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信号员》:一盏灯,守着千万人的归程 | 爱阅读

4周前 (09-09)读一读17

《信号员》:一盏灯,守着千万人的归程

上周坐高铁回老家,过隧道时手机突然没信号。我望着窗外漆黑的隧道壁,突然想起刚读完的《信号员》——书里的老周总说:信号灯灭了,火车就瞎了;可我们信号员的眼睛,就是火车的灯。合上书时,我盯着手机屏幕上的无服务,突然觉得,那些在铁路沿线默默守着的信号员,才是真正的移动灯塔

一、基本信息:藏在信号旗里的“铁路守护者日记”

《信号员》是铁路作家陈铁轨的首部长篇小说(国内由工人出版社2024年推出),上市首月销量破12万册,登上豆瓣读书2024年度行业文学榜榜首。全书20万字,以(周建国)的视角展开——我是西南山区小站的一名信号员,从20岁接父亲的班至今,在深山里守了30年。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却用300多个日常片段,记录了一代信号员的坚守:暴雨夜排查轨道电路、大雪天攀爬信号塔、给徒弟讲当年信号旗的故事,甚至为一列因故障滞留的绿皮车,用手电筒打出慢慢开的光信号。

书腰上印着编辑的话:这不是一本铁路科普书,而是一本用信号灯写就的生命日记’——当你看见铁轨旁的信号旗,那不是简单的红黄绿,是一个人用青春,给千万人写的安全保证书

二、内容亮点:信号灯下的“平凡史诗”

书中最让我鼻酸的,是暴雨夜的信号旗那章。那年夏天,西南山区遭遇百年一遇的暴雨,铁轨被泥石流冲垮,我带着徒弟小林在雨里抢修。雨水灌进胶鞋,信号旗被吹得猎猎作响,老周(我的师傅)突然冲过来,把他的旧雨衣披在我身上:小周,你去检查轨道电路,我去扶信号旗——这旗子要是倒了,火车就找不到回家的路。

后来我才知道,老周的儿子去年刚考上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他本想退休后去儿子学校当讲师,可暴雨冲垮了山路,他的退休申请还没交。那天夜里,他举着信号旗站在塌方点前,雨水顺着帽檐滴在脸上,嘴里却念叨:别怕,我在这儿守着,火车会来的。

这样的平凡细节在书里像散落的星子:小林第一次爬信号塔时,老周在下面喊:踩稳了,左脚先上——像你师娘当年教我爬电线杆那样;春运期间,老周把自己种的橘子分给滞留的旅客,说:吃点甜的,等火车开了,回家的路就甜了;甚至退休那天,老周把自己用了30年的信号旗叠得方方正正,塞进我的工具箱:这旗子跟着我守了半辈子铁路,现在该你接着守了。

最妙的是作者对信号的隐喻:信号灯不是冰冷的规则,是人与人之间的约定;信号旗不是简单的工具,是一代又一代铁路人的传承;就连铁轨上的道钉,都藏着故事——老周说:每颗道钉都钉过一个人的青春,你听,火车经过时哐当哐当的声音,就是他们在说我在这儿

三、写作特点:像用信号灯扫描岁月的“行业诗学”

陈铁轨的文字像铁轨一样平实,却带着金属般的温度。他不用伟大”“崇高这类词,偏爱用铁路人自己的白描:写老周的手,指节粗得像道钉,指甲缝里永远嵌着黑油,可摸起信号旗来,比绣娘穿针还稳;写暴雨夜的抢修,探照灯的光束里,能看见雨丝像银线一样飘,老周的雨衣被吹得鼓起来,像面要飞的旗子;写小林第一次独立值班,他攥着信号旗的手直抖,我远远看见,他的后背被汗浸得透湿,可旗子举得比谁都直

书的结构更像铁轨的延伸:从春:信号旗发芽冬:信号灯结霜,每个章节都跟着季节和铁路的节奏推进。最让我惊艳的是声音的运用:火车的汽笛声、道钉的敲击声、老周的哨子声,都成了故事的旁白。比如开篇:清晨五点半,汽笛声撕开山雾,我摸黑爬上信号塔,手刚碰到信号旗,就听见老周在底下喊:小周,今儿的信号旗要系紧——山风大。’”

