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萧关道》:在千年古道上,与历史和现实撞个满怀 | 爱阅读

4周前 (09-11)读一读20

《萧关道》:在千年古道上,与历史和现实撞个满怀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带着黄土味的“时空胶囊”

《萧关道》是自由撰稿人、摄影师胡成于2024年推出的非虚构随笔集,由云南人民出版社·理想国出版。这条曾连接长安与西域的千年古道,在胡成的笔下,不再是地图上冰冷的线条,而是一条承载着历史记忆、文化密码与普通人悲欢的活着的走廊。全书632页,以西安为起点,经礼泉、乾县、泾川,翻越六盘山,最终抵达兰州,用脚步丈量出一条跨越时空的文化基因链

二、核心价值:给历史“祛魅”,为普通人“铸碑”

读者收获清单:

历史解码器:当你在博物馆看到泾清渭浊的展板时,胡成会带你穿越到清代,看学者们为谁清谁浊吵得面红耳赤,最终发现古人无能为力长时期全范围地观察泾渭两河,孰清孰浊,皆为一时一地所见”——历史不是教科书上的定论,而是充满争议的未完成品

现实透视镜:书中记录的西北农村老人,像一面面镜子:逃荒至陕西的东北老太潘姨,14岁离开沈阳后再未回去,当她用颤抖的手摸出泛黄的老照片,问沈阳的天光电影院还在吗时,你突然明白:所谓乡愁,不过是记忆在现实中的残影

行走方法论:胡成用十年时间,把重走古道变成了一场为艺术”——他像考古学家一样考证地名、碑刻,又像人类学家一样记录方言、习俗,最终证明:真正的旅行,不是打卡景点,而是与历史对话,与自己和解

个人触动时刻:

读到潘姨的故事时,我正经历职场低谷。她那句下次再来,你带我走吧的玩笑话,让我突然笑出声,又瞬间红了眼眶。原来,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普通人面对命运时的无奈与坚韧,从未改变。合上书那晚,我翻出老家寄来的旧照片,第一次认真思考:如果有一天,我也像潘姨一样,被迫离开故乡,我能留下什么?

三、内容亮点:一场“时空折叠”的文学实验

1.历史与现实的双螺旋结构

胡成创造性地将古道分为两条线索:一条是古人行走的轨迹,另一条是自己的所见所闻。比如,他站在醴泉县医院旁询问古城遗迹时,当地老人的茫然与旧县志的详实记载形成强烈反差——这种记忆的断裂,恰是解读当代中国城乡关系的密码。

2.细节的显微镜效应

食物的隐喻:写长武锅盔,雪夜空口嚼来,腹中有些炉火的温存”——一个温存,让硬邦邦的锅盔有了温度。

方言的魔法:潘姨用东北话喊嗯呐!,瞬间把读者拉进她的记忆世界;老崔卖锅盔时那句我cnmlb!,让一个市井小贩的形象跃然纸上。

环境的诗意:写六盘山古道,道路积雪,忽一行山鸡爪痕自东而来,忽一道马鹿蹄印自西而去”——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雪地生灵图

3.人物的X光片

胡成拒绝将人物脸谱化:

99岁老兵李老汉,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中国乡土社会变迁的切片

守塔人老董,每天重复着擦塔、看山、等日落的生活,却能在无聊中活出尊严;

倒春寒中颗粒无收的老程,蹲在田埂上抽烟,烟头明灭间,是农民与自然博弈的千年宿命。

四、写作特点:一场“跨学科”的文学狂欢

1.文献考据的硬核与文学想象的柔软

胡成像学术狂人一样,引用了《度陇记》《静宁州志》《万里行程记》等古籍,却未陷入考据的窠臼。比如,他站在骊山行馆前,一边复述董醇、裴景福等历史人物的记载,一边观察现代游客的表情——这种古今对话,让文献了过来。

2.摄影师的视觉思维

作为摄影师,胡成擅长用文字拍照

写清晨的渭南城,暗如午夜,再熟悉的城市,午夜的面貌都是陌生的

写华家岭的风景,有人远走新疆,有人又自新疆归来,谋生而已,何处无妨”——画面感强到能让人闻到西北的风沙味。

3.幽默的解构力

胡成用调侃化解历史的沉重:

写自己等二班车时,司机骂调度这伙狗日的!,他补刀:但是胡说的却发工资,于是二班车依然七点十分出发”——瞬间让读者破防,又忍不住点头称是。

五、阅读体验:一场“沉浸式”的文化SPA

读《萧关道》像在玩一场时空穿越游戏:

前30页:你会被胡成的学术劲儿吓到,以为在读历史论文;

中间200页:逐渐被细节征服,开始用红笔在书页边做笔记;

最后100页:合上书后,会盯着窗外发呆半小时——不是因为没读懂,而是被历史的重量压得需要消化。

最妙的阅读时刻发生在深夜:当读到胡成在醴泉县医院旁与老人对话时,窗外突然下起雨。雨滴打在玻璃上的声音,与书中描述的丁戊奇荒时的雨声重叠,那一刻,我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历史从未过去,只是换了件衣服

六、书籍评价与影响力:当代旅行文学的“破壁者”

1.奖项与榜单的全满贯

入选中国出版传媒商报6月好书榜(文学类)

入选中华读书报年度图书之100佳

豆瓣评分8.5,245人评价,5星占比42.9%

2.专家眼中的现象级作品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罗新:关于秦川大地,关于陇山东西,《萧关道》已是必不可少。

评论家张亦绚:贺淑芳用热烫语言处理历史创伤,胡成则用冷峻笔触重构历史记忆——这是真正的先锋。

3.读者的集体共鸣

在小红书上,有读者发起寻找身边的潘姨活动,分享自己祖辈的迁徙故事;

西北高校将《萧关道》列为田野调查必读书目,学生评价:这本书让我们明白:历史不是用来背诵的,是用来共情的。

七、为什么这本书是“当代必需品”?

