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消失的爱人》:当婚姻变成一场“完美犯罪”,我们终于看清了爱的背面 | 爱阅读

4周前 (09-09)读一读21

《消失的爱人》:当婚姻变成一场完美犯罪,我们终于看清了爱的背面

一、书籍基本信息:婚姻里的“黑色悬疑剧”

《消失的爱人》是美国作家吉莉安·弗琳的现象级悬疑小说,2012年出版后横扫《纽约时报》《今日美国》畅销榜,被《卫报》称为婚姻关系的解剖刀,更被HBO改编为同名剧集(2014年首播)。中文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引进(2013年初版),豆瓣评分长期稳定在8.7,首印10万册,上市半年加印4次。书腰上印着作者的话:这不是一本关于消失的爱人的书,是关于从未真正存在过的爱人的书。

二、书籍内容:婚姻里的“双向表演”

翻开书,你会先听见一声清脆的碎裂声——那是艾米·邓恩的日记本被摔在地上的声音,纸页散落一地,每一页都写着:尼克,我爱你。但下一秒,这些字迹突然变得扭曲:可你配不上我。全书以妻子失踪”“丈夫被怀疑的悬疑外壳,撕开了婚姻里最隐秘的真相:

​​完美妻子的面具​​:艾米是纽约曼哈顿的人生赢家”——常春藤毕业、高薪记者、社交名媛,连婚礼上的誓言都是她亲手写的灵魂契约。但她的日记里藏着另一面:我每天化妆两小时,不是为了漂亮,是为了让他觉得娶到我是赚了。

​​普通丈夫的裂缝​​:尼克是艾米的丈夫,一个被生活磨平棱角的漫画家。他在酒吧和朋友吐槽:婚姻就是每天回家,面对一个你越来越不认识的人。直到艾米失踪,他才发现:妻子完美是精心设计的剧本,而自己的普通早已变成刺向婚姻的刀。

​​消失的真相游戏​​:艾米的失踪不是意外,而是她策划两年的复仇。她在日记里写道:我要让他失去一切——名誉、金钱、爱,最后只剩他自己。但当警方在湖边找到她的尸体(其实是假人),当尼克的情妇浮出水面,当艾米的死亡变成一场直播秀,所有人才惊觉:这场消失里,没有赢家。

这些情节不是谁是凶手的简单谜题,而是一场婚姻关系的全景解剖”——艾米的控制欲、尼克的自私、婚姻中的表演型人格,像一面面镜子,照见每对夫妻的影子:我们总以为相爱就能解决一切,却忘了相爱本身,可能就是矛盾的起点。

三、写作特点:用“悬疑感”写“婚姻的痛”

弗琳的文字像根细钢丝,表面是悬疑剧的紧张,底下是婚姻剧的钝痛:

​​叙事结构的套娃游戏​​:全书用三重叙事交替推进——艾米的日记(过去的完美)、尼克的视角(现在的混乱)、警方的调查(真相的碎片)。读者像在玩拼图,每翻一页都以为接近真相,却发现又被作者进了下一个悬念。

​​细节的显微镜式刻画​​:弗琳从不用不爱了这种直白的词,而是用细节扎心。比如艾米在日记里写:他昨天没帮我系围巾,以前他会绕三圈,现在只绕两圈——他在敷衍我。尼克在酒吧说:她最近总买新香水,我却连她用的是哪款都不知道。这些微小的背叛,比出轨更让人窒息。

​​语言的冰火两重天​​:写艾米的完美时,文字像绸缎般光滑:她的笑容是精心调过的色号,连酒窝的深度都经过计算。写婚姻的破碎时,文字像碎玻璃般锋利:我们曾经是彼此的镜子,现在却成了互相砸脸的石头。

四、阅读体验:像在深夜,偷看一对夫妻的“婚姻日记”

我是缩在沙发里读的这本书。窗外的路灯昏黄,书里的文字却比夜色更冷——看到艾米在日记里写我要让他后悔,我想起自己和男友吵架时,也曾偷偷想过要是他消失了该多好;看到尼克在警局里崩溃,我突然鼻酸——上周我和老公因为谁洗碗吵架,他也红着眼说我真的很累

