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官场现形记》:晚清官场的“照妖镜”,照见人性与制度的千年困局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4)读一读35

《官场现形记》:晚清官场的照妖镜,照见人性与制度的千年困局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愤怒文人”的“官场解剖刀”

《官场现形记》是晚清小说家李宝嘉(字伯元)的代表作,1903年起连载于上海《世界繁华报》,被视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首(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并列)。全书以文言白话夹杂写成,共60回,中译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推出,译者为古典文学学者张友鹤——其翻译既保留了原著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辛辣风格,又用通俗语言还原了晚清官场的荒诞生态

李宝嘉写作此书的动机源于一个文人的愤世嫉俗:他目睹晚清官场捐官成风”“贪腐成性”“民不聊生,却无人敢如实揭露,遂以小说为刀,剖开官场的画皮,喊出官场现形的呐喊。这本书既是一部晚清官场的百科全书,也是一曲人性在权力中异化的挽歌。

二、内容亮点:在“捐官”的路上,触摸“权力的温度”

初读《官场现形记》,最震撼的是李宝嘉对官场生态全景式解剖。他没有聚焦大贪官的惊天阴谋,而是用小人物升官记,拼贴出一幅全民钻营的官场浮世绘。

比如赵温捐官的故事:穷书生赵温为求功名,变卖祖产凑够捐官银,却在京城处处碰壁——看门人索要门包,书吏故意刁难文书不符,连引见时的叩头礼仪都要花钱找师傅教。他用买官票的细节作比喻:就像在菜市场买菜,官职明码标价,钱到位了,老爷的帽子就能戴在头上。这种捐官即交易的直白揭露,让官场神圣的权力场变成了露骨的生意场

书中另一个令人难忘的细节是对官官相护的刻画。比如制台见洋人一节:两江总督刘坤一为讨好洋人,竟让下属跪迎”“献媚,事后却对下属说这是外交手段’”;而下属为保官位,不仅不敢反抗,还反过来帮总督粉饰太平。李宝嘉用戏台上的丑角作比:这些官员像提线木偶,台前的威严是演给百姓看的,台后的谄媚才是他们的真面目这种双面性的描写,在权力崇拜盛行的晚清,像一记耳光,扇醒了无数装睡的读书人。

最让我深思的是李宝嘉对人性异化的洞察。他笔下的官员,大多是读书人出身,却因求官而逐渐扭曲:有的为保官欺压百姓,有的为升官陷害同僚,甚至有的明知是错也要跟着错”——正如书中一句扎心的话:官场不是战场,却是比战场更残酷的人性试验场:你要么同流合污,要么被淘汰出局。

三、写作特点:用“讽刺的手术刀”写“社会的病理学”,用“白描的显微镜”看“人性的多面性”

李宝嘉的文风像一场官场现形记现场直播:他既有文人的犀利(比如用捐官”“钻营等词直戳要害),又有说书人的生动(比如用赵温碰钉子”“制台跪洋人等故事吸引读者),更有社会观察家的冷静(比如用数据”“案例支撑批判)。这种跨维度的融合,让《官场现形记》既像小说,又像社会调查报

他擅长用白描手法还原官场细节。比如写官场应酬老爷们见面,先拱手,后寒暄,嘴里说着久仰久仰,心里算着他能给我什么好处;若是有求于人,便作揖得更勤,奉承得更肉麻,连天气好坏都要绕到仕途上。这种如临其境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穿越回晚清官场,亲眼目睹权力的游戏

更难得的是他的真诚。李宝嘉在书中多次借人物之口自嘲:我写这些,并非为了骂官,而是为了骂人性’——若读书人都钻营求官,百姓还有活路吗?比如他在《官场现形记》序言中坦诚:我的笔是带刺的,但刺的不是某个人,而是整个官场文化的烂根这种不偏激、不偏执的批判,让小说超越了泄愤的范畴,成了一面照见人性的镜子。

四、阅读体验:从“猎奇”到“沉重”的人性觉醒

第一次翻开这本书时,我被捐官”“钻营等情节吸引——毕竟是晚清官场秘史,总想着看官员如何作威作福。但随着阅读推进,我逐渐被人性的挣扎击中:赵温为了光宗耀祖被迫捐官,最终却因没钱打点被革职;钱秀才为了巴结上司讨好卖乖,反被上司当作狗腿子呼来喝去……这些小人物的悲剧,让我突然意识到:​​官场的腐败,从来不是某个人的错,而是制度与人性的共谋​​

