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国策》:一部装满战国纵横智慧的“说话艺术宝典”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5)读一读38

《国策》:一部装满战国纵横智慧的说话艺术宝典

一、书籍基本信息

《国策》又称《战国策》,是一部记载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谋臣策士言行的国别体史书,作者并非一人,而是由战国至秦汉间的学者陆续编撰,最终经西汉刘向整理编订,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按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12国分为12策,记载了近250年间各国在政治、军事、外交上的激烈博弈,既有大国争霸的壮阔场面,也有小人物凭借智慧影响时局的精彩故事,堪称战国版纵横家生存手册,更是研究战国历史与语言艺术的重要典籍。

二、书籍内容

《国策》最让人上头的,是它把说话这件事玩出了极致,每一篇都像一场精彩的辩论现场直播。比如《齐策》里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邹忌没直接说大王你要听劝,而是先讲自己比美的经历——问妻、妾、客我和徐公谁美,三人都夸他美,可他亲眼见了徐公才知道自己不如人,接着顺势类比大王你身边的人也像我的妻、妾、客一样,因为偏爱、畏惧或有求于你,才不说真话,齐王听后立马下令广开言路,短短一个类比,就把劝谏这件容易触怒君主的事变得温和又有说服力。再比如《赵策》里触龙说赵太后,赵太后一开始坚决不让小儿子去齐国做人质,还放话说谁劝我我就吐谁一脸,触龙却没提人质的事,先拉家常问太后身体、聊自己的小儿子,慢慢拉近关系,再从父母爱孩子要为他长远打算的角度,让太后明白送儿子去齐国做人质,既能帮赵国解围,又能让儿子积累功勋,最后成功说服太后,把硬劝变成了共情式沟通。书中像这样靠说话改变局势的故事还有很多,有的靠幽默化解危机,有的靠逻辑层层递进,有的靠情感打动人心,每一个都让人忍不住感叹原来话还能这么说

三、写作特点

首先,《国策》的人物刻画特别鲜活,它不写人物的生平全貌,却能靠几个细节就把人物性格立起来。比如写苏秦,一开始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落魄时家人都嫌弃他;后来他佩六国相印回乡,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通过家人态度的巨大反差,把苏秦功成名就后的境遇和战国时期重利轻义的社会风气展现得淋漓尽致,人物形象瞬间立体。其次,书中的语言风格极具感染力,既有犀利的辩论,又有生动的比喻,还善用排比增强气势,比如苏秦游说六国时说且夫秦,虎狼之国也,有吞天下之心,用虎狼比喻秦国的凶猛,一句话就点出了各国面临的危机,让听众瞬间警醒;再比如《楚策》里狐假虎威的故事,用狐狸借老虎威势吓退百兽的寓言,形象地说明北方各国怕的是楚国的军队,不是我昭奚恤,既幽默又易懂,还能让人记住深刻的道理。另外,《国策》的叙事节奏也很会抓人心,它常先设置一个紧张的局面,比如秦国要攻打赵国,赵国求救无门,再引出谋臣策士如何登场解决问题,像看悬疑剧一样,让人忍不住想知道接下来会怎样,读起来根本停不下来。

四、阅读体验

刚开始读《国策》,我是被战国风云吸引的,可越读越发现,这本书根本不是历史故事集,而是沟通技巧教科书。有一次我在工作中需要给领导提一个修改方案的建议,之前直接说这个方案有问题被领导驳回了,想起《国策》里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方法,我先找了个和方案类似的成功案例,跟领导分析这个案例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考虑了XX因素,然后再委婉地说咱们的方案如果能补充这个因素,可能效果会更好,没想到领导真的采纳了我的建议,那一刻我真切感受到了《国策》里说话智慧的实用。不过读《国策》也有笑到喷饭的时候,比如看到《燕策》里荆轲刺秦王前,太子丹为了让荆轲开心,断美人手以进荆轲,虽然知道是战国时期的极端做法,可还是忍不住想这讨好方式也太离谱了,既觉得荒诞又能感受到当时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社会氛围。现在我每次遇到沟通难题,都会翻一翻《国策》,看看古人是怎么解决类似问题的,有时候哪怕没找到直接答案,书中的思维方式也能给我启发,就像有位古代沟通大师在身边支招一样。

