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野兽家园》:在钢筋与苔藓的裂缝里,我们找回“共生”的密码 | 爱阅读

4周前 (09-09)读一读21

《野兽家园》:在钢筋与苔藓的裂缝里,我们找回共生的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自然文学的“生态觉醒书”

《野兽家园》是青年作家陈野的非虚构纪实作品,2023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后引发热议,首印8万册,上市三个月加印至15万,豆瓣评分长期稳定在8.9,被《中国环境报》评为2023年最具生命力的自然写作,更被读者称为用泥土与兽毛写就的生态启示录’”。书腰上印着作者的话:城市不是人类的堡垒,是与野兽共享的家园’——我们拆了篱笆,却忘了给自然留一扇门。

二、书籍内容:后院篱笆下的“野兽日记”

翻开书,你会先听见一声鸟鸣——北京郊区老张头的农家院里,他正蹲在葡萄架下,给一只受伤的貉子包扎。这是《野兽家园》的开篇,却也是无数城市人与野兽重逢的缩影。全书以城市与自然的边界为线索,用12个真实到扎心的故事,拼贴出一幅现代人如何与野兽共生的生态图景:

​​后院的不速之客’”​​:老张头的院子里,每年春天都会有貉子来偷鸡。他起初举着棍子追,后来发现貉子妈妈总在附近找食物,小貉子躲在柴火堆里啃野莓。他开始留半盆玉米,撒把碎骨头,甚至在自己腿上绑了摄像头——镜头里,小貉子歪着头看他,像在说这个两脚兽,好像没那么坏

​​社区的兽性觉醒’”​​:上海某小区的流浪猫泛滥,居民们从驱赶投喂,再到给猫做绝育。业委会主任王阿姨说:开始觉得它们脏,后来发现,猫在花坛里抓老鼠,帮我们省了灭虫钱;猫在车顶上睡觉,替我们看了半夜的车。最动人的是,有位独居老人把去世老伴的旧毛衣剪成猫窝,她说:猫暖了,他走得也安心。

​​野兽的城市生存指南’”​​:书中记录了一群城市野兽的生存智慧——刺猬在绿化带里打地洞,避开施工队;乌鸦用树枝做工具,撬开垃圾桶找食物;甚至流浪狗学会了看红绿灯,跟着行人过马路。作者陈野跟着动物学家做了半年的田野调查,拍下2000多张照片:有刺猬叼着草莓的圆屁股,有乌鸦站在路灯上的剪影,还有流浪狗歪头看他的疑惑眼神。

这些故事不是浪漫的自然童话,而是一场用细节写就的生态实验”——当城市的钢筋水泥逐渐吞噬自然,当野兽威胁变成邻居,我们终于懂了:所谓共生,不是人类拯救自然,是自然教会人类,如何在拥挤的世界里,给彼此留一点空间

三、写作特点:用“泥土的指纹”写“生命的温度”

陈野的文字像块被雨水泡软的田埂土,粗糙却裹着最鲜活的生命力:

​​细节的兽性特写’”​​:他写貉子的爪子:肉垫粉粉的,像沾了水的桃花瓣,踩在葡萄叶上,留下月牙形的印子。写流浪猫的眼睛:瞳孔在夜里放大成琥珀色,像两颗被揉碎的星星。这些带着泥土气的细节,让读者瞬间钻进故事里,闻到青草味,摸到动物的皮毛。

​​叙事的双重视角’”​​:全书用人类视角动物视角交替推进——老张头追貉子时,穿插貉子妈妈在灌木丛里焦急的低嚎;居民投喂流浪猫时,描写猫群在墙头上开会议事的场景。这种视角的折叠,让人与野兽的关系从对立变成对话

​​语言的野性诗意’”​​:陈野拒绝堆砌环保术语,只用土话写活自然——他说:刺猬不是害兽,是园丁,帮我们捉害虫;乌鸦不是丧鸟,是清洁工,替我们收拾垃圾。这种带着烟火气的诗意,比学术报告更让人记得住。

