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象与骑象人》:在理性与情感的迷宫中,找到幸福的出口 | 爱阅读

4周前 (09-09)读一读25

《象与骑象人》:在理性与情感的迷宫中,找到幸福的出口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场跨学科的智慧探险

2012年,浙江人民出版社推出的《象与骑象人:幸福的假设》像一颗石子投入心理学湖面,激起层层涟漪。作者乔纳森·海特,这位坦普尔顿积极心理学奖得主、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教授,用十年时间打磨出这本融合神经科学、哲学、伦理学的幸福指南。书中以(情感本能)与骑象人(理性控制)的隐喻为核心,将人类心理的双重性比作一场永不停歇的拔河比赛——大象渴望即时满足,骑象人试图规划长远;大象用直觉做判断,骑象人用逻辑分析;大象的情绪如潮水般汹涌,骑象人的意志却像风中残烛。这场内战如何和解?海特用10个章节、280页的篇幅,给出了答案。

二、核心价值:给现代人的“幸福工具箱”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是它撕开了理性至上的虚伪面纱。我们总以为只要足够自律就能成功,但海特用越南儿童营养不良干预项目的案例戳破了这个幻想:当营养学家斯特宁发现贫困母亲们明知小虾小蟹能补营养却因这是大人吃的而拒绝时,他没有选择开讲座灌输知识,而是组织烹饪小组,让母亲们亲手用虾蟹做饭。大象需要的不是命令,而是体验——当她们看到孩子因一顿饭而眼睛发亮时,骑象人的规划才有了土壤。这让我联想到自己的减肥经历:过去总用明天开始节食的誓言对抗食欲,结果屡战屡败;后来学着像斯特宁一样,先满足大象对美食的渴望(每周一顿欺骗餐),再用骑象人规划运动计划,反而坚持了半年。海特的幸福方程式(H=S+C+V)更像一把手术刀:遗传的幸福范围(S)占50%,生活条件(C)仅10%,而可控选择(V)高达40%。这意味着,我们无法选择出身,但能通过调整对事件的诠释(比如把堵车当成听播客的黄金时间),重新掌控幸福的主导权。

三、内容亮点:用故事讲透硬核科学

海特的写作像一场学术脱口秀”——他能把枯燥的神经科学实验变成引人入胜的侦探故事。比如,在解释负面偏好(人类对坏事的反应强于好事)时,他引用进化心理学:远古人类若对草丛里的rustle声无动于衷,可能早已葬身虎口;而过度关注树上的果实则不会致命。这种生存本能延续至今,导致我们总为同事的一句批评失眠,却对朋友的十个赞美习以为常。更妙的是,他引入提升感概念:当我们在博物馆凝视《蒙娜丽莎》时,迷走神经会被激活,催产素分泌增加,这种被艺术震撼的瞬间会让我们更愿意帮助他人——原来幸福不是独享的蛋糕,而是越分享越大的火种。

书中对道德判断的剖析更颠覆认知:海特用电车难题实验证明,我们的道德直觉(大象)比理性(骑象人)更快做出判断。当被问是否会推人挡电车时,90%的人第一反应是拒绝,随后才用功利主义为自己辩护。这让我反思:我们是否总用理性本能找借口?比如,有人反对同性婚姻时,常说这是传统,但海特指出,传统只是骑象人为大象的偏见披上的外衣,真正的动机可能是对异己的恐惧。

四、写作特点:比喻大师的“视觉化语言”

海特的文字像一幅幅动态漫画。他形容骑象人拿着地图的导游,而大象是渴望探索的游客;描述心流体验时,用像冲浪者与海浪共舞——挑战与能力完美匹配,时间感消失,只剩下纯粹的投入;甚至把自我欺骗比作律师为罪犯辩护——不是否认事实,而是重新诠释动机。这种比喻让抽象概念瞬间具象化。我读到大象的适应原则时,立刻想到自己刚换工作时的不安:前三个月,新环境的刺激让大脑持续兴奋;三个月后,神经元逐渐习惯,幸福感下降——原来七年之痒不是爱情消逝,而是大脑的适应机制在作怪!

五、阅读体验:一场“自我解剖”的狂欢

合上书的那晚,我躺在床上,感觉大脑像被X光扫过。海特让我意识到,我的拖延症不是,而是骑象人大象的博弈:当骑象人制定每天写2000字的计划时,大象却因目标太大而抗拒;后来我改用番茄工作法(25分钟专注+5分钟休息),给大象小步快跑的成就感,效率反而提升。书中最触动我的,是海特对逆境的重新定义:他引用尼采的杀不死我的必使我强大,但补充道——“只有当逆境与个人价值观匹配时,创伤才能转化为成长。这让我在面对职场挫折时,不再盲目自我否定,而是问自己:这次失败是否让我更接近成为专业作家的目标?

六、评价与影响力:从学术圈火到大众圈

这本书堪称心理学界的《人类简史》”——它被《自然》《卫报》《人物》等顶级媒体联名推荐,马丁·塞利格曼(积极心理学之父)盛赞:海特重新定义了幸福的研究框架。在知乎哪本书改变了你的人生观问题下,它被高频提及;豆瓣短评中,有人写道:它让我从对抗自己理解自己,像给内心装了一面镜子。更难得的是,它的影响力超越了心理学领域:谷歌在员工培训中引入象与骑象人模型,帮助团队平衡创新与执行;新加坡教育部将其列为中学生必读书目,培养青少年的情绪管理能力。

七、金句分享:直击灵魂的“幸福密码”

发生在这个世界上的事情,只有通过我们自己对事件的诠释才能影响到我们,所以只要我们能控制自己对事件的诠释,就能控制自己的世界。

(这句话让我在疫情封控期间,把被困家中重新定义为充电期,学会了烘焙和吉他。)

人类的理性其实非常依赖复杂的情感,因为只有当充满情绪的大脑运作顺畅时,理性才得以运转。

(原来我写不出文章时,不是没灵感,而是大象在抗议——它需要散步、聊天或一杯咖啡的情感燃料。)

八、为什么你该读这本书?

