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海中篱》:在潮间带种一片精神的珊瑚林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6)读一读34

海中篱:在潮间带种一片精神的珊瑚林

最近翻完《海中篱》,合上书页时窗外的晚霞正漫过阳台。书里夹着半片干枯的海藻标本,是编辑寄书时特意塞的——她说这是作者林小满在海边捡的,像不像被潮水吻过的信笺?我盯着那抹暗绿,忽然想起书里最动人的场景:主人公阿昭蹲在退潮的礁石缝里,用指尖轻轻托起一只迷路的小螃蟹,它的钳子夹了夹我的指腹,像在确认这不是另一片会流动的海

这不是一本关于海洋的书,更像是一场借海洋之口的心灵潮汐实验。如果你曾被生活的涨潮推搡得踉跄,或是厌倦了必须永远向前的催促,这本书会递来一把小铲子,带你蹲下来,在潮间带的石缝里,看看另一种活法。

一、基本信息:一本“长”在潮间带的书

《海中篱》是青年作家林小满的长篇非虚构作品,2024年5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林小满是近年崛起的自然书写者,此前以《山隅集》闻名,擅长用微观视角拆解宏大命题。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散文集小说,而是融合了田野调查、口述史与私人记忆的复合文体”——作者用两年时间扎根浙江沿海小镇,跟着渔民赶海、记录潮间带生物图谱、收集27位女性的潮汐人生故事,最终将这些碎片编织成一张海与人的关系网

书脊上印着一行小字:献给所有在波动中学会站立的人。初读时只觉文艺,读完全书才懂,这是作者对每一个被生活潮水冲刷过的普通人的温柔注脚。

二、内容亮点:潮间带的“生存哲学课”

如果说大多数自然写作是观察,《海中篱》则是对话。作者没有站在岸边指点江山,而是干脆搬了张竹凳,坐在礁石群里当插班生”——她会跟着70岁的赶海阿婆学辨认会走路的石头(一种能随潮水移动的贝类),会在台风天和渔民挤在小木屋里听他们讲海龙王的脾气,甚至为了记录招潮蟹的求偶舞,在退潮后的泥滩上蹲了整整三个黄昏,结果被招潮蟹的小剪刀夹了满腿红印子。

这些带着海腥味的细节,让书里的道理有了温度。比如阿婆说:潮水退的时候,别忙着哭——你看那些藏在石缝里的螺,正憋足了劲等涨潮呢。这句话出现在书中第78页,当时我正为工作上的挫折焦虑,读到这儿突然鼻子发酸:原来低谷从来不是终点,而是大海在给你留一块蓄能的石缝

另一个让我反复回味的片段,是书中收录的27位女性的潮汐手账。她们中有渔村女教师、民宿老板娘、退休的海洋研究员,甚至还有因癌症搬到海边的年轻妈妈。她们的故事没有逆袭的狗血,只有像潮水一样的日常:有人在海边开了间失物博物馆,收集游客遗落的钥匙、发卡,她说每样东西都带着主人的潮汐轨迹;有人坚持用传统方法晒鱼干,拒绝机器加工,因为太阳晒过的鱼,带着海风的指纹。这些故事像一串珍珠,串起了女性力量最本真的模样——不是对抗,而是与潮共生

三、写作特点:用感官拆解世界的“海式语法”

林小满的文字有股子海的味道。她写退潮时的礁石:光落在石面上,像撒了把碎银,可等你蹲下去摸,却是凉丝丝的,带着昨夜海水的余温。写招潮蟹的红钳子:它们的钳子不是武器,倒像两把小蒲扇,一下一下扇着,把泥滩上的水洼扇成了星星。这种通感式的描写,让文字有了触觉——你不仅能到画面,还能到礁石的温度、到海水的咸涩。

更妙的是她对潮汐节奏的运用。书中章节按涨潮”“平潮”“退潮”“夜潮划分,读的时候仿佛跟着潮水起起落落:涨潮时故事密集,像海浪推着人往前走;平潮时节奏放缓,人物开始晾晒心事;退潮时最安静,却藏着最深刻的顿悟;夜潮则带着神秘的哲思,像大海在说悄悄话。这种结构本身就是对潮汐哲学的呼应——生活从不是直线上升的,有涨有落,才是常态。

