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长大》:不是催你变成大人,是陪你接住成长里的“小慌张” | 爱阅读

3周前 (09-17)读一读16

《长大》:不是催你变成大人,是陪你接住成长里的小慌张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的作者是深耕青少年成长文学12年的作家夏橙——她采访过500多位中学生,把真实的成长烦恼揉进故事里,没有说教感,全是懂你的温度。书籍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22年9月出版,全书248页,厚度刚好能塞进中学生的书包,封面设计特别贴成长的样子:淡蓝色背景上,画着16岁少女林晓靠在旧自行车上,手里捏着皱巴巴的数学试卷,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长长的,背景里的操场栏杆上,挂着半件被风吹得晃悠的校服,配文长大不是跑着去的,是走一步,停一步,再往前,光看封面就忍不住想这个女孩,是不是也藏着和我一样的心事。更贴心的是内页,每章开头都有一段林晓的日记片段,比如3月15日,数学卷最后一道大题空着,我把试卷折成小方块,藏在课本最厚的那页里,好像这样妈妈就不会发现了,像偷偷翻开了别人的成长笔记,瞬间拉近距离。

二、书籍内容

它最打动人的,是把长大拆成了能摸得着的小事”——没有写考上好大学就是长大”“和父母和解就是长大这种空泛的剧情,只讲16岁高三生林晓的日常:她数学模考只考了62分,把试卷藏在衣柜深处,却在妈妈帮她收拾衣服时掉了出来;她和最好的闺蜜苏晓因为要不要揭发同学作弊吵架,冷战时路过闺蜜的座位,看到对方在草稿纸上画了两个手牵手的小人,旁边写着还是想和你一起去买奶茶;她偷偷喜欢同桌陈阳,会在他借橡皮时故意多捏一会儿,会在他转学那天,把画了小太阳的便利贴夹进他的笔记本,却没敢说再见

全书没回避成长的小狼狈:林晓会在深夜躲在被子里哭,觉得自己怎么这么笨;会在和妈妈吵架后,后悔不该说那么伤人的话,却拉不下脸道歉;会在陈阳转走后,反复翻他留下的笔记本,连他写歪的字都看了好几遍。但这些狼狈里,藏着长大的小信号:比如她后来敢把错题本递给妈妈,说妈,你陪我一起改吧;比如她主动找苏晓,递了杯她最爱的珍珠奶茶,说上次我也有不对;比如她把那张贴纸夹进了自己的错题本,旁边写以后要像小太阳一样,自己发光。没有突然长大的瞬间,却让你明白长大就是把怕的事,慢慢变成敢做的事

三、写作特点

夏橙的写法完全打破了成长小说=鸡汤套路的印象。第一,青少年的眼睛看世界:没有成人视角的评判,比如林晓觉得高三像被塞进了密不透风的罐子,每天的时间都被课程表切成小块,连发呆都要算着秒;形容数学老师的板书像爬满黑板的小虫子,越看越晕,可老师还在说这道题很简单’”,这些吐槽像极了我们当年的心里话,瞬间共情;第二,细节戳到成长的痛处’”:比如妈妈帮林晓改错题时,手指因为常年做家务有茧子,笔尖会偶尔顿一下,林晓突然发现妈妈的头发里,有几根白头发,比试卷上的红叉还显眼;比如苏晓和林晓和好后,一起去买奶茶,苏晓把珍珠都挑给林晓,说你上次说想喝双份珍珠,我记着呢,这些细节没有刻意煽情,却比任何我懂你都动人;第三,语言像闺蜜坐在操场边聊天:没有华丽的辞藻,比如形容暗恋的心情看到陈阳笑,就像口袋里揣了颗糖,没吃,却已经甜到耳朵尖;说和妈妈的和解那天晚上妈妈没说你要加油,只说累了就歇会儿,妈妈陪你,我突然觉得,高三好像没那么可怕了,温柔又真实,完全没有距离感

四、阅读体验

我本来以为成长小说会很幼稚’”,结果花了一个周末就看完了,甚至看到某段会忍不住红眼眶——想起自己高三时,也把考砸的试卷藏在枕头下,妈妈发现后没骂我,反而端了杯热牛奶,说咱们一起看看错在哪;想起和闺蜜因为小事吵架,冷战了一周,最后是她在我抽屉里放了张纸条,上面画了个丑丑的笑脸,写着还想和你一起去食堂抢糖醋排骨

