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关注自我》:一部教你在喧嚣中“锚定自己”的生活觉醒指南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4)读一读33

《关注自我》:一部教你在喧嚣中锚定自己的生活觉醒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

《关注自我》是当代心理学者李松蔚与生活观察家陈海贤联合撰写的自我成长随笔集,2024年出版后迅速登上生活类畅销书榜,全书分为看见自己”“接纳自己”“滋养自己”“活出自己4辑,收录48篇短文,每篇围绕一个具体的自我关怀场景展开,比如如何应对别人都比我好的焦虑”“怎样在忙碌中留一点时间给自己”“如何面对自己的不完美。它既不是晦涩的心理学专著,也不是鸡汤式的鼓励文,而是用案例+方法+反思的模式,把关注自我从抽象概念变成可操作的日常行动,被读者称为内耗者的温柔解药,尤其适合职场人、学生、新手父母等在多重角色中感到迷茫的群体。

二、书籍内容

《关注自我》最打动人的,是它把关注自我藏进了每个人都经历过的狼狈时刻,让读者读完忍不住觉得这说的就是我。比如讲如何应对自我否定’”,书中没有说你要自信,而是举了一个职场人的例子:小林每次汇报工作后,都会反复回想刚才那句话是不是说错了”“领导是不是觉得我不行,整夜失眠。作者没有指责她太敏感,而是给出“‘自我否定日记法”——每天写下3件自己做得还不错的小事,哪怕是今天准时下班”“给同事递了一杯水,慢慢积累对自己的正向认知。这个方法没有门槛,却戳中了很多人只看到自己的缺点,看不到优点的痛点。再比如谈在家庭中如何留一点自我时间’”,作者用妈妈们的卫生间躲清闲’”这个真实场景切入:很多妈妈会借口上厕所躲进卫生间,只为独处10分钟,作者没有说你要争取权益,而是建议和家人约定每日10分钟自我时间’”,比如每天晚上8点到8点10分,妈妈可以独自看书、发呆,家人不打扰。这种不对抗、找方法的思路,让关注自我不再是自私的代名词,而是更好照顾家人的前提。书中还有很多像这样接地气的细节,比如如何拒绝别人又不内疚”“怎样面对努力了却没结果的失落,每个问题都有具体案例和可操作的小方法,读来像有位朋友在身边支招。

三、写作特点

首先,两位作者擅长用故事化叙事代替说教,每篇文章都从一个真实案例开头,比如小张因为同事的一句评价郁闷了一周”“小李在朋友圈看到别人的完美生活后感到焦虑,这些案例像一面镜子,照出读者自己的经历,再顺着案例引出心理学原理和解决方法,避免了先讲理论再举例的枯燥。比如讲认知偏差时,先讲小王总觉得别人都在关注自己的失误’”,再解释这是焦点效应’——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其实别人没那么在意你,最后给出“‘去中心化小练习,让读者边读边实践。其次,书中的方法工具化特别实用,比如自我关怀清单”“情绪温度计”“边界感测试等,都是用简单的表格或提问,帮读者梳理自己的状态。比如情绪温度计:从1到10分,1分是平静放松,10分是崩溃失控,每天睡前给自己的情绪打分,并写下是什么让我打到这个分数,通过这种方式,读者能清晰看到自己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另外,作者的语言特别温柔有温度,没有心理学的晦涩术语,反而常用咱们”“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时刻这样的亲切表达,还会在文中穿插别着急,改变需要时间”“偶尔做不到也没关系的鼓励,让读者在阅读时感受到被理解、被接纳,而不是被指责。

四、阅读体验

刚开始读《关注自我》,我是因为总在意外界评价,活得很累”——比如发一条朋友圈,会反复检查文案,担心别人觉得矫情;做一件事之前,会先想别人会怎么看我。结果翻开书,看到焦点效应的案例时,瞬间被戳中:原来我以为的别人都在关注我,其实是自己的错觉,别人可能根本没在意。后来我试着做书中的“‘去中心化练习”——每次在意别人的评价时,就问自己如果是朋友遇到这件事,我会怎么劝他,慢慢发现自己对自己的要求比对别人严格多了。不过读这本书也有泪目的时刻,比如看到接纳自己的不完美那篇,作者写我们总希望自己像手机APP一样,有一键优化的功能,可人生不是APP,有bug、有卡顿才是常态,这句话让我想起自己因为没做好一件事而自责很久的经历,突然就释怀了。有一次我因为工作失误被领导批评,很沮丧,想起书中“‘失误不是污点,是学习笔记’”的说法,就把这次失误的原因、改进方法写下来,当成下次进步的参考,沮丧感很快就过去了。这本书就像一位温柔的陪伴者,它不逼你变得更好,而是教你先看见、接纳现在的自己读完后感觉心里像被晒了太阳,暖暖的、很踏实。

