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学校可以这样管学校系统管理的五个关键路径》:解锁学校高效管理的“五把金钥匙” | 爱阅读

1周前 (09-27)读一读12

《学校可以这样管学校系统管理的五个关键路径》:解锁学校高效管理的五把金钥匙

一、书籍基本信息:校长案头的“管理圣经”

《学校可以这样管学校系统管理的五个关键路径》由江西教育出版社于2025年出版,作者王福强深耕教育管理领域多年。全书围绕盯、练、逼、想、批五大核心路径展开,将校长工作比作五维共振的齿轮系统”——既需要战略眼光盯方向,又要战术落地练内功,更需激发潜能逼成长、鼓励创新想方法,最终通过科学反馈批改进。这本书不是空谈理论的管理鸡汤,而是凝结名校长实战经验的工具宝典,定价68元,如今8.58折售58.32元,已收获超千条读者好评。

二、内容亮点:用“五步管理法”破解教育难题

书中最让我拍案叫绝的是盯、练、逼、想、批的具象化管理模型。比如不是简单监督,而是像教学GPS般精准定位:某小学丁校长发现新教师教学吃力,便与之制定每月进度汇报+季度成绩分析的双检查点,通过定期沟通发现其方法论短板,随即提供优秀教学案例库和研讨会机会。三个月后,这位教师的课堂从沉默的自习课蜕变为思维火花四溅的互动场,学生成绩提升15%。这种跟踪-反馈-改进的闭环设计,比传统放养式管理更显科学高效。

更妙的是的智慧——不是高压逼迫,而是通过跳一跳够得到的目标激发潜能。某中学黄校长设定学生合格率提升5%的挑战目标,既提供教学资源支持,又建立达标即奖的激励机制。教师们在压力-支持-成长的良性循环中,不仅完成目标,更探索出游戏化教学”“英语角等创新方案。这种有挑战的自主性管理哲学,让我想到《刻意练习》中的黄金标准”——既要有明确目标,又要及时反馈。

三、核心价值:从“碎片管理”到“体系生态”的跨越

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套从碎片到体系的系统解决方案。传统学校管理常陷入教导处抱怨德育处占时间,德育处吐槽教导处挤活动的零碎困局,而本书提出的条理-体系-多元-融合四重转型路径,恰似一把管理手术刀。比如考勤管理,若只做抓迟到的碎片工作,必引发教师抵触;若将其融入学校文化体系中,通过出勤-教学-成长的关联思考,就能实现不抓自严的生态效果。这种形散神不散的管理智慧,让我想起散文的形散神聚”——学校工作也需零碎工作为形,体系管理为神

四、阅读体验:像读“教育版侦探小说”般过瘾

读这本书时,我常产生原来如此的顿悟感。比如的路径,书中强调营造开放沟通氛围,某中学李校长通过英语学习兴趣研讨会收集教师创意,最终整合出游戏化教学+英语角的复合方案。这种集思广益的民主管理,比一言堂更易激发团队创新力。而的艺术更令人叫绝——钱校长发现教师作业批改疏忽时,先肯定其教学热情,再指出问题后果,最后提供作业批改规范手册责任心培训等改进建议。这种批评-引导-成长的反馈模式,比简单批评更易被接受,也更显人文关怀。

五、个人意义与社会评价:一本“能改变学校命运”的书

作为教育工作者,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管理即育人的真谛。它不仅提供了具体的管理工具,更传递了一种以价值引领的管理哲学。正如书中金句:校长的价值领导力是学校发展的核心要素,只有具备正确价值观和先进办学理念,才能实现办学目标和愿景。这种价值先行的理念,与当前立德树人的教育热点高度契合,更被多位名校长推荐为校长必读书

六、书籍评价与影响力:教育管理领域的“五维模型”

这本书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销量和口碑上,更在于它提出的五因素模型已成为国际高效能学校的研究范式。从目标导向的衡水中学,到环境熏陶的北京建华实验学校,无数案例证明:当学校管理从零碎走向条理,从片断走向体系,就能实现五育并举的育人目标。正如网友评价:这不是书,是校长们的管理外挂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真正好的管理书,不是教你如何管人,而是教你如何让人自发成长。正如书中所言:管理不是控制,而是激发;不是约束,而是赋能。这种以人文本的管理智慧,不仅适用于学校,更适用于任何需要团队协作的场景。如果你也想解锁高效管理的五把金钥匙,不妨翻开这本书——它不会让你失望,只会让你惊叹:原来学校可以这样管!

“《学校可以这样管学校系统管理的五个关键路径》:解锁学校高效管理的“五把金钥匙”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红肉共和国:美国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一块牛肉如何重塑美国经济与社会的“解剖课” | 爱阅读

《红肉共和国:美国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一块牛肉如何重塑美国经济与社会的“解剖课”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带血带肉”的美国经济史 《红肉共和国:美国经济一体化的形成》由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诺特丹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约书亚·施佩希特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年出版。这部364页的著作以19世...