最戳人的是留白艺术:作者从不直接说坚守”“传承,而是写老周退休时,把自己的工牌擦得锃亮,却把信号旗塞给我;写小林在暴雨夜哭着说师傅,我怕,老周却笑着说怕啥?你师娘当年生孩子,我在信号塔上守了整宿;写我第一次送旅客上车,小孩趴在车窗上喊信号员叔叔再见,老周在身后拍我肩膀:听见没?这就是咱守的意义。这些没说出口的温柔,比直白的抒情更有力量。

四、阅读体验:一场“从车厢到铁轨”的心灵归程

我是坐高铁时翻开这本书的——窗外的青山向后退去,手机消息弹窗不断:方案改第三版”“客户催进度。可当我读到老周在暴雨里举信号旗那章时,我突然合上电脑,望向车窗上的雨痕。那些蜿蜒的水痕,多像铁轨上的信号旗;那些被雨水模糊的车窗,多像我们藏在高效背后的、未被看见的坚守。

书里有句话像根细针,轻轻扎进我心里:​​我们总以为安全是机器的功劳,可后来才懂,真正的安全,是有人在暴雨里守着信号旗,有人在雪地里爬信号塔,有人在深夜里核对每一张调度单——他们的手可能粗糙,他们的衣服可能脏了,可他们的眼睛,比任何监控都亮。​​

现在的我,会在坐高铁时多留意窗外的信号旗;会在路过铁路道口时,对守岗的信号员说声辛苦;会在和朋友聊起职业时,骄傲地说:我有个朋友是信号员,他守着铁轨,我守着他的故事。因为我终于明白:​​所谓平凡的伟大,从来不在惊天动地里,而在日复一日的坚守——是老周举了30年的信号旗,是小林磨破的胶鞋,是我每次读这本书时,眼里的热意。​​

五、评价与影响力:一本“让信号员被看见”的行业史诗

这本书的口碑在读者圈里被称为现象级行业文学。豆瓣书评区有一条高赞留言:我爸是铁路信号员,读这本书时,他突然说:原来我每天举的信号旗,有人会写进书里。’”书评人@阿读在推荐语中写道:陈铁轨用最朴素的文字,完成了一场对平凡职业的温柔致敬。他告诉我们:在这个流量至上’‘快速成功的时代,还有一群人,用一生的时间,守着一盏灯、一面旗、一条铁轨——他们不是英雄,却是最可靠的安全符

从社会价值看,它精准回应了当代人对平凡职业的忽视:在高铁速度”“智能调度的今天,我们总在追逐高效,却忘了的温度。《信号员》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藏在科技背后的依赖;又像一把钥匙,打开了理解平凡的门——它让我们明白:​​每一列准点的火车,每一次安全的抵达,都藏着无数个老周的青春;每一次没事的背后,都是有人替你守着​​

六、属于我的“信号员启示录”

合上书时,我把书里夹的信号旗便签贴在办公桌上:下次坐高铁,记得对信号员说声谢谢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是一本行业小说,更是一次心灵的归程。它让我明白:​​我们都是信号员”——在生活中,守着自己的责任,护着身边的人;在岁月里,用平凡的坚持,给世界写安全保证书​​

书里有句我最爱的话:​​信号灯会灭,信号旗会旧,可那些举着它们的人,永远不会老——他们的青春,早已经随着火车的汽笛,驶向了千万人的归程。​​

这个周末,不妨坐一次绿皮车,看看车窗外的信号旗;不妨和身边的信号员聊两句,听听他们的故事。你会发现:原来最动人的风景,从来不在远方,而在守着的瞬间——在老周的旧雨衣里,在小林的磨破的胶鞋里,在每一盏为晚归的人亮着的信号灯里。

“《信号员》:一盏灯,守着千万人的归程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关于德国国家经济状况的认识》:19世纪德国经济矛盾的解剖图 | 爱阅读

《关于德国国家经济状况的认识》:19世纪德国经济矛盾的解剖图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关于德国国家经济状况的认识》是德国经济学家卡·洛贝尔图斯于1842年完成的经典著作,2011年由商务印书馆引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这本书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石,提出了五大核心原理,其中最颠覆性的是"一...

