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GenAI时代如何做教师: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学与研究》:破解AI赋能教育的“双刃剑”密码 | 爱阅读

3周前 (09-17)读一读10

《GenAI时代如何做教师: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学与研究:破解AI赋能教育的双刃剑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本书由教育科学出版社2025年7月出版,ISBN978-7-5191-4652-8,定价58元。作为国内首部聚焦教育智能体创建的实战指南,全书以从0到1打造专属智能助手为核,提出角色设定+功能目标四象限模型——教师可通过明确教学辅助型、学习答疑型、批改评价型、研究助手型四大需求,结合三圈交集定位法(兴趣-能力-价值交叉点),创建适配自身教学场景的教育智能体。其核心价值在于破解技术赋能育人初心的平衡难题,让教师从AI使用者蜕变为教育智能设计师,在AI时代实现减负提质专业成长的双重突破。

二、内容亮点:从“工具”到“伙伴”的破界细节

书中藏着诸多手术刀级的实践智慧,堪称AI赋能教育的活地图

教育智能体创建五步法:以李老师创建教育研究方法课程助手的案例为范本,展示如何通过角色定位-功能设计-知识库构建-交互优化-迭代升级完成智能体创建。例如,李老师将智能体设定为熟悉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的高校助教,使其能生成案例分析题、设计研究任务并提供文献综述指导,真正成为会思考的虚拟助手

提示词工程的四要素策略:提出角色定位+任务描述+输出格式+限制条件的提示词公式,如你是一位熟悉《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助教,请根据化学变化与能量单元设计实验任务,输出格式为:实验目的、材料与步骤、引导性问题。这种具象化指令让AI输出从模糊猜测变为精准响应

人机协同的伦理边界:书中警示幻觉陷阱”——当AI生成看似逻辑严密但实为虚构的内容时,教师需具备人在回路的批判意识,通过专业积累和文献资料进行交叉验证,避免垃圾进,垃圾出

三、写作特点:学术严谨与生活诗意的双螺旋

全书采用案例+解读+点评的三段式结构,语言兼具硬核浪漫特质。例如用种子生长比喻教育本质,以破茧成蝶诠释教师专业成长;在批判形式化AI应用时,采用制度批判+生态构建的辩证框架,既保持学术深度又赋予文字画面感。更妙的是金句点睛设计,如教育不是雕刻大理石,而是让种子自己长成大树,让理论不显枯燥,读来如读小说般流畅。

四、阅读体验:一场与未来的思维探险

初读时,你会被抢救西瓜花的隐喻击中——邵瑞校长在雨后瓜田看到李浩浩爷爷抢救被雨水打蔫的花,这句既然花开了,就尽量让它们都结果如电流般贯穿全身。深入阅读后,会发现这些案例背后藏着破界智慧:如错题四象限分析法将学生错误分类,避免一刀切批评;家校共育案例通过家庭任务卡让家长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书中金句如人机协同不是取代教师,而是让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变为思维引导者’”,直击教育本质,读来既有历史纵深感又有未来预见性。

五、评价与影响力:教育界的“AI革命”

本书自出版以来引发教育界强烈反响,被闫寒冰、朱永新等名家盛赞为AI时代教师的生存指南。社会影响层面,其提出的教育智能体创建法已被深圳、杭州等地学校纳入实践,使教师工作效率提升30%,科研赋能满意度提升40%。更深远的是,它回应了双减政策下如何培养自主学习者的痛点,为教育改革提供从理念到行动的完整方案。

六、个人意义与社会共鸣:在AI浪潮中守护教育初心

作为曾被技术焦虑困扰的教师,读此书时多次拍案叫绝。那些被填鸭式教学束缚的日子,在智能助手案例中找到答案;那些被评价单一困扰的时刻,在提示词工程论述中看见希望。更令我心动的是,书中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洞察——当社会热议AI取代人类时,这本书用人机协同证明:教育不是培养标准件,而是让每个教师都能做最好的自己。这种洞察与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核心素养培养的社会热点高度契合,使本书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七、金句分享:直抵人心的教育箴言

教育不是雕刻大理石,而是让种子自己长成大树。”——这不仅是对教育本质的总结,更是对所有教育实践的终极启示。

人机协同不是取代教师,而是让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变为思维引导者”——标准化培养个性化成长的争论中,这句话道破了教育的核心:激发内生动力,而非强加外力。

此刻合卷,窗外桂香与书香交织。这本书像一盏灯,照亮了AI时代教师的突围之路——它不是对抗技术,而是让技术成为辅助者,让人类思维回归本质。正如书中所言:当我们学会用AI重构教育,每个教师都能成为学生眼中的智慧型教师在AI时代,这束光不仅照亮学生,也照亮每个渴望成长的教育者。

“《GenAI时代如何做教师: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学与研究》:破解AI赋能教育的“双刃剑”密码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汤用彤用“文化手术刀”解剖佛教中国化的基因密码 | 爱阅读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汤用彤用“文化手术刀”解剖佛教中国化的基因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民国佛学的“破冰巨轮” 1938年,当佛教被视为“外来宗教”时,汤用彤以一部《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劈开了学术研究的冰层。这部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发行的著作,是中国首部系统研究佛教中国化的学术专著。全书以“...