内卷躺平撕裂的今天,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理解自己:为什么明明知道熬夜伤身却刷手机到凌晨?为什么总在冲动消费后后悔?海特用象与骑象人的框架,给了我们一张自我和解的地图——幸福不是消灭大象或骑象人,而是让它们手拉手,朝着同一个方向奔跑。翻开这本书,你会发现:原来我们内心的战争,从不是缺陷,而是进化的礼物。

“《象与骑象人》:在理性与情感的迷宫中,找到幸福的出口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掀开“全球化”的幕布,看透强国如何“设计”世界规则 | 爱阅读

《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掀开“全球化”的幕布,看透强国如何“设计”世界规则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被“全球化叙事”遮蔽的“秩序考古报告” 《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瑟·刘易斯1963年的著作,出版时正值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如日中天、全球化浪潮初现端倪。不同于传统经济学对“贸易...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解码未来社会的生存指南 | 爱阅读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解码未来社会的生存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写给时代的预言书 1973年,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如一颗思想炸弹,在西方学术界炸开。这位哈佛教授用20万字的篇幅,为人类描绘了一幅技术革命颠覆社会结构的未来图景。书中提出的"中轴原理"与"知识成为核心资源...

《化身一只蝴蝶》:跟着文字破茧,在柔软里找到重生的勇气 | 爱阅读

《化身一只蝴蝶》:跟着文字破茧,在柔软里找到重生的勇气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由新锐作家叶栖于2025年7月出版,属于“成长治愈类散文”,全书272页,封面设计自带“蜕变感”——淡紫色背景上,一只刚破茧的蝴蝶停在半透明的茧壳上,翅膀还带着湿润的光泽,下方用细线条写着“每一次‘不敢’,都是没展...

《画怖》:当名画变成逃生副本,这场艺术与恐怖的狂欢藏着人类对自由的终极叩问 | 爱阅读

《画怖》:当名画变成逃生副本,这场艺术与恐怖的狂欢藏着人类对自由的终极叩问 一、书籍基本信息:用名画做“杀人迷宫”的无限流神作 《画怖》是晋江文学城签约作者啾啾大王创作的无限流小说,全文134万字,已完结。主角柯寻与队友牧怿然意外卷入一幅会“吃人”的古画,从此必须在《白泽》《薛定谔的猫》《最后...

《黄金罗盘》:在尘埃与自由间,触摸人性的觉醒之光 | 爱阅读

《黄金罗盘》:在尘埃与自由间,触摸人性的觉醒之光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基本信息: 菲利普·普尔曼的奇幻史诗《黄金罗盘》(1995)是《黑暗物质》三部曲的开篇,以少女莱拉的冒险为线索,揭露“尘埃”背后的权力阴谋。作品获“英国卡内基奖”“卫报儿童小说奖”,被《时代周刊》评为“21世纪最具想...

《黄金时代》:在荒诞年代里活成“反标签”的生存指南 | 爱阅读

《黄金时代》:在荒诞年代里活成“反标签”的生存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性”解构时代的黑色幽默史诗 《黄金时代》是王小波创作于1994年的中篇小说,收录于“时代三部曲”之一,中文版由花城出版社首次出版。全书以文革时期的云南农场为背景,通过“流氓”王二与“破鞋”陈清扬的荒诞故事,拆解了时代...

《活出生命的意义》:在集中营的废墟里,找到“人之所以为人”的答案 | 爱阅读

《活出生命的意义》:在集中营的废墟里,找到“人之所以为人”的答案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不是“心灵鸡汤”,是“人性黑暗中的光” 《活出生命的意义》是奥地利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的经典著作,1946年出版后横扫欧美,被《纽约时报》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100本书”,全球销量超3000...

《纪伯伦散文诗全集》:用诗意的哲思,照亮生命的每一寸荒芜 | 爱阅读

《纪伯伦散文诗全集》:用诗意的哲思,照亮生命的每一寸荒芜 一、书籍基本信息:跨越东西方的“精神诗桥”,纪伯伦的“灵魂自白集” 《纪伯伦散文诗全集》是黎巴嫩诗人卡里·纪伯伦(Kahlil Gibran)毕生创作的散文诗合集,收录了他从1903年到1931年间的160余篇作品,涵盖《先知》《沙与沫...

《走到人生边上》:一场“与生命对话”的温柔旅程,教会我们如何“优雅地老去” | 爱阅读

《走到人生边上》:一场“与生命对话”的温柔旅程,教会我们如何“优雅地老去”​​ 一、书籍基本信息:杨绛先生的“生命备忘录”,写给所有“走在人生边上”的人 《走到人生边上》是杨绛先生96岁高龄时创作的散文集(2007年出版),收录了她对生命、死亡、命运、亲情的终极思考。全书约15万字,没有宏大的...

《重回我爸的高中时代》:当老照片遇见旧校服,我读懂了父爱最隐秘的“青春密码” | 爱阅读

《重回我爸的高中时代》:当老照片遇见旧校服,我读懂了父爱最隐秘的“青春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代际记忆的“时光标本”,2024年现象级温情爆款 《重回我爸的高中时代》是90后作家“苏小满”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家春秋”系列推出。封面设计极具年代感——米白色封皮上,一张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