《鬼笑石》:当生死边界长出野樱花,恐惧原来可以这么软 | 爱阅读

《鬼笑石》:当生死边界长出野樱花,恐惧原来可以这么软 最近总有人问我:“你最近在看什么书?推荐吗?”我总会晃了晃手里这本墨绿色封面的《鬼笑石》,半开玩笑:“别被‘鬼’字吓退,这哪是恐怖故事?分明是一群‘不太会投胎’的可爱鬼,和几个笨拙的活人,共同上演的治愈系生活剧。”合上书页那晚,我盯着阳台外...

《果园城记》:在老城墙与新柳芽间,触摸乡土中国的精神褶皱 | 爱阅读

《果园城记》:在老城墙与新柳芽间,触摸乡土中国的精神褶皱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座用文字搭建的“纸上故乡” 《果园城记》是作家师陀1936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收录《邮差先生》《傲骨》《三个小人物》等篇目,以虚构的豫东“果园城”为舞台,通过邮差、教师、老秀才等小人物的命运沉浮,勾勒出1930年代中...

《哈克贝里芬历险记》:当木筏划破19世纪的谎言,少年在密西西比河上读懂自由的重量 | 爱阅读

《哈克贝里芬历险记》:当木筏划破19世纪的谎言,少年在密西西比河上读懂自由的重量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1884年创作的《哈克贝里芬历险记》,以南北战争前的密西西比河为背景,讲述白人少年哈克与黑人奴隶吉姆为逃避各自命运,乘坐木筏开启的逃亡之旅。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用一...

《海洋帝国》:地中海霸权争夺背后的文明碰撞与海洋密码 | 爱阅读

《海洋帝国》:地中海霸权争夺背后的文明碰撞与海洋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 本次评述的《海洋帝国》,是英国历史学家罗杰・克劳利“地中海史诗三部曲”的第二部(另两部为《1453》《财富之城》),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系列引进出版,堪称“地中海史研究的‘叙事典范’”。作者深耕地中海文明史数十年...

《汉语的本质和历史》:一位瑞典汉学家的“汉字解码手记” | 爱阅读

《汉语的本质和历史》:一位瑞典汉学家的“汉字解码手记” 一、书籍基本信息:西方汉学的“破冰之旅” 1917年,当欧洲汉学家还沉迷于“四书五经”的文本考据时,瑞典汉学家高本汉以一本《汉语的本质和历史》劈开西方汉语研究的“铁幕”。这位曾深入中国农村调查方言、用物理实验室设备分析汉字音韵的学者,用“...

《黑格尔早期神学著作》:在宗教与哲学的夹缝中,触摸自由的灵魂 | 爱阅读

《黑格尔早期神学著作》:在宗教与哲学的夹缝中,触摸自由的灵魂 一、书籍基本信息:青年黑格尔的“思想起跑线”,神学与哲学的初恋现场 《黑格尔早期神学著作》收录了黑格尔1790-1800年间在图宾根神学院时期的未成熟作品,包括《基督教的权威性》《民众宗教和基督教》等,1998年由商务印书馆引入中文...

《黑格尔著作》:在思想的迷宫里,找到照亮现实的火把 | 爱阅读

《黑格尔著作》:在思想的迷宫里,找到照亮现实的火把   一、书籍基本信息:哲学界的“俄罗斯套娃”,层层嵌套的智慧宇宙 黑格尔的著作堪称哲学界的“巨型俄罗斯套娃”——从《精神现象学》到《法哲学原理》,从《逻辑学》到《哲学史讲演录》,每一部都是对前作的深化与扩展。以《精神现象学》为例,这部1807...

《黑郁金香》:在17世纪荷兰的疯狂赌局中,一株黑花如何改写爱情与命运 | 爱阅读

《黑郁金香》:在17世纪荷兰的疯狂赌局中,一株黑花如何改写爱情与命运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法国作家大仲马1850年创作的《黑郁金香》,以17世纪荷兰"郁金香狂热"为背景,讲述园艺师与贵族少女为培育世间首株黑色郁金香,卷入权力、爱情与投机漩涡的传奇。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用一株花的命运,...

《呼啸山庄》:爱恨交织的永恒悲歌 | 爱阅读

《呼啸山庄》:爱恨交织的永恒悲歌 一、书籍基本信息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于1847年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时便因其哥特式风格与颠覆性的主题引发争议。作为19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它以荒凉的英格兰北部旷野为背景,通过两代人的情感纠葛与复仇故事,展现了人性的深渊与光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