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勇敢依旧》:在鸡零狗碎的日子里,我们如何成为自己的英雄 | 爱阅读

4周前 (09-09)读一读24

《勇敢依旧》:在鸡零狗碎的日子里,我们如何成为自己的英雄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普通人的勇气图鉴”

《勇敢依旧》是作家苏小满的首部长篇纪实散文集,2024年9月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推出。首印12万册,上市一个月加印至20万,豆瓣开分8.8,被读者称为2024年最治愈的勇气之书。书腰上印着作者的话:勇气不是披荆斩棘的超能力,是明知生活难,却依然愿意好好过的那股子拧巴劲儿

二、书籍内容:生活褶皱里的“勇敢切片”

翻开书,你会先撞见一杯凉掉的豆浆——那是32岁的林晓梅在早高峰地铁里攥着的早餐,她刚被领导当众骂方案像小学生作业,却在地铁口给流浪猫买了根香肠;第二章飘着中药味——58岁的退休工人老周蹲在医院走廊,攥着父亲的病危通知书,却想起年轻时给妻子煮的那碗热汤面;第三章有股子焦糊味——创业失败的阿杰蹲在出租屋阳台,盯着烤糊的面包机,手机屏亮起女儿发来的语音:爸爸,我今天学会自己系鞋带了。

全书没有拯救世界的宏大叙事,而是用27个普通人的真实故事,拼贴出勇敢的另一种模样:它可能是外卖员暴雨里护着餐盒的背影,是癌症患者化疗前给病友画的笑脸,是全职妈妈在家长会上强装镇定说我家孩子很棒时的心跳。这些故事像一面面镜子,照见我们自己——原来勇敢从来不是我不怕,而是我怕,但我偏要试试

三、写作特点:用“生活流”写“英雄气”

苏小满的文字像台老摄像机,镜头对准最普通的日常,却总能捕捉到动人的光:

​​细节的电影感​​:她写林晓梅给流浪猫买香肠时,指尖捏着皱巴巴的塑料袋,香肠在晨雾里冒着热气,她突然想起自己小学时,妈妈用围巾裹着给她买的烤红薯——原来有些温暖,隔了二十年,味道都没变

​​叙事的呼吸感​​:没有激烈的冲突,却用欲言又止的留白戳中人心。比如老周在医院走廊,作者只写他的喉结动了动,想给妻子打电话,又怕她在厨房择菜时接电话分心,最后摸出兜里的奶糖,剥开放进嘴里——是妻子最爱的橘子味

​​语言的烟火气​​:拒绝华丽辞藻,用最土的话讲最真的情。比如阿杰烤糊面包机后,他拍了拍机器上的灰,自言自语:没事儿,大不了明天早起半小时,手动揉面。咱这双手,能搬砖,能打螺丝,怎么就揉不好块面呢?’”

四、阅读体验:像在深夜,和一群“难兄难弟”喝热粥

我是缩在沙发里读完这本书的。窗外的路灯昏黄,书里的文字却比粥还暖——看到林晓梅蹲在地铁口喂猫,我想起自己上周加班到十点,在便利店门口遇见的流浪狗,它冲我摇尾巴时,我也鬼使神差买了根烤肠;看到老周摸出奶糖的细节,我突然鼻酸——我爸住院时,总偷偷把护士给的橘子塞给我,说我不爱吃甜的

最戳我的是阿杰的故事结尾:那天晚上,女儿举着自己系的歪歪扭扭的鞋带跑过来,说爸爸你看,像不像小蝴蝶。我蹲下来给她鼓掌,突然觉得,就算创业失败又怎样?我至少是个能给女儿系鞋带的爸爸。合上书页时,我摸了摸自己的手机壳——里面夹着女儿画的爸爸最棒,突然觉得,原来我们的勇敢,早就藏在那些不值一提的小事里了。

五、书籍评价与影响力:对抗“精神内耗”的“勇气疫苗”

躺平”“内耗成为热词的当下,《勇敢依旧》像一剂温柔的解药:

​​媒体的共鸣认证​​:《新京报》书评称:它没有教我们如何变得勇敢,而是告诉我们勇敢的人,本来就很普通’——这反而让勇气变得更可触、可学。

​​读者的心灵急救​​:豆瓣热门短评:我最近因为裁员焦虑到失眠,读这本书时突然哭了——原来不是只有我在硬撑,所有人都一样。”“妈妈把书放在我床头,说你看,阿姨们都能挺过去,你也行。现在我每天上班前,都会摸一摸书角,像摸一颗定心丸

​​社会的情绪共鸣​​:它被多地工会、社区列为职工心理建设推荐读物,社工说:书里的故事能让打工人们放下我不够好的焦虑——原来好好活着,已经是了不起的勇敢。

六、个人意义:它让我学会“和自己的‘怂’和解”

读这本书前,我总觉得勇敢天不怕地不怕;读完后才懂,勇敢承认自己害怕,却依然选择向前

上周我因项目搞砸被领导批评,躲在卫生间掉眼泪。翻到书中林晓梅的话:她对着镜子补口红,口红印子蹭在脸上,像朵歪歪扭扭的花。她说哭可以,但哭完得把妆补好——生活可不等人那天晚上,我擦干眼泪,给领导发了条消息:方案我重新改,今晚加班赶出来。虽然改到凌晨三点,但发送成功的那一刻,我突然想起书里的话:勇敢不是赢,是我在努力的姿态。

最后,分享两句让我反复回味的苏小满式勇气

勇气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你在生活里摔了无数次,爬起来时,裤腿沾着泥,眼睛里还闪着光。

