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情绪顿感力》:给敏感心灵装“缓冲垫”,把内耗变成自我保护的智慧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17

《情绪顿感力》:给敏感心灵装缓冲垫,把内耗变成自我保护的智慧

一、书籍基本信息

《情绪顿感力》由日本心理学教授久世浩司所著,2023年由中信出版社推出中文版,全书约16万字,分为什么是情绪顿感力”“顿感力的3个核心维度”“日常训练方法三大部分。不同于常见的心灵鸡汤类书籍,它更像一本情绪管理实用手册,作者结合心理学理论与200多个真实案例,拆解为什么越敏感越容易内耗”“如何用适度迟钝保护情绪,没有空洞的鼓励,全是能直接落地的方法。

二、书籍内容:不只有“道理”,更有“帮你摆脱内耗的具体细节”

这本书最戳我的,是它跳出了让你别敏感’”的无效建议,反而教你如何和敏感共处,用顿感力当保护罩’”。比如讲职场中被同事随口吐槽时,它不是说别在意,而是给了三步顿感反应法”——第一步先深呼吸3秒,把他是不是针对我的念头压下去,第二步问自己这句话对我有实际影响吗?比如扣工资、丢工作?’”,第三步他可能只是今天心情不好的视角重构想法;聊社交媒体焦虑时,书中提到有人看到朋友晒旅行照就觉得自己过得差,作者建议设置信息延迟接收,看到朋友圈先划走,1小时后再想我真的需要羡慕吗?”’,还记录了一个案例:有读者用这个方法,3周后就不再频繁对比他人生活。

更难得的是,它不回避顿感不是麻木。书中明确区分麻木麻木是对所有情绪都没反应,顿感是对没必要的负面情绪选择性过滤,比如朋友迟到,麻木的人会无所谓,有顿感力的人会先担心他是不是遇到事,而不是立刻生气’”;甚至教你如何对家人的唠叨用顿感力”——“妈妈说你怎么总熬夜,别先反驳我自己的事不用你管,而是听出背后的关心,回一句知道啦,下次尽量早点睡’”,这些细节让顿感力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能融入日常的小习惯。

三、写作特点:把“心理学知识”变成“像朋友聊天一样的实用建议”

久世浩司的文笔自带接地气的亲切感,他擅长用生活场景类比复杂的心理原理,让小白也能轻松看懂。比如把情绪敏感比作没装滤网的水龙头,不管是脏水还是清水,都一股脑流进来,而顿感力就是给水龙头装滤网,只让有用的情绪流进来;讲过度在意他人评价时,他比喻成背着别人的看法背包走路,背包越重,走得越累,顿感力就是把没必要的看法从背包里拿出来’”

另外,书中还穿插了顿感力小测试每日练习卡,比如测试你是不是情绪过度反应者’”别人没回消息,你会不会反复想是不是我说错话了”“看到负面评价,会不会一整天都没心情?每日练习卡则简单到今天选一件小事,比如外卖晚到10分钟,试着不生气,而是想至少没漏送’”,这种边读边练的设计,让读者不用等读完书,当天就能用上方法,特别有成就感。

四、阅读体验:像给情绪“做按摩”,越读越轻松

我第一次读时,本想在通勤时打发时间,结果读着读着就放下了手机。印象最深的是某个加班夜,我因为领导没回复我的汇报邮件焦虑到坐立难安,翻到书中未知反馈的顿感训练,试着按书中说的先列最坏的结果:最多就是明天再提醒他一次,不会丢工作;再列可能的原因:他可能在忙别的项目,没看到邮件,这么一想,突然就不焦虑了,反而能专注完成剩下的工作。

还有一次,我和闺蜜因为她忘了我们的约定吵架,冷战了两天,翻到书中对朋友的小疏忽用顿感力,主动发消息问你是不是最近太忙,忘了咱们的约定呀?,结果她立刻回复对不起对不起,最近赶项目太忙了,这周末我请你吃饭补偿!,一场可能升级的矛盾,就这样轻松化解。读完这本书时,我没有终于学完情绪管理的压力,反而有种原来情绪可以不用这么累的通透,就像心里堵了很久的石头,突然被挪开了。

五、书籍评价与影响力:“反内耗”书单的“常驻嘉宾”,读者口碑爆棚

从社会评价来看,这本书的认可度极高。它在日本上市后,连续8周稳居心理类书籍畅销榜,中文版上市后入选2023年度反内耗书单Top3,豆瓣评分8.6分,评论区里很多读者说这是第一本让我不再被情绪绑架的书,还有人留言用书中的方法,我终于不再因为同事的一句话失眠了;国内知名心理咨询师李松蔚也推荐过它,说《情绪顿感力》最难得的是,它不否定敏感者的特质,反而教你利用敏感,同时保护自己,这种不强迫改变自己的思路,特别适合当下容易内耗的年轻人

对我个人而言,这本书不仅是情绪管理书,更是摆脱内耗的救命稻草。以前我总因为别人的一个眼神、一句无心的话纠结半天,甚至影响工作和生活,读完这本书后,我开始用顿感力小练习调整自己:比如同事说你这个方案好像有点简单,我不再立刻自我怀疑,而是问哪里需要改进呀?’”,慢慢发现,负面情绪少了,反而能更专注做自己的事。现在我还把书中的方法分享给了同样敏感的朋友,她也说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

六、书籍核心价值:帮敏感者“不否定自己,也不被情绪绑架”

这本书的核心价值,不是教你变成迟钝的人,而是帮敏感者在保护自己和感知美好之间找到平衡。它让你明白,敏感不是缺点——敏感的人能更细腻地感受到他人的善意、生活的小美好,而顿感力只是给这份敏感加一层保护壳,让你不用再被没必要的负面情绪消耗。

