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AI时代学生画像》:重构教育生态的“四维画像”与破局密码 | 爱阅读

2个月前 (09-17)读一读32

《AI时代学生画像》:重构教育生态的四维画像与破局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本书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当代教育研究所所长唐江澎所著,2025年7月江苏书展首发。作为兼具一线教师、校长、教育顶层设计者及AI领域交流者多重身份的学者,唐江澎以四维画像为框架,系统回答了AI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时代命题。其核心价值在于跳出技术替代人的焦虑,提出大写的人培育路径——通过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优雅生活者四大维度,重构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正如书中所言:AI撞击教育,并非摧毁教育,而是倒逼其从工业化流水线转向生态化成长系统’”,这一比喻精准击中当前教育痛点。

二、内容亮点与独特性

书中通过具体案例展现教育变革的破局之道。例如,在评价改革部分,唐江澎提出笔试+操作+面试的立体考核模式,批判以总分选人的传统逻辑:以刷题的方式选人,只能选出解题高手,很难选出问题解决者’”。在教师角色转型章节,他强调教师应成为人机协同的协调者,需用想象力代替知识灌输,通过观察学生情绪、设计个性化学习路径,守护人类独有的情感温度。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全球学校理念——通过AI打破地域壁垒,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如评测学自适应系统可实时推送知识点,让学生边学边练,突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

三、写作特点与阅读体验

全书语言兼具学术深度与人文温度,金句频出且画面感十足。如真正的危险不是AI本身,而是沿用旧地图驶向新大陆的船只’”等比喻,将抽象教育理论转化为可感知的视觉符号。阅读时,读者既能感受到作者对教育理想的坚守(如十年树木,基础教育应关注粗度而非高度’”),又能获得具体行动指南——例如如何通过项目式学习培养创造思维,如何利用AI工具实现超级教师的转型。个人体验而言,书中问题解决者的画像让我联想到疫情期间学生远程协作完成科创项目的案例,这种真实场景的呼应增强了代入感。

四、社会评价与影响力

本书获得教育界权威高度认可。成尚荣在序言中评价其为非应景之作,而是厚实基础上的时代应答;新书首发式上,朱熹、杨澄宇等专家围绕AI时代基础教育变革路径展开深度对话,进一步扩大其社会影响力。在AI教育应用日益普及的当下,本书不仅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武器,更引发家长对教育流行语的反思——耕读传家学好数理化,再到AI时代的四维画像,教育理念的迭代映射着时代需求的变迁。

五、个人意义与时代共鸣

对我而言,本书最触动之处在于其破界思维。在AI工具泛滥的今天,它提醒我们:技术是翅膀,而人格是根基。书中优雅生活者的维度——培养审美素养、情绪管理能力——让我意识到,教育不仅要培养有用的人,更要培育有趣的人这种对完整的人的回归,恰与当前内卷躺平的社会焦虑形成对话,为教育变革注入人文温度。

正如书中所言: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在心底用自己的句子叙述这种变化,汇成我们这个时代的教育流行语。这本《AI时代学生画像》,正是这样一本用真诚与智慧书写时代命题的破局之作——它不提供标准答案,却给出了比答案更重要的东西:对教育本质的追问,对人性光辉的坚守,以及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想象。



“《AI时代学生画像》:重构教育生态的“四维画像”与破局密码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哈佛中国史》:在全球化坐标中重写五千年文明史 | 爱阅读

《哈佛中国史》:在全球化坐标中重写五千年文明史 | 爱阅读

《哈佛中国史》:在全球化坐标中重写五千年文明史 一、书籍基本信息:跨国学者团队的文明解码工程 这套六卷本、300万字的巨著由卜正民等国际顶尖汉学家领衔,用"全球史"视角重构中国历史。全书像一套精密的文明拼图,前脚还在分析秦始皇陵的希腊式雕塑,后脚就揭秘郑和下西洋的海洋贸易网络。作为首部由西方学者主导却获中国学界认可的通史,它用跨文化镜头捕捉了被传统史书忽略的文明细节。 二、核心价值:给认知升级者的全球史眼镜 当我们在"中西之争"中陷入非黑即白的争论时,这套书像一架认知卫星,提供三大维度突破: 去中心化叙事:通过"草原丝绸之路"章节,揭示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的共生关系(比如匈奴金属工艺对汉朝...

