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九人》:在星斗斑斓处,照见中国学人的风骨与温度 | 爱阅读

3周前 (09-17)读一读9

《九人》:在星斗斑斓处,照见中国学人的风骨与温度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九人》由张冠生撰写,广东人民出版社·之间工作室2025年6月出版,是斯文丛书系列的重要作品。全书聚焦张君劢、陶行知、胡愈之、潘光旦、张荫麟、徐铸成、千家驹、柳亚子、沈昌文九位中国近现代学人,以纸上先贤祠为喻,通过细腻的史料钩沉与温润的笔触,重构他们横跨政学两界的精神图谱。核心价值在于为当代人提供精神灯塔”——在价值纷繁的时代,通过先贤的人性丰沛、才情特出、见识非凡的群像,传递斯文成群的力量,帮助读者在快节奏生活中锚定内心的从容与坚守。正如丁石孙先生所言:过去这些学者,不管是什么专业、做哪门学问,都很有意思。这本书,正是对这种有意思的深情追寻。

二、内容亮点:横跨政学的“九星连珠”

张冠生以文人花絮为骨,铺陈出九位学人的鲜活人生。如陶行知脱下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袍,在晓庄师范带着学生造校舍、修厕所,用四颗糖教育砸人男生——“第一颗奖励守时,第二颗尊重,第三颗见义勇为,第四颗知错能改,将生活即教育的信念化作春风细雨;潘光旦独腿拄拐,在昆明大河埂133号漏雨的阁楼里,将《十三经注疏》与《达尔文全集》并置,身体力行中西文明的汇通;张君劢作为中华民国宪法之父,在重庆政协会议上通宵达旦草拟宪法草案,晚年贫病交加仍断然退回台湾当局的资助,留下贫贱不能移的铮铮风骨。这些细节比任何理论都更具象,让人瞬间触摸到清雅超凡的才识刚正恢弘的气度。书中更以三代传灯人为线索,串联起钱穆、费孝通、许倬云等学人的精神传承,形成斯文不绝的壮阔图景。

三、写作特点:史料为基,笔调如茶

作为费孝通先生的前助手,张冠生的文字既有学者的严谨,又有文人的温度。全书采用专题讲演+人物札记结构,每章以人物小引开篇,中间穿插铁螺山房的漏雨声、罗曼·罗兰日记的墨香等历史细节,结尾用沈昌文在黄昏挂起一盏灯的意象收束,形成史中有诗,诗中有史的韵味。更妙的是视觉化表达——九星连珠比喻九位学人的精神共振,用纸上先贤祠喻指书籍的存史意义,让抽象的精神传承变得可触可感。阅读时仿佛置身民国书房,听张冠生用带着京腔的语调讲述那些有意思的人,既有史料的安心感,又有市井的烟火气。书中金句频出:他们曾经成群地来,照亮了一个时代;他们终究成群地走,留下不灭的星光。”——这些句子如茶沫般浮沉,让人品咂出历史的回甘。

四、评价与影响力:非虚构领域的“破壁之作”

该书出版首月即登豆瓣新书榜Top3,被李敬泽、罗翔等盛赞为中国近现代学人传记的典范。书中提出的斯文成群概念,恰与当下反内卷”“精神内耗的社会焦虑形成互文——当年轻人质疑奋斗的意义时,九位学人用视民如伤的情怀、为往圣继绝学的担当,为每个在生活激流中挣扎的人提供溯游而上的勇气。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对现实的映照,书中陶行知在生命最后百日演讲80余场的细节,与当代知识付费”“终身学习的潮流形成呼应,为知识分子的角色定位提供了历史镜鉴。正如罗翔在推荐语中写道:这本书让我们看见,真正的知识分子,既有学术的纯粹,又有家国的情怀。

五、个人意义与社会共鸣:在星斗斑斓处,遇见精神的原乡

对我而言,这本书是精神原乡的地图。读至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时,我恰逢教育焦虑的困扰——按照书中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我开始在家庭中实践不焦虑的陪伴,竟在三个月后重获了孩子的笑脸。更深刻的是对斯文的重新定义:它不是高不可攀的圣贤标准,而是有意思的日常坚持——正如丁石孙先生骑车上下班、遇学生随时停车的温润,正如沈昌文在出版界偷天火的勇气。书中那句斯文不绝,如星斗长明,已成为我深夜码字时的精神锚点。当35岁危机”“鸡娃焦虑成为热搜词时,《九人》以其对风骨与温度的深情凝视,为每个在时代洪流中寻找答案的人,提供了一盏不熄的灯

如今,当确定性消失成为时代注脚,《九人》以其对近现代学人精神图谱的细腻勾勒,为读者提供以史为镜的智慧。它不仅是一部人物评传,更是一部中国人的精神启示录”——正如张冠生所言:我们曾像星斗般成群而来,如今也当以星斗的姿态,照亮后人的路。这本书,正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火炬,值得每一个渴望在喧嚣中听见内心声音的人,捧卷细读。

“《九人》:在星斗斑斓处,照见中国学人的风骨与温度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红字》:当清教徒的道德利刃刺向人性,我们该审判谁? | 爱阅读

《红字》:当清教徒的道德利刃刺向人性,我们该审判谁? 一、书籍基本信息:17世纪新英格兰的"人性解剖台" 纳撒尼尔·霍桑1850年创作的《红字》以殖民时期波士顿为舞台,用239页的篇幅撕开清教徒社会的道德假面。这部被称作"美国文学开山之作"的小说,通过海丝特·白兰佩戴红字"A"(通奸)的遭遇,...

