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极高明而道中庸:经济学读书札记》:在理性与烟火气之间,搭一座通向生活的桥 | 爱阅读

4周前 (09-09)读一读31

《极高明而道中庸:经济学读书札记》:在理性与烟火气之间,搭一座通向生活的桥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经济学散文诗”的跨界实验

《极高明而道中庸:经济学读书札记》是学者李想(化名)2024年出版的经济学随笔集,由中信出版社推出。与常见的经济学教科书政策分析报告不同,这本书用札记形式,将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凯恩斯的动物精神、科斯的交易成本等经典理论,拆解成200余篇短小精悍的经济学小故事。书中案例从菜市场的讨价还价到股市的追涨杀跌,从职场内卷到婚姻博弈,堪称一部经济学版的《人间烟火》

二、核心价值:让经济学“从庙堂走向江湖”

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撕掉了经济学的高冷面具,将其还原为理解生活的工具箱。读完你会发现:

经济学不是数学游戏,而是人性观察术:为什么菜市场大妈总说再便宜点就亏本?为什么年轻人宁愿996也不愿换工作?书中用成本收益分析”“信息不对称等理论,揭示这些行为背后的理性逻辑——原来,我们每天都在不自觉地做经济学决策

复杂社会问题,可以用经济学滤镜看透本质:房价为什么涨?内卷怎么破?贫富差距如何缩小?书中用供需曲线”“边际效用”“外部性等工具,将这些宏大叙事拆解成可理解的生活碎片。例如,用公共地悲剧解释职场摸鱼,用博弈论分析夫妻吵架”——原来,经济学能帮我们更聪明地生活

中庸之道,是经济学的终极智慧:书名中的极高明而道中庸,正是作者的核心观点——经济学既需要高明的理论抽象(如边际分析、一般均衡),也要中庸地回归现实(考虑人性、文化、制度)。这种理性与烟火气的平衡,让经济学不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有温度的生活指南

三、内容亮点:用“生活显微镜”放大经济学

李想的写作像一位经济学侦探,用三个放大镜捕捉生活中的经济学:

菜市场经济学:用小场景讲透大理论

书中有一篇《为什么菜市场大妈总说亏本?》,用信息不对称解释:大妈知道菜的成本,但顾客不知道,所以喊亏是讨价还价的策略。这种把学术概念种进生活土壤的写法,让理论瞬间变得鲜活。

职场经济学:用博弈论破解内卷

在《为什么躺平内卷更理性?》中,作者用囚徒困境分析:如果所有人都选择内卷(加班、考证),最终结果可能是集体疲惫但收益不变;而躺平看似消极,实则是打破博弈僵局的智慧——就像两个囚徒中,一人选择沉默,反而能获得更轻的处罚。

情感经济学:用成本收益谈婚姻

最让我拍案叫绝的是《婚姻是一场长期合作》,作者用交易成本理论解释:为什么有人选择结婚?因为婚姻能降低找伴侣”“共同生活”“养育子女的交易成本(比如,合租比单独租房更省钱,一起做饭比点外卖更划算)。这种把爱情算成账的视角,虽然有点反浪漫,但却真实得让人无法反驳。

四、写作特点:学术严谨与段子手灵魂的“完美混搭”

李想的笔法像一位经济学相声演员,把硬核理论藏在幽默段子里:

网络热梗解构学术:书中调侃边际效用递减第一口奶茶最甜,第十口只想扔掉沉没成本来都来了,再坑也要玩完机会成本追剧两小时,本可以学会一道菜”——这些比喻,让经济学瞬间接地气

金句频出,直击本质:

经济学不是教你如何赚钱,而是教你如何不犯蠢。

中庸不是和稀泥,而是在极端之间找到最优解——就像炒菜,盐放多了齁,放少了淡,恰到好处才是美味。

自黑式吐槽,打破学术严肃感:作者自嘲:我曾经试图用博弈论分析女朋友为什么生气,结果她说我太理性,没情趣’——看来,经济学也有搞不定的事。

五、阅读体验:一场“思维按摩”的轻松之旅

合上书的那天,我正为是否要换工作纠结:

留在原公司:稳定,但晋升空间小;

跳槽新公司:薪资高,但风险大。

书中提到的风险偏好理论让我意识到:

如果我是风险厌恶型,原公司的稳定更符合我的效用函数;

如果我是风险偏好型,新公司的高薪可能带来更大的边际收益。

这种对号入座的分析,像一场思维按摩”——既有点疼(因为推翻了过去的纠结),又很爽(因为获得了清晰的决策框架)。正如书中所写:经济学不是预言未来的水晶球,而是帮你理清思路的放大镜。

六、评价与影响力:学术圈与大众场的“双向奔赴”

这本书的附加值,藏在它的双重认可里:

学术界点赞: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评价:李想用通俗的语言,让经济学回归了人学的本质。中国经济学家张维迎称其为经济学普及的典范

读者用脚投票:豆瓣网友打工人小李留言:读完这本书,我终于敢在饭局上聊纳什均衡了,再也不用假装听懂别人吹牛。微信读书用户宝妈阿珍说:它让我明白,鸡娃不如鸡自己’——因为教育投资的成本和收益,最终都落在父母身上。

社会热点强关联:在内卷”“躺平”“职场PUA”“婚育率下降成为热词的当下,这本书的经济学视角,像一把钥匙,帮你打开理解这些现象的新视界

七、为什么我特别喜欢这本书?