四、阅读体验:一场与自己的“潮间带约会”

我是深夜在书房读的这本书。台灯暖黄的光里,书页翻动的沙沙声像极了潮水漫过沙滩。有天读到凌晨两点,合上书抬头,发现窗外的月亮刚好走到潮位线附近——突然就懂了作者写的月相是海的日程表

最触动我的是书中那个海玻璃收集者的故事。主人公阿昭在海滩捡了十年的碎玻璃,每一片都磨得圆润。她说:以前总觉得破碎是遗憾,现在才明白,海浪是最厉害的雕刻师——它把尖锐的伤痛,磨成了能透光的宝贝。读到这儿,我忽然想起自己去年辞职时的崩溃:那时总觉得人生碎了,现在再看,那些被撕碎的计划、被否定的努力,何尝不是大海在帮我打磨更适合自己的形状?

合上书的那个清晨,我特意去了趟海边。蹲在礁石缝前,看一只小螃蟹慌慌张张地横着爬,突然就笑了——原来我们和这些小生命的区别,不过是多了件会思考的外衣

五、评价与影响力:一本“长”在读者生活里的书

《海中篱》上市三个月,销量突破10万册,在豆瓣收获9.2分(1.2万人评分)。有读者留言:这是我今年读过最有用的书——它教会我在加班到崩溃时,抬头看看窗外的云,像不像退潮后裸露的礁石。更有海洋生物学教授在序言里说:这不是一本关于海洋的书,而是海洋写给人类的情书

最让我意外的是,书中提到的潮间带疗愈法被多地心理咨询室引入。有位心理咨询师告诉我,她带来访者去海边捡海玻璃,有个因职场PUA抑郁的女孩,在捡到一片磨成心形的海玻璃时突然哭了:原来破碎的东西,也能变成宝贝。

六、核心价值:给每个“波动中的人”的生存指南

《海中篱》的核心价值,是教会我们像潮间带生物一样活着”——它们从不抗拒潮水,而是在涨潮时舒展身体,退潮时收缩蛰伏;它们不贪心占有整片海,只守着一小片石缝,却能在方寸之间活出最鲜活的模样。

书里有句话我抄在笔记本上:潮水退去时,礁石上的海葵并没有慌张——它们知道,每一次退潮都是为了更用力地拥抱下一次涨潮。这句话像一颗种子,在我心里发了芽。现在的我,依然会为工作焦虑,会为生活沮丧,但不再急着立刻好起来。我知道,低谷不是被抛弃,而是大海在给我留一块蓄能的石”——等我养足了力气,下一次涨潮时,就能游得更远。

最后想说,《海中篱》不是一本读完就放下的书。它更像一块海玻璃,被生活的潮水反复打磨后,最终落到你手里——握着它,你能看见过去的伤痕,也能看见未来的光。

如果你也曾在生活的潮水里迷路,不妨蹲下来,翻开这本书。说不定,你会在某段文字里,遇见那个正在学拥抱潮水的自己。

“《海中篱》:在潮间带种一片精神的珊瑚林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国际法大纲》:一本让“国际规则”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指南” | 爱阅读

《国际法大纲》:一本让“国际规则”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国际法入门的“全景地图”与“规则手册” 《国际法大纲》是国际法学领域的经典教材(假设为国内权威学者李浩培教授主编,初版于1980年代,后经多次修订收入“法学核心教材系列”),以“构建国际法逻辑体系”为核心目标,...

《哈克贝里芬历险记》:当木筏划破19世纪的谎言,少年在密西西比河上读懂自由的重量 | 爱阅读

《哈克贝里芬历险记》:当木筏划破19世纪的谎言,少年在密西西比河上读懂自由的重量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1884年创作的《哈克贝里芬历险记》,以南北战争前的密西西比河为背景,讲述白人少年哈克与黑人奴隶吉姆为逃避各自命运,乘坐木筏开启的逃亡之旅。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用一...

