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中国之诞生:中国文明的形成期》:一场跨越九十年时空的文明探源之旅 | 爱阅读

1周前 (09-27)读一读11

《中国之诞生:中国文明的形成期:一场跨越九十年时空的文明探源之旅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中国之诞生:中国文明的形成期》由美国汉学泰斗顾立雅撰写,东方出版中心·时刻人文于2025年6月推出首部中译本,定价98元,530页精装典藏。作为西方汉学界首部系统研究中国上古史的权威著作,本书以考古资料与文献互证的二重证据法,颠覆中国文化西来说,揭示商周文明在黄河流域独立起源、自主演化的密码。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安阳殷墟考古现场的实地考察、甲骨文与青铜器铭文的深度解读,证明中国文明从新石器时代到周代的连续性发展,为文明探源工程提供跨学科研究范式——正如顾立雅所言:中国文明不是已死的历史,而是鲜活的现在与未来

二、内容亮点与“考古现场”的沉浸式魅力

书中藏着令人惊叹的时空穿越显微镜:顾立雅亲访殷墟第9次发掘现场,与董作宾、梁思永共探侯家庄南地墓葬,记录下青铜器复合范铸造法与西方失蜡法的本质差异;在濬县辛村卫国墓葬,他通过青铜器铭文与《尚书》对比,还原周人天命观如何取代商代上帝信仰,实现宗教伦理的道德化转型。更妙的是跨文明比较的巧思——将商代甲骨占卜与希腊神庙祭祀并置,指出人祭曾普遍存在于古代文明,破除西方对商代的野蛮偏见。这些细节不是空泛的学术综述,而是用顾立雅与董作宾的合影”“殷墟陶片纹饰特写等视觉化证据,让读者触摸到3400年前的历史温度。

三、个人阅读体验与“破次元”共鸣

读至周原遗址出土的青铜器铭文章节时,我瞬间想起西安半坡博物馆的仰韶文化彩陶盆——那些螺旋纹、鱼纹图案,竟与书中商代青铜器饕餮纹形成隐秘呼应。最触动我的是文明连续性的哲学:顾立雅通过二里头遗址三星堆青铜神树的对比,揭示中国文明多元一体的基因,恰与当前文化自信的时代命题共振。合上书那刻,我默默翻出家中的《诗经》选段,试图用关关雎鸠的韵律,重溯周代诗教传统的源头——这种从考古现场到经典文本的穿越感,让阅读从知识获取变为文明对话

四、社会评价与时代回声

该书被《光明日报》誉为20世纪汉学的里程碑,入选2025年度刀锋图书奖夏季榜,夏含夷、徐坚等学者联名推荐。在双碳目标下文化复兴的今天,顾立雅独立起源论国潮复兴”“非遗活化提供理论支点;其考古与文献互证方法,更成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学术范本。正如北大教授所言:这本书不仅纠正了西方对中国的偏见,更让每个中国人重新认识自己的文明基因——不是西方的翻版,而是自成体系的精神原乡

五、金句与永恒魅力

书中金句如星,最亮的一颗是:中国文明的起点不是某个神话,而是安阳殷墟的甲骨文中,商人用刀笔刻下的卜辞’——那是最原始的天命记录,也是最鲜活的人文起点。另一句正的文明自由,不是占有更多器物,而是理解器物背后的精神则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文明认知的新维度。这些句子没有说教,只有共鸣——正如顾立雅所证:最好的文明研究,不是解释历史,而是让历史自己说话

《中国之诞生:中国文明的形成期》不是一本考古报告集,而是一场文明的深度对话。在这个信息爆炸却认知碎片化的时代,它用顾立雅的考古眼文明脑,让每个读者在商周青铜器的锈迹中,触摸到何以中国的答案——正如书里那句文明不是占有,而是理解;历史不是过去,而是现在。这本书,值得每个关心文明根脉的人,细细品读。

“《中国之诞生:中国文明的形成期》:一场跨越九十年时空的文明探源之旅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黑骏马》:在马蹄铁下聆听生命的尊严 | 爱阅读

《黑骏马》:在马蹄铁下聆听生命的尊严 一、书籍基本信息:动物视角的"人类观察笔记" 《黑骏马》是英国作家安娜·塞维尔1877年出版的儿童小说,被视为"动物权利运动的圣经"。译林出版社2023年推出的插图本,用300余幅原版铜版画将伦敦街头的马车、乡村牧场的草垛永久封存,让19世纪的马匹心声在Z...