四、阅读体验:像在菜地里,和“野兽邻居”聊家常

我是蹲在小区楼下的花坛边读的这本书。风里飘着月季香,书里的文字却比花香更暖——看到老张头给貉子包扎时,我想起自己奶奶生前总在院子里撒米,说麻雀也是要吃饭的;看到王阿姨给猫做窝时,我突然鼻酸——我爷爷去世前,床头总卧着一只流浪橘猫,他说这猫比我命硬;看到刺猬打地洞的照片时,我摸了摸脚边的绿化带,突然发现:原来野兽从未离开,只是我们闭着眼睛没看见。

最戳我的是陈野在书末写的话:城市不是人类的孤岛,是所有生命的诺亚方舟’——我们拆了篱笆,却忘了给自然留一扇门;我们怕野兽,却忘了野兽也在怕我们。那天晚上,我翻出阳台的多肉盆栽(原本用来防蚊虫),在里面放了块碎面包。半夜起风时,我听见窸窸窣窣的声音——可能是一只刺猬,或者一只流浪猫,正悄悄来做客

五、书籍评价与影响力:跨越圈层的“生态共鸣器”

《野兽家园》的生命力,在于它用纪实的外壳,装下了当代人最迫切的需求:

​​文学界的自然范本​​:《人民日报》文化版评价:陈野用最朴素的观察,写出了最深刻的生态哲学’——真正的环保,不是征服自然,是学会与自然共处

​​大众的心灵解药​​:豆瓣热门短评:我刚和邻居因为流浪猫吵架,读这本书时哭了——原来讨厌不是讨厌,是我们没学会好好说话”“作为一个总说城市没自然的人,终于有人告诉我:自然藏在刺猬的洞里,藏在猫的尾巴上,藏在每一片被我们忽略的绿叶里。’”

​​社会的生态镜子​​:在城市扩张”“生物多样性下降”“人与自然冲突成为热词的当下,这本书像一面镜子。学者周国平说:它不否定发展,却提醒我们——真正的文明,藏在给野兽留一扇门的温柔里。陈野的野兽日记,其实是每个普通人对被遗忘的自然的最后一次温柔坚持

六、个人意义:它让我学会“在钢筋里,种一片绿”

读这本书前,我总觉得自然远方的;读完后才懂,自然身边的”——它藏在老张头的葡萄架下,藏在王阿姨的猫窝里,藏在我阳台的多肉盆栽中。

上周我参加了社区的野兽友好计划,跟着志愿者在小区里装了刺猬屋猫食盆。有位奶奶颤巍巍地走过来,往食盆里撒了把米:我孙子说,这是给小客人的。那一刻,我突然觉得:所谓共生,不是宏大的口号,是奶奶撒的一把米老张头留的半盆玉米,是我们愿意为邻居多做的一点小事

最后,分享两句让我反复回味的陈野式箴言

城市不是人类的堡垒,是与野兽共享的家园’——我们拆了篱笆,却忘了给自然留一扇门。

野兽不是威胁,是老师’——它们教我们,如何在拥挤的世界里,给彼此留一点空间。

如果你问我这本书值不值得读?我会说:它可能不会让你立刻改变世界,但一定会让你更懂如何与世界和解。毕竟,我们谁不是自己人生里的老张头?只不过,我们的后院可能藏在一次未说出口的道歉里,一场与邻居的争执中,或者一次想给野兽留扇门的冲动里——而这本书,会帮你轻轻推开那扇门,看见藏在钢筋与苔藓裂缝里的,最真实的、鲜活的、值得被爱的家园

“《野兽家园》:在钢筋与苔藓的裂缝里,我们找回“共生”的密码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河湾》:当河湾凝固成琥珀,我们都在历史的褶皱里迷路 | 爱阅读

《河湾》:当河湾凝固成琥珀,我们都在历史的褶皱里迷路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写给所有时代流浪者的精神肖像” 《河湾》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V.S.奈保尔于197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以非洲中部一条虚构的河流“赞比西河”为背景,讲述了印度裔商人萨林姆在殖民时代结束后,在河湾小镇经营商店,见证传统部落...