最戳我的是艾米的婚礼誓言我承诺爱你,不是因为你值得,是因为我选择爱你。当这句话在消失后被反复提及,我突然想起朋友说过的话:婚姻里最可怕的,不是不爱了,是明明不爱了,却还要用承诺绑架彼此。

合上书页时,我盯着茶几上的结婚照(我和老公的蜜月照),突然觉得照片里的我们有点陌生——我们有多久没说过我爱你了?又有多久没认真看过对方的眼睛?

五、书籍评价与影响力:婚姻议题的“现象级教科书”

《消失的爱人》的爆火,恰恰因为它戳中了当代婚姻的集体焦虑

​​文学界的婚姻解剖奖​​:《纽约客》评价:弗琳用悬疑的外壳,做了一件最残忍的事——她把婚姻里的表演’‘控制’‘失望都摊开在阳光下,让每个读者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影视界的话题制造机​​:HBO剧集播出时引发全球讨论,网友说:每一集都在刷新我对婚姻的认知——原来消失的爱人,可能是我们自己。

​​大众的婚姻清醒剂​​:豆瓣热门短评:我刚和老公吵完架,读这本书时手都在抖——原来他没说的我累了,和我没说的我失望了,才是婚姻里最危险的炸弹。”“别再相信真爱能解决一切了,婚姻需要的是清醒的合作

恐婚”“离婚率攀升”“婚姻倦怠成为热词的当下,这本书像一面镜子:它不否定的存在,却提醒我们——婚姻不是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生活的童话,而是两个不完美的人,如何在琐碎里互相包容的修行。

六、个人意义:它让我学会“在婚姻里做自己”

读这本书前,我总觉得好的婚姻永远相爱;读完后才懂,好的婚姻即使不爱了,也能坦诚地说我需要改变’”

上周我和老公因为育儿观念吵架,他摔门而去。我翻到书中艾米的话:你以为你在控制婚姻,其实你是在杀死婚姻。那天晚上,我发了条消息给他:我们明天聊聊吧,不是吵架,是我们需要彼此第二天,我们坐在沙发上,他说:其实我也不喜欢现在的生活方式,只是不知道怎么开口。我们聊了整整三小时,最后约定:每周留一天,只属于我们俩,不说孩子,不说工作,只说我们

最后,分享两句让我反复回味的弗琳式婚姻箴言

婚姻里最可怕的不是争吵,是我们在同一屋檐下,却活成了陌生人

爱不是我为你牺牲一切,是我愿意和你一起,把平凡的日子过成诗

如果你问我这本书值不值得读?我会说:它可能不会让你对婚姻充满幻想,但一定会让你对婚姻充满希望。毕竟,我们谁不是自己人生里的艾米尼克?只不过,我们的消失的爱人,可能藏在一次未说出口的委屈里,一场无意义的争吵中,或者一次算了,就这样吧的妥协里——而这本书,会像一面镜子,帮你看清:原来,婚姻里最珍贵的,从来不是完美,而是真实

“《消失的爱人》:当婚姻变成一场“完美犯罪”,我们终于看清了爱的背面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汉藏英社会科学大词典》:三语对照下的文明对话“金钥匙” | 爱阅读

《汉藏英社会科学大词典》:三语对照下的文明对话“金钥匙”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重量级”的跨文化工具书 当45000余条术语、21卷厚重的书页、汉藏英三语对照的精密编排,与西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300余位专家六年的心血相遇,《汉藏英社会科学大词典》便成了中国社会科学领域的一座“里程碑...

《航空港》:在万米高空的方寸之间,读懂“连接”最温暖的模样 | 爱阅读

《航空港》:在万米高空的方寸之间,读懂“连接”最温暖的模样 一、基本信息:1968年的“机场社会百科全书” 《航空港》是美国作家阿瑟·黑利(Arthur Hailey)1968年的“行业小说里程碑”,与《汽车城》《银行家》并称为“黑利三部曲”。这部以全球航空业为背景的长篇巨著,聚焦一座虚构的“...