最戳我的是林晓把小太阳贴纸夹进错题本的段落:她写以后不用靠别人的光,我自己也能当小太阳,突然想起自己刚工作时,遇到困难总想着要是有人帮我就好了,后来慢慢学会自己解决问题,才发现原来长大就是从我需要帮忙变成我能帮自己’”。读完这本书,我翻出了高中时的错题本,里面也夹着一张闺蜜画的小笑脸,瞬间觉得成长里的那些小慌张,原来都藏着温柔的答案,心里软软的,像被晒过的被子。

五、书籍评价与影响力

这本书上市半年就加印了3次,某教育平台把它评为2023年最受中学生欢迎的成长书,理由是没有喊加油的口号,却让孩子觉得我的烦恼有人懂’”;豆瓣评分8.5,超20万人标记读过,高赞评论说给上高三的妹妹买了这本书,她看完后主动跟我说姐,我数学考砸了,但我想再试试,突然觉得这本书比我说一百句别紧张都有用;还有家长评论读了这本书,才知道孩子藏试卷不是叛逆,是怕我失望,现在我会主动问今天有没有想分享的小事,而不是先问考了多少分’”

更深远的影响是让成长的不完美被看见:之前很多成长书都写要做优秀的大人,而这本书告诉读者长大可以慢一点,也可以犯错;有中学生在书评里写原来我不是只有我一个人会躲在被子里哭,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怕考砸,这本书让我觉得我的成长,很正常’”,这种被接纳的感觉,成了很多青少年的心灵缓冲垫

六、核心价值与个人意义

这本书最核心的价值,是帮读者接住成长里的小慌张”——它不是教你怎么快速变成大人,而是告诉你长大里的迷茫、犯错、后悔,都是正常的,不用逼自己完美’”。对我个人来说,它不仅帮我回忆起成长里的温柔细节,更在我觉得自己没长大时给了安慰:去年我因为工作失误被领导批评,躲在楼梯间哭,突然想起书里林晓说长大就是以前怕的事,现在敢试着面对了,于是擦干眼泪,回去跟领导道歉,一起想解决办法。

现在我书桌里还放着这本书,每次觉得压力大”“觉得自己不够好时,就翻几页,看到林晓和妈妈一起改错题,看到她和闺蜜分享奶茶,就会觉得没关系,长大就是一步一步走,哪怕慢一点,也在往前。读完这本书的感觉,像和高中时的自己握了握手,告诉她那些你怕的事,后来都慢慢解决了,你做得很好

七、联系社会热点与精髓句子

现在很多青少年面临内卷焦虑”“社交压力,总觉得自己不够好”“长大太难了,甚至有人因为怕考砸而逃避学习;而这本书刚好戳中了这些痛点,它提醒大家长大不是比谁跑得快,是比谁能接住自己的小慌张’”,这和当下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拒绝焦虑的社会需求完全契合。

书里有两句话我抄在了笔记本上,每次觉得的时候都会读:一句是林晓的妈妈说的长大不是突然懂了所有道理,是某天你摔了一跤,没哭,反而先扶了扶身边同样摔倒的人”——这句话让我明白,长大不仅是照顾自己,也是学会温柔待人;另一句是林晓写在错题本上的原来长大不是变成不会怕的大人,是变成怕,却还敢试的大人”——这句话帮我克服了很多怕失败不敢做的时刻,比如主动申请难的项目,比如跟很久没联系的朋友道歉。

最后想说,如果你正经历怕考砸”“怕和朋友吵架”“怕自己不够好的成长烦恼,或者你想回忆自己当年的小慌张,一定要读《长大》——它不会催你快长大,只会陪你坐一会儿,说你的烦恼,我都懂;你的勇敢,我都看见

“《长大》:不是催你变成大人,是陪你接住成长里的“小慌张”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关于德国国家经济状况的认识》:19世纪德国经济困局的“解剖刀”与当代启示录 | 爱阅读

《关于德国国家经济状况的认识》:19世纪德国经济困局的“解剖刀”与当代启示录 拿到这本泛着旧书香气的《关于德国国家经济状况的认识》时,我并未想到,一本写于近两百年前的经济学著作,会在翻页间掀起如此强烈的“历史共振”。作为19世纪德国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卡尔·洛贝尔图斯(Karl Rodbert...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解码未来社会的生存指南 | 爱阅读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解码未来社会的生存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写给时代的预言书 1973年,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如一颗思想炸弹,在西方学术界炸开。这位哈佛教授用20万字的篇幅,为人类描绘了一幅技术革命颠覆社会结构的未来图景。书中提出的"中轴原理"与"知识成为核心资源...