比如在赵温被革职一节,他蹲在京城破庙里哭:我读了二十年书,花了家里三百两银子,到头来连个候补都保不住——这官场,根本不是读书人的出路,而是吞噬读书人的怪兽读到这里,我突然想起自己曾为考试排名焦虑,为升职加薪内卷,却从未想过:我拼命追逐的成功,真的是我想要的吗?这种被文字击中的瞬间,让我对权力”“成功”“人性有了更深刻的反思。

合上书本时,我并未看透官场,却更清晰地意识到:李宝嘉的笔不是指向过去,而是照向现在”——晚清的捐官早已消失,但权力寻租”“形式主义”“人性异化从未远离。这本书最珍贵的馈赠,是让我学会用怀疑的眼光看世界:当看到官员下乡调研的新闻,我会想:他是真心想了解民生,还是为了镀金当看到企业为拿项目送礼的报道,我会想:这是商业规则,还是权力腐败的变种?

五、书籍评价与影响力:晚清的“反腐教科书”,当代的“人性警示录”

学界对《官场现形记》的评价堪称跨越时代的共识:鲁迅称其为晚清小说的巅峰之作,胡适说李宝嘉用小说完成了社会批判的使命,甚至在当代反腐研究中,它被视为中国早期反腐文学的源头(如《人民的名义》等剧的原型都能在书中找到影子)。

在当代,这本书的现实意义愈发凸显。当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成为社会痛点,李宝嘉对官场虚伪的揭露像一面镜子:它提醒我们,权力的本质是服务,而非压迫;当内卷”“躺平成为年轻人的选择,他的人性挣扎像一声呐喊:它告诉我们,成功不是权力的附庸,而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当历史虚无主义试图美化晚清,他的真实记录像一把尺子:它证明落后就要挨打改革才能图强

对我个人而言,这本书的意义远超知识输入。去年我因工作调动陷入焦虑,总想着找关系”“走后门,却忽略了提升能力的根本。读完李宝嘉对捐官的批判后,我突然明白:关系获得的职位,终将因能力不足而失去;靠本事站稳的脚跟,才能走得长远。这种价值观的重塑,让我不再焦虑,而是踏踏实实地提升专业能力——最终,我不仅顺利调岗,还在新岗位上做出了成绩。

六、金句摘录:在“官场”的褶皱里,触摸“人性”的心跳

李宝嘉在《官场现形记》中写道:官场二字,写尽了读书人的辛酸与官场的荒诞。读书人若把做官当作人生目标,便是把自己推进了火坑’——因为官场的规则,从来不是读书人的规则这句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官场的本质之门——原来我们追逐的权力,从来不是人生的意义,而是人性的试金石

另一段让我反复回味的是:捐官的人,捐的是,卖的是尊严;买官的人,买的是,丢的是良心。官场就像一个大染缸,进去的时候是白衫,出来的时候,早已染成了黑袍它提醒我们:真正的高贵,藏在拒绝同流合污的勇气里。

结语:一本未完成的书,一场永不停歇的人性对话

读完《官场现形记》,我并未成为反腐专家,却更清晰地意识到:李宝嘉的思想不是标准答案,而是一把开启问题的钥匙。他用小说解构了官场的神圣性,用白描召唤我们关注人性的复杂性,用未完成的体系告诉我们:真正的觉醒,始于对权力的警惕,终于对自我的坚守。

在这个权力崇拜人性异化并存的当代,《官场现形记》像一座灯塔:它或许不会告诉我们如何当官,但会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它不会解决你所有的困惑,但会陪你一起,在历史的镜鉴现实的荒诞里,触摸人性最本真的模样。这或许就是经典的力量:它穿越百年的时光,依然在与我们对话,依然在提醒我们:真正的进步,藏在对人性的敬畏里。

“《官场现形记》:晚清官场的“照妖镜”,照见人性与制度的千年困局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解剖国家权力的手术刀,在功利主义框架下重构治理逻辑 | 爱阅读

《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解剖国家权力的手术刀,在功利主义框架下重构治理逻辑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颠覆传统政治哲学的激进著作 1899年,英国哲学家伯纳德·鲍桑葵出版《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用数学般的严谨向"自然法""社会契约论"等传统政治理论宣战。这部被密尔称为"功利主义宣言书"的著作,在法...

