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第118页
《元白诗笺证稿》:在“诗笺的褶皱”里,读懂“中唐的灵魂密码” | 爱阅读
《元白诗笺证稿》:在“诗笺的褶皱”里,读懂“中唐的灵魂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元白研究的“学术考古报告”,学界与大众的“诗歌时光机” 《元白诗笺证稿》是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的经典论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3年修订版),被《历史研究》评为“年度最具学术深度的古典文学研究著作”,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教育部古代文学专业核心课程参考书目”。本书以“元稹、白居易”为中心(中唐时期,约779—846年),系统梳理了二人从“科举交游”到“晚年唱和”的诗歌创作脉络,结合《元氏长庆集》《白氏长庆集》《唐会要》《旧唐书》等100+一手史料,用“诗史互证”“笺注考据”“社会语境还原”的三重方法...
《咬文嚼字》:一把梳理语言的“金梳子”,让每个字都开出花来 | 爱阅读
《咬文嚼字》:一把梳理语言的“金梳子”,让每个字都开出花来 一、书籍基本信息:朱光潜的“语言美学课”,用“咬文”撬动“嚼字”的智慧 《咬文嚼字》是美学家朱光潜(1897-1986)于1932年出版的小品文集,收录了《咬文嚼字》《谈美》《谈文学》等经典篇目。全书不过10万字(中译本),却像一把精巧的“金梳子”——朱光潜用文学、历史、哲学的丝线,将语言文字的“琐碎”梳理成“锦缎”,从“推敲”典故讲到“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妙处,从“字有筋骨”说到“文有气血”,最终指向一个朴素真理:语言是思想的衣裳,咬文嚼字,就是给思想“熨平褶皱”。 它不仅是民国时期的“语文启蒙神书”(被列入当时中学国文...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当“心灵考古”成为一场温柔的救赎 | 爱阅读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当“心灵考古”成为一场温柔的救赎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倾听写就的心灵治愈手册”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是美国心理治疗师洛莉·戈特利布于2019年出版的回忆录,被《纽约时报》评为“2019年最温暖的治愈系图书”,更被《卫报》称为“现代人的‘心灵急救包’”。书中没有晦涩的心理学理论,只有洛莉与12位真实来访者的治疗实录——从婚姻破裂的中年夫妻到恐婚的年轻女孩,从职场焦虑的程序员到失去至亲的空巢老人,她用“倾听者”的视角,剖开了现代人内心最隐秘的褶皱,也记录了“被看见”如何成为治愈的起点。 二、内容亮点:治疗室的“心灵切片”,比“故事”更珍贵的是“共鸣的震颤” 若...
《耶稣传》:在历史与神话的夹缝中,寻找“人子”的真实面容 | 爱阅读
《耶稣传》:在历史与神话的夹缝中,寻找“人子”的真实面容 一、书籍基本信息 作者与背景:大卫·弗里德里希·斯特劳斯(1808-1874),德国神学家、哲学家,图宾根学派代表,因《耶稣传》被教会斥为“异端”,却开创了“神话历史学派”。 成书时间与版本:1835-1836年分三卷出版,1987年商务印书馆引入吴林澍译本,2024年万卷出版公司推出丁虹惠新译本,附19世纪教会批判文献与当代神学家对谈录。 核心地位:首部系统解构“基督神话”的学术著作,被《剑桥宗教史》称为“宗教史学的方法论革命”,直接启发现代“历史耶稣研究”与“宗教世俗化”讨论。 二、书籍内容与核心价值 神话制造的“解剖报告”...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当倾诉成为解药,我们终于学会与自己和解 | 爱阅读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当倾诉成为解药,我们终于学会与自己和解 去年冬天读这本书时,我正被“职场PUA”和“亲密关系倦怠”双重困扰——凌晨两点对着电脑改方案,男友却在微信里冷淡回复“早点睡”,我盯着对话框里的句号,突然想起书架上那本《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翻开它,像是推开了一扇心理咨询室的门:没有晦涩的理论,没有说教的“你应该”,只有心理治疗师洛莉·戈特利布用最真实的对话,带我走进11个普通人的内心,看他们如何在倾诉中撕开伤口,又在倾听里长出愈合的力量。 一、书籍基本信息:心理治疗师的“真实对话录”,写给所有“说不出口的人”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是美国心理治疗师洛莉·戈特利布的处女作,...