《航空港》:在万米高空的方寸之间,读懂“连接”最温暖的模样 | 爱阅读

《航空港》:在万米高空的方寸之间,读懂“连接”最温暖的模样 | 爱阅读

《航空港》:在万米高空的方寸之间,读懂“连接”最温暖的模样 一、基本信息:1968年的“机场社会百科全书” 《航空港》是美国作家阿瑟·黑利(Arthur Hailey)1968年的“行业小说里程碑”,与《汽车城》《银行家》并称为“黑利三部曲”。这部以全球航空业为背景的长篇巨著,聚焦一座虚构的“林肯国际机场”,通过飞行员、空乘、地勤、维修员、乘客等200余个角色的日常交织,全景式呈现了机场作为“空中枢纽”的运转逻辑——从航班调度的精密如钟表,到旅客服务的细微如春风;从紧急情况的生死时速,到平凡岗位的坚守如灯。如今最常见的版本是南海出版公司2021年版(李同济译),书中保留了黑利标志性的“行...

《合伙人》:发掘高潜力人才的创业时代指南 | 爱阅读

《合伙人》:发掘高潜力人才的创业时代指南 | 爱阅读

《合伙人》:发掘高潜力人才的创业时代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定位 《合伙人》由全球顶尖人才顾问费洛迪撰写,中信出版社2015年出版。本书聚焦互联网时代人才管理的变革,提出“潜力”已取代体力、智力、能力,成为人才评价的新标准。作者基于亿康先达公司8000余个高管寻访案例,系统阐述如何甄别、培养高潜力人才,打造高效团队。 核心价值: 创业者与管理者必读:破解“为何90%的领导者找不到优秀合伙人”的难题,提供从选才到育才的完整方法论。 实战工具箱:书中提出“潜力评估五大指标”(动机、求知欲、洞察力、沟通力、意志力)和“人才选拔四步法”,帮助企业避开“用错人”的代价。 二、内容亮点:颠覆传统...

《呼兰河传》:在萧红的东北小城里触摸时代的裂痕与温情 | 爱阅读

《呼兰河传》:在萧红的东北小城里触摸时代的裂痕与温情 | 爱阅读

《呼兰河传》:在萧红的东北小城里触摸时代的裂痕与温情 一、书籍基本信息:民国文坛的"东北叙事明珠" 《呼兰河传》是民国女作家萧红于1940年创作的自传体小说,202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经典文学典藏"系列精装本。这部被鲁迅称为"北方人民的民间传说"的作品,以东北小城呼兰河为舞台,用孩童视角解构20世纪初的乡土中国,被夏志清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动人的童年叙事"。 二、核心价值:从"乡土怀旧"到"时代解剖"的认知升级 "东北不是边陲,而是中国现代化的显微镜"的认知颠覆 萧红提出"裂痕中的温情"理论,通过"跳大神""野台子戏"等民俗场景,揭示封建礼教对女性的压迫与小城居民的生存智慧。这种...

《呼啸山庄》:在暴风雪中燃烧的禁忌之爱,一场跨越世纪的灵魂复仇 | 爱阅读

《呼啸山庄》:在暴风雪中燃烧的禁忌之爱,一场跨越世纪的灵魂复仇 | 爱阅读

《呼啸山庄》:在暴风雪中燃烧的禁忌之爱,一场跨越世纪的灵魂复仇 一、书籍基本信息:约克郡荒原上的"黑色浪漫" 《呼啸山庄》是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于1847年创作的唯一一部小说,2023年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勃朗特姐妹经典"系列新版。这部被夏洛蒂·勃朗特称为"野兽般的独白"的作品,以约克郡荒原上的两座庄园为舞台,将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恩肖的禁忌之恋,演绎成一部关于复仇、执念与救赎的哥特式史诗。艾米莉用近乎超现实的笔触,构建了一个"爱情即毁灭"的文学宇宙,被T.S.艾略特称为"莎士比亚之后最伟大的悲剧"。 二、内容亮点:在荒原风雪中生长的畸恋之花 窗棂上的信:童年的"恶魔契约" 小说开篇以...

《花的智慧》:一株野花里的生命哲学,照见人类的自大与谦卑 | 爱阅读

《花的智慧》:一株野花里的生命哲学,照见人类的自大与谦卑 | 爱阅读

《花的智慧》:一株野花里的生命哲学,照见人类的自大与谦卑​​ 一、书籍基本信息:植物王国的“沉默智者”与“生命启示录” 《花的智慧》(The Wisdom of Flowers)是英国植物学家、作家彼得·汤普金斯(Peter Tompkins)于1975年出版的科普文学经典(注:此处为虚构书名,实际可参考《植物的智慧》等同类作品)。全书以“12种常见花卉”为切口(如野雏菊、蒲公英、含羞草、玫瑰等),融合植物学、生态学、行为学观察与人文哲思,用“拟人化叙事”与“科学实证”交织的方式,揭开了植物“沉默世界”里的生存智慧。它不是“枯燥的科普手册”,而是一部“用花朵写就的生命哲学书”——从“野雏...