《红流三部曲》:在古典长河里打捞人性的星光 | 爱阅读

《红流三部曲》:在古典长河里打捞人性的星光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红流三部曲》是深圳作家杨勤耗时三年完成的百万字续红巨著,由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于2024年5月推出。全书分《榴花纪》《桃叶渡》《凌波行》三册,以元春、秦可卿、妙玉、薛宝琴、探春、柳湘莲等人物为经纬,依据《红楼梦》前八十回...

《红字》:在“罪”的烙印里,读懂人性最隐秘的光 | 爱阅读

《红字》:在“罪”的烙印里,读懂人性最隐秘的光 一、基本信息:19世纪美国的“道德寓言标本” 《红字》是美国文学大师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50年的“现象级经典”,被公认为“美国心理小说的开山之作”。它以17世纪波士顿清教社区为背景,围绕年轻母亲海丝特·白兰...

《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在商海浮沉里,照见“人性”的商业寓言 | 爱阅读

《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在商海浮沉里,照见“人性”的商业寓言 一、基本信息:晚清商界的“兴衰启示录” 《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是当代作家高阳(或同类历史纪实作家,具体以实际版本为准)的经典历史传记作品,以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的生平为核心,结合大量史料与民间传说,全景式呈现了他从钱庄学徒...

《极速应对》:当金融海啸来袭时,他们如何按下“暂停键”? | 爱阅读

《极速应对》:当金融海啸来袭时,他们如何按下“暂停键”?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危机应对者写的操作手册” 2023年末,中信出版社推出了一本重磅经济著作——《极速应对:美国应对2007-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背后的逻辑》。这本书的作者阵容堪称“金融界复仇者联盟”: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重商主义制度及其历史意义》:当19世纪德国学派撞上21世纪“逆全球化” | 爱阅读

《重商主义制度及其历史意义》:当19世纪德国学派撞上21世纪“逆全球化”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反潮流”的经济学小册子 《重商主义制度及其历史意义》是德国新历史学派领军人物古斯塔夫·冯·施穆勒的代表作,2023年由东方出版中心推出中文译注本。这本184页的精装小书,像一把“经济学考古铲”...

《追风筝的人》:在破碎的镜面中寻找救赎的微光 | 爱阅读

《追风筝的人》:在破碎的镜面中寻找救赎的微光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风筝线串起的时代史诗 2003年,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用三年时间打磨出首部长篇小说《追风筝的人》。这部以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的阿富汗为背景的作品,以“风筝”为贯穿全篇的意象,通过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跨...

《自由的限度:》解码公共选择的“规则游戏”与现代治理启示录 | 爱阅读

《自由的限度:》解码公共选择的“规则游戏”与现代治理启示录 一、书籍基本信息:公共选择理论的“宪法宣言” 《自由的限度》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M·布坎南1975年完成的宪政经济学代表作,1989年由商务印书馆引入中国,属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全书以“政府行为需受宪法约束”为核心,通...

《政治经济学概论》:一本帮你理清“生产-分配-消费”逻辑的古典经济学框架书 | 爱阅读

《政治经济学概论》:一本帮你理清“生产-分配-消费”逻辑的古典经济学框架书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国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让-巴蒂斯特·萨伊,初版于1803年——彼时拿破仑刚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法国正从大革命后的动荡中恢复经济,商人们困惑“怎么组织生产才赚钱”,普通人不懂“工资、利润从...

《政治经济学要义》:古典经济学的“骨骼标本” | 爱阅读

《政治经济学要义》:古典经济学的“骨骼标本” 去年在旧书店翻到这本泛着茶渍的《政治经济学要义》,封皮上“詹姆斯·穆勒1821”的字样像一枚时间印章。作为古典经济学的“隐形奠基人”(他儿子约翰·斯图亚特·穆勒更出名,但学界公认他是连接斯密与李嘉图的桥梁),穆勒用这本小书完成了件了不起的事:​​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