《好饿的毛毛虫》:在洞洞页与蝴蝶翅膀的裂隙里,解码成长的魔法公式 | 爱阅读

《好饿的毛毛虫》:在洞洞页与蝴蝶翅膀的裂隙里,解码成长的魔法公式 一、书籍基本信息:童书界的色彩核爆 艾瑞·卡尔创作的《好饿的毛毛虫》1969年出版即成为全球现象级童书,获美国图书馆协会优秀童书奖,被《纽约时报》称为"20世纪最聪明的认知启蒙术"。这部以贪吃毛毛虫周游美食世界最终蜕变为蝴蝶为主...

《红与黑》:在阶级与欲望的夹缝里,读懂人性的锋利与柔软 | 爱阅读

《红与黑》:在阶级与欲望的夹缝里,读懂人性的锋利与柔软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撕开19世纪法国社会的“精神解剖书” 《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Stendhal)于1830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被视为“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司汤达本人更被称为“现代小说之父”。故事以1815-1830年波旁复辟...

《呼吸,眼睛,记忆》:当我们用感官打捞时光,才懂自己从未真正遗忘 | 爱阅读

《呼吸,眼睛,记忆》:当我们用感官打捞时光,才懂自己从未真正遗忘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五感写就的记忆解剖书” 《呼吸,眼睛,记忆》是青年作家苏晚2022年推出的跨学科随笔集,厚192页,封面是一张泛黄的旧胶片——照片里一只布满皱纹的手正轻触另一只手的指尖,背景是虚焦的梧桐叶,光影在纸页上...

《呼啸山庄》:在荒原的风雨里,触摸“人性”的原始岩浆 | 爱阅读

《呼啸山庄》:在荒原的风雨里,触摸“人性”的原始岩浆 一、基本信息:哥特文学的“灵魂火山” 《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是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ë)1847年的“文学火山喷发”,与《简·爱》《傲慢与偏见》并称为“英国女性文学三峰”。这部以19世纪英...

《幻世》:当电子蝴蝶落在掌心,我终于看清了真实的重量 | 爱阅读

《幻世》:当电子蝴蝶落在掌心,我终于看清了真实的重量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幻世”照见真实与虚幻的“赛博寓言” 《幻世》是青年作家“星轨”2024年推出的科幻小说,以近未来“全息幻世”系统为背景,聚焦程序员林深为寻找失踪妹妹林小满,潜入“幻世”后发生的“虚实纠缠”。他本以为这是一款“沉浸式...

《荒原》:当1922年的伦敦雾霾撞上2025年的“信息荒原” | 爱阅读

《荒原》:当1922年的伦敦雾霾撞上2025年的“信息荒原” 一、当艾略特的打字机撞上Z世代的"精神雾霾" 翻开这部被称作"现代主义诗歌地标"的长诗,就像打开了一台穿越时空的情绪解码器——1922年伦敦的咖啡馆里,艾略特用碎片化的意象拼贴出战后欧洲的精神废墟;2025年,我们在刷到"年轻人集体...

《基督山伯爵》:当复仇的利刃化作人性救赎的钥匙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当复仇的利刃化作人性救赎的钥匙   一、书籍基本信息:跨越世纪的“爽文鼻祖”与人性教科书 1844年,法国作家大仲马在《辩论报》上开启了一场持续两年的连载狂欢——这部名为《基督山伯爵》的百万字巨著,以拿破仑“百日王朝”为历史幕布,讲述了一个水手从“天之骄子”沦为“政治囚徒”,再...

《基督山伯爵》:一场灵魂的复仇与救赎之旅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一场灵魂的复仇与救赎之旅   一、书籍基本信息 (一)作者与背景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作家大仲马(Alexandre Dumas)于1844年至1846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以19世纪法国拿破仑“百日王朝”为背景,通过主人公爱德蒙·唐泰斯的复仇与救赎,展现了一个关于人性、命运与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