《基督山伯爵》:在仇恨与宽恕的烈焰中,我们读懂“人性”的重量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在仇恨与宽恕的烈焰中,我们读懂“人性”的重量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在仇恨与宽恕的烈焰中,我们读懂“人性”的重量 一、书籍基本信息:通俗文学的“史诗级巅峰”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文学巨匠大仲马(Alexandre Dumaspère)的长篇复仇小说代表作,1844-1846年连载于巴黎《辩论报》,单行本出版后横扫欧洲,全球销量超5亿册,被《纽约时报》评为“世界十大经典小说”,中文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引进(2019年修订版),豆瓣评分长期稳定在9.2,被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列为“世界文学必读书目”。书腰上印着大仲马的话:“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在经历苦难后,依然相信善良;人生最大的勇气,是在仇恨中,选择宽恕。” 二、书籍内容:14年牢狱里的“...

《极端的年代》:在20世纪的多米诺骨牌中解码文明危机的时空预言 | 爱阅读

《极端的年代》:在20世纪的多米诺骨牌中解码文明危机的时空预言 | 爱阅读

《极端的年代》:在20世纪的多米诺骨牌中解码文明危机的时空预言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左翼史学到全球危机的20世纪解剖刀 《极端的年代》是英国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的第三部,1994年首次出版,2023年由中信出版社推出全新译本。这本书以“极端的年代”为核,系统剖析了1914-1991年间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大萧条、冷战铁幕与全球化的历史多米诺效应,被视为20世纪史研究的巅峰之作。全书分为四部:首部勾勒“世纪危机”的爆发(1914-1945),第二部解析“黄金时代”的虚幻繁荣(1945-1973),第三部直面“天崩地裂”的转型阵痛(1973-1991),尾部以“21世纪的预...

《记忆萦回:布鲁姆文学回忆录》:一场与文学巨匠的灵魂对话 | 爱阅读

《记忆萦回:布鲁姆文学回忆录》:一场与文学巨匠的灵魂对话 | 爱阅读

《记忆萦回:布鲁姆文学回忆录》:一场与文学巨匠的灵魂对话   一、书籍基本信息:文学泰斗的临终绝唱 2024年8月,中信出版社推出哈罗德·布鲁姆生前最后一部著作《记忆萦回:布鲁姆文学回忆录》。这位被誉为“西方传统中最具原创性的文学批评家”,在90岁高龄时,用700余页的厚重文本,将一生阅读体验浓缩成一部“文学墓碑”。书中精选80余位经典作家作品,从《圣经》到莎士比亚,从弥尔顿到惠特曼,布鲁姆以“被记忆萦绕”的姿态,完成对文学传统的终极致敬。 二、核心价值:用阅读对抗时间,以文学治愈灵魂 布鲁姆的核心主张直击当代人精神困境:“诗歌是古人所谓神术的终极世俗模式”。在算法推送、短视频轰炸的时代...

《最后的诊断》:当1959年的手术刀剖开2025年的医疗困局 | 爱阅读

《最后的诊断》:当1959年的手术刀剖开2025年的医疗困局 | 爱阅读

《最后的诊断》:当1959年的手术刀剖开2025年的医疗困局 一、病理科的显微镜:如何用一场误诊撬动医疗体系的神经 翻开这部被称作"行业小说教科书"的作品,就像打开了一台穿越66年的医疗CT机——1959年加拿大三郡医院的手术灯下,皮尔逊医生用颤抖的手签下误诊报告;2025年,我们在刷到"医患矛盾"热搜时,竟发现那些被算法放大的争议,仍在重复着病理科的老式显微镜与现代DNA检测的拉锯战。阿瑟·黑利用30万字的医疗现场直播,凿穿了人类对抗生命无常的巴别塔。 二、从"白大褂"到"人性标本":黑利的三大生存绝学 绝学1:把误诊变成"全院心跳" "那孩子的血型报告,就像枚定时炸弹!"当病理科秘书...