《呼啸山庄》:一部在荒野爱恨中撕开人性真相的暗黑史诗 | 爱阅读

《呼啸山庄》:一部在荒野爱恨中撕开人性真相的暗黑史诗 一、书籍基本信息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唯一长篇小说,1847年首次出版(最初以男性笔名“埃利斯·贝尔”发表),与姐姐夏洛蒂的《简·爱》并称为19世纪英国文学的“双璧”。全书以英国约克郡荒凉的旷野为背景,围绕“呼啸山庄”与...

《回天》:当时间拧成莫比乌斯环,我读懂了“选择”最温柔的“后悔药” | 爱阅读

《回天》:当时间拧成莫比乌斯环,我读懂了“选择”最温柔的“后悔药” 一、书籍基本信息:时间循环的“人生实验场”,2024年现象级心理悬疑神作 《回天》是90后作家“时叙”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中信出版社“时间哲学”系列推出。封面设计极具哲学感——深灰色钟表盘上,两根指针反向缠绕(一根指向“...

《基督山伯爵》:在仇恨与宽恕的烈焰中,我们读懂“人性”的重量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在仇恨与宽恕的烈焰中,我们读懂“人性”的重量 一、书籍基本信息:通俗文学的“史诗级巅峰”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文学巨匠大仲马(Alexandre Dumaspère)的长篇复仇小说代表作,1844-1846年连载于巴黎《辩论报》,单行本出版后横扫欧洲,全球销量超5亿册,被《纽约...

《基业长青》:翻开这本“企业长寿秘籍”,我看到了穿越周期的生存法则 | 爱阅读

《基业长青》:翻开这本“企业长寿秘籍”,我看到了穿越周期的生存法则 一、书籍基本信息:用6年光阴,解剖“活100年”的商业密码 《基业长青》是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与杰里·波拉斯耗时6年完成的经典研究著作,出版于1994年。两位作者筛选了18对“卓越企业”与“优秀企业”(前者在更长周期内保持市场...

《既要成功,也要成仁》:在追逐世俗成就的路上,如何守住内心的光 | 爱阅读

《既要成功,也要成仁》:在追逐世俗成就的路上,如何守住内心的光 最近翻完这本被朋友塞进背包的“职场解药”,合上书页时,窗外的晚霞正把写字楼玻璃染成蜜色——忽然想起书里的一句话:“我们总以为成功是爬到山顶,却忘了山路上脚下的花。”这大概就是它最戳我的地方:不否定“成功”的世俗意义,却温柔提醒我们...

《走到人生边上》:一场“与生命对话”的温柔旅程,教会我们如何“优雅地老去” | 爱阅读

《走到人生边上》:一场“与生命对话”的温柔旅程,教会我们如何“优雅地老去”​​ 一、书籍基本信息:杨绛先生的“生命备忘录”,写给所有“走在人生边上”的人 《走到人生边上》是杨绛先生96岁高龄时创作的散文集(2007年出版),收录了她对生命、死亡、命运、亲情的终极思考。全书约15万字,没有宏大的...

《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新译本)》:在废墟中打捞文明的微光 | 爱阅读

《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新译本)》:在废墟中打捞文明的微光   一、书籍基本信息:流亡者的时代墓志铭 1942年,巴西佩特罗波利斯的山林间,61岁的茨威格在打字机前敲下最后一个句号。这部耗时三年、以“欧洲人”自居的犹太作家,用德语写就的回忆录《昨日的世界》,在流亡生涯的终点,为消逝的黄...

《重商主义制度及其历史意义》:当19世纪德国学派撞上21世纪“逆全球化” | 爱阅读

《重商主义制度及其历史意义》:当19世纪德国学派撞上21世纪“逆全球化”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反潮流”的经济学小册子 《重商主义制度及其历史意义》是德国新历史学派领军人物古斯塔夫·冯·施穆勒的代表作,2023年由东方出版中心推出中文译注本。这本184页的精装小书,像一把“经济学考古铲”...

《重遇未知的自己》:从“看懂自己”到“活好自己”,把心灵成长变成日常 | 爱阅读

《重遇未知的自己》:从“看懂自己”到“活好自己”,把心灵成长变成日常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是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系列的进阶之作,2011年由华夏出版社出版,中文版约256页,封面设计延续了系列的“疗愈质感”——浅青色底面上印着“双手捧心”的线条图案,旁边配着一行小字“在最深的黑暗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