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竹帛〈五行〉与简帛研究》:简帛中的儒家密码与思想史的破译之旅 | 爱阅读

3周前 (09-17)读一读10

《竹帛〈五行〉与简帛研究》:简帛中的儒家密码与思想史的破译之旅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本书由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教授撰写,2009年首版于三联书店,2025年北大出版社推出增订本。作为简帛研究领域的里程碑著作,它以郭店楚简、马王堆帛书为核心史料,重构了从孔子到孟子的儒学思想谱系。其核心价值在于破解了思孟五行说的千年谜题——通过竹简《五行》与帛书《五行》的对比,揭示子思学派仁义礼智圣五德说的心性论演变脉络,证实了荀子所批判的五行实为思孟学派的道德哲学体系,而非阴阳五行术数。正如书中引用孟子金声玉振之喻: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将抽象思想具象化为礼乐交响的哲思图景。

二、内容亮点与学术突破

书中堪称学术侦探的细节比比皆是。例如,竹简本《五行》仅存经文而无帛书的部,经文以圣智为核心,将见而知之对应闻而知之对应,形成认知与德性的双重维度;而帛书《五行》新增部后,却将圣智替换为仁义,提出仁义,礼乐之所由生也的命题,暗示孟子后学对子思学说的伦理化改造。这种文本变异被形象地比作思想的化石化过程”——竹简如琥珀封存了先秦儒学的原生形态,帛书则如地层叠加了后世的诠释痕迹。更妙的是,陈来通过五行次序的微调(竹简为仁、义、礼、智、圣,帛书改为仁、智、礼、义、圣),揭示思孟学派从圣智中心仁义优先的理论转向,恰似用考古铲拨开历史尘埃,让千年前的思想辩论重见天日。

三、阅读体验与个人触动

初读此书,仿佛随陈来先生穿越楚地竹简的烟雨与马王堆帛书的幽光。当读到能进端,能充端,则为君子耳矣时,竟生出莫名的亲切感——这不就是《孟子》四端扩而充之的先声吗?书中对慎独概念的考辨更令我拍案:郭店简《五行》慎其独也与《大学》《中庸》的慎独形成跨时空呼应,让人顿悟早期儒家反求诸己的修行密码。这种发现带来的震撼,恰如庖丁解牛后提刀而立,为之四顾的畅然,又似《周易》穷则变,变则通的哲思在纸页间流转。更令人惊喜的是,书中对聪明圣智的辨析——从《尚书》睿作圣到竹简见而知之,智也;闻而知之,圣也,竟与当下AI时代数据智能价值智慧的争论形成奇妙互文,让人感叹古典智慧对现代问题的超前洞察。

四、社会评价与影响力

此书自问世以来,被李学勤、饶宗颐等学界泰斗奉为简帛研究的定海神针。国际儒联理事长陈来凭借此书,将出土文献与传世典籍熔于一炉,开创了思想史考古的新范式。其学术影响辐射至哈佛、剑桥等海外学府,成为研究中国哲学的必读文献。更值得关注的是,书中对仁义优先的论证,恰与当下德性优先于功利的社会思潮形成共振。正如书中所言:仁覆四海,义襄天下,在工具理性泛滥的今天,这种对道德本体的坚守,不正是对内卷”“躺平等时代症候的古典解药吗?

五、结语:一场穿越千年的思想对话

合上书卷,窗外秋雨正淅沥,而脑海中却浮现出竹简与帛书在暗室中熠熠生辉的幻象。陈来先生以简帛为舟,载我们穿越思想的江海,既见子思圣智的波涛,又睹孟子仁义的航标。这或许就是学术著作的最高境界——它不仅是知识的矿藏,更是思想的火种,在某个静夜突然点燃你心中的五行之火,让你在金声玉振的余韵中,与古人共赴一场跨越千年的精神盛宴。此刻方悟,最好的书评,不过是让读者听见竹帛间未尽的私语,看见思想史中不灭的星光。

“《竹帛〈五行〉与简帛研究》:简帛中的儒家密码与思想史的破译之旅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海边的房间》:在都市的褶皱里,触摸人性的孤独与救赎 | 爱阅读

《海边的房间》:在都市的褶皱里,触摸人性的孤独与救赎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场用文字解剖人性的“医学观察” 《海边的房间》是台湾作家黄丽群的短篇小说集,2012年首次由联合文学出版社推出,2024年理想国引进简体版。全书收录《海边的房间》《猫病》《卜算子》等12个短篇,以“城市畸爱者”为主角,用...