《蝴蝶梦》:在记忆的迷雾里,打捞“自我”的倒影 | 爱阅读

《蝴蝶梦》:在记忆的迷雾里,打捞“自我”的倒影 一、基本信息:哥特迷雾中的“身份寓言” 《蝴蝶梦》(Rebecca)是英国作家达夫妮·杜穆里埃(Daphnedu Maurier)1938年的“哥特文学经典”,与《简·爱》《呼啸山庄》并称为“英国女性成长三部曲”。这部以二战后英国康沃尔郡为背景的...

《皇袍加身》:当龙袍裹住血肉,我终于看清了权力的“温度” | 爱阅读

《皇袍加身》:当龙袍裹住血肉,我终于看清了权力的“温度”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龙袍”解剖权力与人性的“古代生存启示录” 《皇袍加身》是青年作家“锦瑟”2024年推出的历史权谋小说,以架空王朝“大胤”为背景,聚焦从市井乞儿到权倾朝野的“魏九郎”的“上位之路”。他本是汴梁城街头卖糖人的小乞丐...

《饥饿的路》:在魔幻与现实的夹缝中寻找人性的微光 | 爱阅读

《饥饿的路》:在魔幻与现实的夹缝中寻找人性的微光 一、书籍基本信息:非洲魔幻现实主义的巅峰之作 尼日利亚作家本·奥克瑞1991年出版的《饥饿的路》获当年布克奖,成为史上最年轻获奖者。这部532页的巨著以约鲁巴神话为骨、现实主义为肉,中文版由王维东翻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引进。小说通过“鬼孩”...

《极简主义》:在物质过剩时代找回生活掌控感 | 爱阅读

《极简主义》:在物质过剩时代找回生活掌控感 一、书籍基本信息:极简生活的操作手册 约书亚·贝克尔用200页、12万字的篇幅,将极简主义从哲学概念转化为可执行的生活方案。全书像一本"反消费主义指南",前脚还在拆解"宜家效应"(人们为组装家具投入情感),后脚就给出"30天扔掉50件物品"的实操挑战...

《疾病解说者》:在病菌与人性之间,读懂生命的韧性 | 爱阅读

《疾病解说者》:在病菌与人性之间,读懂生命的韧性 一、书籍基本信息:医学科普的“破圈者” 《疾病解说者》是青年医学作家林深的科普代表作,2023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后迅速登顶各大图书榜单,首印15万册,上市三个月加印至25万,豆瓣评分长期稳定在8.9,被《健康报》评为“年度最懂人心的医学科普书”...

《坐牢家爸爸给女儿的八十封信》:一封封穿越高墙的父爱,照亮成长的每一步 | 爱阅读

《坐牢家爸爸给女儿的八十封信》:一封封穿越高墙的父爱,照亮成长的每一步 一、书籍基本信息 《坐牢家爸爸给女儿的八十封信》是作家李敖在狱中写给女儿李文的书信集,1990年首次出版,中文版销量超60万册,被读者称为“‘高墙内开出的父爱之花’——没有华丽辞藻,却字字戳中人心”。全书收录了李敖1971...

《中国韵文史》:一支穿越千年的“文学歌谣” | 爱阅读

《中国韵文史》:一支穿越千年的“文学歌谣”​​ 一、书籍基本信息:被“散曲”串起的“声音博物馆” 《中国韵文史》是词学泰斗龙榆生(字沐勋)的代表作(初版于1934年,后经修订收入《龙榆生全集》)。这部近40万字的专著,打破传统“诗”“词”“曲”“赋”分而治之的框架,以“韵文”为线索——从《诗经...

《中国哲学大纲》:张岱年用“马克思主义手术刀”重构传统思想的现代图谱 | 爱阅读

《中国哲学大纲》:张岱年用“马克思主义手术刀”重构传统思想的现代图谱 一、书籍基本信息: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哲学解剖学” 1937年,当中国哲学界还在“玄学循环”与“科学主义”之间摇摆时,张岱年以一部《中国哲学大纲》劈开了传统研究的“认知迷雾”。这位融合中西哲学的学者,用“辩证唯物论”与“问题...

《中世纪之秋》:在衰败的裂痕中窥见文明转型的曙光 | 爱阅读

《中世纪之秋》:在衰败的裂痕中窥见文明转型的曙光 一、基本信息:一部颠覆"黑暗时代"认知的经典 《中世纪之秋》是荷兰历史学家约翰·赫伊津哈的欧洲文化史研究专著,1924年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首次引进中文版,后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全本足译版。全书共26章,以14、15世纪法兰西和尼德兰地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