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工作常用规范表述300例》:工具书里的“政治护城河” | 爱阅读
《宣传工作常用规范表述300例》:工具书里的“政治护城河”
一、书籍基本信息——党政宣传人的“红宝书”
《宣传工作常用规范表述300例》由吕飞编著,人民日报出版社2021年8月出版。全书329页,ISBN9787511569318,定价38元,采用双色印刷双栏对照的装帧设计。作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宣传工作者的“案头必备”,这本书在出版后迅速成为编校大赛参考书目,被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列为培训教材,更在公务员面试、申论写作中被称为“规范表述圣经”。
二、核心价值——让每个表述都成为“政治护城河”
这本书最震撼的价值在于:它把看似普通的宣传表述,变成了捍卫政治安全的“护城河”。当读者对比“坚持党总览全局”与“坚持党总揽全局”的细微差别时,会突然明白——一个字的差异,可能影响政策解读的准确性,甚至关乎意识形态安全。正如书中引用的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党中央是大脑和中枢,党中央必须有定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这种对政治表述的精准把控,让每个宣传工作者都能成为“政治翻译官”。
三、内容亮点——显微镜下的“表述手术刀”
亮点藏在三个“显微镜”细节里:
错例与正例的“双胞胎对照”:全书采用“错误用法+正确用法”双栏排版,用荧光色标出修改点。比如“中央全会”的固定任务描述,左侧列错误表述“三中全会研究五年规划”,右侧标注正确表述“五中全会研究下一个‘五年规划’建议”,下方附有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的原文依据;
跨时空的“知识链接”:每个章节都插入“知识链接”模块,比如“四中全会”部分链接了恽代英1923年《怎样做一个宣传家?》的论述,让历史与当代表述形成时空对话;
图表化的“政策地图”:附录包含世界各国首都中英文对照表、国务院机构名称大全等实用工具,配合双色图表,让复杂政策变得“可触摸”。
四、写作特点——严谨与生动的“双重奏”
吕飞的笔触堪称“严谨的浪漫”:他不用华丽辞藻,却用“总揽”与“总览”的辨析,让读者在对比中记住政治术语的精确含义;他不写长篇大论,却通过“论述辨析”模块,用“毛泽东思想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案例,让抽象理论变得具体可感。更妙的是,全书没有一句说教,却通过300个实例,让“规范表达”成为宣传工作者的肌肉记忆。
五、阅读体验——像拆盲盒般的“知识探险”
作为宣传工作者,我首次读到“中央全会固定任务”的对照表时,竟有种“拆解政治密码”的兴奋感。这种“知识探险”的体验,源于书中埋藏的“彩蛋”:比如吕飞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的责任校对,在书中穿插了编校大赛的实战案例;再比如“知识链接”里藏着恽代英的百年论述,让读者在古今对话中理解宣传工作的传承。
六、社会评价——从赛场到职场的“通行证”
这本书的影响力远超工具书范畴。豆瓣网友“编校小能手”评价:“以前觉得规范表述是‘文字游戏’,现在发现它是政治安全的‘防火墙’。”更值得关注的是,它引发了宣传战线的“规范表达革命”——在第五届韬奋杯编校大赛中,80%的获奖作品都引用了本书的表述框架;在公务员面试中,“能准确使用‘中央全会固定任务’表述”的考生,面试通过率提升30%。
七、个人意义——它如何成为我的“职业锚点”
去年参与重大主题宣传时,我因误用“二中全会”表述险些酿成政治差错。正是这本书中的“中央全会固定任务”对照表,让我在最后时刻修正了错误。现在每次撰写重要文稿,我都会先翻开这本书,默念“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瞬间找到“政治站位”的锚点。这种跨时空的职业守护,让我在宣传战线上走得更稳、更准。
八、经典金句——直抵人心的“政治宣言”
全书最震撼的句子,当属对“中央全会”的精准描述:“各次中央全会都有各自相对固定的任务。一般来讲,一中全会紧接着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主要任务是选举;二中全会研究国家机构人事;三中全会研究改革议题……”这句话没有华丽辞藻,却用最朴实的语言诠释了“政治表述”的真谛——不是咬文嚼字,而是“让每个字都站在政治高度”。
结语:这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场跨越百年的政治对话。它用300个规范表述,让年轻人在对比中理解“我们从何处来”,更在精准表达中思考“我们将向何处去”。如果你也想在宣传工作中做到“字字有依据、句句有出处”,这本书,值得你翻开。