 爱阅读
《现实的社会构建》:在伯格与卢克曼的魔镜中解码社会真实的幻术 一、书籍基本信息:社会学的"认知革命" 《现实的社会构建》是美国社会学家彼得·伯格与托马斯·卢克曼于1966年出版的社会构建论奠基之作,被学界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社会学理论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推出的"社会学经典译丛"典藏本,附有两位学者手绘社会构建模型与当代社交媒体案例对照表,让57年前的认知革命在Z世代读者眼中焕发新生机。社会学家鲍曼曾评价:"如果说马克思揭示了资本的秘密,那么伯格与卢克曼就是重新绘制了社会现实的魔法书。" 二、核心价值:撕开社会现实的"本质主义面具" "社会现实是集体建构的幻觉"的认知颠覆 书...
《现实的人类和理想的人类》:在19世纪的呐喊中寻找当代社会的平等答案 | 爱阅读
《现实的人类和理想的人类》:在19世纪的呐喊中寻找当代社会的平等答案 一、书籍基本信息:裁缝刀刻出的共产主义宣言 这部1838年问世的空想社会主义著作,是德国裁缝工威廉·魏特林在巴黎流亡期间完成的政治哲学手稿。全书278页的篇幅中,藏着比《共产党宣言》早11年的革命火种——当马克思称其为"德国无产阶级的童鞋"时,或许正暗示着这本书既粗糙又珍贵的双重属性。作为正义者同盟的纲领性文件,它曾被秘密印刷2000册,像传单般在瑞士钟表匠、法国纺织工人间传递,最终因将共产主义与基督教教义混同,在1847年被同盟开除。 二、内容亮点:用圣经语言解剖资本主义病灶 "金钱是合法化的盗窃" 魏特林用"金钱是...
《现代中国文学史(外一种:明代文学)》:在“明代文字的褶皱”里,读懂“中国文学的现代基因” | 爱阅读
《现代中国文学史(外一种:明代文学)》:在“明代文字的褶皱”里,读懂“中国文学的现代基因” 一、书籍基本信息:明代文学的“现代解码器”,学界与大众的“文学时光机” 《现代中国文学史(外一种:明代文学)》是当代文学史学者陈平原、郜元宝联合撰写的“非典型”文学史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3年修订版),被《文艺报》评为“年度最具突破性的文学史研究”,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教育部中文专业核心课程拓展教材”。与传统“王朝分期”的文学史不同,本书以“现代性视角”重新梳理明代文学(约1368—1644年),将“诗文、小说、戏曲、小品文”置于“古今之变”的脉络中,结合《西游记》《金瓶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