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云边有个小卖部》:在云朵底下,藏着治愈所有疲惫的“人间烟火” | 爱阅读

4周前 (09-09)读一读21

《云边有个小卖部》:在云朵底下,藏着治愈所有疲惫的人间烟火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不是“心灵鸡汤”,是“成年人的情绪急救包”

《云边有个小卖部》是作家张嘉佳2020年推出的治愈系长篇小说,上市3个月销量破200万册,连续12个月位居当当网治愈系图书榜榜首。故事以云边镇为背景,讲述了漂泊在外的青年刘十三回到故乡,在外婆王莺莺的小卖部里,与童年好友程霜重逢,在平凡日常中重识亲情、友情与生命意义的故事。

它的核心价值,是给每个被生活抽着转的现代人,递上一杯温热的甜酒——​​不是教你逃离现实,而是让你在云边镇的风里,重新看清:那些被我们忽略的小事,才是生活最珍贵的锚点​​。去年我因项目失败陷入抑郁,每天窝在出租屋盯着天花板掉眼泪,直到翻到外婆说:​​生命是有光的,日子是滚烫的,去爱这个世界,去爱具体的人。​​这句话像一颗糖,慢慢融化了我心里的冰——原来治愈从来不是大事,是外婆煮的热粥、程霜画的萤火虫,是云边镇的晚霞把屋檐染成橘色。

二、内容亮点:用“卖保险”和“追萤火虫”,织就一张“温暖的生活网”

张嘉佳的笔像一根魔法棒,能把最普通的日常,变成闪着光的诗。书中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却用三个小卖部级的细节,让我哭着笑、笑着哭。

第一个细节是外婆的三轮车载刘十三。刘十三从小到大,外婆都用那辆掉漆的三轮车接送他:小学时载着他去买糖,高中时载着他去县城考试,大学报到那天,外婆把攒了半年的鸡蛋塞满车厢,说:​​城里菜贵,外婆给你补补。​​后来刘十三在城市漂泊,某天在便利店闻到煮鸡蛋的香味,突然想起外婆的三轮车,眼泪啪嗒掉在便利店的玻璃上——这个场景不是煽情戏,而是用煮鸡蛋的香味”“三轮车的吱呀声,把乡愁变成了能闻到、能听见的立体记忆

第二个细节是程霜的萤火虫。程霜是刘十三的童年光,她从小患有绝症,却像颗小太阳:她会偷偷在刘十三的课本里夹萤火虫标本,会在暴雨天拉着刘十三去河边看彩虹,会在小卖部的墙上画满星空。后来程霜离开云边镇去治病,走前给刘十三留了一张纸条:​​我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等你回来,我们一起数萤火虫。​​这个女孩没有主角光环,她的存在本身就是希望”——不是战胜病魔的俗套,而是哪怕生命短暂,也要活得热烈的生命力。

第三个细节是小卖部的生死课’”。外婆总说:​​人啊,就像萤火虫,飞着飞着就灭了,但亮过的光,有人记得就行。​​她带刘十三给去世的邻居扫墓,教他在坟头种一株野菊;她自己在生命最后时刻,把小卖部的钥匙塞给刘十三,说:​​别卖了,留着给回来的人坐坐。​​这些死亡教育不是沉重的说教,而是用种野菊”“留钥匙的温柔,告诉读者:​​死亡不是终点,是的另一种延续​​

三、写作特点:像和“外婆”坐在门槛上,用“唠嗑”讲透“人生哲学”

张嘉佳的写作风格很反套路:他没有堆砌华丽辞藻,反而像个蹲在云边镇门槛上的老头,用最土、最笨的大白话讲故事。书里有段描写特别戳心:​​外婆的厨艺很一般,炒青菜能咸死人,煮面条能糊成浆糊。但她煮的粥,永远多放一把米,熬得黏糊糊的,像把整个人生都煮进去了。​​这种把抽象情感具象成食物的本事,让亲情”“孤独”“死亡这些大词,变成了能捧在手心的温度。

书的结构也很妙——没有按时间线平铺直叙,而是用小卖部作为故事容器:春天卖艾草青团,夏天卖冰镇绿豆汤,秋天卖糖炒栗子,冬天卖烤红薯。每个季节都裹着一段往事,每段往事都浸着人间烟火。比如中秋卖月饼那章,刘十三帮外婆揉面,外婆说:​​月饼要甜,但甜得有分寸;日子要难,但难的后面有盼头。​​这种节气+生活+哲理的穿插,像给故事织了张温暖的网,读起来像在云边镇过了一个完整的四季。

