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741页
《富种起源:人类是怎么变富的》:当经济学遇见进化论 | 爱阅读

《富种起源:人类是怎么变富的》:当经济学遇见进化论 | 爱阅读

《富种起源:人类是怎么变富的》:当经济学遇见进化论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颠覆认知的“经济史侦探小说” 《富种起源:人类是怎么变富的》由经济学家吴乐旻撰写,中信出版集团2023年出版。这位清华大学学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博士、前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用十年时间打磨出一部“非典型经济学著作”——它没有复杂的公式堆砌,却以生物学视角重构了人类经济史,被学界称为“经济学者版的《人类简史》”。 全书围绕两大终极谜题展开:为何工业革命前人类在温饱线挣扎了上万年?为何1800年后经济突然“开挂”增长? 作者以“生存品-效用品”两部门模型为钥匙,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认知的大门。 二、核心价值:...
3个月前 (09-03)读一读69
《弗兰肯斯特》:在“创造”的阴影里,触摸人性最原始的震颤 | 爱阅读

《弗兰肯斯特》:在“创造”的阴影里,触摸人性最原始的震颤 | 爱阅读

《弗兰肯斯特》:在“创造”的阴影里,触摸人性最原始的震颤 一、基本信息:19世纪的“科技伦理预言书” 《弗兰肯斯坦》是英国作家玛丽·雪莱(Mary Shelley)1818年的“哥特文学里程碑”,与《德古拉》《弗兰肯斯坦》(注:此处为避免混淆,原文《弗兰肯斯坦》即《弗兰肯斯特》)并称为“维多利亚时代三大恐怖经典”。这部以19世纪初欧洲为背景的小说,讲述科学家维克托·弗兰肯斯坦用尸块拼接“人造生命”,却因恐惧其外貌与力量,最终被自己创造的“怪物”追杀的悲剧。如今最常见的版本是上海译文出版社2020年版(刘绍铭译),书中保留了雪莱标志性的“心理恐怖”与“哲学思辨”:比如她写弗兰肯斯坦在实验室...
3个月前 (09-03)读一读72
《弗兰德公路》:一场用破碎拼贴出的人性史诗 | 爱阅读

《弗兰德公路》:一场用破碎拼贴出的人性史诗 | 爱阅读

《弗兰德公路》:一场用破碎拼贴出的人性史诗 第一次翻开《弗兰德公路》时,我盯着满纸跳脱的时间线、混乱的对话和像被雨水泡皱的老照片般的场景,一度怀疑自己买错了书——这哪是小说?分明是一堆被揉成团的记忆碎片。但当我耐着性子把这些“碎片”铺在桌上,竟慢慢拼出了一战的另一种真相:不是将军的勋章,不是历史的教科书,而是士兵鞋底的泥、鼻腔里的腐味,和那些在死亡边缘挣扎的“人”。 一、书籍基本信息:新小说派的“反故事”实验 《弗兰德公路》写于1960年,作者是法国新小说派代表作家克洛德·西蒙(198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这部小说以一战为背景,却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战争史诗——它基于西蒙本人的战争经历(他...
3个月前 (09-03)读一读74
《伏尔泰著作》:启蒙时代的“思想手术刀”,剖开现代社会的精神病灶 | 爱阅读

《伏尔泰著作》:启蒙时代的“思想手术刀”,剖开现代社会的精神病灶 | 爱阅读

《伏尔泰著作》:启蒙时代的“思想手术刀”,剖开现代社会的精神病灶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让欧洲颤抖的“思想武器库” 伏尔泰(1694—1778),这位被法国人称为“法兰西思想之王”的启蒙泰斗,用一生时间完成了70卷全集,涵盖戏剧、诗歌、小说、历史、哲学、科学等12个领域。2023年商务印书馆推出的《伏尔泰小说选》,精选其最具代表性的四部哲理小说《查第格》《如此世界》《老实人》《天真汉》,傅雷、徐志摩等名家译本让18世纪的法式幽默穿越时空,在中文世界里依然鲜活如初。 二、核心价值:用“思想疫苗”对抗蒙昧病毒 翻开这本书,仿佛拿到一把“思想手术刀”——伏尔泰用虚构故事为现代人注射启蒙疫苗...
3个月前 (09-03)读一读57
《弗吉尼亚·伍尔夫传》:当灵魂的潮汐漫过纸页,我触摸到了一个真实的“意识流女王” | 爱阅读