五、书籍评价与影响力

从个人角度来说,《关注自我》教会了我和自己做朋友,而不是敌人。以前我总觉得关注自我自私”“偷懒,读了这本书才明白,只有先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和需求,才能有精力照顾别人、做好工作。比如以前我会勉强自己帮同事做额外的工作,结果自己累得不行还抱怨,现在我会根据自己的情况说我现在手头的工作有点急,等我做完再帮你可以吗,既拒绝了别人,又不内疚。这种边界感的建立,让我的人际关系更轻松,工作效率也提高了。读完这本书,我还养成了每日自我关怀10分钟的习惯——每天晚上睡前,花10分钟写感恩日记,记录3件当天让我开心的小事,比如今天喝到了好喝的咖啡”“同事夸我的方案不错,慢慢发现生活中的小美好变多了,焦虑感也减少了。

从社会评价来看,《关注自我》自出版后就获得了广泛认可。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评价它用最简单的语言,讲透了关注自我的核心——不是自我中心,而是自我觉察,是每个人都该读的生活入门书’”;《中国青年报》把它列为年度自我成长推荐书单,认为它戳中了当代年轻人的内耗痛点,提供了可操作的解决方法;在豆瓣、小红书等平台,超90%的读者给出五星好评,很多人分享跟着书中方法做,情绪变稳定了”“学会了拒绝别人,不再内疚的经历,甚至有读者自发组建关注自我打卡群,互相鼓励实践书中的方法。这本书的影响力还延伸到了家庭教育领域,很多家长表示读完后学会了不把自己的期待强加给孩子,亲子关系更融洽了

在当下内卷”“内耗成为普遍困扰的社会,《关注自我》的主题特别贴合大家的需求。现在很多人被要优秀、要成功的焦虑裹挟,忽略了自己的情绪和需求,甚至把关注自我当成偷懒的借口,而这本书正好纠正了这种认知——它告诉我们,关注自我不是躺平,而是更清醒地活着;不是不管别人,而是先管好自己,才能更好地连接别人。比如现在流行的极简生活”“断舍离,本质上也是关注自我的一种方式——减掉不需要的东西,留出空间给真正重要的人和事,这和书中的理念不谋而合。另外,在心理健康越来越受重视的当下,这本书也为普通人提供了自我关怀的入门方法,让关注自我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日常小事。

书中最能体现精髓的句子,是关注自我,不是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而是把自己当成需要被看见、被照顾的朋友——你不会苛责朋友的不完美,也不该苛责自己;你会鼓励朋友慢慢来,也该对自己多一点耐心。这句话没有华丽的辞藻,却道尽了关注自我的本质:不是自私,而是自爱;不是挑剔,而是接纳。如果你也总在意外界的眼光、总苛责自己不够好、总在忙碌中忘了自己,那《关注自我》绝对值得一读。相信你翻开它时,会和我一样,在某个案例、某句话里,找到和自己和解的勇气,慢慢学会在喧嚣中锚定自己,在平凡中看见美好

“《关注自我》:一部教你在喧嚣中“锚定自己”的生活觉醒指南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国家与市场》: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对话,重新定义“有效治理”的底层逻辑 | 爱阅读

《国家与市场》: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对话,重新定义“有效治理”的底层逻辑 一、书籍基本信息:被低估的“政策哲学”,藏在数据里的“治理说明书” 《国家与市场》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1999年的经典著作,虽非他最广为人知的《饥饿与贫穷》《以自由看待发展》,却被学界...