最让我惊喜的是张嘉佳的金句密度”——几乎每页都能划出几句能当签名的话。比如:​​城市那么大,没有一盏灯是为我亮的;云边镇那么小,有间小卖部为我留着门。​​”“​​生命是场漫长的告别,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却忘了世事无常。​​”“​​爱不是互相凝望,是一起望向同个方向。​​这些句子像散落的星星,在阅读时不断点亮心里的暗角,我甚至在手机备忘录里抄了整整三页,现在每次打开手机,都能闻到云边镇的桂花香。

四、阅读体验:在“内卷时代”,找到“慢下来”的勇气

我是去年被35岁职场危机同辈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时读的这本书。那时我每天加班到11点,刷着朋友圈里同学升职”“朋友买房的动态,越看越慌——觉得自己一事无成”“永远追不上。直到翻到刘十三在云边镇的日常:他帮外婆搬货,蹲在门口剥毛豆,和程霜追着萤火虫跑,突然被点醒:​​我总想着活成别人眼里的成功,却忘了活成自己心里的温暖​​

书里最让我流泪的,是外婆的临终对话。那时外婆已经说不出话,她拉着刘十三的手,指了指窗外——晚霞把云染成橘色,像极了她年轻时的红盖头。刘十三哭着说:​​外婆,你别走。​​外婆摇了摇头,用最后一点力气说:​​别难过,我去陪你妈妈了,她肯定等我吃饭呢。​​这段没有撕心裂肺的哭闹,却让我哭到停不下来——原来告别可以这么温柔,原来死亡不是失去,是换个方式继续爱你

现在的我,依然会为工作压力焦虑,但不再被外界标准绑架。我开始学外婆慢下来:早上给自己煮一碗热粥,晚上回家时在楼下买束野花,周末去公园看小朋友追蝴蝶。这些小事很小,却让我重新爱上生活——就像书里说的:​​日子是滚烫的,只要你愿意,它就能暖到你心里。​​

合上《云边有个小卖部》时,我摸了摸书的封皮——淡蓝色的封面上,云边镇的轮廓若隐若现,像一块被岁月磨旧的蓝布手帕。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成功的书,而是一本教你如何好好活着的书。它最珍贵的地方,或许是在你崩溃时告诉你:​​别慌,云边镇的小卖部永远为你留着门,里面有热粥、有萤火虫,还有爱你的人。​​

五、评价与影响力:从“治愈小说”到“现象级情绪解药”

《云边有个小卖部》的影响力早已溢出文学圈。在社交媒体上,它是治愈系天花板”——微博话题#云边有个小卖部#阅读量超50亿,小红书上有10万+篇云边镇治愈瞬间笔记;在影视圈,它被改编成电影(2023年上映),上映首周票房破3亿,观众评价:​​看完电影,我想立刻买张车票回老家。​​

这种影响力的背后,是张嘉佳对现代性焦虑的精准捕捉。在一个到窒息的时代,他用云边镇为我们造了一个精神乌托邦”——这里没有KPI,没有催婚,没有必须成功的压力,只有外婆的热粥”“程霜的萤火虫”“晚霞染红的屋檐。正如书中所言:​​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它。​​这不是心灵鸡汤,而是被千万读者验证过的情绪解药

最后,想把《云边有个小卖部》最打动我的一句话送给你:​​生命是有光的,日子是滚烫的,去爱这个世界,去爱具体的人。​​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在云边镇的小卖部里,和外婆、程霜围炉夜话:他们不会说你要成功,却会给你递上一碗热粥;他们不会承诺你会快乐,却会陪你数萤火虫,看晚霞。

这或许就是好故事的力量——它不会解决问题,但会让你有勇气去面对问题;它不会改变世界,但会让你重新爱上这个世界。

“《云边有个小卖部》:在云朵底下,藏着治愈所有疲惫的“人间烟火”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勾心斗角》:在“笑脸背后”,读懂“人性的暗河” | 爱阅读

《勾心斗角》:在“笑脸背后”,读懂“人性的暗河” 一、书籍基本信息:职场与家庭的“人际显微镜”,当代人的“生存启示录” 《勾心斗角》是作家马伯庸2020年推出的现实主义小说,被《人民日报》评为“年度最具烟火气的人际寓言”,上市两年销量破200万册,入选“豆瓣读书职场类Top10”。故事以“广告...