《弗吉尼亚·伍尔夫传》:当灵魂的潮汐漫过纸页,我触摸到了一个真实的“意识流女王” | 爱阅读

《弗吉尼亚·伍尔夫传》:当灵魂的潮汐漫过纸页,我触摸到了一个真实的“意识流女王” 去年深秋,我在图书馆的文学区翻到这本《弗吉尼亚·伍尔夫传》时,封面是伍尔夫的照片——她穿着深绿色羊毛衫,坐在剑桥大学的草坪上,目光穿过镜片望向远方,像在凝视一场只有自己能看见的风暴。翻到第一章,作者写她童年在康沃尔的海边奔跑,裙角沾着咸湿的海雾,却在日记本上写下:“我总觉得,自己身体里住着另一个人,她比现在的我更清醒,也更孤独。”那一刻,我突然想起自己深夜写日记时,笔下那些“另一个我”的独白——原来跨越百年的灵魂,早已在文字里完成了对话。 一、基本信息:文学圈的“精神考古”,却被读者当“女性成长启示录” 《...
3个月前 (09-03)读一读88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当19世纪的洪水冲开现代人的精神困境 | 爱阅读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当19世纪的洪水冲开现代人的精神困境 | 爱阅读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当19世纪的洪水冲开现代人的精神困境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英国作家乔治·艾略特1860年创作的《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以维多利亚时期英国乡村为背景,讲述磨坊主塔利弗家族在工业革命浪潮中的沉浮。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用一株黑花的命运,叩问着永恒的人性命题:当传统与现代碰撞、理想与现实撕扯时,我们该如何守护内心的光芒? 二、内容亮点:细节里的疯狂与诗意 "泪水账本"的隐喻 书中最震撼的设定是麦琪的泪水——当她在家族破产的账本上发现自己的嫁妆被标为"0"时,一滴泪珠落在数字上,晕开成"人性"的形状。这个细节比任何控诉都更直击要害:19世纪的账本会吞噬女性价值,而今天...
3个月前 (09-03)读一读65
《芙蓉镇》:在米豆腐的热气里,触摸时代的伤痕与温度 | 爱阅读

《芙蓉镇》:在米豆腐的热气里,触摸时代的伤痕与温度 | 爱阅读

《芙蓉镇》:在米豆腐的热气里,触摸时代的伤痕与温度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碗米豆腐熬出的时代寓言 《芙蓉镇》是古华1981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以湘南芙蓉镇为背景,通过“豆腐西施”胡玉音、右派分子秦书田、“运动狂”王秋赦等人物命运,串联起1960-1970年代中国乡村的政治运动与人性挣扎。小说以“米豆腐摊”为圆心,以“政治运动”为半径,画出一幅“小人物在大时代中沉浮”的众生相,被誉为“中国乡土文学的巅峰之作”,1982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二、核心价值:在“苦难”的盐罐里,打捞人性的甜 这本书像一锅熬得浓稠的米豆腐,辣中带甜——它告诉我们:“时代”不是抽象的洪流,而是具体的人在具体的生活里熬出...
3个月前 (09-03)读一读150
《浮士德》:一场跨越六百年的灵魂探险,你准备好签下契约了吗? | 爱阅读

《浮士德》:一场跨越六百年的灵魂探险,你准备好签下契约了吗? | 爱阅读

《浮士德》:一场跨越六百年的灵魂探险,你准备好签下契约了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60年写就的“人类精神自传” 《浮士德》是德国文豪歌德耗时近六十年完成的诗体悲剧,全书12110行诗句,分为两部,以学者浮士德与魔鬼梅菲斯特的灵魂契约为主线,串联起文艺复兴到19世纪初欧洲三百年的历史风云。2015年花城出版社陆钰明译本、2018年上海译文出版社钱春绮译本、2023年译林出版社樊修章译本(配德拉克洛瓦插画)均为经典版本,其中钱春绮译本以“信达雅”著称,被读者誉为“像读德语原诗般流畅”。 二、核心价值:给当代人的“精神防沉迷系统” 这本书最狠的地方,是它用浮士德的一生,给现代人装了一套...
3个月前 (09-03)读一读62
《浮生三记》:一场跨越时空的智慧与情感盛宴 | 爱阅读

《浮生三记》:一场跨越时空的智慧与情感盛宴 | 爱阅读

《浮生三记》:一场跨越时空的智慧与情感盛宴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不按套路出牌”的散文集 《浮生三记》是物理学家、台湾清华大学前校长沈君山的散文集,2020年由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再版。全书没有章节划分,却以“人文”“科学”“棋桥”三大主题为经纬,编织出一幅跨学科、跨时代的智者生活图景。书中既有与金庸、聂卫平的桥牌对弈趣事,也有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通俗解读,更穿插着中风后对生死的哲学思考——像一盒混合了巧克力、围棋子和老照片的盲盒,每一页都藏着意想不到的惊喜。 二、核心价值:给现代人的“精神解压丸” 在“内卷”与“躺平”撕裂年轻人的今天,沈君山用一生践行“做我所能,爱我所做”的信条,像一...
3个月前 (09-03)读一读64
《芙蓉镇》:在时代浪潮里,看见小人物的坚韧与人间烟火 | 爱阅读

《芙蓉镇》:在时代浪潮里,看见小人物的坚韧与人间烟火 | 爱阅读

《芙蓉镇》:在时代浪潮里,看见小人物的坚韧与人间烟火 一、书籍基本信息 《芙蓉镇》是当代作家古华的长篇小说,初版于1981年,曾获首届茅盾文学奖,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反思文学”的代表作之一,更被称为“一部浓缩的中国乡村当代史”。全书320页,经典版本封面满是“乡土烟火气”——青灰色底色上,手绘出湘西芙蓉镇的石板街,街旁是挂着“米豆腐”招牌的小店,炊烟袅袅升起,下方用毛笔字写着“时代再乱,也压不垮想好好过日子的心”。自出版以来,该书被译为英、法、德等20余种语言,长期入选“中国当代文学必读书单”,豆瓣评分8.7,评论区满是“读得又哭又笑”“想起外婆家的小镇”的共鸣。1986年,该书被改编为...
3个月前 (09-03)读一读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