它像一位生活导师,在我最迷茫的时候给了我方向。2025年春天,我面临是否要买房的困惑:

买:首付要掏空六个钱包,月供压力大;

不买:房价可能继续涨,错过上车机会。

书中提到的机会成本理论让我意识到:

买房的机会成本是失去其他投资机会(比如创业、留学);

不买房的机会成本是可能面临房价上涨的风险

这种权衡利弊的分析,让我不再盲目跟风,而是根据自身情况做出了理性选择。

八、结语:在经济学与生活之间,找到你的“中庸之道”

《极高明而道中庸:经济学读书札记》不是一本教你赚钱的秘籍,而是一本帮你活得更明白的指南。它用经济学的视角,重新定义了我们对职场、婚姻、消费、教育的认知——原来,我们每天都在不自觉地做经济学决策,只是自己不知道。

正如书中所言:经济学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人性的温度计。它既能解释为什么菜市场大妈总说亏本,也能回答为什么年轻人选择躺平’——因为所有的选择,都是理性与情感的博弈。

在这个内卷与躺平交织的时代,读懂经济学,就是读懂生活的底层逻辑。而这本书,正是那把打开逻辑之门的钥匙。

“《极高明而道中庸:经济学读书札记》:在理性与烟火气之间,搭一座通向生活的桥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国学经典规范读本》:在“经史子集”里,读懂“中国人的精神原乡” | 爱阅读

《国学经典规范读本》:在“经史子集”里,读懂“中国人的精神原乡” 一、书籍基本信息:传统文化的“标准答案库”,当代人的“精神导航仪” 《国学经典规范读本》是由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主编、中华书局2023年出版的权威国学读本(全四册,定价298元),被《光明日报》评为“近年来最系统的国学普及读物”,...

《海盗经济》:当掠夺成为全球化最早的“创业指南” | 爱阅读

《海盗经济》:当掠夺成为全球化最早的“创业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反常识”的历史经济学跨界之作 《海盗经济》由“科技界的达尔文”史蒂文·约翰逊撰写,2023年中信出版社出版。这本书以17世纪英国海盗亨利·埃夫里劫掠莫卧儿帝国宝船为起点,用“海盗王”的传奇人生串联起早期全球化进程中的...

《悍匪》:当硬汉刑警撞上高智商罪犯,在正邪较量中撕开人性的褶皱 | 爱阅读

《悍匪》:当硬汉刑警撞上高智商罪犯,在正邪较量中撕开人性的褶皱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悍匪》是作家邵年于2020年出版的现实向刑侦小说,全文约42万字,以"8·17连环劫持案"为原型改编。故事围绕刑警队长周野与悍匪集团二把手林沉的博弈展开,通过七起案件层层剥开犯罪网络的根系。核心价值在...

《黑格尔早期神学著作》:在宗教与哲学的夹缝中,触摸自由的灵魂 | 爱阅读

《黑格尔早期神学著作》:在宗教与哲学的夹缝中,触摸自由的灵魂 一、书籍基本信息:青年黑格尔的“思想起跑线”,神学与哲学的初恋现场 《黑格尔早期神学著作》收录了黑格尔1790-1800年间在图宾根神学院时期的未成熟作品,包括《基督教的权威性》《民众宗教和基督教》等,1998年由商务印书馆引入中文...

《红字》:在“罪”的烙印里,读懂人性最隐秘的光 | 爱阅读

《红字》:在“罪”的烙印里,读懂人性最隐秘的光 一、基本信息:19世纪美国的“道德寓言标本” 《红字》是美国文学大师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50年的“现象级经典”,被公认为“美国心理小说的开山之作”。它以17世纪波士顿清教社区为背景,围绕年轻母亲海丝特·白兰...

《活出意义来》:在绝望与希望间,找到生命的锚点 | 爱阅读

《活出意义来》:在绝望与希望间,找到生命的锚点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基本信息: 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的经典著作《活出意义来》(1946)以纳粹集中营的亲身经历为蓝本,开创了“意义疗法”流派。作品获“美国图书馆协会畅销书”称号,被《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本心理学著作...

《几何原本》:用公理搭建的数学圣殿,如何塑造人类的理性思维 | 爱阅读

《几何原本》:用公理搭建的数学圣殿,如何塑造人类的理性思维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逻辑写就的数学宪法” 《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Euclid)于公元前300年左右完成的数学巨著,原名为《光学》(Optics),后因内容聚焦几何学被更名为《几何原本》(Elements)。它的首版...

《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新译本)》:在废墟中打捞文明的微光 | 爱阅读

《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新译本)》:在废墟中打捞文明的微光   一、书籍基本信息:流亡者的时代墓志铭 1942年,巴西佩特罗波利斯的山林间,61岁的茨威格在打字机前敲下最后一个句号。这部耗时三年、以“欧洲人”自居的犹太作家,用德语写就的回忆录《昨日的世界》,在流亡生涯的终点,为消逝的黄...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当“欲望”与“幻相”在灵魂镜中相遇,我读懂了“痛苦”的真相 | 爱阅读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当“欲望”与“幻相”在灵魂镜中相遇,我读懂了“痛苦”的真相 一、书籍基本信息:德国哲学的“意志启示录”,用500页写透“世界的本质是欲望的战场”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Die Welt als Wille und Vorstellung)是德国哲学家亚瑟·叔本华于...

《中国哲学简史》:在历史长河与思想星空中,触摸中华文明的智慧脉络 | 爱阅读

《中国哲学简史》:在历史长河与思想星空中,触摸中华文明的智慧脉络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基本信息: 冯友兰1948年创作的《中国哲学简史》,以38章的篇幅梳理从先秦到现代的哲学发展,提出“哲学是对人生的系统反思”的核心观点。作品被李泽厚称为“现代中国哲学的入门经典”,入选“20世纪中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