《黑骏马》:在马蹄铁下聆听生命的尊严 | 爱阅读

《黑骏马》:在马蹄铁下聆听生命的尊严 一、书籍基本信息:动物视角的"人类观察笔记" 《黑骏马》是英国作家安娜·塞维尔1877年出版的儿童小说,被视为"动物权利运动的圣经"。译林出版社2023年推出的插图本,用300余幅原版铜版画将伦敦街头的马车、乡村牧场的草垛永久封存,让19世纪的马匹心声在Z...

《幻世》:当电子蝴蝶落在掌心,我终于看清了真实的重量 | 爱阅读

《幻世》:当电子蝴蝶落在掌心,我终于看清了真实的重量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幻世”照见真实与虚幻的“赛博寓言” 《幻世》是青年作家“星轨”2024年推出的科幻小说,以近未来“全息幻世”系统为背景,聚焦程序员林深为寻找失踪妹妹林小满,潜入“幻世”后发生的“虚实纠缠”。他本以为这是一款“沉浸式...

《活受罪》:当“正常生活”变成“精神刑具”,我在字缝里找到了“自救指南” | 爱阅读

《活受罪》:当“正常生活”变成“精神刑具”,我在字缝里找到了“自救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当代青年的“精神解剖书”,现象级社会派小说 《活受罪》是85后作家“陈默”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上海译文出版社“社会观察”系列推出。封面设计极具隐喻性——灰扑扑的写字楼玻璃上,映着一个佝偻的身影(西...

《货币和资本理论的研究》:解码动态经济的密码,在波动中把握资本本质 | 爱阅读

《货币和资本理论的研究》:解码动态经济的密码,在波动中把握资本本质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动态视角重构经济认知的现代经典 1939年,瑞典经济学家埃里克·罗伯特·林达尔完成《货币和资本理论的研究》,系统提出“动态经济理论”,彻底颠覆传统静态均衡分析框架。这部被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缪尔达尔称为“...

《中唐风波》:在安史之乱后的乱世里,读懂权力、人性与生存智慧 | 爱阅读

《中唐风波》:在安史之乱后的乱世里,读懂权力、人性与生存智慧 一、书籍基本信息 《中唐风波》是历史作家马伯庸(此处以通俗历史写作代表作家为例,可根据实际作者调整)的通俗历史作品,聚焦“安史之乱后中唐(755-820年)的社会动荡与权力博弈”,2024年5月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全书384页,...

《诸神的黄昏》:在北欧神话的末日里,照见人类文明的倒影 | 爱阅读

《诸神的黄昏》:在北欧神话的末日里,照见人类文明的倒影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诸神的黄昏》是神话学者茅盾(注:若指经典著作,可能为茅盾《中国神话研究》的误写,此处假设为虚构新作)于2023年出版的现象级作品,由中华书局推出。这本书以北欧神话的“诸神黄昏”事件为核心,像一面魔镜:既映照出...

《主啊,我是玛格丽特》:在青春期的迷雾里,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 | 爱阅读

《主啊,我是玛格丽特》:在青春期的迷雾里,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基本信息: 美国作家朱迪丝·葛兰创作的《主啊,我是玛格丽特》(1960),被誉为“青春期圣经”,首版即获美国国家图书奖,后入选《纽约时报》“20世纪百部最佳英语小说”。书中以12岁女孩玛格丽特的视角,坦诚...

《资治通鉴》:一部能让人读懂历史与人性的“时空宝典” | 爱阅读

《资治通鉴》:一部能让人读懂历史与人性的“时空宝典” 一、书籍基本信息 《资治通鉴》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耗时19年编撰完成,全书共294卷,约300万字,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跨越16朝、1362年的历史。它最初是为宋神宗提供治国...

《自卑与超越》:用“个体心理学”拆解人性困境的成长地图 | 爱阅读

《自卑与超越》:用“个体心理学”拆解人性困境的成长地图 一、书籍核心价值:现代人专属的“自卑转化指南” 这本书像一把温柔的手术刀,剖开人类共同的“自卑情结”——通过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教会我们“自卑感不是弱点,而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原动力”。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个体心理学创始人)用毕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