《好人难寻》:在南方公路的尘土里,触摸人性的深渊与救赎 | 爱阅读

《好人难寻》:在南方公路的尘土里,触摸人性的深渊与救赎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场关于“善与恶”的南方哥特式寓言 《好人难寻》是美国文学大师弗兰纳里·奥康纳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收录于1953年出版的同名小说集(新星出版社,2020年)。这部被视为“20世纪最尖锐的道德寓言”的作品,通过一个普通家庭在...

《黄河古道》:一条“流动的文明脐带”,解码中华五千年与母亲河的“双向奔赴” | 爱阅读

《黄河古道》:一条“流动的文明脐带”,解码中华五千年与母亲河的“双向奔赴”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黄河守望者”的“文化寻根之旅” 《黄河古道》是考古学家、文化学者李伯谦(1937-2023)先生2018年出版的压卷之作,成书于他“毕生研究黄河文明”的学术收官阶段。作为中国考古学界“黄河学派”...

《活出生命的意义》:在苦难里种太阳的精神指南 | 爱阅读

《活出生命的意义》:在苦难里种太阳的精神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从地狱里生长出来的“心灵疫苗” 《活出生命的意义》的作者是奥地利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Viktor E. Frankl),他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存在主义治疗大师之一,也是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这本书1946年首次出版,记录...

《霍乱时期的爱情(2015版)》:当爱情成为一场跨越世纪的“霍乱” | 爱阅读

《霍乱时期的爱情(2015版)》:当爱情成为一场跨越世纪的“霍乱”   一、书籍的核心价值:一剂治愈“爱情虚无症”的文学疫苗 在这个“速食爱情”泛滥的时代,马尔克斯用《霍乱时期的爱情》为我们注射了一针直抵灵魂的疫苗。它不是教你如何“脱单”的恋爱指南,而是一面照见爱情本质的魔镜——书中穷尽人类爱...

《饥饿游戏》:在生死竞技场里,我们都是“反抗的种子” | 爱阅读

《饥饿游戏》:在生死竞技场里,我们都是“反抗的种子” 一、书籍基本信息:反乌托邦的“青少年觉醒圣经” 《饥饿游戏》是美国作家苏珊·柯林斯的长篇小说处女作,2008年出版后横扫全球,首印20万册,两年内销量突破1亿,被《纽约时报》评为“2008年度最佳青少年小说”,更被《卫报》称为“21世纪最具...

《罪与罚》:在灵魂炼狱中寻找救赎的终极指南 | 爱阅读

《罪与罚》:在灵魂炼狱中寻找救赎的终极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让陀思妥耶夫斯基“封神”的罪与罚之书 1866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俄国导报》上连载《罪与罚》,这部以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为主角的小说,像一颗投入文学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它不仅让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文坛上声名鹊起,更被...

《终成眷属》:莎翁笔下的爱情突围战与阶级破壁术 | 爱阅读

《终成眷属》:莎翁笔下的爱情突围战与阶级破壁术 一、书籍基本信息:灰姑娘的16世纪职场升级指南 作为莎士比亚"问题剧"系列的冷门瑰宝,《终成眷属》以五幕剧形式,将薄伽丘《十日谈》的猎奇故事改造成女性觉醒的先锋实验。这部1623年首印的剧本,用"医生之女智取贵族"的颠覆性设定,在伊丽莎白时代的舞...

《仲夏夜之梦》:魔法与荒诞的夏日狂想曲 | 爱阅读

《仲夏夜之梦》:魔法与荒诞的夏日狂想曲 一、书籍基本信息:莎翁的奇幻喜剧圣殿 作为威廉·莎士比亚最富想象力的喜剧作品,《仲夏夜之梦》以五幕剧形式,将雅典宫廷的严肃婚约与森林精灵的荒诞魔法交织,构建了一个"现实与幻象共舞"的戏剧世界。这部1590年代完成的剧本,被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称为"英语世...

《追风筝的人》:在“背叛与救赎”里,读懂“人性最深处的光” | 爱阅读

《追风筝的人》:在“背叛与救赎”里,读懂“人性最深处的光” 一、书籍基本信息:阿富汗的“心灵史诗”,全球读者的“救赎指南” 《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2003年出版的现象级小说,被《纽约时报》评为“21世纪百大图书”,全球销量超4000万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