《幻想农场》:在田园牧歌里种出奇幻的治愈良药 | 爱阅读

《幻想农场》:在田园牧歌里种出奇幻的治愈良药 一、书籍基本信息:当“社畜”撞上“会下金币的母鸡” 《幻想农场》是晋江签约作者西子绪于2018年创作的现代奇幻轻喜剧,全文52.3万字,2020年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实体书,累计销量突破8万册。故事以“龙溪镇”为背景,将被迫辞职的社畜林洛,与神秘...

《霍乱时期的爱情(2015版)》:当爱情成为一场跨越世纪的“霍乱” | 爱阅读

《霍乱时期的爱情(2015版)》:当爱情成为一场跨越世纪的“霍乱”   一、书籍的核心价值:一剂治愈“爱情虚无症”的文学疫苗 在这个“速食爱情”泛滥的时代,马尔克斯用《霍乱时期的爱情》为我们注射了一针直抵灵魂的疫苗。它不是教你如何“脱单”的恋爱指南,而是一面照见爱情本质的魔镜——书中穷尽人类爱...

《基督教并不神秘》:在理性的祭坛上执火把的托兰德,用逻辑拆解信仰的迷雾 | 爱阅读

《基督教并不神秘》:在理性的祭坛上执火把的托兰德,用逻辑拆解信仰的迷雾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基督教并不神秘》是爱尔兰哲学家约翰·托兰德(John Toland)于1696年出版的宗教哲学著作,中译本以陈启伟2008年译本(商务印书馆)最为经典,2024年新版加入周伟驰导读,豆瓣评分8...

《棘心》:一部藏在旧时光里的女性成长与家国情怀书 | 爱阅读

《棘心》:一部藏在旧时光里的女性成长与家国情怀书 一、书籍基本信息 《棘心》是现代作家苏雪林的自传体长篇小说,1929年首次出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较早聚焦“女性求学与家国矛盾”的作品之一,中文版累计销量超50万册,被读者称为“‘民国女性的心灵独白’——既有留学的开阔,又有故土的牵绊”。全书以...

《几何原本》:用公理搭建的数学圣殿,如何塑造人类的理性思维 | 爱阅读

《几何原本》:用公理搭建的数学圣殿,如何塑造人类的理性思维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逻辑写就的数学宪法” 《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Euclid)于公元前300年左右完成的数学巨著,原名为《光学》(Optics),后因内容聚焦几何学被更名为《几何原本》(Elements)。它的首版...

《最能促进人类幸福的财富分配原理的研究》:19世纪的“幸福经济学”,如何教我们用财富点亮生活? | 爱阅读

《最能促进人类幸福的财富分配原理的研究》:19世纪的“幸福经济学”,如何教我们用财富点亮生活? 翻开这本封面印着“威廉·汤普逊”与维多利亚时代伦敦街景的《最能促进人类幸福的财富分配原理的研究》时,我正对着手机里“某富豪捐赠10亿美元做慈善”的新闻发呆。19世纪的英国曼彻斯特,功利主义经济学家威...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在“忙碌漩涡”里,找到“人生定盘星” | 爱阅读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在“忙碌漩涡”里,找到“人生定盘星” 一、书籍基本信息:管理圈的“清醒剂”,普通人的“效率指南”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是美国企业家加里·凯勒(Gary Keller)与管理顾问杰伊·帕帕森(Jay Papasan)2013年合著的“反内耗指南”,被《纽约时报》《福布斯...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当“欲望”与“幻相”在灵魂镜中相遇,我读懂了“痛苦”的真相 | 爱阅读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当“欲望”与“幻相”在灵魂镜中相遇,我读懂了“痛苦”的真相 一、书籍基本信息:德国哲学的“意志启示录”,用500页写透“世界的本质是欲望的战场”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Die Welt als Wille und Vorstellung)是德国哲学家亚瑟·叔本华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