别总等准备好才出发——生活给你烂牌时,你捏着牌的手,本身就是勇气。

如果你问我这本书值不值得读?我会说:它可能不会让你变得超级勇敢,但一定会让你敢承认自己不够勇敢”——而这,才是我们普通人最需要的英雄主义。毕竟,我们谁不是自己人生里的孤勇者?只不过,我们的战场可能藏在一次加班里,一场争吵后,或者一次再试一次的坚持里——而这本书,会帮你轻轻擦去眼角的泪,说:你看,你已经很棒了。

“《勇敢依旧》:在鸡零狗碎的日子里,我们如何成为自己的英雄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怪才的荒诞与忧伤》:在“不合时宜”的褶皱里,藏着最鲜活的人间 | 爱阅读

《怪才的荒诞与忧伤》:在“不合时宜”的褶皱里,藏着最鲜活的人间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反标准”的人间观察手账 《怪才的荒诞与忧伤》是独立作家阿棠2023年推出的非虚构随笔集,厚216页,封面是褪色的蓝布纹路,烫金的书名像贴在旧木箱上的标签——和市面上精装的“治愈系”读物不同,它更像从旧书...

《海子诗全集》:在麦浪与星群里,我们触摸“生命的原乡” | 爱阅读

《海子诗全集》:在麦浪与星群里,我们触摸“生命的原乡” 一、书籍基本信息:当代诗坛的“精神火种库” 《海子诗全集》是中国当代诗人海子(查海生)诗歌作品的全编集,由作家出版社于2009年推出(2021年修订再版),收录了海子从1982年至1989年创作的160余首诗歌及部分未刊手稿。作为“朦胧诗...

《汉之季:诸葛亮身后的三国》:拨开演义迷雾,触摸真实的三国余温 | 爱阅读

《汉之季:诸葛亮身后的三国》:拨开演义迷雾,触摸真实的三国余温 一、当诸葛亮星落五丈原,三国才真正开始 翻开《汉之季:诸葛亮身后的三国》,仿佛看见作者成长手持一盏青铜马灯,在《三国志》的故纸堆里照出被演义遮蔽的三十年。这本书不是给英雄唱挽歌,而是像考古学家擦拭青铜器般,让蒋琬、费祎、姜维这些名...

《黑苹果——袁岳的人情课堂》:别把“人情”当功利算计,这才是真诚待人的相处之道 | 爱阅读

《黑苹果——袁岳的人情课堂》:别把“人情”当功利算计,这才是真诚待人的相处之道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的作者是深耕社会观察与人际交往领域20余年的袁岳——他既是社会学家,也是资深企业家,见过职场、生活里各种“人情困境”,写这本书时完全没端“专家架子”。书籍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年8月出版...

《黑塞诗意三部曲》:在灵魂荒原上,种一株会开花的树 | 爱阅读

《黑塞诗意三部曲》:在灵魂荒原上,种一株会开花的树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装着三颗“灵魂解药”的月光宝盒 《黑塞诗意三部曲》收录了赫尔曼·黑塞三本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悉达多》《德米安》《荒原狼》。这套豆瓣评分9.0的经典译本,采用德文原版直译,无删减保留黑塞文字的诗意与哲思。封面是抽象的墨...

《红楼梦辨》:一把剖开“千古奇书”的“文学手术刀” | 爱阅读

《红楼梦辨》:一把剖开“千古奇书”的“文学手术刀”​ 一、书籍基本信息:红学界的“考古指南”与“思想手术刀” 《红楼梦辨》是现代红学泰斗俞平伯(字平伯)的经典学术专著(初版于1923年,后经修订收入《俞平伯全集》),虽未单独成帙,却贯穿于《红楼梦研究》《脂砚斋红楼梦辑评》等代表作中。这部“隐形...

《环绕世界八十天》:在时间的齿轮里,读懂“冒险”最本真的模样 | 爱阅读

《环绕世界八十天》:在时间的齿轮里,读懂“冒险”最本真的模样 一、基本信息:19世纪的“环球旅行预言书” 《环绕世界八十天》是法国科幻大师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1873年的“现象级经典”,与《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并称为“凡尔纳三部曲”。这部以19世纪蒸汽时代为背景的小说,讲...

《荒野之声:地球音乐的繁盛与寂灭》:当自然交响乐遭遇“静音危机”,我们该如何重拾聆听的能力? | 爱阅读

《荒野之声:地球音乐的繁盛与寂灭》:当自然交响乐遭遇“静音危机”,我们该如何重拾聆听的能力?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声音丈量地球生命的“生态乐谱” 《荒野之声》由美国生物学家戴维·乔治·哈斯凯尔撰写,商务印书馆2023年出版,译者熊姣(曾译《寂静的春天》)。这位古根海姆研究员、普利策奖入...

《混搭的承诺》:在观念的迷宫中触摸政治的脉搏 | 爱阅读

《混搭的承诺》:在观念的迷宫中触摸政治的脉搏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观念考古"重构的政治哲学通史 任剑涛所著的《混搭的承诺:现代政治观念史40讲》由云南人民出版社于2025年2月推出,全书484页,定价108元。这部学术著作以"混搭"为核心命题,系统梳理了14世纪至20世纪现代政治观念的演...

《活受罪》:当“正常生活”变成“精神刑具”,我在字缝里找到了“自救指南” | 爱阅读

《活受罪》:当“正常生活”变成“精神刑具”,我在字缝里找到了“自救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当代青年的“精神解剖书”,现象级社会派小说 《活受罪》是85后作家“陈默”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上海译文出版社“社会观察”系列推出。封面设计极具隐喻性——灰扑扑的写字楼玻璃上,映着一个佝偻的身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