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心理咨询室变成“人间观察室” | 爱阅读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心理咨询室变成“人间观察室”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非典型”心理自助书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是美国心理治疗师洛莉·戈特利布的“跨界神作”。这位曾参与《急诊室的故事》《老友记》编剧的好莱坞才女,在40岁遭遇失恋危机后,以双重身份——治疗师与来访者——记录了诊室里的真实故事。2021年中文版上市后,迅速登上豆瓣心理学榜单TOP1,被《纽约时报》《时代》杂志等全球媒体誉为“心理治疗版《人类群星闪耀时》”。 二、核心价值:在别人的故事里,看见自己的影子 这本书最颠覆的认知是:心理咨询不是“病人”的专利,而是每个普通人的“精神健身房”。洛莉用五位来访者的故事织成一张...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在心理咨询室的镜子里,照见人性的柔软与光 | 爱阅读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在心理咨询室的镜子里,照见人性的柔软与光 一、书籍基本信息:洛莉·戈特利布的“心理自白”与版本选择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是美国心理治疗师洛莉·戈特利布2020年推出的现象级回忆录,中文版由张含笑翻译,2021年由果麦文化推出,新增“中国读者导读”与“心理咨询实操指南”。全书以“咨询室对话”为核心,通过5个真实案例(包括作者自身)拆解“痛苦、爱、死亡与自由”的永恒命题,被《纽约时报》称为“当代人的《红与黑》”。 二、内容亮点:在“眼泪的慢镜头”中照见人性的深渊与诗意 1. “咨询室”的隐喻 洛莉用细节堆砌出心理的“荒诞仪式”: 来访者约翰的“愤怒日记”里,每页都画...
《长大》:不是催你变成大人,是陪你接住成长里的“小慌张” | 爱阅读
《长大》:不是催你变成大人,是陪你接住成长里的“小慌张”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的作者是深耕青少年成长文学12年的作家夏橙——她采访过500多位中学生,把真实的成长烦恼揉进故事里,没有“说教感”,全是“懂你的温度”。书籍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22年9月出版,全书248页,厚度刚好能塞进中学生的书包,封面设计特别“贴成长的样子”:淡蓝色背景上,画着16岁少女林晓靠在旧自行车上,手里捏着皱巴巴的数学试卷,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长长的,背景里的操场栏杆上,挂着半件被风吹得晃悠的校服,配文“长大不是跑着去的,是走一步,停一步,再往前”,光看封面就忍不住想“这个女孩,是不是也藏着和我一样的心事”。...
《张艺谋的作业》:拆解“国师”的创作密码,我们看到了什么? | 爱阅读
《张艺谋的作业》:拆解“国师”的创作密码,我们看到了什么?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胶片写就的创作启示录” 《张艺谋的作业》是电影研究者程青松与张艺谋团队深度合作的创作手记,2023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书中首次公开了张艺谋从《红高粱》到《满江红》的20余部代表作的创作全流程——从剧本打磨、选角纠结、场景设计到后期调整,更收录了张艺谋与编剧、摄影师、演员的私人对话,以及他对“中国电影美学”的思考。它不是“明星传记”,而是一本“用胶片颗粒感写成的创作教科书”,被《电影手册》评为“2023年最值得细读的电影创作指南”。 二、内容亮点:张艺谋的“创作工具箱”,比“国师”更珍贵的是“匠人思维”...
《张爱玲典藏全集》:在苍凉与华丽之间,触摸人性的永恒褶皱 | 爱阅读
《张爱玲典藏全集》:在苍凉与华丽之间,触摸人性的永恒褶皱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张爱玲典藏全集》收录了张爱玲1930-1990年代创作的全部小说、散文、剧本及未刊稿,包括《倾城之恋》《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等经典篇目。其核心价值在于:它像一袭“爬满蚤子的华美袍子”,在“婚姻焦虑”“女性困境”蔓延的今天,照亮人性的复杂与真实——证明真正的文学,不是“粉饰太平”,而是“用苍凉的手法雕刻永恒”。 二、内容亮点:在“月亮隐喻”与“旗袍褶皱”中看见人性的深渊 1.“月亮隐喻”的永恒苍凉 书中最震撼的细节,是张爱玲对“月亮”的反复刻画:《金锁记》里“三十年前的月亮沉了”,《倾城之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