这恰好戳中了当下年轻人的痛点:社交媒体上的对比焦虑、职场中的人际内耗、生活里的小事纠结,让很多敏感者活得很累,而这本书告诉我们:不用强迫自己变坚强,也能摆脱内耗——只需要学会选择性迟钝,把情绪能量留给真正重要的事。就像作者在书中说的:顿感力不是让你对世界冷漠,而是让你对自己温柔。

七、书中金句分享

1.情绪顿感力,是对没必要的伤害装聋作哑,对值得的美好竖起耳朵——它不是麻木,而是更聪明的自我保护

2.敏感不是你的错,但让敏感消耗自己,就是你的选择。顿感力不是要你改变敏感,而是要你学会:有些情绪,不值得你浪费时间。

如果你总因为别人的看法纠结、被小事内耗,或者觉得敏感让自己活得太累,一定要读《情绪顿感力》——它不会让你变成另一个人,却会让你学会和自己的敏感和平共处,从此不用再被情绪牵着走,活得更轻松、更自在。

“《情绪顿感力》:给敏感心灵装“缓冲垫”,把内耗变成自我保护的智慧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护教篇》:当信仰撞进现实的墙,古人如何为思想“打官司”? | 爱阅读

《护教篇》:当信仰撞进现实的墙,古人如何为思想“打官司”? 最近翻完这本被学界朋友称为“文明对话密码本”的《护教篇》,合上书页时已是凌晨一点。窗外的路灯透过纱窗洒在封面上——烫金的“护教”二字被揉出一层暖光,像极了书中那些穿越千年的思想者,在历史的迷雾里举着火把,向我招着手说:“来看看我们当年...

《灰塔笔记》:当记忆爬上灰塔,我读懂了时间最温柔的“遗忘诗” | 爱阅读

《灰塔笔记》:当记忆爬上灰塔,我读懂了时间最温柔的“遗忘诗” 一、书籍基本信息:记忆迷宫的“时光标本”,2024年现象级心理悬疑神作 《灰塔笔记》是90后作家“时叙”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中信出版社“时光文丛”推出。封面设计极具隐喻感——浅灰色水泥墙面爬满常春藤(叶片间夹着半张泛黄的便签)...

《活出意义来》:在绝望与希望间,找到生命的锚点 | 爱阅读

《活出意义来》:在绝望与希望间,找到生命的锚点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基本信息: 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的经典著作《活出意义来》(1946)以纳粹集中营的亲身经历为蓝本,开创了“意义疗法”流派。作品获“美国图书馆协会畅销书”称号,被《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本心理学著作...

《祸害成患妖成灾》:当“妖”撞进人心,我读懂了“善恶”最模糊的“边界线” | 爱阅读

《祸害成患妖成灾》:当“妖”撞进人心,我读懂了“善恶”最模糊的“边界线” 一、书籍基本信息:奇幻悬疑的“人性实验场”,2024年现象级破圈神作 《祸害成患妖成灾》是90后作家“青衫客”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奇幻文学社“志怪新章”系列推出。封面设计极具古风张力——青灰色石板路上,半片残破的红...

《饥饿游戏》:当“生存游戏”撕开人性的面具,我们终于看清了“勇敢”的形状 | 爱阅读

《饥饿游戏》:当“生存游戏”撕开人性的面具,我们终于看清了“勇敢”的形状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鲜血写就的反乌托邦青春寓言” 《饥饿游戏》是美国作家苏珊·柯林斯(Suzanne Collins)于2008年出版的反乌托邦经典小说,首印仅20万册,却凭借“对极权社会的极致隐喻”和“青少年生存...

《几何原本》:用公理搭建的数学圣殿,如何塑造人类的理性思维 | 爱阅读

《几何原本》:用公理搭建的数学圣殿,如何塑造人类的理性思维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逻辑写就的数学宪法” 《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Euclid)于公元前300年左右完成的数学巨著,原名为《光学》(Optics),后因内容聚焦几何学被更名为《几何原本》(Elements)。它的首版...

《计算机与人脑》:当硅基逻辑遇见碳基智慧,一场跨越介质的“智能对话” | 爱阅读

《计算机与人脑》:当硅基逻辑遇见碳基智慧,一场跨越介质的“智能对话”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科学巨匠的“未竟对话” 《计算机与人脑》(The Computer and the Brain)是美国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奠基人约翰·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晚年(1956-1957...

《走到人生边上》:一场“与生命对话”的温柔旅程,教会我们如何“优雅地老去” | 爱阅读

《走到人生边上》:一场“与生命对话”的温柔旅程,教会我们如何“优雅地老去”​​ 一、书籍基本信息:杨绛先生的“生命备忘录”,写给所有“走在人生边上”的人 《走到人生边上》是杨绛先生96岁高龄时创作的散文集(2007年出版),收录了她对生命、死亡、命运、亲情的终极思考。全书约15万字,没有宏大的...

《中国哲学史》:在千年智慧长河中打捞当代生活的“解药” | 爱阅读

《中国哲学史》:在千年智慧长河中打捞当代生活的“解药”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会呼吸”的哲学通史 《中国哲学史》由当代哲学大家冯友兰先生撰写,初版于1934年,历经多次修订,2023年最新版由商务印书馆推出。这本书颠覆了传统哲学史“编年体+学派简介”的刻板写法,以“问题意识”为经线、“思...

《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白凯的“晚清性别密码”,如何解码传统社会的“权力与规训”? | 爱阅读

《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白凯的“晚清性别密码”,如何解码传统社会的“权力与规训”? 翻开这本封面印着“大清律例”“贞节牌坊”与“晚清市井图”的《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时,我正对着手机里“某历史博主用‘封建礼教=压迫女性’标签简化晚清史”的视频发呆。21世纪的网络语境里,晚清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