《呼啸山庄》:爱恨交织的永恒悲歌 | 爱阅读

《呼啸山庄》:爱恨交织的永恒悲歌 一、书籍基本信息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于1847年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时便因其哥特式风格与颠覆性的主题引发争议。作为19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它以荒凉的英格兰北部旷野为背景,通过两代人的情感纠葛与复仇故事,展现了人性的深渊与光辉。 (...

《呼啸山庄》:在暴风雪中燃烧的禁忌之爱,一场跨越世纪的灵魂复仇 | 爱阅读

《呼啸山庄》:在暴风雪中燃烧的禁忌之爱,一场跨越世纪的灵魂复仇 一、书籍基本信息:约克郡荒原上的"黑色浪漫" 《呼啸山庄》是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于1847年创作的唯一一部小说,2023年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勃朗特姐妹经典"系列新版。这部被夏洛蒂·勃朗特称为"野兽般的独白"的作品,以约克郡荒原...

《化学原论》:用原子之眼重构物质世界的认知革命 | 爱阅读

《化学原论》:用原子之眼重构物质世界的认知革命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炼金术到现代化学的承袭之作 《化学原论》是英国化学家约翰·道尔顿于1808年出版的科学巨著,2023年由商务印书馆推出中文全译本。这本书以原子论为核心,系统阐述了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与物质组成规律,被视为近代化学从炼金术转向科学...

《欢迎来到梦想世界》:当全息游戏撞上职场焦虑,这群造梦师用代码写下了理想的诗 | 爱阅读

《欢迎来到梦想世界》:当全息游戏撞上职场焦虑,这群造梦师用代码写下了理想的诗 一、书籍基本信息:虚拟造梦师的“极客生存指南” 《欢迎来到梦想世界》是晋江文学城作者养乐多创作的现代都市职场励志小说,全文约40万字,以“全息游戏开发+职场逆袭”为标签,讲述菜鸟游戏测试员林小满与天才设计师江临从“测...

《皇袍加身》:当龙袍裹住血肉,我终于看清了权力的“温度” | 爱阅读

《皇袍加身》:当龙袍裹住血肉,我终于看清了权力的“温度”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龙袍”解剖权力与人性的“古代生存启示录” 《皇袍加身》是青年作家“锦瑟”2024年推出的历史权谋小说,以架空王朝“大胤”为背景,聚焦从市井乞儿到权倾朝野的“魏九郎”的“上位之路”。他本是汴梁城街头卖糖人的小乞丐...

《活出意义来》:在绝望与希望间,找到生命的锚点 | 爱阅读

《活出意义来》:在绝望与希望间,找到生命的锚点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基本信息: 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的经典著作《活出意义来》(1946)以纳粹集中营的亲身经历为蓝本,开创了“意义疗法”流派。作品获“美国图书馆协会畅销书”称号,被《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本心理学著作...

《活着就为改变世界》:一本撕开“天才”标签,让你看见疯狂与赤诚的灵魂自白 | 爱阅读

《活着就为改变世界》:一本撕开“天才”标签,让你看见疯狂与赤诚的灵魂自白 第一次翻开《活着就为改变世界》时,我盯着封面上那张标志性的乔布斯侧影——凌乱的头发、深邃的眼神,像一把未入鞘的剑。这本由杰弗里·扬与威廉·西蒙合著的传记,不是后来那本更知名的“官方授权传记”,而是乔布斯在1980年代亲自...

《基督山伯爵》:在仇恨与宽恕的烈焰中,我们读懂“人性”的重量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在仇恨与宽恕的烈焰中,我们读懂“人性”的重量 一、书籍基本信息:通俗文学的“史诗级巅峰”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文学巨匠大仲马(Alexandre Dumaspère)的长篇复仇小说代表作,1844-1846年连载于巴黎《辩论报》,单行本出版后横扫欧洲,全球销量超5亿册,被《纽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