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我们仨》:万里长梦中的一盏家灯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11)读一读15

《我们仨》:万里长梦中的一盏家灯

 

书名:《我们仨》

作者:杨绛

出版时间:2003年(初版)

体裁:回忆录/散文

推荐语:一本用温柔对抗孤独的家庭史诗,读完像被月光轻轻抱了一下。

一、书籍内容:一场“梦”里的重逢

《我们仨》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记,而是一场用文字编织的“梦”。全书以杨绛先生晚年视角展开,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我们俩老了”,短短几页,像一句轻轻的叹息,拉开回忆的帘幕;

第二部分“我们仨失散了”,以梦境为载体,写尽人生最痛的离别——丈夫钱锺书和女儿钱瑗相继离世,她独自走在“古驿道”上,送一程,又一程;

第三部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回到现实,细数一家三口六十载的日常点滴:留学英国时挤在牛津小屋读书写作,回国后在动荡年代相守相扶,病榻前父女“演双簧”逗妈妈开心……

这不是一部“成功人士的家庭秀”,而是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时代洪流中,用爱与智慧筑起的“精神避难所”。

二、写作特点:举重若轻,哀而不伤

杨绛的文字,像一杯温过的茶——初尝清淡,回味却绵长。她写最痛的事,从不嚎啕,而是用克制的幽默和诗意的隐喻包裹悲伤。

比如,她把丈夫和女儿的病重与离世,写成一场漫长的“古驿道送行”:

我每天在驿道上奔波,看着小船一天天变小,终于看不见了。我知道,他们走到了路的尽头,而我,还得继续走。

这种“以梦写实”的手法,既保护了读者,也保护了自己。她不控诉命运,不煽情,只是静静叙述——正因如此,那种深不见底的孤独与坚韧,才更让人鼻酸。

还有那些生活细节,她写钱锺书笨手笨脚打翻墨水瓶,写女儿钱瑗从小就是“读书种子”,写三人窝在屋里“各据一床”读书,互不打扰却其乐融融……这些画面,像老电影里的慢镜头,温柔地提醒我们:幸福不在远方,就在我们仨围炉夜话的灯火里。

三、阅读体验:像在听一位智慧奶奶讲故事

读《我们仨》,你会不自觉放慢速度。

因为杨绛的语言太干净,太克制,每一个字都像经过淘洗。

你仿佛坐在她家客厅的小沙发上,听一位白发苍苍却眼神清亮的老太太,一边织毛衣,一边轻声讲她的一生。

没有说教,没有鸡汤,但你会在某个深夜合上书时,突然明白:

原来最好的教育,是父母活成了孩子的榜样;

原来最深的爱,是彼此成为对方的精神同谋;

原来面对无常,最有力的抵抗,是记住那些温暖的细节。

这本书不适合一口气读完。我建议你每天读一小节,像品茶,像回味。

读到动情处,不妨停下来,看看窗外的月亮——你会觉得,它今晚格外温柔。

四、书籍评价与影响力:中国家庭的精神图腾

《我们仨》自出版以来,长销不衰,豆瓣评分常年稳居9.3以上,被誉为中国家庭的枕边书

著名学者傅雷曾评价杨绛:“她的文字,像清水煮豆腐,却有千言万语。”

而读者们更愿意称她为“先生”——不是性别,是敬意。

在今天这个“内卷”“焦虑”“亲密关系困难”的时代,《我们仨》像一剂温柔的解药。

它告诉我们:

不必追逐喧嚣的成功,一家三口,三餐四季,有书可读,有话可说,有爱可依,已是人间清欢。

五、这本书的三大特征

1.核心价值:在无常中学会珍惜日常

这本书最大的价值,不是让我们羡慕“学霸家庭”,而是教会我们如何面对失去,如何记住爱。

它提醒每一个现代人:

别总忙着“成为谁”,先好好做“一家人”。

真正的幸福,藏在那些被忽略的早餐对话、深夜共读、病中陪伴里。

2.内容亮点:用,以

梦境结构:第二部分的古驿道叙事,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罕见的诗化表达,把生死离别写得如烟似雾,却痛彻心扉。

家庭语码:书中记录了钱瑗发明的圆圆头”“格格不入等家庭暗语,充满童趣与亲密感,读来忍俊不禁。

细节如金:杨绛写钱锺书临终前说:绛,好好里(你)好好过。方言的笨拙,反而最动人。

3.外部评价与真实共鸣

豆瓣热评第一:读完把书抱在胸口,哭了十分钟。我想我爸妈了。

梁文道在《开卷八分钟》中说:这是中国知识分子家庭最体面的活法。

多所高校将此书列为新生必读书目,称其治愈孤独,重建亲情认知

六、为什么我特别喜欢它?