《海底两万里》:一场穿越时空的蓝色狂想曲 | 爱阅读

《海底两万里》:一场穿越时空的蓝色狂想曲   “如果你曾渴望挣脱现实的枷锁,在无边的自由中寻找生命的另一种可能——请随我潜入这片深蓝。”这是我第三次翻开《海底两万里》时写下的第一句话。每一次重读,都像被卷入一场裹挟着咸涩海风的精神风暴,而这一次,我想把这份震撼传递给你。 书籍基本信息 作者:儒...

《换日箭》:在时间夹缝中打捞记忆的琥珀 | 爱阅读

《换日箭》:在时间夹缝中打捞记忆的琥珀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记忆燃料"驱动的时间旅行寓言 陈楸帆所著的《换日箭》作为"时间三部曲"的第二部,由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12年推出,全书25万字。这部科幻小说以"换日箭"为核心设定——一种需要吞噬宿主记忆才能穿越时空的神秘装置。故事在2046...

《荒原》:当1922年的伦敦雾霾撞上2025年的“信息荒原” | 爱阅读

《荒原》:当1922年的伦敦雾霾撞上2025年的“信息荒原” 一、当艾略特的打字机撞上Z世代的"精神雾霾" 翻开这部被称作"现代主义诗歌地标"的长诗,就像打开了一台穿越时空的情绪解码器——1922年伦敦的咖啡馆里,艾略特用碎片化的意象拼贴出战后欧洲的精神废墟;2025年,我们在刷到"年轻人集体...

《活受罪》:当“正常生活”变成“精神刑具”,我在字缝里找到了“自救指南” | 爱阅读

《活受罪》:当“正常生活”变成“精神刑具”,我在字缝里找到了“自救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当代青年的“精神解剖书”,现象级社会派小说 《活受罪》是85后作家“陈默”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上海译文出版社“社会观察”系列推出。封面设计极具隐喻性——灰扑扑的写字楼玻璃上,映着一个佝偻的身影(西...

《吉米·科里根: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当天才儿童撞上真实世界,我们终于读懂了“聪明”的另一副模样 | 爱阅读

《吉米·科里根: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当天才儿童撞上真实世界,我们终于读懂了“聪明”的另一副模样 一、书籍基本信息:天才的“成长观察日记” 《吉米·科里根: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是美国作家乔纳森·萨福兰·弗尔的纪实文学代表作,2021年出版后横扫《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畅销榜,被《时代周刊》评...

《极端的年代》:在20世纪的多米诺骨牌中解码文明危机的时空预言 | 爱阅读

《极端的年代》:在20世纪的多米诺骨牌中解码文明危机的时空预言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左翼史学到全球危机的20世纪解剖刀 《极端的年代》是英国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的第三部,1994年首次出版,2023年由中信出版社推出全新译本。这本书以“极端的年代”为核,系统剖析了1914-...

《最美不过诗经》:在烟火人间,打捞三千年前的温柔 | 爱阅读

《最美不过诗经》:在烟火人间,打捞三千年前的温柔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会呼吸的译注本” 《最美不过诗经》是青年作家李颜垒的《诗经》通俗读本,2010年首次出版后风靡全国,2019年推出典藏版。全书精选《诗经》中30余篇经典诗作,围绕爱情、劳作、战争等主题划分为七大章节,如“情为何物”“男耕...

《坐牢家爸爸给女儿的八十封信》:一封封穿越高墙的父爱,照亮成长的每一步 | 爱阅读

《坐牢家爸爸给女儿的八十封信》:一封封穿越高墙的父爱,照亮成长的每一步 一、书籍基本信息 《坐牢家爸爸给女儿的八十封信》是作家李敖在狱中写给女儿李文的书信集,1990年首次出版,中文版销量超60万册,被读者称为“‘高墙内开出的父爱之花’——没有华丽辞藻,却字字戳中人心”。全书收录了李敖1971...

《中国乡约制度》:一本藏着传统乡村“相处密码”的活化石手册 | 爱阅读

《中国乡约制度》:一本藏着传统乡村“相处密码”的活化石手册 拿到《中国乡约制度》时,我正坐在老家的晒谷场上。蝉鸣裹着稻穗的清香钻进书页,封面上那句“中国乡村的秩序,不在官府的文书里,而在乡约的诵读声中”像一根细针,“叮”地挑开了我对“乡村”的刻板印象——原来那些“鸡毛蒜皮”的乡邻往来,早被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