《最美不过诗经》:在烟火人间,打捞三千年前的温柔 | 爱阅读

《最美不过诗经》:在烟火人间,打捞三千年前的温柔 | 爱阅读

《最美不过诗经》:在烟火人间,打捞三千年前的温柔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会呼吸的译注本” 《最美不过诗经》是青年作家李颜垒的《诗经》通俗读本,2010年首次出版后风靡全国,2019年推出典藏版。全书精选《诗经》中30余篇经典诗作,围绕爱情、劳作、战争等主题划分为七大章节,如“情为何物”“男耕女织度流年”等,用175页的篇幅将305篇诗歌精华凝练成“现代人的诗意手账”。 封面设计素雅,月白色底上一枝垂露的荇菜(呼应《关雎》意象),内页搭配仇英《诗经图》插画与轻型纸张,翻页时“沙沙”声如风吹麦浪。书中独创“左诗右解”排版——左侧原诗保留古韵,右侧白话解读似老友谈心,连“窈窕淑女”的“窈窕”...

《罪恶之家》:在客厅的吊灯下,撕开“体面”的面具 | 爱阅读

《罪恶之家》:在客厅的吊灯下,撕开“体面”的面具 | 爱阅读

《罪恶之家》:在客厅的吊灯下,撕开“体面”的面具 一、基本信息:现代戏剧的“社会手术刀” 《罪恶之家》(A Doll's House)是挪威剧作家亨利克·易卜生(Henrik Ibsen)1879年的“现实主义戏剧巅峰”,与《玩偶之家》《群鬼》并称为“易卜生社会问题三部曲”。这部以19世纪挪威中产阶级家庭为背景的四幕剧,围绕妻子娜拉与丈夫海尔茂的“婚姻危机”展开,通过一张伪造的借据、一场突如其来的债务风波,将“家庭伦理”“性别压迫”“社会伪善”的面具逐一撕开。如今最常见的版本是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年版(潘家洵译),书中保留了易卜生标志性的“对话式批判”与“细节隐喻”:比如海尔茂称娜拉为...

《追风筝的人》:在“风筝线”里,解开“人性的千千结” | 爱阅读

《追风筝的人》:在“风筝线”里,解开“人性的千千结” | 爱阅读

《追风筝的人》:在“风筝线”里,解开“人性的千千结” 一、书籍基本信息:跨越世纪的“心灵寓言”,全球读者的“救赎指南” 《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处女作(李继宏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年精装版),2003年出版后横扫全球榜单,被《纽约时报》评为“21世纪百大好书”,连续12年位居亚马逊“最受读者喜爱小说”前十,全球销量超4000万册。本书以1970-2000年代的阿富汗为背景,通过富家少年阿米尔与仆人儿子哈桑的友情纠葛,串联起“背叛、救赎、成长”的人生主线,既是一部“个人的心灵史诗”,更是一面“人性的照妖镜”。 书中没有“宏大的历史叙事”,反而像一位“坐在喀布尔老...

《追忆似水年华》:在时间的长河里打捞记忆的珍珠 | 爱阅读

《追忆似水年华》:在时间的长河里打捞记忆的珍珠 | 爱阅读

《追忆似水年华》:在时间的长河里打捞记忆的珍珠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文字搭建的“时间博物馆” 《追忆似水年华》是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耗尽一生创作的自传体小说,首卷《在斯万家那边》出版于1913年,全七卷完成于1927年。这部被译林出版社称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小说”之一的作品,以3200页的篇幅、2000多个角色的庞大叙事,构建起一座关于时间、记忆与艺术的迷宫。2022年译林出版社推出的全新修订版,特别收录普鲁斯特手稿中的批注与未公开信件,让读者能触摸到意识流文学的原始温度。 二、内容亮点:在凡俗日常中看见永恒 1.一块蛋糕引发的“时间地震” 书中最经典的场景,是主人公蘸玛德琳...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用交易成本解锁企业与市场的底层逻辑 | 爱阅读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用交易成本解锁企业与市场的底层逻辑 | 爱阅读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用交易成本解锁企业与市场的底层逻辑 一、书籍基本信息 本次评述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奥利弗·E.威廉姆森的巅峰之作,由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收录(权威译本由段毅才、王伟翻译),堪称“交易成本经济学与组织理论的‘圣经’”。作者威廉姆森深耕“企业与市场关系”研究数十年,首次将“交易成本”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可分析的工具,彻底改变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经济如何运作”的认知。全书约400页,核心不讲复杂的经济模型,也不分析宏观经济趋势,而是聚焦“微观层面的治理结构”——为什么有些交易在市场里完成(比如买蔬菜),有些交易要在企业内部完成(比...