《黄金时代》:在荒诞年代里活成“反标签”的生存指南 | 爱阅读

《黄金时代》:在荒诞年代里活成“反标签”的生存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性”解构时代的黑色幽默史诗 《黄金时代》是王小波创作于1994年的中篇小说,收录于“时代三部曲”之一,中文版由花城出版社首次出版。全书以文革时期的云南农场为背景,通过“流氓”王二与“破鞋”陈清扬的荒诞故事,拆解了时代...

《基督何许人也》:当“神之子”的光环被历史照亮,我读懂了“信仰的另一种可能” | 爱阅读

《基督何许人也》:当“神之子”的光环被历史照亮,我读懂了“信仰的另一种可能”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颠覆认知的耶稣传”,用300页写透“历史与神学的交织” 《基督何许人也》(WhoIs Christ?)是英国神学家、历史学家约翰·多米尼克·克罗桑(John Dominic Crossan)的...

《最后的诊断》:当1959年的手术刀剖开2025年的医疗困局 | 爱阅读

《最后的诊断》:当1959年的手术刀剖开2025年的医疗困局 一、病理科的显微镜:如何用一场误诊撬动医疗体系的神经 翻开这部被称作"行业小说教科书"的作品,就像打开了一台穿越66年的医疗CT机——1959年加拿大三郡医院的手术灯下,皮尔逊医生用颤抖的手签下误诊报告;2025年,我们在刷到"医患...

《最后一张牌》:当旧牌面朝上,我读懂了时间最温柔的“未完成” | 爱阅读

《最后一张牌》:当旧牌面朝上,我读懂了时间最温柔的“未完成” 一、书籍基本信息:悬疑与温情的“时光标本”,2024年现象级治愈推理 《最后一张牌》是90后作家“时叙”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中信出版社“时光文丛”推出。封面设计极具巧思——深褐色牛皮纸底色上,一张磨损的扑克牌斜倚在旧相框旁(牌...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在“忙碌漩涡”里,找到“人生定盘星” | 爱阅读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在“忙碌漩涡”里,找到“人生定盘星” 一、书籍基本信息:管理圈的“清醒剂”,普通人的“效率指南”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是美国企业家加里·凯勒(Gary Keller)与管理顾问杰伊·帕帕森(Jay Papasan)2013年合著的“反内耗指南”,被《纽约时报》《福布斯...

《中国艺术精神》:用“心眼”看懂东方美学的“精神密码”,解锁传统艺术的当代生命力 | 爱阅读

《中国艺术精神》:用“心眼”看懂东方美学的“精神密码”,解锁传统艺术的当代生命力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新儒家”的艺术哲学宣言 《中国艺术精神》是徐复观1966年出版的经典著作,成书于他旅居香港、潜心研究中国文化的特殊时期。作为新儒家代表人物,徐复观以“文化自觉”为底色,用近300页篇幅,将...

《中国哲学大纲》:张岱年用“马克思主义手术刀”重构传统思想的现代图谱 | 爱阅读

《中国哲学大纲》:张岱年用“马克思主义手术刀”重构传统思想的现代图谱 一、书籍基本信息: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哲学解剖学” 1937年,当中国哲学界还在“玄学循环”与“科学主义”之间摇摆时,张岱年以一部《中国哲学大纲》劈开了传统研究的“认知迷雾”。这位融合中西哲学的学者,用“辩证唯物论”与“问题...

《重返暗夜》:在犯罪现场的褶皱里,触摸社会的溃疡与治愈 | 爱阅读

《重返暗夜》:在犯罪现场的褶皱里,触摸社会的溃疡与治愈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犯罪现场”解构社会病灶的黑色寓言 《重返暗夜》是智利作家罗贝托·波拉尼奥的短篇小说集,2009年首次出版,2024年世纪文景引进中文版。全书收录14个短篇,以“暗夜”为共同母题,通过凶杀案、失踪案等极端事件,解构...

《主啊,我是玛格丽特》:在青春期的迷雾里,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 | 爱阅读

《主啊,我是玛格丽特》:在青春期的迷雾里,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基本信息: 美国作家朱迪丝·葛兰创作的《主啊,我是玛格丽特》(1960),被誉为“青春期圣经”,首版即获美国国家图书奖,后入选《纽约时报》“20世纪百部最佳英语小说”。书中以12岁女孩玛格丽特的视角,坦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