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的解忧杂货铺:中小学心理工作119问》:一本让心理老师从容应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实战指南 | 爱阅读
《心理老师的解忧杂货铺:中小学心理工作119问》:一本让心理老师从容应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实战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心理老师的“百宝箱”
本书由高级教师王雅、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心理教研员鲁洁联袂撰写,2024年9月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ISBN9787535983619),平装本如一本“心理急救手册”。全书聚焦中小学心理老师日常工作场景,从职业规划、心理辅导、危机干预到团体活动设计,覆盖119个真实痛点问题,堪称心理教育工作者的“工具箱”。
二、内容亮点——比“心灵鸡汤”更扎实的“心理处方”
•案例鲜活如身边故事:书中有因考试焦虑失眠的学霸、转校后难以融入集体的“小透明”、青春期陷入暗恋烦恼的少年等60余个案例,每个都像发生在校园里的真实场景。例如“转校生的孤独日记”一节,通过细节描写让学生“社交恐惧”跃然纸上,远比空泛的“重视心理问题”更有画面感。
•方法实操如“游戏攻略”:针对每个案例,作者给出“三步走”解决方案——先共情理解(如用“我信息”代替指责),再专业干预(如正念冥想缓解焦虑),最后家校联动。书中“积极暂停”技巧更像“情绪降温器”,教家长在冲突时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比单纯说教更有效。
•热点贴合如“及时雨”:书中“校园霸凌应对指南”“抑郁焦虑识别手册”等章节,与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社会热点深度绑定。例如“自毁行为预警信号”直接关联近年频发的校园心理危机事件,提供可复制的干预模板。
三、写作特点——像朋友聊天般的“心理对话”
全书语言温暖如春风,没有生硬的专业术语堆砌。章节采用“问题-案例-分析-方法”的叙事结构,如“职业伦理”篇用“心理老师的边界在哪里”设问,再通过“保密原则例外情形”案例展开,逻辑清晰如剥洋葱。最妙的是“金句频出”,如“沟通不是指责,而是理解;不是灌输,而是倾听”,让读者直接触摸到心理学魅力。
四、阅读体验——像拆开“心理盲盒”般惊喜
翻书如与资深心理老师围坐茶叙,每个案例都藏着“原来如此”的顿悟。例如“如何应对学生拒绝沟通”一节,通过“每天真诚赞赏一个细节”的微小互动重建信任,比强行说教更易接受。书中还配有互动小游戏和心理测评工具,读起来像拆盲盒般充满期待,完全打破传统工具书的枯燥感。
五、书籍评价与影响力——被专家“盖章认证”的“心理宝典”
本书获南国书香节心理专家安夏、宋洁莲联名推荐,被列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书单”必读。广东科技出版社副总编辑颜展敏评价:“它架起孩子与帮助者之间的知识桥梁,让专业心理智慧惠及万千家庭。”在校园心理活动现场,许多心理老师反馈:“书中的方法直接能用到辅导中,像‘情绪火山’具象化表达,让学生愿意开口了。”
六、个人意义——我的“心理工作救命稻草”
作为班主任,我曾因学生“突然拒绝沟通”焦虑不已。书中“从微小积极互动开始”的策略,让我尝试每天记录学生一个小优点,三周后竟化解了孩子的“对抗情绪”。合上书页时,那种“原来心理问题可以这样解决”的释然感,比任何赞美都真实动人。
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一盏“心理明灯”——它不承诺“解决所有问题”,但会让你在面对学生心理困扰时,多一份从容,少一份慌乱。正如封底那句“让每个孩子被理解、被陪伴”,它用119个问题的答案,守护着校园里最珍贵的“心灵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