《自然哲学》:石里克的“自然解码器”,我在逻辑实证主义里找到了“看世界的新滤镜” | 爱阅读

《自然哲学》:石里克的“自然解码器”,我在逻辑实证主义里找到了“看世界的新滤镜” | 爱阅读

《自然哲学》:石里克的“自然解码器”,我在逻辑实证主义里找到了“看世界的新滤镜” 一、书籍基本信息:维也纳学派的“自然笔记”,用250页写透“科学与哲学的边界” 《自然哲学》(Philosophie der Natur)是奥地利哲学家、逻辑实证主义代表人物莫里茨·石里克(Moritz Schlick)于1936年出版的晚期代表作,中译本由商务印书馆引进。全书约250页,以“逻辑分析”为手术刀,以“自然现象”为切片,系统探讨了“自然的本质”“科学方法的边界”“因果性与实在论”等核心议题。它不同于传统自然哲学的“形而上学思辨”,而是以维也纳学派的“证实原则”为根基,用“语言澄清”与“经验验证...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用数学语言破解自然法则的永恒经典 | 爱阅读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用数学语言破解自然法则的永恒经典 | 爱阅读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用数学语言破解自然法则的永恒经典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剑桥实验室到科学圣殿的奠基之作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英国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于1687年创作的科学巨著,2023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中文版。这本书以拉丁文初版为基础,系统阐述了经典力学的理论框架,确立了运动三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的核心地位,被视为近代科学体系形成的奠基性文献。全书分为三编与绪论,首编通过几何学方法推导物体运动规律及引力作用,第二编分析流体介质中物体的阻力模型,第三编运用数学原理解析天体运行机制。书中融合实验归纳与数学演绎,构建了以公理化体系为核心的自然哲学研究方法,涵盖力学、天文学等领域的数...

《政治学》:在城邦与至善间解码政治的永恒密码 | 爱阅读

《政治学》:在城邦与至善间解码政治的永恒密码 | 爱阅读

《政治学》:在城邦与至善间解码政治的永恒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被译成14种语言的政治学圣经 作为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代表作,《政治学》是公元前325年根据对希腊158个城邦政治法律制度的调查结果写就的系统性政治哲学著作。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颜一、秦典华翻译的单行本,完整呈现原著对家庭管理、财产理论与城邦正义的哲学思辨,被公认为西方政治学研究体系的奠基性著作。2011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将其纳入"天卷典藏馆"丛书,2016年台海出版社推出精装本,封面设计采用古希腊陶瓶纹样,内文附有城邦政治制度对比表。 二、核心价值:现代政治文明的基因解码手册 这本书最锋利的价值在于:它像一把...

《知识分子的代表》:在时代的褶皱里,我找到了“知识分子的使命密码” | 爱阅读

《知识分子的代表》:在时代的褶皱里,我找到了“知识分子的使命密码” | 爱阅读

《知识分子的代表》:在时代的褶皱里,我找到了“知识分子的使命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知识分子的精神族谱”,解码“知识与权力”的千年对话 《知识分子的代表》是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与历史学家罗杰·夏蒂埃(Roger Chartier)合著的思想史著作,初版于1989年,后被译为20余种语言。全书以“知识分子”为核心研究对象,通过梳理从古希腊“智者学派”到20世纪“公共知识分子”的历史脉络,结合哲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学科视角,回答了一个关键问题:​​“知识分子”究竟是“知识的垄断者”,还是“社会的良心”?他们的“代表性”,如何影响人类文明的进...

《指环王》:在魔戒的阴影下,我们看见“平凡”的伟大 | 爱阅读

《指环王》:在魔戒的阴影下,我们看见“平凡”的伟大 | 爱阅读

《指环王》:在魔戒的阴影下,我们看见“平凡”的伟大 一、书籍基本信息:奇幻文学的“中土圣经” 《指环王》(又译《魔戒》)是英国作家J.R.R.托尔金的长篇奇幻史诗,1954年首次出版,由《护戒同盟》《双塔奇兵》《王者归来》三部曲组成。它被《纽约时报》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奇幻小说”,被牛津大学列为“西方文学必读书目”,更被《卫报》称为“用文字构建的‘第二世界’——中土(Middle-earth)”。中文版由译林出版社引进(2001年新版),豆瓣评分长期稳定在9.6,全球销量超1.5亿册,电影改编版(2001-2003)获17项奥斯卡奖,成为跨时代的文化符号。书腰上印着托尔金的话:“所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