《好的孤独》:当独处成为礼物,我终于读懂了生命的另一种丰盈 | 爱阅读

《好的孤独》:当独处成为礼物,我终于读懂了生命的另一种丰盈 去年深秋,我在图书馆角落翻到《好的孤独》时,封面是幅淡墨画——一个人坐在老藤椅上,膝头摊开一本书,窗外是飘着银杏叶的街道,标题字体像被风揉过的云,温柔又疏离。翻到第一章,作者写:“孤独不是‘没人陪’,是‘我与自己,与世界,与所有未说出...

《河湾》:当河湾凝固成琥珀,我们都在历史的褶皱里迷路 | 爱阅读

《河湾》:当河湾凝固成琥珀,我们都在历史的褶皱里迷路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写给所有时代流浪者的精神肖像” 《河湾》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V.S.奈保尔于197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以非洲中部一条虚构的河流“赞比西河”为背景,讲述了印度裔商人萨林姆在殖民时代结束后,在河湾小镇经营商店,见证传统部落...

《荒原雪》:江湖儿女情,雪落荒原心成灰 | 爱阅读

《荒原雪》:江湖儿女情,雪落荒原心成灰 一、基本信息:听雪楼系列的“隐藏拼图” 《荒原雪》是沧月2007年出版的新世界出版社武侠小说,作为“听雪楼”系列补完篇,它像一把钥匙,串联起《血薇》与《护花铃》的情节断层。故事以杀手高欢的复仇线为主轴,交织药师叶风砂的温柔与少年任飞扬的狂傲,最终在神水宫...

《皇袍加身》:当龙袍裹住血肉,我终于看清了权力的“温度” | 爱阅读

《皇袍加身》:当龙袍裹住血肉,我终于看清了权力的“温度”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龙袍”解剖权力与人性的“古代生存启示录” 《皇袍加身》是青年作家“锦瑟”2024年推出的历史权谋小说,以架空王朝“大胤”为背景,聚焦从市井乞儿到权倾朝野的“魏九郎”的“上位之路”。他本是汴梁城街头卖糖人的小乞丐...

《活出生命的意义》:在集中营的废墟里,找到“人之所以为人”的答案 | 爱阅读

《活出生命的意义》:在集中营的废墟里,找到“人之所以为人”的答案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不是“心灵鸡汤”,是“人性黑暗中的光” 《活出生命的意义》是奥地利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的经典著作,1946年出版后横扫欧美,被《纽约时报》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100本书”,全球销量超3000...

《货币万能》:18世纪经济预言家的现代回响 | 爱阅读

《货币万能》:18世纪经济预言家的现代回响 一、书籍基本信息:被数学武装的货币宣言 《货币万能》是英国经济学家雅各布·范德林特1734年完成的经济学著作,1987年由商务印书馆首次中文出版,王兆基译,收录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全书以"货币数量论"为核心,提出"商品价格与货币流通量成正比"...

《基度山伯爵》:当复仇的宝藏凿穿命运的牢笼 | 爱阅读

《基度山伯爵》:当复仇的宝藏凿穿命运的牢笼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法国作家大仲马1844年创作的《基度山伯爵》,以拿破仑"百日王朝"为背景,讲述水手邓蒂斯遭人诬陷入狱十四年,化身"基度山伯爵"完成惊天复仇的传奇故事。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用一柄"复仇的镐头",凿开了命运的铁壁——当世界把...

《汲冢纪年》:在竹简血火中解码被遮蔽的华夏权力游戏 | 爱阅读

《汲冢纪年》:在竹简血火中解码被遮蔽的华夏权力游戏 一、书籍基本信息:被盗墓者点燃的史海灯塔 《汲冢纪年》是战国时期魏国史官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西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于汲郡魏襄王墓中出土。盗墓者"不准"为照明焚烧竹简,却意外让这部沉睡五百年的史书重见天日。经荀勖、束皙等人整理,现存"古本"...

《极简主义》:在物质过剩时代找回生活掌控感 | 爱阅读

《极简主义》:在物质过剩时代找回生活掌控感 一、书籍基本信息:极简生活的操作手册 约书亚·贝克尔用200页、12万字的篇幅,将极简主义从哲学概念转化为可执行的生活方案。全书像一本"反消费主义指南",前脚还在拆解"宜家效应"(人们为组装家具投入情感),后脚就给出"30天扔掉50件物品"的实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