历史虚无主义记忆政治激烈碰撞的今天,《萧关道》提供了一种珍贵的中间路径:

它不否定官方史书的价值,但用个体记忆为其补白;

它不美化创伤的痛苦,但展示痛苦如何转化为力量;

它不提供标准答案,但教会我们如何与历史共处

正如胡成在后记中所言:他们的轻重,正在于细致入微的时代肌理中。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场萧关道之行”——不是为了逃避现实,而是为了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自己的坐标。

最后,用胡成的两句话结束:

道路积雪,忽一行山鸡爪痕自东而来,忽一道马鹿蹄印自西而去。

下次再来,你带我走吧。

前者是历史的痕迹,后者是现实的呼唤。而《萧关道》,就是那条连接两者的秘密通道

“《萧关道》:在千年古道上,与历史和现实撞个满怀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国策》:一部装满战国纵横智慧的“说话艺术宝典” | 爱阅读

《国策》:一部装满战国纵横智慧的“说话艺术宝典” 一、书籍基本信息 《国策》又称《战国策》,是一部记载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谋臣策士言行的国别体史书,作者并非一人,而是由战国至秦汉间的学者陆续编撰,最终经西汉刘向整理编订,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按东周、西周、秦、齐...

《合伙人》:发掘高潜力人才的创业时代指南 | 爱阅读

《合伙人》:发掘高潜力人才的创业时代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定位 《合伙人》由全球顶尖人才顾问费洛迪撰写,中信出版社2015年出版。本书聚焦互联网时代人才管理的变革,提出“潜力”已取代体力、智力、能力,成为人才评价的新标准。作者基于亿康先达公司8000余个高管寻访案例,系统阐述如何甄别、培...

《黑郁金香》:在17世纪荷兰的疯狂赌局中,一株黑花如何改写爱情与命运 | 爱阅读

《黑郁金香》:在17世纪荷兰的疯狂赌局中,一株黑花如何改写爱情与命运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法国作家大仲马1850年创作的《黑郁金香》,以17世纪荷兰"郁金香狂热"为背景,讲述园艺师与贵族少女为培育世间首株黑色郁金香,卷入权力、爱情与投机漩涡的传奇。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用一株花的命运,...

《蝴蝶梦》:在记忆的迷雾里,打捞“自我”的倒影 | 爱阅读

《蝴蝶梦》:在记忆的迷雾里,打捞“自我”的倒影 一、基本信息:哥特迷雾中的“身份寓言” 《蝴蝶梦》(Rebecca)是英国作家达夫妮·杜穆里埃(Daphnedu Maurier)1938年的“哥特文学经典”,与《简·爱》《呼啸山庄》并称为“英国女性成长三部曲”。这部以二战后英国康沃尔郡为背景的...

《货币均衡论》:解码货币与经济的动态平衡,在通胀时代重审政策本质 | 爱阅读

《货币均衡论》:解码货币与经济的动态平衡,在通胀时代重审政策本质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动态视角重构货币认知的现代经典 1939年,瑞典经济学家冈纳·米尔达尔完成《货币均衡论》,系统提出“货币累积过程理论”,彻底颠覆传统货币数量论。这部被诺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称为“宏观经济学革命性著作”的作品...

《饥饿的毛毛虫》:在虫茧里,我们读懂“成长”的温柔密码 | 爱阅读

《饥饿的毛毛虫》:在虫茧里,我们读懂“成长”的温柔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全球宝宝的“生命启蒙圣经” 《饥饿的毛毛虫》是美国绘本大师艾瑞·卡尔(Eric Carle)的经典代表作,1969年出版后风靡全球,被《纽约时报》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儿童绘本”,更被美国国会图书馆列入“每个孩子必读...

《极简主义》:在物质过剩时代找回生活掌控感 | 爱阅读

《极简主义》:在物质过剩时代找回生活掌控感 一、书籍基本信息:极简生活的操作手册 约书亚·贝克尔用200页、12万字的篇幅,将极简主义从哲学概念转化为可执行的生活方案。全书像一本"反消费主义指南",前脚还在拆解"宜家效应"(人们为组装家具投入情感),后脚就给出"30天扔掉50件物品"的实操挑战...

《坐牢家爸爸给女儿的八十封信》:一封封穿越高墙的父爱,照亮成长的每一步 | 爱阅读

《坐牢家爸爸给女儿的八十封信》:一封封穿越高墙的父爱,照亮成长的每一步 一、书籍基本信息 《坐牢家爸爸给女儿的八十封信》是作家李敖在狱中写给女儿李文的书信集,1990年首次出版,中文版销量超60万册,被读者称为“‘高墙内开出的父爱之花’——没有华丽辞藻,却字字戳中人心”。全书收录了李敖1971...

《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在礼教与欲望的夹缝中,解码晚清社会的“隐秘规则” | 爱阅读

《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在礼教与欲望的夹缝中,解码晚清社会的“隐秘规则”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是历史学家苏珊·布朗米勒(Susan Brownmiller)2023年推出的跨学科力作,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引进中文版。这本书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晚...

《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黑死病与大航海之间的“经济变奏曲”,如何解码现代欧洲的“基因密码”? | 爱阅读

《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黑死病与大航海之间的“经济变奏曲”,如何解码现代欧洲的“基因密码”? 翻开这本封面印着“汤普逊”与中世纪欧洲商队骆驼商队的《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时,我正对着手机里“某跨国公司宣布全球供应链重组”的新闻发呆。20世纪中叶的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史学家查尔斯·汤普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