《国家与革命》:用阶级视角拆透“国家本质”,读懂革命逻辑的思想工具 | 爱阅读

《国家与革命》:用阶级视角拆透“国家本质”,读懂革命逻辑的思想工具 如果你曾困惑“国家到底是为谁服务的?”“‘公平’‘正义’背后藏着怎样的阶级立场?”,那列宁的《国家与革命》会像一把“社会分析的解剖刀”——它不是晦涩的政治教条,而是用直白的逻辑、锋利的论证,带你看清“国家不是‘超阶级的中立者’...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用“人”的温度,融化教育的“冰河时代” | 爱阅读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用“人”的温度,融化教育的“冰河时代”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老教师的“教育手账”,写给所有“在讲台上迷茫的人”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是特级教师李华(化名)的30年教育沉思录,2024年由教育科学出版社推出。作者扎根乡村中学20年,后调任城市重点校,见证了中国教育从“...

《荒野之声:地球音乐的繁盛与寂灭》:当自然交响乐遭遇“静音危机”,我们该如何重拾聆听的能力? | 爱阅读

《荒野之声:地球音乐的繁盛与寂灭》:当自然交响乐遭遇“静音危机”,我们该如何重拾聆听的能力?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声音丈量地球生命的“生态乐谱” 《荒野之声》由美国生物学家戴维·乔治·哈斯凯尔撰写,商务印书馆2023年出版,译者熊姣(曾译《寂静的春天》)。这位古根海姆研究员、普利策奖入...

《基督山伯爵》:当仇恨成为一把“双刃剑”,我们终将在宽恕里找到光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当仇恨成为一把“双刃剑”,我们终将在宽恕里找到光 一、基本信息:19世纪法国的“命运交响诗”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文学巨匠大仲马(Alexandre Dumas)1844-1846年的“现象级神作”,被公认为“通俗小说的巅峰之作”。它以19世纪法国波旁复辟时期为背景,讲述了青年...

《极高明而道中庸:经济学读书札记》:在理性与烟火气之间,搭一座通向生活的桥 | 爱阅读

《极高明而道中庸:经济学读书札记》:在理性与烟火气之间,搭一座通向生活的桥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经济学散文诗”的跨界实验 《极高明而道中庸:经济学读书札记》是学者李想(化名)2024年出版的经济学随笔集,由中信出版社推出。与常见的“经济学教科书”或“政策分析报告”不同,这本书用“札记”...

《极速应对》:当金融海啸来袭时,他们如何按下“暂停键”? | 爱阅读

《极速应对》:当金融海啸来袭时,他们如何按下“暂停键”?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危机应对者写的操作手册” 2023年末,中信出版社推出了一本重磅经济著作——《极速应对:美国应对2007-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背后的逻辑》。这本书的作者阵容堪称“金融界复仇者联盟”: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朱自清与他的散文》:解码民国文人的精神底片,重绘中国散文的审美坐标 | 爱阅读

《朱自清与他的散文》:解码民国文人的精神底片,重绘中国散文的审美坐标 一、书籍基本信息:民国文人的“散文解剖课” 《朱自清与他的散文》是学者陈武耗时十年完成的学术专著,2023年由三联书店推出,全书412页,配150余幅朱自清手稿、老照片及经典散文场景复原图。书中以“生平-文本-影响”为脉络,...

《主啊,我是玛格丽特》:在青春期的迷雾里,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 | 爱阅读

《主啊,我是玛格丽特》:在青春期的迷雾里,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基本信息: 美国作家朱迪丝·葛兰创作的《主啊,我是玛格丽特》(1960),被誉为“青春期圣经”,首版即获美国国家图书奖,后入选《纽约时报》“20世纪百部最佳英语小说”。书中以12岁女孩玛格丽特的视角,坦诚...

《追寻生命的意义》:弗兰克尔用集中营的废墟建造的存在主义灯塔 | 爱阅读

《追寻生命的意义》:弗兰克尔用集中营的废墟建造的存在主义灯塔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奥斯维辛到心理学圣殿的生命启示录 《追寻生命的意义》是维克多·弗兰克尔基于纳粹集中营亲身经历撰写的心理学著作,1946年首次出版,2023年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推出全彩插图版。全书以"意义疗法"为核心,系统阐述人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