五、书籍评价与影响力

从个人角度来说,《国策》彻底改变了我说话直来直去的习惯,让我学会了换位思考式沟通。以前我和朋友有分歧时,总喜欢说你这样不对,应该怎样怎样,结果经常吵得面红耳赤;读了《国策》后,我开始学着像触龙那样,先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他的想法,再慢慢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朋友抱怨工作太累不想干了,我不再说别矫情,大家都累,而是说我理解你每天加班到很晚,确实很辛苦,不过咱们可以一起看看有没有办法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加班时间,朋友反而更容易接受我的建议。这本书就像一面沟通镜子,让我看到自己以前说话的问题,也教会我如何用更温和、更有效的方式与人交流,读完后感觉自己的情商都提高了不少。

从社会评价来看,《国策》的地位自问世后就一直很高。汉代史学家刘向评价它高才秀士,度时君之所能行,出奇策异智,转危为安,运亡为存,肯定了书中谋臣策士的智慧;宋代文学家曾巩说《战国策》所载,大抵皆纵横捭阖谲诳相倾之说也,其事浅陋不足道,然而人读之,则必乡其说之工,而忘其事之陋者,文辞之胜移之而已,既指出了书中内容的特点,也称赞了它的文辞魅力;现代语言学家王力更是把《国策》列为学习古代汉语的必读书籍,认为它的语言生动活泼,是研究战国时期语言的重要资料。而且《国策》里的很多故事和成语,比如画蛇添足”“狡兔三窟”“亡羊补牢,至今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语言习惯。

在当下社会,《国策》的沟通智慧特别贴合大家关心的职场沟通”“人际关系等热点话题。现在很多人都面临不会说话的困扰——比如在面试中不知道如何展现自己,在团队中不知道如何提建议,在生活中不知道如何化解矛盾,而《国策》里的故事就像沟通案例库,能给我们提供实用的参考。比如现在流行的职场共情沟通,其实和触龙说赵太后的思路不谋而合,都是先理解对方的情绪,再传递自己的观点;再比如谈判技巧,《国策》里苏秦、张仪游说各国时的摆事实、讲道理、用比喻,放到现在的商务谈判中依然适用。另外,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会说话不仅能帮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还能让我们更容易获得他人的认可,这也是《国策》在今天依然受欢迎的原因。

书中最能体现精髓的句子,是《秦策》里苏秦说的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这句话不仅是苏秦对当时局势的判断,更道出了做事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道理,无论是沟通还是做事,都要先做好准备,再一步步推进,这种智慧穿越千年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如果你也想提高沟通能力,想从古人的智慧中寻找解决人际关系难题的方法,那《国策》绝对值得一读。相信你在翻开这本书时,会和我一样,被战国时期的说话艺术深深吸引,甚至忍不住想把书中的技巧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国策》:一部装满战国纵横智慧的“说话艺术宝典”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古代神话与民族》:在“神与人的对话”里,读懂“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 | 爱阅读

《古代神话与民族》:在“神与人的对话”里,读懂“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神话研究的“民族棱镜”,学界与大众的“文化桥梁” 《古代神话与民族》是神话学者李娟2023年推出的跨学科专著,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被《中国社会科学报》评为“年度最具文化洞察力的神话研究著作”,入选“国家出...

《哈利波特》:翻开这封“魔法信”,我找到了对抗世界的勇气 | 爱阅读

《哈利波特》:翻开这封“魔法信”,我找到了对抗世界的勇气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会生长的童话书”,从伦敦破屋到全球文化现象 《哈利波特》是英国作家J.K.罗琳创作的奇幻文学系列,1997年至2007年间陆续出版7部正文,后被改编为8部电影、舞台剧《被诅咒的孩子》,以及漫画、游戏、主题公园等多...