去年冬天,我母亲住院。那段时间,我每天在医院走廊读《我们仨》。

当读到杨绛在病房外守候,听父女俩在里面“演双簧”逗乐时,我忽然泪流满面。

那一刻我懂了:爱不是轰轰烈烈的誓言,而是病床前的一碗粥,是明知结局仍不愿放手的陪伴。

这本书没给我答案,但它给了我勇气——去珍惜眼前人,去记录日常,去相信:即使有一天失散了,那些共同活过的时光,早已把我们焊成一体。

七、金句摘录:字字如星,照亮人心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我一个人,回忆我们仨。

结语:一本值得传家的书

如果你正在寻找一本可以反复阅读、分享给父母、留给孩子的书,《我们仨》就是那个答案。

它不提供速成的幸福,却展示了一种长久的幸福:

在风雨飘摇的世界里,三个人,用读书、写作、玩笑和沉默,织了一张爱的网——

网住了时光,也网住了心。

读完它,你会轻轻说一句:

“原来,我们仨,也可以是‘我们’。”

书已合上,爱未散场。

这个夏天,不妨让杨绛先生,带你回家。

我们仨杨绛好书推荐家庭文学治愈书单读书笔记经典散文亲情书单慢生活对抗焦虑

“《我们仨》:万里长梦中的一盏家灯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汉书窥管》:一把打开“史家绝唱”暗室的青铜钥匙 | 爱阅读

《汉书窥管》:一把打开“史家绝唱”暗室的青铜钥匙 最近重读《汉书》,总想起杨树达先生在《窥管》里写的那句话:“班固著史,如织锦绣,经纬交错处必有伏笔;后人读史,若持窥管,方能照见经纬间的针脚。”作为被陈垣、余嘉锡等大家反复推荐的“《汉书》研究第一书”,这本由近代国学大师杨树达耗时二十余年写成的...

《宏观经济学》:用政策之舵驾驭经济巨轮的思维指南 | 爱阅读

《宏观经济学》:用政策之舵驾驭经济巨轮的思维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让经济政策"活过来"的教科书 《宏观经济学》由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N.格里高利·曼昆撰写,与《微观经济学》并称"经济学双璧"。初版于1992年,第九版封面采用抽象化的经济周期曲线设计,仿佛在暗示读者:翻开书页就能掌握调控经济...

《幻世》:当电子蝴蝶落在掌心,我终于看清了真实的重量 | 爱阅读

《幻世》:当电子蝴蝶落在掌心,我终于看清了真实的重量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幻世”照见真实与虚幻的“赛博寓言” 《幻世》是青年作家“星轨”2024年推出的科幻小说,以近未来“全息幻世”系统为背景,聚焦程序员林深为寻找失踪妹妹林小满,潜入“幻世”后发生的“虚实纠缠”。他本以为这是一款“沉浸式...

《基督山伯爵》:一场灵魂的复仇与救赎之旅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一场灵魂的复仇与救赎之旅   一、书籍基本信息 (一)作者与背景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作家大仲马(Alexandre Dumas)于1844年至1846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以19世纪法国拿破仑“百日王朝”为背景,通过主人公爱德蒙·唐泰斯的复仇与救赎,展现了一个关于人性、命运与正义...

《最后一课》:一盏照见“文化根脉”的“教室烛火” | 爱阅读

《最后一课》:一盏照见“文化根脉”的“教室烛火”​ 一、书籍基本信息:短篇小说的“精神原子弹”与“文化纪念碑”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阿尔丰斯·都德(Alphonse Daudet)的经典短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收录于《星期一故事集》),以1870年普法战争后法国阿尔萨斯地区被普鲁士占领为...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在“忙碌漩涡”里,找到“人生定盘星” | 爱阅读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在“忙碌漩涡”里,找到“人生定盘星” 一、书籍基本信息:管理圈的“清醒剂”,普通人的“效率指南”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是美国企业家加里·凯勒(Gary Keller)与管理顾问杰伊·帕帕森(Jay Papasan)2013年合著的“反内耗指南”,被《纽约时报》《福布斯...

当中国遇见〈国富论〉》:一场跨越两个世纪的“经济学思想漂流记” | 爱阅读

当中国遇见〈国富论〉》:一场跨越两个世纪的“经济学思想漂流记”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200页的“思想考古地图” 《当中国遇见〈国富论〉:严复译介〈原富〉百年回眸》由经济思想史学者赖建诚撰写,2023年3月由格致出版社出版。这本200页的小书,以严复1901年译介亚当·斯密《国富论》(译名...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翻开这本“语言博物馆”,听见中华文明的千年心跳 | 爱阅读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翻开这本“语言博物馆”,听见中华文明的千年心跳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活着的语言百科”,用3000张照片+500段录音“抢救”即将消失的文化密码 在方言逐渐消亡、民俗日益淡化的今天,我们该如何留住“乡音里的乡愁”?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由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策划...

《中国哲学简史西方哲学史》:我用半年,读懂了“东西方灵魂的对话密码” | 爱阅读

《中国哲学简史西方哲学史》:我用半年,读懂了“东西方灵魂的对话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对比写尽哲学”的“中西思想入门指南” 若要快速定位《中国哲学简史西方哲学史》(冯友兰、张东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简装版),不妨记住几个关键词:中国哲学史泰斗冯友兰与西方哲学研究者张东辉的“跨...

《重读凯恩斯》:拨开百年迷雾,解码经济周期的“预言家密码” | 爱阅读

《重读凯恩斯》:拨开百年迷雾,解码经济周期的“预言家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让经济学“祛魅”的学术探险手册 2023年11月,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韦森携《重读凯恩斯》登陆学术江湖。这部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418页著作,以凯恩斯六部核心著作(《印度的通货与金融》《货币论》《就业、利息与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