《航空港》:在万米高空的方寸之间,读懂“连接”最温暖的模样 | 爱阅读

《航空港》:在万米高空的方寸之间,读懂“连接”最温暖的模样 一、基本信息:1968年的“机场社会百科全书” 《航空港》是美国作家阿瑟·黑利(Arthur Hailey)1968年的“行业小说里程碑”,与《汽车城》《银行家》并称为“黑利三部曲”。这部以全球航空业为背景的长篇巨著,聚焦一座虚构的“...

《红与黑》:读罢“野心与灵魂的角力”,方懂“人性”的“多面光谱” | 爱阅读

《红与黑》:读罢“野心与灵魂的角力”,方懂“人性”的“多面光谱”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解剖人性”的“社会显微镜” 若要给《红与黑》找个贴切的标签,我会说它是“19世纪法国的‘人性解剖书’”。这部由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司汤达(1783-1842)创作(1830年初版)的经典小说,以“维璃叶小...

《呼啸山庄》:当1847年的哥特风暴撞上2025年的“情感过山车” | 爱阅读

《呼啸山庄》:当1847年的哥特风暴撞上2025年的“情感过山车” 一、荒原上的"情感核弹":勃朗特姐妹的文学暴风雪 翻开这部被称作"英国文学史上最奇特的情爱史诗",就像打开了一台穿越180年的情绪绞肉机——1847年约克郡的荒原上,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在暴风雪中纠缠;2025年,我们在刷到"极...

《黄金罗盘》:在尘埃与自由间,触摸人性的觉醒之光 | 爱阅读

《黄金罗盘》:在尘埃与自由间,触摸人性的觉醒之光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基本信息: 菲利普·普尔曼的奇幻史诗《黄金罗盘》(1995)是《黑暗物质》三部曲的开篇,以少女莱拉的冒险为线索,揭露“尘埃”背后的权力阴谋。作品获“英国卡内基奖”“卫报儿童小说奖”,被《时代周刊》评为“21世纪最具想...

《活着活着就老了》:在时光的褶皱里,打捞生命的真谛 | 爱阅读

《活着活着就老了》:在时光的褶皱里,打捞生命的真谛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写给“中年叛逆者”的生存指南 《活着活着就老了》是冯唐2010年初版、2023年修订的随笔集,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全书分五卷,以“那些书”“那些人”“那些事儿”“那些地儿”为经纬,串联起93篇杂文。冯唐以医学博士...

《货币和资本理论的研究》:解码动态经济的密码,在波动中把握资本本质 | 爱阅读

《货币和资本理论的研究》:解码动态经济的密码,在波动中把握资本本质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动态视角重构经济认知的现代经典 1939年,瑞典经济学家埃里克·罗伯特·林达尔完成《货币和资本理论的研究》,系统提出“动态经济理论”,彻底颠覆传统静态均衡分析框架。这部被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缪尔达尔称为“...

《计算机与人脑》:当硅基逻辑遇见碳基智慧,一场跨越介质的“智能对话” | 爱阅读

《计算机与人脑》:当硅基逻辑遇见碳基智慧,一场跨越介质的“智能对话”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科学巨匠的“未竟对话” 《计算机与人脑》(The Computer and the Brain)是美国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奠基人约翰·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晚年(1956-1957...

《最后的沉思》:柏格森用生命哲学,给科学时代的一封“温柔情书” | 爱阅读

《最后的沉思》:柏格森用生命哲学,给科学时代的一封“温柔情书” 一、书籍基本信息:哲学家晚年的“生命独白” 《最后的沉思》是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1911年出版的哲学随笔集,正值他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前四年。这部不足200页的“小书”,并非体系庞大的学术专著,而是柏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